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关之后,我等不攻燕京,先围城,复以大军南下抄略大名府、东平府诸地,宋军禁军见我等前来,定然尽数缩在开封,凭黄河坚守。
我等来去自如,多劫掠些宋人的钱财、女子劳军,若是燕王再来,我等与其讲和便是。”
说起来宗干这战略还是相当高明。
他一眼就看出宋军成平日久,大部分战力比金军相差甚远,只有在燕京大战中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强兵厉害。
尤其是那个叫岳飞的武艺极其高强,居然能跟娄室斗地不相上下。
但这种人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
现在赵枢回到开封,只要再调动一下宋军,以金军主力倾国南下,不攻城,只野战,尽力掠夺宋人的百姓钱粮,这才是最符合金国一贯作风的战法。
宗干隐隐觉得,宋人所谓的缘故根本没有安什么好心,现在不少女真贵族都已经开始出现耽于享乐不思进取的情况,应该趁着这个冬天还没有到来,先跟宋军大战一场,之后满载而归好好过冬。
这才是正道。
宗翰也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感觉如果自己开口会有反效果,于是在一边默默不语。
果然,阿舍勃极烈完颜谩都诃第一个表示不同意。
他认为宗干的战略规划实在是太理想化。
那平州之地并不好攻打,你若是前去索要,宋军肯定会加强戒备,张觉若是拒城死守只怕金军捞不到好处。
斜也则多少赞同一些宗干的意见。
他认为主要目标并不是跟宋军开战,而是大宋眼皮底下直接先宰了耶律延禧即可。
这样既能报仇,也能大大震慑宋军,让赵枢以后不要那么猖狂。
蒲家奴表态干脆放弃这次进攻计划,反正宋人现在还在搞经济合作,为啥一定要去恶心他人也恶心自己,开开心心地赚钱不好吗?
众人争执不下,吴乞买又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挞懒。
“阿买勃极烈以为如何?”
挞懒谦恭地道:
“臣以为忽鲁勃极烈所言甚是。”
众人忍不住咦了一声,都没想到挞懒居然会赞成宗干的意见。
这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吗?
挞懒面带怒容,颇为悲愤地道:
“那耶律延禧是我族大仇人,他逃到宋国后,若是当个庶人,悄无声息也罢。
可他现在在儒州盘踞,到处招揽契丹人,离间我军将士,此人若是不除,以后还是天大的祸患。”
“臣以为,当出兵南下,斩了此贼!之后若是燕王怪罪,臣愿意南下周旋,绝不让两国交情覆灭。”
宗干和宗翰不禁动容。
挞懒与他们一贯不睦,双方经常是你同意的事情我就坚决反对,你反对的事情我就坚决支持。
宗干已经明显感觉到叔父扶起了挞懒、谩都诃就是为了制衡自己,没想到在事关大金大局之事上,挞懒还是起到了一个长辈应该有的作用。
宗翰想起当年他折辱挞懒之事,更是觉得极其愧疚,心道此番若是建功,一定去挞懒叔父门前负荆请罪,任由叔父责罚。
“不过,”挞懒道,“宋人的燕王虽然走了,可燕山路总管宗泽可不好对付。
此人虽没什么勇力,却非常擅长安抚兵士,百姓皆呼其为宗爷爷。
之前银术可在燕京时也对其颇为敬重——宗干,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我军调不动宋军主力又该如何?
难道还要强攻平州?”
之前宗干的预案就是强攻平州,
可被挞懒提醒,他才想到若是兵力不足,未必能打赢张觉,若是大举进攻,宋军主力支援,又会打成之前燕京会战的结局。
宋金相争,宋国只会更加扶持耶律延禧,这可不符合金国的利益。
他惭愧地低下头,苦笑道:
“还请叔父指点。”
挞懒胸有成竹的道:
“我倒是有个主意——之前宋人叫我等放回耶律延禧的家人,姿态甚是倨傲,我等自然不可准允。
那耶律延禧之女余里衍为宗望所获,现在宗望身边。
这次不如让宗望率众将其送回……”
“要对辽人服软?”
“当然不是!
被俘之辽人宗室何止上千?
宗望引一军送还自无不可。
那耶律延禧是何等昏聩无能之人?
我等假意与其议和,送还些契丹人鼓吹其为圣主,此人定不甘在宋人掌握之下。
我等假意承认辽国,与他约定共破宋国,此人必然骄横,与宋人离心离德。
到时我等以送还其亲族为名突袭儒州,那耶律延禧必然全无防备。
等得了儒州,杀了耶律延禧,可彰我大军气度,以后宋人再不敢小视我等。”
“我等以大军南征,斩了耶律延禧即走,只要不与宋人浪战,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伤。
到时某再去与大宋燕王议和便是。”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宗干听得茅塞顿开,忍不住击节叫好,赞道:
“叔父这才是老成持重之道!”
