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在里头发现有价值的钱币,我觉得,应该行得通。
    走,我们去下一个地方。”
    跟在他身后的几位摄影师很是佩服,节目改版有一段时间了,肖一若从来没参与过外景部分的拍摄。
    能在短短时间内马上找到,至少听起来很靠谱的方法,难能可贵。
    同样,他们也挺期待,期待着肖一若能给个惊喜。
    吃瓜群众嘛,万一用一千块钱,找出个几十上百万的东西,那收视率不得蹭蹭蹭往上走。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探寻
    肖一若算是领会到了出演者的不易。
    地方大,难逛不说,物品琳蓝满目,看的人眼花缭乱,有些玩意一眼大开门,花了时间看了,要么是工艺品,要么是价格没有余地。
    一小时过去,别说三样物品,他连一样都没相中,心中难免有些着急。
    找了个地儿坐下,喝了口水。
    “我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他自顾自地说道:“鉴定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这里至少上百万样东西,都是在大海捞针。
    我觉得策略应该没错,只是运气差了点。”
    歇了两分钟,肖一若再次起身,不能耽误时间。
    耳边不停地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交易完成。
    顾客开心地带走物件,老板愉快地收下金钱。
    不是每个人过来都是为了捡漏发大财,出差的带一些纪念品,好这口的买个心仪的物品,各取所需。
    看到天珠区,肖一若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东西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据说某位明星从喇嘛庙请了一颗,花了两千万,我没见过真品,反正这里十块钱一颗,一把一把的,你要是批发,还有折扣。
    所以还是要提醒观众朋友,古玩水深,一定要小心。”
    “老板这是什么玩意儿?”
    “凤符。”
    “我只听说过虎符,这显然是假货,不要被忽悠过去了。”
    肖一若在探寻的路上,也不忘讲解几句,曾经有些观众,就是因为看了节目,来了兴趣,最后看走眼,亏了钱。
    一个来小时,他逛的摊位真心不多。
    期间,邓老板打来电话,虽然都在一个地方,想互相见着,有点难度。
    得知肖一若暂时一无所获时,邓老板还安慰了几句,他还行,有一点收获。
    其实,肖一若等人的举动并不惹眼。
    顾客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拿着放大镜的,手捧古玩鉴定书的,带着老师的,各种花样,大伙见怪不怪。
    走着走着,肖一若忽然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
    “师傅,麻烦那黑色的茶碗递给我看看。”
    他看的是以瓷器为主的摊位,摊主拿了过来。
    “清末的吧,不是官窑出来的。”
    “老板好眼力。”对方夸了一句:“也算是个老物件,看上了就带走。”
    “多少钱?”
    “七百五。”
    “有点贵了。”
    东西肯定没错,到现在一百来年。
    古玩也是有分的,比如铜钱,有些产的多,流传下来多,也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么。
    就如眼前的茶盏,可以确定是清末的东西,寻常百姓家也用的上,大概也就这个价。
    “做生意,讨价还价,你也可以说说。”老板笑道。
    “我说啊,”肖一若比出个剪刀手:“二百!”
    “那您可拿不走,我进货都得五百呢!”
    “交个朋友,三百。”
    “不行。”
    肖一若起身要走,那边又退让了。
    “六百给您。”
    “是不是有点市场里买衣服的感觉。”肖一若笑道:“这样,老板咱们交个朋友,五百五我要了,您在添个这个?”
    肖一若随手拿起边上另外个小壶。
    “那可不行,壶比杯子之前,三千,不二价。”老板乐呵呵地笑,眼里透出睿智的光。
    想蒙我,不可能,其实你看中的就是这小壶吧。
    肖一若尴尬一笑““被您瞧出来了。”
    “那这杯子给您包起来?”
    “先放着,我再看看有没有合眼的,一块算账。”
    “行。”
    老板怕他反悔,拿出专用的盒子,里头垫着不少纸屑。
    又询了几个,都是普通的东西,工艺品。
    最后拿起个缺了口的茶杯:“这个呢?”
    老板拿过去看了一眼:“这您给五十吧。”
    “都缺了个口还五十,十块。”
    “加五块拿走。”
    “行!”
    付钱,拿货,三位摄影师心痒痒的,这可是肖一若一个多小时来,第一次出手,那老板,显然很专业,有赚么,赚了多少?
    “肖老师,这就离开了么?”
