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蛤?哦,也行,事情能办成就行了!”
辽国的日子越来越难,赵子也感觉到了金国的压力。
听说梁师成罪大恶极,听说抄了梁师成能获得大量的田亩和金银,他很痛快地就准允了。
抄这些人的家产,朝中支持的声音很多,下手也非常顺畅,看着国库里的数字逐渐增加,赵佶也乐得合不拢嘴,连夸赵枢办事有方。
至于为什么要把梁师成流放去杭州,他就懒得操心了。
赵枢这次没有接受赵佶的夸奖,相反,他还很诚惶诚恐地请求赵佶批评自己,甚至要给自己一点惩罚。
“孩儿暂时没法对朝中的文臣下手,只能先拿父皇的家奴动手。
梁师成一倒,父皇缺少了掌控外朝之人,总有人要说儿臣有不轨之心。
儿臣惶恐,还请父皇稍稍打压一二。”
赵枢的态度让赵佶颇为动容。
作为掌控大宋二十年的帝王,除了梁师成,赵佶还有其他掌握朝臣的手段。
历史上赵佶就算退位了,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更何况他现在还是赵官家……
但肃王有这个心、有这个态度,实在是太难得了。
知进退,知道为臣子的本分,这让赵佶无比欢喜。
奖赏可以免,但罚是坚决不能罚的。
他现在越看赵枢越顺眼,暗道五郎才是最像我的儿子,为啥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却没有发现,真是不应该啊。
“前些日子你母妃还说起你和三郎之事,看来还是王贵妃了解儿子哟。”
“哦,”赵枢平静地问道,“不知道母亲说了些什么?”
赵佶不疑有他,笑呵呵地道:
“贵妃说,三郎虽然长得跟朕颇为相似,但也只学到了朕的书卷气。
可五郎不一样,五郎的才略不在朕之下,这才是朕的好儿子啊。”
。
第140章 图穷匕见
赵佶掌握朝政二十年,一点点的帝王心术还是有的。
不说太远的地方,开封这一亩三分地的大事只要他想知道,还是有能力探听到。
赵枢没兴趣隔绝他的消息来源,让这位赵官家产生警惕。
所以,他在干掉梁师成之后就此打住,并没有破坏赵佶最重要的耳目——皇城司!
赵楷是童贯的重要帮凶,这俩人联合在一起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而在童贯死后,赵楷现在低调了不少,很少参与朝会等公开场合,平时偶尔舞文弄墨,大多数时候躲在府中不肯出来,偶尔拜见一下王贵妃。
王贵妃之前也一直向赵枢表示,郓王已经放弃了一切争斗,只求当个安稳的贤王。
可听她对赵官家的私房话,这个女人还没有放弃啊。
呵,王贵妃是挺聪明,可网瘾上头的赵官家现在对赵枢已经开始渐渐处于一种盲信的状态。
这个女人反倒是有点暴露自己的企图了。
咳咳,不过也有可能是本王想多了,说不定王贵妃其实天真烂漫,心机X其实是本王自个。
不过当下一切都为了抗金大业的稳定,赵枢还是要格外小心,如果这位母妃还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就别怪儿子不孝了嗷。
·
上次莫名遇刺,让赵枢深感自己的情报工作太烂。
为了及时了解周边的情况,除了训练自己的王妃从其他的贵女那里探听消息,赵枢还做了额外的布置。
之前经历梁山之乱的御香楼被烧毁大半,赵佶非常心疼,好几次表示想让李师师住进皇宫,一定给她一个名分。
按理说一个风尘女子能走入皇宫应该是天大的福报,可李师师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拒绝。
就算未来容颜老去之后必定会面对门庭冷落的危机,可李师师还是不愿意进入皇宫的安乐岁月。
她觉得,自己应该再做点什么。
经过几个月的整修,御香楼终于恢复了经营。
这一日御香楼白天就开始经营,楼中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新来的大厨拿出十二分的手段,各路菜肴流水一般不断上来,四方豪客也各个一掷千金,场面热闹非凡。
赵枢宴请之前“救过”自己的蔡攸,还请来了王黼、高俅、李彦、秦桧等人作陪,刚刚从相州返回的万俟卨也被邀请赴宴,这一桌各个都是顶级佞臣,本就有点寒意的初秋更是阴风阵阵,赵枢叫人点了两个火盆才勉强保持吃饭的状态。
万俟卨的官最小,一直承担端茶倒水的任务,不过他做的非常开心。
这一桌除了秦桧都是顶级朝臣,万俟卨跟他们混个脸熟,以后升官发财的机会肯定不会少。
他几乎没有坐下吃菜的机会,一直都在来回倒酒、端茶,满口“大王”“相公”“中贵”不断,不停地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
秦桧对此人的表现颇为不爽,万俟卨看着秦桧也不太高兴,两人互相阴阳几句不分胜负,也只能装作无事发生,好好听赵枢和蔡攸说着周围的风月往事。
除了他们,周围的各个厢房、暖阁都是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欢歌笑语,而他们的欢歌笑语声也感染了周围服侍的侍女,让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言笑晏晏。
