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上峰强硬着要拉他去他家里拜访他父亲:就好似他年幼时调皮被国子监的先生罚了,然后拉回家去找他爹告状一般。
“放心。”不等他有所反应,甄仕远便强拉着徐和修出了衙门,对上本要一同跟上来的唐中元,甄仕远不忘回头让他别跟上来:“唐中元,你就留在衙门里吧,不必跟来了。”
说完这些,便不由分说的拉着徐和修上了马车,唐中元站在衙门前目送着那一辆马车远去,正要转身回去,忽听身旁那个不知什么时候跟上来的同僚道:“唐中元,我方才听甄大人说要同徐和修去拜访他那位在文渊阁修书的父亲是吗?”
“不错,”唐中元说着,看着同僚欲言又止的神色,不由出声问道,“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同僚想了想,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不过到底还是因着信任唐中元,小声对他道:“我怀疑咱们大人有患呆症的前兆了。”
呆症?唐中元吓了一跳忙问他怎么了。
那官差道:“前两日我见到在长廊那里去百胜楼订宴席的文吏在同大人说今日百胜楼被定掉了,定掉百胜楼的就是文渊阁的官员,今日他们包了百胜楼一整日,准备吃年饭呢!”
临近年关,不管哪个衙门的长官都会定个年饭吃上一顿,一年到头就这一顿,自然不能小气,如此情况下,百胜楼的宴席自然供不应求。
很显然,今年大理寺选了百胜楼,文渊阁也一样。如果文渊阁的官员今日去百胜楼吃年饭的话,徐和修的父亲显然不可能在家中,那甄大人这么强硬着把徐和修拖回去必然是扑了个空的。
那同僚说到这里,脸上不由多了几分怜悯之色:“咱们甄大人也不容易,这才多大的年纪就……诶!也不知道大人寻那位修书的徐大人什么事,今日怕是要白跑一趟了。”
……
爹今天不在家,临到半路上,徐和修便记起这一茬了,不过甄仕远依旧挤着那张难看的笑脸拉着他的胳膊一副唯恐他跑了的样子:“没关系,令尊不在,令堂在就更好。哦,不,是一样的。”
他爹不在她娘在一样?徐和修狐疑的看了眼甄仕远,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方才脱口而出的那句“更好”才是甄仕远心中的本意。
什么事找他娘更好?
待到带着甄仕远见到他娘时,甄仕远开口便道:“徐夫人,徐大人在元亨钱庄存钱的印章你可知晓?”
徐和修脸色大变:这天下怎的还有这样坑下属的上峰?一开口便将他和他爹卖了个精光!
第六百一十二章 劝说
这种被人强拉着带回家告状的事徐和修已经许久没有经历过了。
他曾经以为从国子监出来,科举考中之后,这种被告家长的事情就与他无缘了,可事实并非如此,遇到一个不靠谱的上峰这种事同样是避免不了的。
徐和修头顶一罐水,站在廊下叹气。
“仔细水别倒了。”母亲的声音自屋里传来。
母亲眼力比起当年更盛了几分,徐和修连忙站直了身子,稳住了头顶的水罐。
目睹这一幕的甄仕远捋须笑了笑,拿起手边的茶盏朝徐夫人道:“徐夫人果然巾帼女杰!”
徐夫人笑着还了一礼,对甄仕远道:“甄大人放心,有话直说无妨。”
遇到这样的爽快人自然是一件幸事,甄仕远将手边的茶盏放在一旁,手指在茶桌上蘸了蘸,写了一个字——钱。
徐夫人看了片刻,面上露出了几分恍然之色:“原来如此。”
不过虽是看明白了,却不代表她便会出手帮忙。徐夫人抬眼看向面前的甄仕远,道:“大人,我一介女流,委实没有必要卷进这些是非之中去吧!”
甄仕远看了眼外头顶着水罐的徐和修道:“小徐大人不错。”
听他提起外头的徐和修,徐夫人脸色稍缓,面上不由自主的多了几分慈爱之色:“这孩子确实不错。”
虽然身后的倚仗是当朝一品公,可徐太傅这个一品公比起诸如崔司空、谢太尉这等真正底蕴深厚的大族之长,徐太傅胜在名望。可名望这等东西却是不可复制和传承的,徐家子弟中虽然出了不少功课尚可、学问也不错的儒士,可比起真正名动天下的大儒还相差甚远。
文人相轻,虽说徐太傅如今还算壮年,足以庇佑子孙后代,可若是徐太傅不在了呢?人生在世,世事无常。徐夫人清楚的很,如今的徐家之所以能跻身京城一等门第,靠的便是徐太傅一个人。
徐太傅只有一个,徐家子孙却有不少,总是等着他人的庇佑,自己不努力,总有庇佑不及的时候。
她家和修算是个不错的孩子,进了大理寺也算做的不错。当然,他还年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我也很喜欢小徐大人,”甄仕远看了眼徐夫人,眯了眯眼,出声道,“只是大理寺这官阶调动也不是全凭我一人喜好而已。”
这话徐夫人果然一点就透,她抬眼看着甄仕远笑道:“甄大人,可是我家和修有这个机会?”
