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火药!”
耶律余睹眼神复杂地看了宗翰一眼,宗翰恨恨地跺脚大骂道:
“不过如此,那又如何?”
耶律余睹之前听说耶律马五死在高丽的手上时,就反复劝说宗翰一定要小心火药的威力。
可宗翰在攻破辽国之后也缴获了一些大宋送给辽人用来放鞭炮的火药。
这些玩意不过就是浓烟和一声声吓人的炸响,要造此物还靡费颇巨,完全得不偿失。
而且这火药可是挞懒喜欢用的东西,宗翰要是对他评价太高,岂不是要向挞懒低头。
这是宗翰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别管这些,进攻,进攻,今天一定要破城!”
宗翰下令,耶律余睹也只好坚定执行。
他命令发动总攻,所有的辽国降兵在耶律余睹的指挥下开始缓慢前进,不住向城中攀去。
城头的浓烟滚滚,连女真兵都顶不住,别说守城的辽军。
在辽人的增援抵达之后,辽国守军的抵抗越发微弱,终于被彻底赶下城头。
耶律余睹终于松了口气。
但很快,他们又发现了新的情况。
士兵急匆匆地回报说,辽军已经开始在城中再布置第二道防线。
连城头都丢了,城中的辽军守军居然还在坚守,
宗翰终于等不及了,他大手一挥,投入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
最后的两千女真兵在宗翰的指挥下怒吼着朝城中扑去。
这些人都是宗翰的身边的亲兵,陪伴宗翰从出河店一直打到居庸关。
他们百战百胜,自信这个小城根本不可能阻挡他们的前进。
他们立刻投入战场,今天就要给辽人最后一击。
居庸关的守军非常坚强,他们在关内跟敌人进行了一寸一寸的争夺,女真兵虽然善战,可终究是血肉之躯。
激战中他们也付出了不少的死伤,一直到日落西山,他们才终于彻底扫平了城中所有的抵抗力量。
关内一片寂静。
“勃极烈、监军,可以入城了。”
日已西斜,站在望楼上的宗翰被晚风吹得有些迷茫。
风中弥漫着腥臭的味道和火药燃烧后令人作呕的气味。
他看着几个金军士兵坐在城头无助地干呕,心中突然生出一丝无力。
这次南进,恐怕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这般容易。
要不要请娄室支援?
这个念头在宗翰心中闪过一瞬,又很快被他甩在脑后。
不必。
拿下居庸关,燕京已经无险可守。
跟赵枢的赌约,我赢定了。
·
耶律余睹也想不到居庸关的守军居然如此坚强。
他们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跟金国拼命争夺血战。
如果一开始的辽军就能展现出如此斗志,金国最多也就是西夏这个规模。
何必会走到现在。
他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满地尸体中前进,看着一个个最后宁死不屈的辽国战士,自然是心如刀割。
赵枢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
难道此人真的如传说中的一般仁义非常,乃天上仙人所降。
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以前并不认识。
身为宗室,如果不是被耶律延禧逼急了,耶律余睹也不会想到叛逃。
舍弃宗庙,舍弃祖宗,还得攻打从前的手足兄弟,杀害同族……
这滋味,真的不好过啊。
不管如何,现在居庸关已经攻破,燕京无险可守,赵枢还在远处慢慢搞仁义。
宗翰终于松了口气。
拿下燕京,我们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到时候我在率军南下,一定打的这些宋人片甲不留!
虽然占据了居庸关,可金军上下仍是不敢大意。
宗翰派出了不少探子在四周搜索,果然发现了附近有不少辽国的骑兵在游弋。
护步达岗之战后,辽人已经彻底丧失了进攻的勇气,一旦金人破城他们就会一哄而散。
居庸关以南还没有立刻进入开阔的华北平原,这边的山路依然非常难走。
宗翰判定这一定是耶律淳手上最后的兵力,有可能是耶律大石等人率领的精锐。
宗翰本来不想管他们,可这些人居然壮着胆子逐渐接近,不断发出一阵阵狼一样的怪叫。
更过分的是,在发现宗翰不理他们之后,他们开始唱歌。
契丹兼备草原和中原的文化,马背上的歌谣豪放中带着一点婉转和凄凉,配合羌管如怨如诉的声音,城中的契丹人听得无不泪下。
这曲子诉说了故乡失陷,亲人别离的惨状。
任由他们在这唱,岂不是要翻了天。
宗翰查点了一下军中的伤亡,决心趁夜发动突袭,教训教训这些在一边游弋的骑兵,以彻底震慑燕京军的士气。
不过毕竟是夜晚,宗翰还是做了非常小心的布置。
他留下一千女真兵留下守关并照顾伤员,又觉得不放心,多留下两千人应付。
三千女真兵在城中,他自己带两千人出关,如果能抓住战机就将他们一口气歼灭,如果敌人的战斗力不错,宗翰也不会跟他们硬打硬拼。
攻破燕京才是他的战略目的,只要能把这些大半夜唱歌的没素质契丹人赶跑就算完成完成任务了。
很快,居庸关的城门大开,
女真骑兵全副武装,静悄悄地从城中列阵而出。
虽然白天经历了一场厮杀,可这对生性坚韧的女真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这些辽人,自寻死路。
辽人的骑士见女真军出城,也开始徐徐后退。
他们撤退很有节奏,并没有因为山路崎岖而慌乱,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女真的骑兵扑来,他们凭借轻骑兵的速度开始徐徐后退,然后……
他们依然在吹那凄婉的羌管!
