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中郎将所掌之郎官,则俱是皇帝自各地军队提拔,意图栽培一番,作为军官培养的军中勇士。
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在对匈奴的战斗当中立有战功,被文帝刘恒看重,任为中郎,并逐步成长为汉家的大将。
所以,为了区分郎中令和中郎将属衙的郎官,一般称郎中令所属郎官为侍郎,称中尉所属郎官为中郎,另设统领三人,称中郎将。
当然,作为帝国军官人才培养基地,通常情况下,能成为中郎的人不会太多,而中尉又肩负着代表内史担负都城治安的职责,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通常情况下,中尉属衙由五官、左、右三位中郎将为将领,数十上百名中郎为军官,北军将士为士卒组成。
实际上,周勃现在以太尉之身直接掌控北军,本身是不符合规矩的按制,应当是由中尉掌控北军,负责长安城的治安、城防:卫尉掌控南军,负责未央、长乐两宫的宫禁。
所以通常情况下,中尉还兼任北军的统军将领,卫尉兼任南军的最高主将。
而前段时间,高庙出了差错,负责长安城防治安的中尉,根本逃脱不了干系;中尉又隶属内史,内史同样也不可能逃得脱!
见刘弘满脸意味深长的看过来,刘揭心底顿时一虚,愣了半拍,便被一旁的刘不疑抢了先。
“禀陛下,高庙之事,中尉坐渎职,流千里。”
闻言,刘弘长哦一声,似有些纠结的低下头,喃喃自语道:“中尉亦出缺啊”
话音刚落,周勃和陈平不约而同的面色一紧!
周勃之所以能毫不费力的将北军掌于手中,就是因为前任中尉,是周勃的手足心腹!
这也是这次高庙事件,让周勃最难以接受的事了:中尉的意外落马,让周勃合理掌控北军的难度猛然翻了数十倍不止!
如果真让小皇帝趁着这个机会,在中尉的位置上推个心腹上去,那就等于是南北军俱掌于小皇帝之手!
陈平周勃还怎么安心睡觉?
还不如早点学曹窋,羞愧自尽保全家族来的轻松一些!
下意识对视一眼,周勃便慌忙起身,来到殿中央。
“陛下,臣以为”
周勃话说一半,刘弘便烦躁的摆了摆手:“太尉,老臣矣,自知何人可担中尉之职。”
“然今御史大夫出缺,纵太尉举荐贤良,亦无从查其根底”
严格意义上来讲,从县令一级的六百石开始,官员的任命程序,都是二千石以上举荐或者丞相府提出人选,御史大夫审核其政治成份以及过往履历,再上报皇帝,由皇帝拍板。
到了郡守这种二千石以上等级的官员任免,皇帝更是要为了表现出民煮的一面,通过廷议表决,才能定下该官员的任免问题。
虽然审查被举荐人属于御史中丞的工作,只要御史中丞还在,就不会影响官员任命前的审查,御史大夫出缺与否,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在御史中丞完成审核工作之后,审核结果,是需要由御史大夫传达给皇帝的。
这也算是西元前特有的的官场秩序了上级的上级不是我的上级。
从一百石开始,任何一个体制内的官员,在原则上只对自己的直系领导负责;小吏对县令、县令对郡守、郡守对中央,中央对皇帝。
跨级报告,无论是此时还是后世,都是官场大忌!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刘弘说的也没有问题没有御史大夫,那刘弘就无法得到被举荐官员的政治审查结果,又如何能确定此人能不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呢?
见刘弘强装出一副纠结不已的模样,周勃满是愤怒的回过头,恶狠狠瞪了身后的刘揭一眼。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心中飞快的问候了一番刘揭的女性家人,周勃满是憋屈的回过头,对御阶之上拱手一拜。
“臣以为,安国侯所言,甚善!”
“北平侯苍,当任以御史大夫之责!”
第0116章 一年之期
帝师王陵出口举荐,太尉周勃表示认可,除刘揭外,九卿之列也没有反对意见,丞相陈平一言不发,几乎等同于默认。
张苍官复原职,担任御史大夫的事,就算是暂且敲定了。
当然,具体的正式任命,还需要一套略有些繁杂的程序要走尤其是如此次任命般,涉及三公一级时。
首先,刘弘需要专门下达一份由陈平盖上丞相印的任命诏书,然后由传诏侍郎严格按照周礼纳士礼仪,登门给张苍传旨,并将张苍接到宫内。
张苍到宫内之后,刘弘便要按照奉常的提示,根据周时拜相礼仪的低配版,拜张苍为御史大夫没错,不是任命,是拜。
秦二世而亡,汉立也不过数十年,战国并没有过去多久,西汉初,还是有着相当浓厚的战国遗风。
而御史大夫作为亚相,位列三公,虽然政治地位远不如生而神圣的皇帝,但身份地位已经无限接近于与皇帝平等了。
所以,刘弘拜张苍为御史大夫,可以理解为后世某个大公司,高薪聘请某个专业的知名专家张苍有回绝的权力!