完颜宗翰见挞懒居然在关键时刻支持己方,不由得老脸一红。
他的主意先不论好坏,他的态度却如救命稻草一般,让宗翰差点哭出声来。
吴乞买不曾想挞懒居然会支持宗干的主意,不过想想也挺不错。
耶律延禧乃天下少见的昏君,这招对别人不好用,确实正好切中了现在寄居宋人之下的耶律延禧下怀。
如此……
说不定真能成功!
只要不与宋人大战,也不会太助长宗干等人的名声。
何乐不为?
他琢磨片刻,朗声道:
“好,那便如此。
此战,就交给宗干了!”
第249章 我是个好人
赵佶虽然还没有公开宣布退位,但回宫之后已经不再处理政事,开始逐渐将手上的大权转移给赵枢。
他更是离开了延福宫,搬进了自己当年的端王府改造的龙德宫,高俅也故意饮酒闹事被罢职,改封龙德宫使,天天跟赵佶一起踢球。
现在,大家都能感觉到大宋的风向正在一点点的改变,谁也不能阻挡这位燕王登临大位。
暂居燕王之位的赵枢现在反倒是比以前更加低调。
他从不上朝,只是每天处理一些军务,并在黄昏时进宫面见官家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一直风雨无阻。
开封又恢复了平静,只是这平静多少有点让人心焦。
果然,在宣和五年的秋天刚刚到来时,总领三省多年的蔡京致仕,跟之前每次滚蛋都要哭着表达对大宋的忠诚不同,这次蔡京很光棍地表示要回仙游老家。
他给赵枢献上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信,倒是没说什么自己的功劳,只是详细列举了自己的处处家产以及一些机密内容。
享受了一辈子,蔡京终于准备彻底交出自己的权力。
除了大儿子蔡攸还留在开封,其余诸子全部跟随他回家,蔡京还在信上承诺,他带走的所有家产不会超过一船。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紧接着,原马军副都指挥使,现在接任高俅的官职就任殿前都指挥使的刘延庆将自己在泰山上的亲眼所见所闻公开,参太子赵桓、郓王赵楷谋反。
他详细揭露了赵楷伙同王黼企图发动兵变挟持天子的种种罪行,朝中众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两位皇子大不孝,不配继续待在任上。
赵佶从善如流,直接将两人从族谱中开革,废去赵姓,关进天牢。
而太宰余深在泰山上的表现堪称灾难,更在最后时刻向赵楷屈膝,回来之后也只能黯然辞职,交出手上的大权。
现在开封留下了一大片的权力真空,正是赵枢提拔自己人收拢人心的机会。
赵佶在即将卸任的时刻总算做了件人事,让赵枢可以用提拔官职的最切实手段拉拢自己的手下重臣。
这一点,赵枢倒是非常感动。
他看着面前厚厚的一沓书信,冲刚刚从河西风尘仆仆返回的张叔夜悠然长叹道:
“都是求官、举荐、说情的书信。
以前有以前的烦恼,现在有现在的烦恼。
嘿,现在这么早就说本王要登基,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妥。”
张叔夜哑然失笑道:
“臣这次回来,是听闻开封有变,宫中贵人召义军勤王,生怕有小人乱群,这才匆匆返回,可不是为了求官,请大王……哦,请官家明鉴了。”
之前王贵妃矫诏令天下勤王,使者一路快马向西,张叔夜也收到消息,他担心赵枢有失,赶紧与种师道商议,从西北招募义军一千,又汇合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等人兵马共三千,一路狂奔回开封。
没想到跑到开封这边居然是一片风轻云淡的景象,倒是让他尴尬了。
赵枢在朝中的心腹宇文虚中乐呵呵地道:
“张公心念国事,千里来源,虽然没有赶上,终究是一片赤诚。
官家可不能慢待了。”
左一个官家右一个官家,让赵枢听得有点不开心。
他皱眉道:
“别的都好,只是官家这个称呼本王很不喜欢。
叫小赵都比这个好听,呃,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吧,本王还是要好好计划一下眼下的事情。”
现在大宋对内要平息土地改革带来的混乱。
已经有不少旧党开始蠢蠢欲动,利用百姓对朝廷的多年不满准备直接摊牌造反。
想想元祐党人碑上都是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明星人物,而新党这些人吧……
哎,说实在赵枢也是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知道原来新法首领王安石的名声这么差,名臣王韶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改变了对西夏作战的走势,可在后世寂寂无名,赵枢穿越之前压根没听过此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