有埋伏!
宗翰完全确定,这附近一定有大队人马埋伏。
他暂停进攻,四下搜索,一时没有发现附近有什么敌人的踪迹。
虽然作战的经验告诉他这周围一定有埋伏。
可女真人的骄傲告诉他,不能就这么怂了。
万一没有埋伏,岂不是要被人笑话一辈子?
想到这,宗翰缓缓催马前进。
一边进军,他一边朝周围撒出大量的探马翻山寻找敌人的踪迹,可找来找去,回报都说一无所获。
没有……
没有就不对!
宗翰不愿意冒险,抓紧勒马,高声道:
“不对劲,全军后退。”
宗翰的判断能力不错,金军调转马头,辽人见他们不上当,也放弃了诱敌。
“金狗要跑,兄弟们,跟我杀!”
原来大队的辽人援兵已经抵达居庸关外不远,只是因为山路崎岖,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进攻位置,这才选择想办法吸引金人的注意力。
而这支杀来的精兵,正是耶律大石现在颇为倚仗的怨军。
怨军本就是当年耶律淳自己招募饥民组织的应对女真特别部队,不过这支兵马的理论战斗力不错,建立之后却完全没有效果,反而一直在打败仗。
他们的埋伏没能留下宗翰,也只好一起出击,朝宗翰直扑过来。
宗翰冷笑一声,一边催动骏马后退,一边翻身弯弓射箭。
弓弦一响,一定有一个怨军的士兵落马,怨军的声势大减,一时虽然还在喊啥,却不像刚才一样人人奋勇向前。
宗翰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哼,不过如此,比居庸关的守军差远了。
这些人……
等等!
这要是燕京的精兵,岂不是说燕京现在不仅是无险可守,而且并没有多少兵力防御?
这……
赵枢这会儿进展再慢也肯定到了燕京城下,这岂不是白把一座空城给他了!
。
第197章 正朔在我心中
理论上,大宋和大金是盟友,在金国人眼中,宋人应该会趁机袭取燕京。
这才符合他们的战略思想。
但从赵枢提出仁政开始,战斗的画风就开始有点不对劲。
在宗翰的眼中,赵枢是跟他竞争燕京的主要对手。
可在辽人的眼中,赵枢可是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来的救世主!
“燕王来了!”
随着一声声欢呼,赵枢的队伍出现在了燕京附近。
这是雍熙北伐之后,大宋的军队头一次深入这么靠北的范围内。
这一路上都有辽国的百姓试图加入赵枢的军队,一开始赵枢还要一些汉人,后来不管番汉一概不要。
不过赵枢也没有严厉地拒绝,每次有人来投军,他都叫人和颜悦色地说明拒绝的原因,并且深表歉意。
这消息传的飞快,一路上所有的辽人都在歌颂赵枢的大名——你看,从宣和二年形势,赵枢就开始支持辽国的抗金事业。
现在辽国的形势如此危急,他居然还能忍住痛打落水狗的诱惑,反到来积极救援,拼命帮助辽国复国。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什么精神?
辽人贫瘠的词汇已经不足以形容这种伟大的情怀。
一路上那些没能参军的辽国汉子一直在周围紧紧跟随,到处宣传赵枢的丰功伟绩——当然了,这其中不乏赵枢安排的活跃气氛人员。
赵枢保证这只是活跃气氛,并没有搞粉圈洗脑那一套。
不过手下人做事总是不让赵枢放心。
抵达燕京的时候,赵枢的身边已经跟随了近五万辽国民众。
他们有不少是南逃的饥民,还有一些是当地的贵族,声势十分好大。
宗泽到这时候才非常佩服赵枢——
如果招募辽人去打仗,肯定还顾及他们的士气,还得负担他们的军需军粮。
可赵枢这一忽悠,半个析津府的辽人汉子收到消息,都开始汇聚在赵枢身边,大有当年八百诸侯会孟津的架势。
这些人现在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