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替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不知道他们准备做什么了。

    ·

    西军众将看着跪在营前的察哥,一时百感交集。

    宣和元年,就是因为童贯瞎指挥,西军第一名将刘法才死在了此人的手上,何灌也是因为此战支援不及时被罢免回家。

    西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在日后给刘法报仇雪恨。

    可这会儿,察哥居然就这样跪在营前了!

    刘法军的前军统制杨惟忠想起当日的遭遇战,忍不住潸然泪下,当日在乱军中苦苦寻觅刘法不得的猛将翟进更是哇的一声嚎啕大哭出来。

    “将军,将军……呜呜呜,将军啊……”

    李纲岿然不动。

    刘法死后,他曾经写文吊唁过刘法,可在开封的李纲哪里知道边关的辛苦,对刘法的战法也颇有微词。

    来到西军许久,他的认识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看着哭成泪人的翟进,他由衷地叹了声好男儿。

    “这只是个开始。”

    李纲现在对未来诸事很有信心。

    他相信,肃王的办法才是平定西夏的关键。

    “诸公信我,这只是一个开始。

    宋夏交战多年,死伤无数,现在也该做个了解了。

    大家相信肃王,再有一年的时间,我军必灭夏贼!”

 第136章 顾全大局(为嗷嗷嗷嗷奥加更1/10)

    李纲是个心胸非常宽阔的人,他并没有如察哥所愿对他大加折辱,反到大度地原谅了察哥,重新对开榷之事与西夏众人展开商议。

    这次西夏人各个大气都不敢喘,非常谦恭友好地哀求李纲收购他们的青盐。

    李纲表示,双方的军事关系只要还处在敌对状态,大幅度地收购青盐就不可能,只能采取一些折中的手段。

    最起码这贸易要让大宋的朝廷看到真正的实惠。

    不如这样,李纲冒着得罪肃王的风险给大家想个折中的办法——

    大宋每采购五百斤盐,西夏需要送一匹良马。

    听清楚,是赠送!

    这样李纲对朝廷也好交差,也不至于被西军的人打死。

    五百斤盐附赠一匹马……

    这尼玛真想的出来啊。

    青盐便宜地如沙子一样,每斤才15文钱,五百斤……

    这不是扯淡吗?

    意思是7500文不仅要拿走我们的盐,还得搭上马?

    这天下哪有这么做生意的!

    你这不是胡扯淡?

    分明是不想好好做买卖。

    李纲说出此事的时候负责保护他的翟进、刘錡都赶紧捏紧了手上的钢刀,生怕西夏人盛怒之下把李纲打死。

    可没想到西夏人虽然人声鼎沸各个愤慨,可议论许久,还是由李良辅苦着脸走上来连连告饶,哀求道:

    “再给点吧!再给点吧!

    李经略,我叫你大人还不成吗?

    再给点吧……我们以后把你当佛爷供起来,我也给你跪下了!”

    西夏朝廷虽然经常向大宋求饶,可在西军众人的印象中,西夏军可从来没有做出如此姿态。

    他们平时各个桀骜不驯,敢跟宋军硬碰硬,别说如此求饶,连说一句软话都不可能。

    李纲也没想到李良辅居然会做出如此姿态,连“大人”都开口叫了,显然是为了钱,连基本的尊严都不要了。

    大人可是爹的意思啊。

    李纲肯定理解不了西夏人多么迫切想把盐卖出去的心情,之前大宋的封锁已经给国内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现在的开榷已经超过了简单的贸易范畴,甚至已经关系到了西夏的民生。

    甚至是西夏的贵族的地位。

    现在能把盐卖给大宋的,就是西夏的英雄豪杰,

    这位李经略位高权重,榷场之事都由他主宰,能哄李经略开心的,就是西夏最重要的人物。

    之前开榷之事李乾顺是交给察哥来协调,可察哥一上来就得罪了李纲,现在众人的希望都落在了李良辅的身上。

    别看李良辅在李纲面前卑躬屈膝,苦苦哀求,可他在西夏众人面前现在是说一不二,已经把察哥挤到了角落,跟着察哥来的那些人这几天也都小心巴结,说什么也要跟李良辅处好关系。

    这还只是会谈阶段。

    如果真的谈成,大宋付钱,那李良辅在国内的声望将会立刻飙升,这些大盐商都会对他奉为爹娘,现在对李纲屈膝也没什么。

    赚钱啊。

    不寒碜。

    买办的最大特征就是积极出卖本国以讨好外人,挟洋自重更是基本操作。

    西夏的买办肯定是因为西夏才有了极高的地位,但卖国的时候,他们肯定身先士卒。

    只要价钱公道。

    这是李纲出发之前,赵枢对买办战术的总结。

    李纲当时还多有不信。

    可看着李良辅的表现,他却终于长叹一声,在心中默默感慨,暗道肃王的法门果然不俗,

    这个买办战术,还真是可怕。

    好在我大宋的敌人不会这招啊。

    ·

    “李将军一贯恭顺,本官也不愿强逼。

    这样,本官给李将军一个面子,一千斤!一千斤青盐附赠一匹好马。

    要好马,如果不好,这盐我们也不收。”

    “这……再给点吧!”