    看着走着的路线,摄影师发现他是向着出口。
    “对,就剩下十来分钟,太难了。”肖一若抱着盒子:“也算有点收获。”
    “是那个缺口的茶杯么?”看的多了,摄影师也懂一些。
    “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回到车里,两位专家已经在等候,邓老板还没回来。
    没有意外,每个人身边都有收获。
    又等了一会,邓老板回归,一上车就道歉,说让大伙久等了,很是礼貌。
    外景部分拍摄结束。
    “肖老师!”专家队的代表是来自某博物馆。
    随着《华夏鉴宝》日渐稳定,现在邀请嘉宾不要太容易,每个博物馆或者相关机构都会自荐人员。
    按照节目的流程,会把物品封存,节目组先找人鉴定,然后在录制的时候再拿出来共享。
    “能不能看看您的东西,太好奇了。”
    不只是他,其他工作人员同样伸着脖子。
    肖一若的水平有目共睹,可随着节目发展,他渐渐地从队长身份剥离,将更多机会留给民间队队员,加上特别忙,和大伙聊天的机会也比以前少了。
    简单来说,太久没有展现实力。
    “要不小肖,先拿出来看看。”导演见大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遵循民意。
    “那就看看。”肖一若掏出剩下的钱,还给编导。
    “肖老师果然厉害,钱都没花完。”邓老板很捧场。
    “主要是剩下的不多,时间也不够了,懒得去逛了。”肖一若笑了笑:“潘家园还是比咱们东安古玩街大的太多了,走马观花,一天都够呛,更何况还得选物件,老师们真不容易啊。”
    “理解万岁。”
    “导演,我说真的,你看咱们俩小时,一个早上也能录制完毕,其实给时间,让选手紧张是好事。”肖一若提议道:“可是太短了,别说潘家园,就算在咱们东安,你逛下来也得一个来小时。
    看一样东西三五分钟,还得讨价还价,真来不及。
    这个新环节是不错,但为什么大伙拿出来的东西一般,纯粹就是时间不足,他们没得选了,只能随便找一找凑数。”
    “肖老师说的对,回头我们会开会研究一下。”
    “好,让咱们看东西吧。”肖一若拿出盒子。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揭秘
    “这是清朝的茶盏吧。”
    “没问题,保存的不错。”
    “一个来小时能找到这么个物件,不容易。”
    大伙拿在手上看了一番,嘴里虽然在夸着,但稍稍有那么点失望。
    准确来说,肖一若是几人里绝对的主角,大伙都想见识见识,看看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肖老师,这个多少收来的?”邓老板也看出来了,想要找点场子回来。
    “五百五。”
    “那还行,估计价值在一千块钱左右。”
    节目改版,虽然没有淘到什么特别值钱的物件,但几十小百,获益个几千小万,还是有的。
    因为数额小,翻一倍,也没啥特别的感觉。
    “时间仓促,见笑了。”
    “肖老师还有样东西,是个杯子。”摄影师说话了。
    肖一若直接从兜里拿了出来。
    白色,杯沿有很明显的缺口,大概有两公分左右,外表有了黑斑沁色,有些脏脏的感觉。
    “我看看。”专家队的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拿了过来。
    “梁先生,这好像?”边上两人拿出了放大镜。
    “像是有点年头了。”梁先生有些激动:“唐宋时期的酒杯。”
    肖一若笑了笑:“粗粗看了一眼,不能肯定。”
    导演一看,不着急回去了,让摄影师打开机器。
    四人一番研究讨论之后,基本确定,这小酒杯大概率是宋代,而且是家里有点小钱,才能用的起的,虽然没有落款,但制作工艺上来说,很不错。
    “喔。。。”物品得到肯定,工作人员们都很佩服,果然是肖老师。
    “如果估价呢?”导演问道。
    虽然有点俗,可值多少钱最为直观。
    “茶酒盏制作材料各不相同,玉器,金银,还有瓷器,没有准确的说法。”梁老先生小心地放下杯子:“如果是成套,且保存完好,价格无法估量。
    这只是一个杯子,且有比较大的瑕疵,会大打折扣。
    不过,瓷器嘛,在这么长的岁月里,因为各种原因,流传下来的相对比较少。
    如果非要定价,我会给出一万到一万五这样,当然遇到特别喜欢的,可能会更高。”
    古玩就是如此,有钱人,或者爱好者的想法你捉摸不透。
    摄影师听了之后开心了,把肖一若交易的过程说了一遍。
    “所以肖老师,你的目标其实一开始就是这个杯子对不对?”
    肖一若点点头:“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而且对于杯子也不能保证肯定是真品。
    所以用了些小方法。”
    古玩里打眼属于正常,不管买家还是卖家。
    无价之宝你标个白菜价让人买了去,也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