“大理寺官阶调动都是各凭本事而已。”甄仕远看了看屋外,见四下没有外人,便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放在了桌案上。
这举动看的徐夫人心头一跳,不过到底耐不住心里的好奇凑上前去看了一眼,这一看却不由抬头看向甄仕远,似是被他方才的举动惊的无话可说了。
“甄大人。”徐夫人拿起那张纸,嗤笑了一声,“这评估大理寺官员一年办案情况的结果不能叫人看到吗?”
方才那鬼鬼祟祟的举动当真把她吓到了,以为甄仕远准备暗中做些偷偷摸摸触犯律法的事呢!然而,只是把这结果给她瞧瞧而已。
甄仕远有些尴尬,却仍咳了一声,正色道:“触犯律法的事我自是不能做的。”莫忘了大理寺是什么地方,他这个上峰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不知那堂里多少兔崽子会发现呢!
“上头给的今年升迁的名额有两个。”甄仕远指着纸上的结果道,“已经快年关了,若是京城没再发生什么事的话,应该就取上头的两个了了。”
徐夫人只一眼就在纸上看到了徐和修的名字,排在第三行。
这孩子运气似乎不大好啊!感慨了一番的她下意识的抬眼看向上一行:巧了,排在第二行的人她也认识,不是同她家和修玩得好的那个谢承泽又是谁?
虽是看着一起长大的孩子,可做母亲的心里到底是偏心的,想到和修被承泽这孩子比了下去,便忍不住将两人这一年经手的案子,做的事对比了起来,这一对比,她便忍不住蹙起了眉头:“大人,你这排行是不是不对?承泽这孩子同我家和修相比不是一样吗?凭什么他在第二行,我家和修在第三行?”
甄仕远笑看着徐夫人的反应,道:“眼下他们两个经手的案子确实是一样的,若是没有意外,他二人之间应当有一个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徐夫人沉思了起来。
甄仕远笑而不语:他就知道徐夫人会是这等反应,为人父母者都是这样的,看着自家孩子被比下去总要寻个理由的。
知道她家和修不是被比下去,而是一样,徐夫人心里舒坦了不少。瞟了眼外头顶水罐的徐和修徐夫人暗骂了一句“没出息”,目光又落回了纸面上,再次上移,她看向最上首第一行的那个名字默了默:乔苒?在心里过了一遍这个名字,徐夫人确定在京城一众年轻后辈中没听过这个名字,不由生出几分好奇来:“这排第一的是谁?怎的竟比和修和承泽这两个孩子还厉害?”
不是她做母亲的自夸,这两个臭小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能胜过他们的……这京城大族里似乎也没哪个姓乔的吧?难道是哪家培养的远房子侄?
甄仕远捋了捋须,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之色,他干咳一声,正色道:“排第一的啊,是本官举荐的一个丫头,还算不错。”
他一手举荐提拔的官员这么厉害,这等得意的心情也不比为人父母攀比自家孩子的差多少了。
徐夫人没有漏掉他口中的“丫头”,而且徐家上下因着徐十小姐写话本子的关系,对大理寺这个唯一的女官自然不陌生。
作为年长者,她对话本子没太大兴趣,不过隐隐听过似乎是个姓乔的女孩子,没想到这排第一的就是那个女孩子。
“倒是厉害!”徐夫人称赞了一句,又问甄仕远,“这个第一怎的超过我家和修……那么多?我不是听说她年中才来的吗?”
“是年中才来的。”甄仕远提起这个底气愈发足了,“可她半年破下的案子比旁人一年破的都多!”
这可不是开小灶走后门可以作假的事,这是实打实的本事啊!
这么厉害吗?徐夫人有些意外,看着甄仕远得意的脸色时,想了想,问他:“莫不是你故意提携,所以多分了她好些案子吧!”
这两个臭小子在大理寺也呆了两年了,居然还比不上一个初来乍到的丫头,怎的这般没用?
“这可不是故意的。”甄仕远闻言,连连摆了摆手,而后对徐夫人道,“她破的阙楼案、山西路案可都是陛下钦点的,与本官无关啊!”
入了陛下的眼啊!那就没办法了。徐夫人闻言叹了口气,看着纸面上第一行那一骑绝尘的破案数目,熄了督促徐和修勇夺第一的心思,转而问甄仕远:“甄大人,我家和修若是能破了这个案子,是不是就能超过谢承泽了?”
甄仕远点头,含笑道:“这是自然。”
对徐夫人的反应,他半点不意外。在为人父母眼中,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要她操心的。
元亨钱庄这个案子本就是徐和修接手的,眼下,缺一个完美的由头,徐夫人愿意出面自是最好不过了。
毕竟,做夫人的查丈夫的私房钱这种私事外人怎好指摘?
“我这就写份诉状请甄大人替我查一查我家那个不省心的在元亨钱庄存了多少银钱。”徐夫人没有再磨蹭,一拍桌案下了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