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一若转过头,朝着摄影师老李微微点点,对方会意,悄然把摄影机从还在与导演侃侃而谈的镇长身上移开,对准两人。
    “老板,贵姓,在镇上住了多久了?”肖一若没有着急。
    采访,讲究个全面,客观,你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可能到后边会有其他作用。
    “我叫欧建华,在镇上生活了一辈子了。”对方带着点口音,这是节目最喜欢的,因为莫名能增加可信度。
    “欧老板,能和我说说,桃花坞的情况么?”
    “当然!”作为生意人,能说会道在正常不过了:“你问我可就问对人了。”
    肖一若只是提出个问题,他的话匣子随之打开,表达的内容,更是节目想要的。
    从当初如何繁华,到后边如何没落,非常有条理。
    这些,从主持人口里,和当地居民诉说,完全两个效果。
    那边镇长发现了不对,想要说点什么,却被张导拦着,带去了别处,陈姐则是坐在一旁,准备随时提醒肖一若。
    村民对于诡异事件有自己的理解,除了车祸那件事,欧老板透露了之前节目组没有掌握的信息。
    “你是说,在建设桃花坞的时候,还有其他邪门的事??”
    欧老板肯定地点头。
    “你问镇长他肯定不知道,前年才过来上任的。”
    肖一若:“那您给好好说说。”
    “建度假村,可是个大工程,当初大伙都听期待的,老板人也不错,除了施工队外,镇上的许多人都去做小工来着,我是专门给他们送饭。
    因为赶工期,距离和平又有段距离,所以晚上同样在开工。
    我记得那天晚上十点多了,还下着雨,我接到了工头的电话,让准备七八个的宵夜送过去。
    量比平时少了许多,估计是下雨的缘故,没太多人加班。
    我没多想,准备之后,就开车过去了,工地和平时有些不同”
 第八十七章 新的线索
    欧老板的口才不算好,想到啥说啥,不过没有什么影响,肖一若不催促,而是配合着听下去,偶尔带一下,让他别跑题。
    “平时呢,都是包工头来接餐,那天有些奇怪。
    到了之后,并没有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人也看不到几个。
    我循着光到了半山腰,发现包工头和其他几个工人,过去一看,结果差点没把我吓死。
    有个大概三米多深坑里,里头有人骨架。”
    肖一若闻言,立刻看向陈姐,对方直接摇头,表示不知道此事。
    “确定是人骨么?”
    “当然,有骷髅头呢,和电视里看的一模一样。”欧建华认真地点头。
    “那边上是否有棺材或者木头碎片?”肖一若第一反应是挖到坟了。
    “我当时慌得不行,没太在意。”
    “没有报警么?”
    “报了,第二天就来了,是县里的警察,工地停工了两天。”
    “你没找工头了解后边发生什么事么?”
    “问了,不肯说。”
    陈姐找到了新线索:“欧老板,你还记有工头的联系方式么?”
    “早就没了,他不是本地人,干完活就离开了。”
    “还记得姓什么吗?”
    欧老板回忆了一会:“好像是刘,三个字,具体叫啥真想不起来了。”
    “谢谢欧老板,小肖你继续。”
    肖一若点点头。
    陈姐起身,去到一旁,镇长还在和张导那唠呢。
    “导演。”
    “钱镇长,要不你先忙着,我这儿得干活了。”
    “啊行,张老师,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来安排。”钱镇长意犹未尽。
    “不用不用,事情挺多的,就不打扰您了,下次有机会到东安,我请你吃饭。”
    看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张导不禁摇头:“太能说了,那边什么情况?”
    “有了个新的线索,但是施工的时候,从地下挖出骨骼出来。”
    “是嘛,有墓地?”