如果张苍真的回绝的,刘弘绝对不能因此记恨,而是要温文尔雅的再三请求,如果最终依旧未能成行,还要礼送张苍回家。
林林总总算下来,张苍正式上任,起码也是十天半个月之后的事儿了。
御史大夫的事敲定,其余的事反倒容易多了。
郎中令出缺,碍于曾经在举荐郎中令一事上有污点,陈平一党选择沉默;朝中百官则都隐有猜测,便没有强行找存在感。
刘弘开口提问,柴武应声举荐令勉,在刘揭再度出班,质疑令勉资历不深时,刘弘借鉴了吕后当年,任命曹窋为御史大夫时的故智任飞狐强弩校尉令勉为守郎中令,任期一年,若表现合格,迁飞狐都尉!
顿时间,朝臣们的注意力就从令勉出任郎中令一事,转移到了柴武身上刘弘如此简洁直白的表示:令勉这个守郎中令真是暂代,一年后就要卸任!
这种操作模式虽然没有先例,但也不是很难接受:某支野战军的主帅到了换届的时间,但候选人资历不足,召回中央视察一下能力,培养一番,还算合情合理。
但令勉明年就将出任飞狐都尉,那现在的飞狐都尉柴武呢?
从陈平逐渐阴沉的面色,就不难看出这是个极其浅显的信号:一年之后,柴武就将放下飞狐军的担子,回到中央!
刘弘下达的下一个讯息,无疑为朝臣们的猜测再添了一丝证据刘弘以边墙防御事关重大,事有不测,上将军恐力有未遂为由,将柴武的将职提为车骑将军,假节,许便宜行事!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除非太尉周勃或大将军灌婴奉诏赴边,否则北墙一应战事,都将归于柴武之手车骑将军,再加上天子节和便宜行事的许可,柴武已经有资格调动北墙所有的卫戎部队了!
再往深处想,刘弘此举,也并非是单纯想要提高柴武手中的兵权恐怕从今往后,飞狐都尉统掌边墙战事,以及飞狐都尉默认成为车骑将军,将成为定制!
这就使得飞狐都尉这个位置,从以前单纯的飞狐军主将,将逐渐演变成为游离于太尉掌控之外,只对皇帝刘弘负责,并全权处置北方边墙战事的全新机构按制,车骑将军虽无权开幕府,但假天子节,车骑将军的权力便将不亚于大将军!
对此剧变,朝中百官自是忧心忡忡权力如此重大的机构,却远离中央,至边墙附近的飞狐道,无论是谁,都不会觉得安心。
而陈平此时,也已是彻底明白了刘弘地意思明年之前告老还乡,就还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但是
回头看了看同样面色沉重的周勃,以及再靠后些处,面色已经有些绷不住的刘揭,陈平苦涩一笑,回过身,对御阶之上深深一拜:“陛下既圣意已决,臣,附议”
闻言,刘弘诧异的一挑眉,目光中满是匪夷所思陈平,难道真的答应投降了?
孤疑间正要开口,就见陈平继而道:“然中尉之事,事关长安,若不慎择,臣恐高庙之事反复”
言罢,陈平缓缓抬起头,古井无波的脸色上,那双眼眸炯炯有神,目光中满带着决绝。
“呵,我说呢”
暗自摇了摇头,刘弘长叹一口气,坐回御塌之上。
“丞相所言甚是。”
淡笑着点点头,刘弘便淡然的望向陈平身后的周勃:“中尉者,身系长安之重,非良将不可胜任。”
“还请太尉不吝举贤。”
言罢,刘弘的注意力便没有再集中于周勃身上了。
掌控中尉,等同于掌控北军;陈平继续争取中尉的举动,已经很直白的回答了刘弘:不降!
虽然对此早有预测,但刘弘心中还是深深感到遗憾如果没有诛杀原主的事,陈平周勃应该能为他的事业出一份力,在这汉室即将青黄不接的时代,替刘弘撑一撑场面
但世界上,没有如果。
在周勃率兵进入未央宫,将原主手上的传国玉玺取走,并和陈平等人一同呈到代王府时,刘弘和陈平、周勃二人之间,便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暗自为自己的天真讪笑两声,刘弘将注意力收回,并没有在意周勃提出的人选,径直道:“太尉以为善,便如此吧。”
既然陈平不降,那这场斗争,就还要继续下去。
刘弘任张苍为御史大夫、任令勉为郎中令,甚至隐晦的提了一嘴将秦牧任命为卫尉丞,陈平都识相的没有出来添堵,那刘弘自然也不会贪心到想一口吃下个大胖子,将北军也彻底掌控,逼迫陈平狗急跳墙。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将打下的地盘坐稳,巩固下来,消化下去。
至于北军,则已经被刘弘彻底放弃了如果陈平周勃真能拉得动北军,攻打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刘氏皇帝,那刘弘也不会再顾忌北军的功劳。
而经此一事,第三位坚定的诛弘集团成员新鲜出炉内史:刘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