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赵枢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位战场起义的老哥。
回到燕京,他社坛焚香祭奠了为辽国百姓壮烈牺牲的耶律淳,又拉着耶律余睹的手走到祭台前,表示自己已经上奏赵官家,封耶律余睹为怀顺王。
赵枢表示,耶律余睹之前是受到小人的威胁,无奈之下被迫投金,其实他一直在暗中坚持抗金事业,是曲线救辽的先模人物。
不只是口头上说,三顺王的军队损失实在太大,耶律大石和萧干之前还担心赵枢会故意拿他们当炮灰,他们手下的人打完之后就把他们丢到开封去当闲散王爷。
可赵枢当场表示,三顺王在这次作战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损失多少人,赵枢就给他们多少人——
他将投奔宋军的契丹人分给三人,更许诺日后大辽复国后,准许三人为三藩,永远为大宋镇守北疆世代相传。
三人又惊又喜,赶紧纷纷跪在赵枢脚下,虔诚地表示对赵枢的敬意。
耶律余睹是临阵反正,耶律大石和萧干之前则多少有点自暴自弃,被迫投宋跟仇人拼了的意思。
可赵枢居然表示会在日后以他们为三藩王……
藩王!那可是藩王啊!
他们在辽国的时候也混不到列土封疆,称制一方的藩王(萧干虽然是奚王但也跟藩王差很远)。
没想到这个梦想居然在大宋实现了!
不只是这三人,渤海怨军的都统郭药师看得也非常眼热。
他就差趴在地上亲赵枢的靴子,恳求赵枢给自己手下的怨军一个上阵厮杀的机会。
怨军怨军,他们对辽人和女真都有怨气,但对大宋那可是忠心耿耿。
这一战他们招募了不少投降的渤海人,总兵力已经接近五万,剔除一些不适合打仗的,最少也有三万精兵。
郭药师提出,现在宗翰新败,金国上下一定举国震惊。
赵枢如果趁机挥师西进,金军这点兵力根本无法展开,大量的土地将直接落在赵枢的手上。
到时候燕云都掌握在赵枢的手中,他想北伐称霸就称霸,想南下拿下开封称帝就称帝,以后天下谁还能阻挡赵枢!?
赵枢感觉自己的印象里似乎一直有郭药师这个名字,但总想不起来他在历史上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此人的作战本领不错,手下的怨军虽然比不上金军的主力,但也可以算是一支强军。
宋军的西军损失不小,急需修整,反正大宋的王爵就是个职称,赵枢也不介意稍微笼络一下此人。
“我大宋祖训——收复燕云者封王。
这次收复燕京,三顺王功不可没,如果能收复云州之地,本王当然也可以表奏官家,以将军为王——唔,平西王这个名字是不是非常好听?”
郭药师连连点头,赌咒表示自己愿意为大宋的事业拼尽全力。
这一战请务必让他去打头阵。
哎,这就是天朝上国的气质,
人活着一辈子都是在为自己的名利争斗。
作为一个还算不错的操盘手,赵枢又有点多愁善感。
三顺王加个平西王,好像开局还不错。
现在还需要一个制衡措施。
“请叔皇来我帐中一叙。”
·
耶律余睹临阵叛变,耶律延禧自然也被交给了宋军。
听说赵枢拜祭耶律淳,还在耶律淳的墓前嚎啕大哭,为他的气节和意志感动,耶律延禧吓得魂不守舍。
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多次帮西夏制衡大宋,他很确定大宋那位赵官家一定不介意让自己突然死亡。
现在小命捏在赵枢手上,他听到赵枢的召唤自然不敢停留,赶紧匆匆跑去,见了这位年轻的大宋燕王直接当场一个滑跪,一脸讨好地道:
“小的耶律延禧,参见燕王殿下!”
赵枢一脸玩味的看着这个顶级打猎发烧友,见他一脸讨好的模样,差点忍不住笑场。
他起身攥住耶律延禧的手把他拉起来,微笑道:
“叔皇何必如此,大辽和大宋是兄弟之国,我赵枢还是叔皇的晚辈,若是叔皇如此,这真是折煞侄儿了。”
说着,赵枢就要行晚辈礼。
耶律延禧吓得赶紧扶起赵枢,谄笑道:
“大王这是在说什么?小的国破家亡,哪里是什么皇?
若是大王可怜,就让小的蓄发易服,做大宋的忠臣,小的一定为大宋竭力效劳,万死不辞啊。”
“哎,叔皇是哪里的话?这次我率大军北上时,父皇曾经拉着我的手,让我一定要竭力救援大辽,击退叛逆。
父皇说,这女真叛逆就像我大宋的党项叛逆一般着实可恶,待助大辽平定国难,还是叔皇坐龙庭,称天子,大宋和大辽还是好兄弟讲义气。
如果赵枢食言而肥,以后谁还敢相信我大宋?
