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把在本次使者事件中发挥副作用的郑居中和毫无发挥的余深都绑在赵枢的身边,如果真的能收回易州,此两人能跟随赵枢分润到不少功劳,成为史书记载中收回故土的重要人物。
这下,就算之前郑居中对赵枢有什么意见,可定也不能明面上对抗这位枢密院同知。
而且赵枢的任务暂时告一段落,赵佶也没有收回其枢密院同知的的意思,
看来,这位官家已经认可了赵枢在北事上展现的本事,准备继续使用赵枢的本领,保持与辽国现在的关系。
除了梁师成抑郁,众人皆大欢喜,
赵佶也顺势让众人退开,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让赵枢自己拖来一个圈椅,坐在自己的身边。
“五郎,你老实说,你到底有没有殴打那个辽人?”赵佶不是真正的快乐,他仍有些担心。
“爹爹放心便是,儿臣素来以德服人,爹爹践祚以来打的西夏抱头鼠窜,足见大宋天威,那辽人听说我国要北伐,也只敢嘴上生事。
儿臣稍稍恐吓,他们就迫不及待割地求好,北境无虞也!”
“这就好这就好。”
赵佶一边慢慢启动模拟城市,一边压低声音道:
“那大金那边,可如何是好啊?”
大宋在跟金国的盟约中一直首鼠两端,充分展现了想占便宜还害怕担事的气魄,这会儿赵佶也是如此
他非常期待不费吹灰之力收回易州,这是百年未有的巨大成绩,足够他去太庙好好吹一波如果到时候吹得起劲还能去封禅,可易州都收复了,涿州不是不能考虑一下。
要是涿州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是不是也能早点列入考虑范围了。
赵佶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有生之年收复燕云,接受天下的顶礼膜拜,就像模拟城市中自己满足了市民的要求经常有人竭力夸奖一般。
虽然赵佶知道自己已经非常英明神武了,但他对后世的评价还是非常看重,
如果能收复燕云,他的历史地位一定会超过太宗,成为大宋除了开国太祖之外的第二人,
唔,第一人也不是不能考虑。
这位大艺术家现在一脸期待的表情像极了小时候刚刚考及格就踌躇满志找算命先生请教清北该选哪个的赵枢,这总算让赵枢看出赵子还是跟自己有点相像。
他现在还记得当时算命先生说自己是火命不适合选清大,
现在看看算的也有那么一丢丢准,毕竟身边都是赵子这种让人火大的东西,想不火命也有点难。
“咳,儿臣以为,夺取燕云不是旦夕之事,
之前爹爹老成持重,不肯随意介入辽金战事,当真是守成正道。
我等不如先收回易州,在易州广建塘泊、堡垒,助辽国与金国厮杀,二虎同败,方为我大宋一举席卷燕云的大好良机!”
金国要求大宋速速出兵攻打燕云,大宋现在一出手就拿下了易州,之后囤聚重兵,倒也能静观其变,从容应付,只要别被金人抓住勾结辽人的证据,也能忽悠一阵。
至于席卷燕云就是鬼话了,赵子没数,赵枢可不敢拿禁军去送死。
赵佶眼中一亮,寒声道:
“好,五郎说的不错,只是此事”
“儿臣没有说给任何人,连杨押班都不知道。”
大宋的保密系统完全等于零,如果此事再传出去,赵枢之前做的种种谋划都要付诸东流。
历史证明,与金国分辽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买卖,赵枢这会儿自然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他需要辽国尽可能地支棱起来,多阻挡金国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他要不择手段,抓紧先把国内诸事一一平定。
现在的大宋朝外表光鲜,内部却朽烂不堪,外强中干。
有王黼、梁师成这种奸臣朋比为奸把持朝堂,有朱勔父子这种小人鱼肉地方,
大宋的士兵许久不战,曹筠手下的精锐捧日军连马都不会骑,更别提策马杀敌。
这还只是自己看到的,
在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不知道大宋还埋藏着多少隐患。
只凭大宋一国,就算有易州要地肯定也挡不住金军南下,
辽国你们一定要撑住,本王一定想办法让你们多续一阵子。
到时候
本王平定国内,再来给你们报仇,
咱们也算两不相欠,实现双赢了。
第17章 穷兵黩武大宋朝
赵佶满心欢喜,又留赵枢一起打了一阵的模拟城市,
对游戏的热爱让他他几乎不眠不休,有电的时候就抓紧布局设计,没电的时候则坐在电脑前对着黑漆漆的屏幕发呆,有灵感了则在纸上写写画画,自己编写攻略心得,还在认真描绘自己心中的仙境世界。
赵枢和辽国使者大战的时候赵佶已经下令暂停了花石纲的供应,
理由是最近送来的石头都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督造万岁山的梁师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也感觉到这大概跟赵枢进贡的这台笔记本电脑有关,开始旁敲侧击打听关于工程的问题。
