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上没有任何内容是不必要的。
需要购买的专利许可几乎都是国外公司持有的专利,在芯片领域,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处理芯片上,国内大陆目前有大量的空白。
中低端还行,中端也勉强还行,中高端基本就非常吃力了,高端……
如果不包括湾湾的话,一片空白。
额外的原因是……
目前国内持有的相关专利,几乎没有无法绕过的。
这就很尴尬。
反倒是在半导体这个大领域,尽管这次没有具体针对,但报告上也有一定相关体现,国内有部分领域还是比较拔尖的。
换句话说……
如果庐州项目直接一步到位搞id,这次的会议没必要开。
因为……
方年会利用手上的资源,搞成纯粹自研的。
就是没这么大的资本,也扛不住前期的大批量资源浪费。
现在的路子是一步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
资本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可以用市场来养研究投入。
主要是如果一步到位上纯自研id,一千亿洒洒水,两千亿有点浪花,三千亿听听响声这样子……
前沿搞不定,引入多少资本都不够——没有资本会陪方年疯魔。
“……”
一样样资料摆上案头上后,方年做了个简单总结:“也就是说,从资金上目前最好是只够买ar公司的公版架构授权?
如果要一次性买断必要专利许可,需要的可能是天文数字,暂时承担不下来?”
听方年发问,谷雨点头回答:“是的,按照销售提成等方式获取专利许可都需要详谈,没办法获取比较准确的数据。”
“……”
方年陷入了沉思。
并未有其它的动作。
大家也都没说话,各自陷入了思考。
摆在眼前的问题很简单。
ar公司本身就是为全世界提供ic设计方案的厂商。
获取ar公司的公版架构授权无非就是钱的问题,这点大家都有心里准备,资金也是够的。
但教授团队提交的报告上有关于白泽实验室第二步计划的必要专利名录。
这部分许可费是个天文数字。
好片刻后,方年下定了决心,道:“如果我想一次性搞定ar公版架构,其它必要专利许可,你们有什么方案吗?”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话。
最后还是关秋荷说了:“这样的话,除非是把前沿账上的10亿,把当康账上的几十亿都拿出来,再贷款个三五十亿,差不多就够了。”
说着,关秋荷自嘲一笑:“毕竟国外通行货币单位是美元。”
方年:“……有点夸张。”
不过他知道这是事实。
有些专利许可是按照许可费+销售提成来分的。
就好像微软现在就能从安卓上收到大几亿美元,比如三星谈下来的是12美元一台设备。1
主要是手机芯片设计上的专利还涉及到了手机基带,也就是通信标准,这是个可以打出翔来的玩意。
比如现在高通就做过后悔得想要吞翔的操作。
曾经,高通为了抵抗反垄断法把cda ip授权给lsi。
lsi在2002年把cda ip又卖了出去,买方又给其它公司比如联发科授了权……
后来这个ip值了大钱,偏偏都不需要给高通钱。
总之……
在通信标准这方面,懂的都懂。
而现在方年的意思是,除了纯粹芯片设计的,还想一次性搞定国外公司在这方面的授权。
毕竟前沿学术在通信标准上投资的是未来的一小部分……
…………
方年思考良久,平静道:“这样,从ar公司购买的授权按年限算,只谈5年,其它的必要专利许可一样只谈5年。”
说着,方年一拍会议桌,认真道:“以五年为限,如果五年时间白泽实验室还搞不出完全自主的处理芯片,这实验室不要也罢!”
“大家都说说吧。”
说完,方年望向大家。
会议室安静了下去。
好片刻后,关秋荷才开口:“ar公司的公版架构许可5年倒是没问题,毕竟按照计划只是用来练手,打开市场;
但在其它专利上,是不是稍微有点激进了,处理芯片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涉及到那么多相关领域……
毕竟国外在这个行业发展了几十年。”
稍顿,关秋荷委婉的补充道:“就说芯片需要的指令集,国内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突破的,比如龙芯。”
陆薇语稍加思索,缓和道:“是不是可以部分放宽到十年,或者可以分批次进行?”