男人最容易放松、最容易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永远都是在这种风月场所。
这里也是天然的情报交割基地。
大宋从官家带头,所有的官员都对大保健有独特的爱好,贵族平日饮宴也喜欢挑选这种风月场所来提高自己的格调。
赵枢这些日子抄家抄的飞起,索性赞助李师师利用个人的人情网,将整个青楼系统划为重要的情报基地——
话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大宋开国初期的时候想把皇城司弄成锦衣卫这样遍及全国的侦查机构,可此举自然遭到了朝臣的一致反对,秘密派去各地的皇城司成员被地方抓住之后会直接人间蒸发,各地的官员也会义愤填膺地问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对君子的不信任。
现在赵楷手上掌握的皇城司也只能在开封附近很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赵枢要做的就是将此事与军机房紧密整合,以宇文虚中为轴,以青楼为触角,缓缓铺设情报网。
守住点、控制线、占据面。
情报战绝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买卖,赵枢准备随时加大投入,在青楼之外再设置丐帮等机构,慢慢掌握各路动态,彻底杜绝之前敌人杀到自己眼皮底下还不曾察觉的事情。
王永对情报系统如此重视,也跟着出主意——他觉得丐帮都开始组建了,不如趁机再组建一支暗杀队。
以后谁敢跟自己为难,先下手为强,直接把他们剁成肉酱。
赵枢哭笑不得,跟王永分享了一下当年沪市红队的传下来的优良美德。
“暗杀这种事是肯定要做的,但记住咱们搞暗杀的一定要懂点规则——只杀叛徒,懂吗?”
“为啥?”王永听得一愣一愣。
“不为啥,这是前辈的经验,正规组织不能跟那些贼人一样天天玩这种手段。
别的不说,咱们情报网刚刚组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时刻记住咱们现在的力量还非常弱小,一切以自保为主。”
王永对赵枢的推演非常佩服。
他点头道:
“不知道大王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王永知道,赵枢现在非常忙。
他要天天能跟一群牛鬼蛇神应酬,还要准备准备夺取土地、收敛人才,开封的禁军武备、高丽的火药生意,等等一切要赵枢费心的实在是太多。
之前赵枢已经授意秦桧和刚刚回到东京的万俟卨着手调查开封周边的土地情况,并指示李彦暂停西城所的扩张,估计接下来要集中精力在土地问题上开个大。
赵枢用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笑道:
“接下来的土地问题非常关键,不过,在开战之前,我得顺手先做完一件简单点的事情。
比如,先把西夏灭掉。”
·
开榷以来,大宋和西夏边关的生意非常火爆。
尽管西夏那边已经侦知大宋以掌权的肃王为西北兵马元帅,大有再战之势,可现在的交易如火如荼,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青盐被送往大宋内地,源源不断的资财进入西夏,让之前已经颇为潦倒的西夏再次焕发出了生机。
大宋的边军也非常开心。
之前为了困住西夏,边军吃不到15文一斤的青盐,平素都是用从山西拉来的盐,价格高达50文一斤,碰上天气不好的时候盐价还会涨到一百文一斤,那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现在西夏的青盐就在眼前,这是庆历合议的时候都不曾有过的欢乐时刻,宋夏两国的军队甚至聚在一起烧烤,大把大把的撒盐。
双方都不认为接下来会有什么大战。
连一直提防宋军的西夏晋王察哥都认为,大宋任命的这个大元帅应该只是威慑的作用,或者是实在没什么官可以封赏,所以给这位肃王弄个大元帅的名号好听。
眼看边贸越来越发达,察哥也终于顶不住压力,开始有限度地放开条件,准许手下将部分军马送给大宋。
但问题是西夏的盐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光是现在囤积等待销售的盐就有十万斛。
唯一能把这十万斛盐都吞下去的也只有大宋一国,虽然大宋有买盐必须赠马这种不当人的操作,但随着盐贸的开展,但从大局来说,西夏还是赚的。
而且跟李良辅预测的一样,也只有最初的一个月李纲严格执行赠马的政策,等大宦官谭稹率领韩世忠、李成等人抵达后,赠马已经从1000斤一匹放宽到了3000斤一匹。
韩世忠和李成率军负责看守榷场,李良辅请他们吃了几顿饭,又使了些钱,这二人都是乖巧人,立刻心领神会放松了对马的要求。
李良辅大喜过望,立刻将其他的驽马也纷纷送来,周围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这样美好的气氛一天天持续,虽然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可所有人的心都是暖洋洋的,甚至都在期盼,这样的场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