    李纲眉毛一挑,哼道:

    “本官这次一共带了一万斤的茶,李将军如果玉成此事,这些茶降价一半,全都卖给李将军了。”

    “这……”

    李良辅先是一怔,随即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那惊喜又逐渐变成了狂喜,甚至兴奋地有些癫狂。

    “大人不是戏弄小的吧?”

    “呵,本官便是此等人物?”

    “不不不,大人,大人一言九鼎,一言九鼎!

    小的这就去!这就去!

    最好的马,最好的盐,全都奉送给大人!”

    一万斤的茶半价出售,还是全部卖给李良辅,这分明是送了一座金山过来。

    西夏无法种茶,临近的青唐蛮夷和西边的西域商人也无法种茶,可他们的日常饮食太过油腻,在发现了茶这种神奇的饮料之后根本不能离开它。

    之前的岁月,这些茶本就是大宋用来换马的物资,现在虽然要西夏人掏钱购买,但人家还买了我们的盐不是?

    再说大宋这售价虽高,可放在西夏国内一点都不贵。

    李良辅只要把茶全拉回去分好等级,然后随便卖给这些跟他一起来的人就可以。

    他们可以自己喝,也可以加个零卖给更靠西的商人。

    大宋的半价直接拉开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有这利润在眼前,叫爹怎么了?

    怎么了?

    李良辅心花怒放,恨不得抱住李纲一顿生啃。

    但李纲依旧风轻云淡,拒绝了李良辅的一切贿赂。

    他表示这是对李良辅恭敬的赏赐,如果西夏以后做出什么对不起大宋的事情,这赏赐直接取消。

    大宋可以再找别人合作。

    “最好的盐!最好的马!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办好,谁敢以次充好,先过了小的手上这关!”

    ·

    李良辅将消息带回去,众人果不其然各个兴高采烈,看李良辅的眼神都是十分敬畏。

    别管人家是怎么舔的。

    反正有他在,生意总算是落实了。

    李良辅“大人”都喊了,以后跟李纲算是实在亲戚,之后如果贸易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李良辅也承诺给大家解决。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

    李良辅面对自己人的时候凶相毕露:

    “都给老子听好了,这次的事情非常关键。

    不给李经略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

    马,都给我挑最好的马!”

    一斤青盐15文,就算全赚了能有多少利润,每一千斤就要送给大宋一匹马这也有点离谱。

    可李纲说了,一万斤茶只是个开始,只要西夏的马好,他们后面还会送来大量的茶,之后还会恢复采购西夏的骆驼、冷锻铁器,再说这种政策也不可能常年执行。

    最多一年的时间,肃王懒得管这边了,买盐的生意自然可以恢复正常。

    有希望,自然就有未来。

    一个态度和蔼的人突然凶相毕露,大多数人一定会认为他包藏祸心。

    而一个之前一直跟你不死不休的人突然露出了那么一点点的善意和温柔,大多数人也愿意走向和解的方面。

    大宋和西夏的关系就是这样。

    “得抓紧找马啊,不然耽误了咱们的生意。”

    现在榷场已经堆积了十几万斤的青盐,后续还有大量的盐源源不断向这里运输。

    现在西夏需要及时打开货物贸易的口子,迅速提振众人的信心。

    所以,李良辅当机立断——

    “咱们不是有军马吗?

    先弄个几百匹来!”

    西夏的重甲骑兵之前是克制宋军的不二法宝,

    但大宋开始普及堡垒战术之后,他们的骑兵已经远不如从前。

    可不管怎么说,西夏的军马还是相当优秀,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李良辅要把军马拿来打开贸易大门,这立刻引来了察哥的不满。

    他早就察觉到不好,也知道大宋一直在想各种办法买马。

    如果让大宋得到了军马,岂不是如虎添翼,以后夏军更难与他们对抗?

    “胡闹,岂能如此?

    军马乃我国根本,若是送给宋人,以后宋人杀来,又该如何是好?”

    这下,还不等李良辅反驳,察哥手下的一群商人文士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表达不满。

    跟随察哥一起到来的文士芭里祖仁早就对察哥非常不满,怒气冲冲地道:

    “晋王你这是什么话?

    你明明知道大宋对你多有不满,这点小事难道还不能准允?”

    “军马是不错,但你想想看,大宋能要多少?

    咱们不过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一千斤盐附赠一匹马,西军一月最多用二十万斤盐,就算加上边民百姓及储备,一个月难道要我们提供一千匹马?

    不可能啊,他们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马,还不是为了出口恶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