温叶认真道:“虽然前沿学术已经开始了技术储备投资,但基础技术突破不太可控,或许看起来很不错,可过不了市场检测,我也觉得部分放宽到十年比较好。”
“……”
大家说的方年都明白。
别的不说,龙芯这个项目是科学院发起的。
内里的详情方年不知道,但方年知道龙芯目前为止没有自己的指令集和架构,一开始私自用的ips架构,去年拿到的永久授权。
这可是科学院的项目。
不过科研单位的运作方式跟企业还是有区别的。
最核心的就是资金力度不同。
另外,龙芯可能是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在,不一定要多先进,但必须可靠。
不过龙芯跟白泽实验室的规划发展有所不同。
白泽实验室要做的是高端移动手机设备处理芯片,不是应用于电脑的,有生态上的显著区别。
白泽实验室还有已经开始抢占市场份额的女娲系统打前站,建立生态。
技术的突破确实不太可控。
不过方年认为,如果五年都无法突破的话,再给五年都没戏。
因为这五年的差距不太大,再后五年差距就非常大了。
制程起飞一样跨越,先是14n,然后飞一般到了10n,再然后忽然就到了7n、5n、3n。
要知道现在最高端的智能手机芯片才用45n工艺。
随着制程飞一般的跨越,对芯片设计的要求也在升高,技术壁垒更严重。
通盘考虑之后,方年最终还是坚持了决定:“5年,5年定未来。”
“援建前沿院不是让它们成为摆设,对白泽实验室来说,最大的制约已经不再是国内的科研环境,而是资金;
今年是什么都属于刚刚开始,看起来很有难度;
所以要搞就全部搞定,免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手忙脚乱。”
见方年坚持己见,关秋荷稍加思索,表示认同:“行,听你的。”
她知道方年肯定有其它的理由支撑他最终坚定决心。
关秋荷没有太多的优点,就是愿意在意见相左,并且持续相左的情况下,选择相信方年。
这也是当康游戏为什么眨眼就成了庞然大物的原因。
关秋荷都没意见,陆薇语自然就不再多说了。
温叶……
温叶能被方年看重,并且想要委以前沿ceo的重任,最大的优点就是愿意无条件执行。
“……”
会议室稍微安静了片刻,方年轻笑道:“这样会增加商谈的任务量和难度,但会大量降低投入,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了。”
听方年这一说,关秋荷眉头一挑,忽然道:“我怎么觉得你是不想白白给国外送钱?”
迎着关秋荷疑惑的眼神,方年坦然道:“差不多,ar的公版架构授权用完就成废纸,完成自主研发后,所谓的专利许可也是一堆废纸。”
说着,方年耸耸肩:“本来看到这个天文数字的费用后,我寻思就买ar的公版架构得了;
反正练手之后,要做的就是自研,绕不过去的也得绕,没什么条件可讲。”
“不过前阵子刚好看到了报纸上转载的国外言论,我就有想法提前准备,别到时候一些公司不愿意将专利许可卖出,索性还是一次解决心里安稳。”
听方年说完,温叶率先开口:“方总,我怎么觉得您好像很担心有钱买不到东西一样?”
“对啊,现在不都是wto了吗?国外大多都是资本主义,有钱就是大爷才对。”谷雨也跟着附和道。
连吴伏城都这么认为。
就别说各自掌管了一家公司的关秋荷跟陆薇语了。
见状,方年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别傻了,钱在很多时候不好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然后方年看看大家,平静问:“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成立前沿,要做女娲、白泽这些。”
“做标准最挣钱。”温叶脱口而出。
方年伸出右手食指晃了晃:“不,制定规则最挣钱。”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当初我就是用这句话给小米拿到了2亿美元的估值。”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体系,利益才是最根本的,现在是你好我好大家wto,但真要是到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时候,巴不得我国赶紧死的不要太多。”
“在当康上我发现挣钱这事情没挑战性,我想了半天,所以……创立了前沿,挑战一下亲手制定规则。”
“……”
虽然大家都觉得方年说话的口吻很欠揍。
提起挣钱的轻描淡写。
提起融资时的风华。
但……
又不得不承认,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方年同学,其实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魅力劲儿。
那种谈笑间在国与家与自己之间找到一个理想平衡点的从容,十分……撩人。
“扯远了,继续说正事。”
方年晃晃手,拉回正题。
“关总,原本我是想以前沿创新的名义去获得授权,但上周很明显的被针对,以及国外媒体一直有故意渲染前沿的威胁性;
我想,还是以当康的名义去进行比较好。”
“额外的……前沿创新赴外的投资额度不太高,虽然办理了odi登记,但比不上当康那么方便。”
闻言,关秋荷想了想:“当康游戏海外账户上刚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