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重返人生-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时,方年骑车的速度变慢了许多。

    尽管今天白天是大晴天,但晚上连月亮都没有,更别说星星了。

    乡道上一点灯光都没有,女士摩托车的远光灯能看到的地方也不远。

    维持在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花了二十多分钟才到家。

    吱一声,摩托车稳稳停在老方家大厅时,方歆飞快的从屋内跑了出来:“哥哥哥哥,你回来了呀!”

    林凤也走到了门口:“怎么样?”

    方年随口道:“已经没事了,之后的事情,他们家里自己处理。”

    其实送医之后,方年就可以走了。

    但林语淙再是八中大姐头,也只是一个刚刚满十七岁的女生,容易心慌意乱什么的,所以方年才等输完液送回家再走。

    说实话,方年其实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过去。

    林语淙十七岁,他自己表面上也只是十七岁而已

    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方年脑子里面冒了个念头,如果这个电话是别的同学打过来的,自己会不会这么迅速的前往帮忙呢?

    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别人不会打。

    “帮你热了菜。”

    林凤没多问,念叨了一句:“也不知道那个小林怎么会想到给你打电话。”

    “你又不是你们班最高的!”

    方年连忙嬉皮笑脸道:“知道了知道了,下次一定只隔着电话想办法。”

    “”

    林凤瞪了眼方年:“吃你的饭。”

    如果林凤自己遇到这种事情

    好吧,她的朋友家里有这种事情,顶多只会打电话给林凤借钱。

    总之,对于方年疾驰十几公里去帮同学忙,尤其是这个同学是女生,林凤心里其实是很有些话想说的,但碍于今天是大年三十,所以最后憋着没说出来。

    尽管当时方年要走的时候,她也没拦着。

    但在方年走后,林凤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方年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孩子帮忙了?

    额外的,林凤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这小半年时间里,方年的表现,也已经让她下意识忘记了方年的年纪。

    方年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饭。

    擦了擦嘴角的油,心满意足的打了个嗝。

    “”

    趁着这个时间,方正国跑去将家里所有房间的灯都打开。

    这是棠梨这边的一种守岁习俗。

    三十晚上开灯,意寓身体健康,日子红火。

    一家四口聊了些闲话后,方正国当先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压岁包。

    一个给了方年,另一个给了方歆。

    接着是林凤的。

    “爸,今年辛苦了,这是我孝敬您抽烟的。”

    “妈,您也辛苦了。”

    方年也去从背包里拿出早早准备好的两个守岁红包,递给了父母。

    比起稿费卡,红包里的1888自然不值一提,多少是个意思。

    最后是方歆的压岁包。

    “方歆,你想要压岁包,还是想要别的。”

    方歆蹲坐在椅子上,手上已经抱了两个压岁包,嘴上还是喊道:“我要压岁包!”

    于是,方年笑呵呵的将准备好的压岁包给了方歆,里面是12元,寓意月月平安。

    其实本来方年想给方歆一份特殊的压岁包。

    比如黄冈试卷

    好在棠梨这边没团年晚餐的习俗,而即将过去的2008年,老方家很圆满。

    因为圆满,所以这次老方家破例守岁到了零点

    破碗求订阅,快掉下3500了呜呜呜,给我冲!

 第131章 正月初一,平安喜乐

    农历2009年正月初一,零点。

    方年一家人兴冲冲的出门放了两桶烟花。

    砰砰的声响中,烟花升天,照亮老方家屋前的田野。

    方歆是最开心的。

    早在下午就洗了澡换上新衣服,这次连裤子都是喜庆的红色。

    是林凤带着去桐凤买的,有点洋气。

    在门廊蹦跶着,哇哇喔喔的喊着,嘻嘻哈哈的笑着。

    几分钟的烟花燃放完毕后,便回了家,各自上床睡觉,五点多再起来求财。

    老方家每年都是这样,每年正月初一早上都会求财。

    根据一些宜忌等方面的依据信息,今年的财时为卯时,也就是早晨的五点到七点

    方年到楼上自己的房间里,到头就睡了。

    已经过去的农历2008年最后一天,方年同学削微有点疲惫。

    在外套兜里的手机屏幕不时亮起,再熄灭。

    如此循环往复数次。

    已经进入梦乡的方年没有丝毫知觉。

    因为

    声音被关掉了。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苹果的实体静音键设计确实不错,便捷。

    这小半年来养成的良好作息,让入睡前倍感疲惫的方年,依旧在五点三十多醒来。

    起床穿衣下楼。

    图个新年吉利,方年还是换上了在申城买的休闲单西和深色休闲裤。

    不过这件单西的使用时间不会太久,大约也就是正月初一的上午。

    衣柜的穿衣镜前,方年左右看了看,满意的点头。

    并不是正装西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黑色,是年轻的浅色系休闲风。

    该说不说的,关秋荷的眼光还是很好的。

    “呦!这是哪来的帅哥!”