不行不行,叔皇一定不能这么客气。”
耶律延禧张大嘴说不出话。
他刚被俘的时候就听说赵枢是打着帮辽国复国,然后要回燕云为酬劳的旗号北上。
他当时觉得这种鬼话真是鬼都不信,大宋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情怀意志?
可现在赵枢亲口诉说,他心中又燃起了几分希望。
毕竟他可是大辽的合法皇帝,虽然不当人,可依旧是不少契丹人心中唯一的统治者。
这次宋军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神话,以后天知道会出现什么事。
如果这两国打死打生,最后便宜自己当皇帝,那可真是太好了。
“大王不可如此啊。
就算论辈分,我跟大王也只是平辈,咱们得以兄弟相称啊。”
赵枢北上的战术很机密,他一直都在思考忽悠辽人和金人的大局,对这种细节还真没注意。
他现在才知道原来耶律延禧不是耶律洪基的儿子,而是他孙子。
按照澶渊之盟的兄弟划分,他其实跟耶律延禧是平辈。
这就让他非常尴尬了。
好在,一直不当人的耶律延禧总算在这会儿情商稍微上线,坚定地道:
“大王这次助我大辽复国,乃我大辽再生父母。
我国上下感动莫名,以后哪敢呼大王为弟?
小的愿意以叔唤大王——
叔王在上,受小侄一拜!”
这就是……脸皮吗?
这么快耶律延禧就从赵枢的叔降成了赵枢的贤侄,赵枢笑得嘴都歪了。
“哎呀使不得是不得。
哎呀,算了算了,贤侄请起,贤侄请起。
以后恢复大辽,咱们的未来一定是非常美好啊。”
攥住了耶律延禧,赵枢就牢牢把握了大辽的正统。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听说宗翰把耶律延禧带来的时候赵枢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的原因。
耶律延禧很配合的宣布耶律淳无罪,还亲自跪在耶律淳的坟前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地表示之前都是自己不好,是自己总不听耶律淳的劝告才丢了大辽。
现在大宋的天兵回来,他愿意好好努力,跟大家一起夺回大辽。
哭完之后,耶律延禧兴冲冲地带着几个侍卫去军都山打猎,留下一群契丹人面面相觑。
“咳,到底是本王的侄子啊,大家给个面子,不要追究了。”赵枢非常善解人意地道。
想到日后复国,这么撒比的皇帝,众人都开始非常眩晕。
不过赵枢说了,就算大辽复国,三藩,甚至四藩都是一定要建立的。
到时候这些藩王是大宋和大辽之间的亲热纽带,大家还是好兄弟。
嗯,耶律大石、萧干是辅佐耶律淳登基的造反先锋,耶律余睹跟耶律延禧有深仇大恨。
他们这些人怎么能辅佐大辽建设未来的美好局面?
好在我赵枢早有准备。
万俟卨的辽语相当不错,文化水平也还过关。
辽国还缺一个宰相,我看他高矮胖瘦正合适。
7017k
第216章 岳飞论战
女真之所以遭遇这样的大败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宋军战斗力非常不了解。
他们俘虏的所有辽人都众口一词地表示宋军会打个屁仗。
他们稍微会打一点,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还灭不了西夏这弹丸之地。
尽管宗翰等人并不是太小看宋军的战力,但对他们的印象也不过是辽军二流军队的水平。
辽国当年在黄龙府之战的时候也看不起女真军。
他们对女真军百般嘲讽,然后带着打猎的心情杀了上去,随即被杀得大败四散而逃。
现在风水轮流转,十万金军,近万女真兵在燕京城下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全军四散而逃,契丹和渤海人都纷纷归降,那些女真人没头苍蝇一样逃了许久,往北边跑的大多被擒,往那边跑的则抓紧跟南下攻打易州的银术可汇聚在一起。
按理说宗翰的战术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果不是耶律余睹临阵倒戈,他其实已经把宋军的有生力量消灭大半。
截断宋军归路的银术可将成为这场战斗的胜负手。
可他被赵枢正面击败,掌握叁万大军,随后又汇聚了一千多败军的银术可一下就成了一个小丑,现在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南下还是非常顺利的。
这一路上,小股宋军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他们全军零伤亡快速推进到了易州,可随即就接到了宗翰战败的消息。
宗翰怎么可能败给宋军?
娄室不是还在城南吗?
这是怎么回事?
银术可懵了。
他们战前一切都想过了,就是没想过居然会这么快就被主力决战打崩,而且崩的这样干脆利落。
“谋克,我早就说过这些契丹狗不可信任!都是他们反叛才成了这般模样!
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们全杀了!”
银术可手下的猛将胡巴鲁当场放出暴论,而其他女真人也纷纷点头,认为就该如此。
如果不是这些混账东西反水,我们怎么可能会输给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