赵佶第一次对梁师成起了几分厌恶,跟赵枢认真地探讨了一下如何赚钱的心得之后,他叫杨戬送来晚饭,和赵枢一起享用烤的外焦里嫩的羊腿。
大宋宫廷厨师的手艺非常不错,各种调味品也比较丰富,
虽然吃不出后世烧烤摊的感觉,可新鲜的烤羊肉蘸着花椒、胡椒、细盐调成的精细作料,再配上一壶清酒,在微醺中还真有一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觉。
赵佶的酒量远远比不上后世酒精考验的赵枢,一壶酒下肚已经开始有点上头,他打了个酒嗝,喃喃地道:
“哎,其实为父也不想打仗,这打仗实在是靡费良多,
若是不能速决,只怕朝中粮秣都发不起,这军需用度也太多了。”
在赵枢的印象里大宋崇抑武,经济倒是颇为繁荣,没想到赵佶这么自负的人居然为军费发愁成这副模样,这就稍微有那么亿点点奇怪了。
杨戬见赵枢一脸莫名其妙的模样,略有些尴尬地道:
“肃王有所不知,我朝军费用度远胜前代,治平二年天下所入六千余万缗,养兵之费五千余万,前代名臣如张载、蔡襄、富弼皆上书言军费过甚,以至国穷民困。
也是官家践祚以来,任用贤良,广开财路,
这才至民殷国富,外邦来朝,西惩李贼,北镇辽凶,端是一片升平气象。”
杨戬的话正搔到赵佶痒处,他眯着眼睛轻拈长须,又不知不觉想到了当年帮他大搞经济的蔡京。
哼,这个老东西
赵枢这会儿也真是开了眼了,全国一年用度的绝大多数居然都投在军费上,
没想到大宋这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国家,这么多军费开支按理说弄一堆的武器装备再武装个百十万人马,在冷兵器时代应该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吧?
唔,懂了,应该又是千古万人空一格那一套,怪不得有这么多的人向往大王和完人朝
全国大部分的财政收入养兵就养了个寂寞,已经把大宋当做自己家资产的赵枢自然不能甘心。
他啃了一口焦香四溢的羊腿,颇有些不满地道:
“如此用度,定然颇有靡费,开源难,节流易,
朝廷何不清点军中用度,削减开支,精简兵事,如今正是用武之时,只要调度齐整,定能克敌制胜。”
赵佶点头道:
“此事为父也仔细思量过,”
他扬了扬手上的羊腿,非常认真地道:
“天禧年间向简曾力陈马政之弊,言本朝养马倍于先朝,广费刍粟。
乃诏以十三岁以上配军马估直出卖,这才节省了不少用度,若是继续养马,还不知道靡费几何。”
赵枢:
等我查查天禧年是谁当皇帝,老子一定把他的坟给刨了。
不是说北宋因为缺马所以才被辽国打到自闭吗?
这人是怎么回事啊?
赵佶见算无遗策的儿子终于露出点正常的年轻人应该有的迷茫和困惑,于是非常开心地给赵枢讲述了一下大宋的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大宋君臣为了减少开支做出的努力。
说起来大宋缺马固然是因为养马地被大幅压缩,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群臣对养马这种事深恶痛绝、消极应付,根本就没想过要搞出一支精锐骑兵,这才有了现在的状况。
大宋刚开国的时候根本不缺养马地,除了有灵州这种传统的养马大区,还在开封附近弄了14个养马场,战马的数量完爆刚开国的大汉,洪武年的大明也根本没这么多马可用。
可养马这种事确实不是短时间就能出亮点、有成绩,在首都附近搞这么多养马场也肯定会侵犯不少贵族的利益,哪有搞房地产的带来的消息合算,养马
到西边随便养去呗。
理论是这个理论,可没想到后来仁宗朝李元昊突然崛起,大宋的养马地又进一步压缩,在内地养马牵扯的利益太多,自然也遭到了众多臣的坚决抵抗,这下彻底僵住。
高情商的臣如沈括曾表示咱们科技发达,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一下自己的弩箭优势,
低情商的大词人宋祁则表示发展骑兵有毛用,咱们就算打赢了难道还敢追出去不成?
主流思想就是消极应付,大宋又创造性的开创了动物伦理学,认为不能为了得到纯种马而让马近亲繁殖,导致大宋的战马现在越养越倒退,渐渐养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老领导说过,领导的意志与决断力无比重要。
如果是朱元璋当皇帝,看到这群人拿着自己的补助养马养成这样,估计早就把他们拖去做成手办,
可大宋皇帝也不傻,他们知道要是这么做后世肯定会被描述成暴君昏君,反正辽国西夏这两个臭棋篓子也不能把大宋直接端了,维持现状也不错,
而且在保鲜技术很垃圾的年代,首都空出来的土地养的羊还是挺好吃的,
现在赵佶赵枢能随便叫烤羊肉吃,都归功于开封附近大量养羊,如果还是跟开国的时候一样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