    这是方年下楼后,林凤见到他说的新年第一句话。

    方年:“”

    接着是方正国:“咿呀,这挂那里没注意,穿起来还挺洋气的。”

    方正国偏向灰色系西服,今天也不例外,而且拾掇得还比以往熨帖。

    一身红的方歆颠儿颠儿跑过来:“哥哥哥哥,你跟爸爸一样穿西装了呀”

    “”

    自家人是不讲究说新年快乐的。

    洗漱完之后,按照往年的流程,方正斌和方正国两个当家男人一起擦着蒙蒙天亮求财敬神。

    这里面有不同的讲究。

    比如今年将吃饭用的方桌端到了老方家的大厅正对的方位,摆上鸡鸭鱼肉贡果香炉红蜡烛。

    再辅以纸钱、线香求财。

    纸钱燃尽之后,是为求财。

    再之后又要到大厅内神台下的桌案旁摆一桌,祭祀敬神。

    这时在纸钱燃烧之时,就需要放烟花爆竹。

    劈啪和砰砰的声音接连响起。

    这次的烟花爆竹残渣都带着喜庆的色彩。

    有个贴切的名字,叫满堂红。

    今天的早餐也一样是最正式的,饭桌上摆了十二个菜,寓意月月顺利。

    同样会多摆几张椅子几幅碗筷。

    同样有鸡鸭鱼肉。

    同样是寓意年年有余,新年添喜。

    不到七点就开始了早餐。

    与年三十不一样的是,正月初一的早餐一般会在八点之前结束。

    林凤女士歇不住嘴,说了几句展望未来的话。

    早餐之后才是正式的重要传统环节。

    一共是两个环节,可平行进行。

    一是走街拜年。

    二是上山祭祖。

    世纪初时,茅坝周围都比较贫穷,拜年的范围就比较大,不局限于茅坝村民组,会去相邻的一两个村民组,多是讨要糖果和香烟。

    年味儿相较于现在更浓。

    在方年的记忆中比较开心,多半个上午都要耗在这个事情上。

    现在已经不这样了,而是在茅坝村民组走街拜年,然后带上纸钱、线香、鞭炮上山,从屋后的山脉开始向下游走完回家。

    本来走完刚好下山便是邻村民组。

    棠梨的大范围内,一直到2021年,都还是实行土葬,没有公墓一说。

    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山、田、地,基本上新立的坟地都会在国家分配给自己的山里,立墓碑记。

    一般来说,正月初一这天的上山祭祖要走完所有的先辈。

    老方家最大的先祖大家都喊太祖。

    据说这个太祖是附近几个村民组绝大多数方姓人的共同祖先。

    如果按照祖宗十八代的排序,方年的太祖是七世祖,也就是方正国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这已经挺绕的了。

    但每年正月初一上山祭祖的时候,方正斌、方正国、方正良三兄弟跟方年这些后辈们说的时候,都会着重介绍一下这位太祖。

    “这位太祖是我们的祖先,因为排不清多少代,所以我们也喊太祖,你们的爷爷也还是喊太祖,我们的爷爷还是喊太祖。”

    所以,方年除了记得爷爷奶奶的坟地以外,记得最清晰的就是这位太祖的坟地了。

    尽管太祖的坟地墓碑不大

    八点多,按照礼数,方年和方歆跟着方正国出门走进方正斌家拜年。

    “伯伯伯母,新年好。”

    方年就带着方歆笑呵呵的喊道。

    “”

    方正斌连忙起身散烟,伯母则是泡茶倒酒。

    因为方正国正好是三兄弟的中间那个,所以,会在方正斌家坐个十来分钟,聊天到喝完一杯茶再走。

    按照传统,今天所有已婚女性是不出门在家招待前来拜年的客人的。

    方正斌一边打量着方年,一边说:“年宝,你这身西服硬是帅。”

    正月初一当天,大家的称呼都会按照辈分来。

    像哈宝这样带有一点点贱名意味的称呼是绝不会出现的。

    要么就是喊名字,要么就是喊年年、歆歆,或者年宝、歆宝。

    方年有预感,今天说他帅的人会格外多。

    果然,几分钟后方正良带着方芬芬和方海来方正斌家拜年时,又是一轮称赞。

    方芬芬更是眼前一亮:“年哥哥,你这西服跟在桐凤街上看到的格外不同,帅得很”

    按照礼数,方正良在方正斌家里喝完茶之后,再去方正国家坐一坐。

    最后是三家一同去方正良自己家。

    在这之后,由方正斌带队,根据亲缘、年纪、辈分的不同拜年。

    总会多走一些路。

    本村民组家家户户都这样。

    最早90年代的时候,拜年是要需要真磕头的,当然只对辈分最高的那几个。

    比如那时候方年爷爷还健在,方年要给爷爷磕头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