    “还不清楚。”
    张导有些兴奋,挖出遗骸,是个爆点,不管是正常还是非常原因,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当时的负责人我看看有没有办法联系到,顺便,打算去县里公安局看看。”
    “行,让刘悦跟着你吧,这儿有我。”
    肖一若和欧老板聊了有半个小时,收获颇多。
    老板后头因为好奇,去过桃花坞,并没有发现异常,不过,很热情地带着众人,找到了那几位经历异常的村民。
    说的也挺夸张的,有见到鬼影的,有说听到电报的滋滋声,有女鬼的笑声等等。
    真假难辨,很符合节目的氛围。
    到了傍晚时分,肖一若的采访部分任务已经完成。
    张导有点害怕那位热情的镇长,所以也没去借会议室,直接在招待所的房间里交流各方信息。
    过去桃花坞的两位工作人员没有守株待兔,而是绕着整个山庄搜寻着,没有意外,蹲守了一天依然没有收获。
    肖一若这里进度比较快,九点半开始到下午四点钟,采访了八位村民,提前完成了分量任务。
    陈姐则是给了个惊喜。
    虽然没有找到那位姓刘的包工头,却联系上了桃花坞的老板,对方没有同意见面采访的请求,不过电话里还是聊了不少。
    不仅如此,在县城公安局,也找到了当初挖出遗骸的负责民警。
    没有谋杀案,骸骨有着近七十年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来历。
    对此,张导没有失望。
    不管你啥出处,有就行了,其他的交给气氛组。
    “根据今天走访的情况,怪事是肯定有,”张导总结道:“火光,我猜想可能是有流浪汉,或者远足爱好者,恰巧路过。
    不是有人说了,地上有树木燃烧的痕迹,只是由于天色和距离的关系,产生了误会。”
    肖一若作为主持人,有发言权:“老大,如果这样播出去,怕没有说服力吧。”
    “确实,太模糊了些,所以,我在考虑是否使用B计划。”
    所谓B计划,就是补救计划。
    《走近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总结,大伙有了经验。
    有些事件因为证据不足,或是过去太长时间,已经无法找出真相。
    节目组必须在众多可能中,选出一个作为交代。
    例如,尤其节目里,一家废弃的工厂经常在半夜里亮灯,最后的解释是线路老化,白天其实也亮,只是看不清楚。
    再比如,有个农场里养的鸭子经常会少,又是偷拍,又是找线索,没有个所以然,最后勉强说是被某种食肉动物抓走了。
    因为这样的事件,节目组没少挨骂,说小题大做,说神神叨叨。
    张导无所谓,只要收听率不降,说明节目没有问题,你骂你的,我继续。
    电台变为电视,得更注意,至少得拿出个让人信服的解释。
    这次的B计划,和大家分析的结果差不多。
    就是有人在废屋内暂住,然后点了火。
    野外生火是犯法的,可能对方觉得自己可能被发现,于是浇灭了明火。
    夜黑风高,心里本来就毛毛的,一个人经过这种地方,很容易多想,不敢过去探寻究竟就离开了。
    其他的估计是凑个热闹,本来就没证据,啥都没有,聊起来不是没底气么,于是添油加醋,这情况常见。
    唯一无法解释的就是手机录音。
    里头确实有奇怪的声响,无法分辨来源。
    当然,硬拗也是可以的。
    也许是在电脑上找出来的啥声,自编自导。
    不过可能性太低。
    没意义啊,他录这个有啥好处呢?
    “我打算这样哈,咱们明天下午回去,陈姐那理一理,看看还有没有漏网,需要再聊聊的人,晚上呢,我和小肖,还有杜鹏三个人去守个夜,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
    实在不行,就按照背包客处理。”
    众人点点头,不遗憾是假的。
    当初选择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是看中了题材,废墟,诡异火光,交通事故,不知名的声音,节目需要的几个因素全部齐全,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连方向是否正确都没搞清楚。
    这可是电视播出啊,大伙都期待着有个开门红。
    电台观众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因为当做故事来听,可有了画面,是否能被接受还是两说。
 第八十八章 职场生活小技巧
    杜鹏为晚上的值班做足了准备。
    风油精带了两瓶,蚊香不可缺少,得知头天晚上两个摄影师被冻成狗后,和招待所老板商量着,将被子拿上了车。
    除了吃饱晚饭外,还买了一堆零食,包括剩下唯一一盒自热小火锅,小镇上没得卖。
    在天黑之前,一行人等乘着小巴再次抵达了桃花坞。
    三人帮运物资的时候,摄影师李师傅将几台机器换了电池和位置。
    “哎,我还希望帐篷不见了!”张导抱着床被子进到小别墅内,有些失望地说道。
    “帐篷不见,可能有小偷吧,”肖一若笑道:“诡怪啥的要帐篷干啥。”
    “你说,晚上咱们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有人盯着。”
    杜鹏刚说完,同时被两人训斥:“别瞎说,人最可怕了。”
    十平米的客厅收拾出了一半,两顶帐篷在围在角落,还有找了几张桌椅做了隔断,莫名地让人有种安全感。
    杜鹏似乎有些不大满意,在那调整着位置。
    “小杜,你先整理着,我和小肖去外头帮忙。”
    “好嘞。”
    光是上个半坡,杜鹏已经满头汗,两人也不忍心让他再运动,万一瘦了咋办。
    摄影机用的都是gopro,不管移动还是啥的都比较方便,不到半小时,全部搞定。
    老李干完活,没有带一丝留念,上车离开,肖一若和张导站在山顶,吹着风,很是惬意。
    “马上要下雨了。”
    “挺好的,那人不是说了,头一次异常就是下雨天。”
    刚才到的时候,乌云还在天边,这会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