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听完乐的直捻胡须,没想到这小丫头声音脆脆的。
这首古诗用小丫头的脆嗓子背出来,押韵还特别有一种童趣的韵味,的确是让人意犹未尽。
就像是黄鹂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歌唱一样,让人听了不光赏心悦目,而且心情愉悦。
“哎呀,李老师这孩子还真会背!我没想到这小丫头还不到两岁吧!这么点儿孩子居然真的会背古诗。这可是真没见过!我们家那小胖丫头,成天除了会吃就是会玩,哪会背什么诗啊?”
旁边穿着劳动布工作服的工人大叔立马那是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
罗似锦笑了,她居然也能当一回别人家的孩子。
老太太得意的走到跟前。
“那是,你也不看这是谁家的孩子,我们家福宝,爹妈聪明,孩子自然不会差。我们家几个儿子都聪明着,要不是家里条件不好,没读成书,我们家三个儿子说不准那都是大学生。
他爹就聪明,这孩子还能差了。”
就差告诉别人,没罗老太太这么聪明的妈,怎么会有聪明的儿子,又怎么会有聪明的孙女。
旁边的不少人起哄。
“小丫头,那再背一首呗,你不会就会背这么一首吧?”
罗似锦背着小手,老气横秋的哼了一声。
“你们也买100块绿豆糕,20碗凉粉儿,那我就给你们背,我会的诗多着呢。”
还想骗她背诗做梦。
众人大笑着散了。
“这小丫头成精了,看看糊弄都糊弄不住。”
老爷子有点儿激动,这小丫头这么聪明,不由得凑到跟前儿。
“小丫头,你这么聪明,干脆认爷爷当老师,爷爷教你背诗。”
老爷子是有名的国学大师,自己一身的本事。就想找个最佳的传承人,没想到眼前的小胖娃娃居然这么聪明伶俐,要是这胖孩子学会。
想一想一个三岁的娃娃站在一帮老头子,老太太当中摇头摆尾给他们朗诵古诗,背诵古文儿那是什么感觉?
这孩子这么聪明,要是天天在这里柜台后面卖凉粉儿,那可真可惜了。
“不!”
罗似锦飞快的摇头。
好不容易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苦命的学习又学习的日子,轻轻松松的过点儿日子,当一个混吃等死的咸鱼,现在又想骗她去学习做梦。
小丫头不光拒绝的干脆,而且人家小屁股扭扭自己从凳子上爬了下去,直接跑进了后院,还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了。
李老爷子乐了,小孩子不懂这个,他得想办法从大人身上入手。
这会儿可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老爷子看着忙忙碌碌的一家人,拎着自己买的绿豆糕和凉粉儿直接回家。
做人可不能说话不算数,答应买的绿豆糕,凉粉儿一定得买回去。
李老爷子一进学院大门,两个学生急忙迎了过来。
“老师您去哪儿了?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这是绿豆糕和凉粉儿。”
这也太多了,怎么买了这么一大包绿豆糕和凉粉儿?
“送给你们吃,这绿豆糕凉粉儿可是很好吃!”
老爷子背着手,默默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看那小丫头对自己就很抵触,怎么才能把那小丫头拐来给自己当学生呢?
两个弟子看了看绿豆糕和凉粉,不由得眼眶一红,没想到老师对他们如此的体恤,知道他们这些学生家境都不好,这是变相给他们补贴。
食堂里20个学生,一人端了一碗凉粉,面前摆着五块绿豆糕。
每个人都心里感激老师。
他们哪里知道,从此以后,绿豆糕和凉粉将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旋律。
吃到他们从此见了绿豆糕就绕道走。
罗似锦哪里知道,有人在惦记她。
他们家的生意那是蒸蒸日上。
三个月最热的暑假过去,他们居然盈利了三千七百块钱。
眼看着要收秋了,一家人都得回家里帮忙去收秋,要靠罗老爷子和罗建华两个人收地里的麦子,恐怕会累死个人。
一家三口关了店门,门上挂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明了东主收秋,休息十日。
这个年代就连学校因为老师学生家里要收秋,还会放秋假。
这个理由非常正当。
老太太准备今天回去关门休息的,今天先去集市上才买东西,既然回去一趟,自然准备给老爷子和罗建华补一补,这些日子两个男人支撑家里面也是辛苦。
每个礼拜六,礼拜天会和老爷子到县里一趟,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
总体来说两个人都不容易。
老太太现在做生意之后心大了。
三个月挣了三千多块钱,存折上有钱,那是心里不慌,这辈子都没挣过这么多的钱,可是三个月就挣了这么多钱。
老太太现在是财大气粗,还微微的有些飘了。
没看到的集市上见什么都买,一人给买一身儿衣裳,不用说布料买回去。
闺女和儿媳妇儿做。
又买了50斤猪肉,两个猪蹄膀。
天气虽然热,回去湃在井里还能放,要是实在不行就腌成腊肉。
又给家里买了一些白糖,红糖,槽子糕和罐头,这些东西那都是稀罕的东西,放在家里他们万一忙了累了,还有的吃。
也能吃个现成的。
第91章 馋死你们
罗建华和罗老爷子正在地里忙着收秋,他们家地旁边就是老大老二的地。
罗建国有点儿神不守舍的,正在地里忙活。
他和媳妇儿何花两个人正在收秋。
小闺女给他们煮了绿豆水,这会儿送到地里。
两口子坐在树荫下喝着绿豆水,看着罗建华和罗老爷子在地里忙。
“去给你爷爷和你三叔送一碗绿豆水。”
罗建国对小闺女丫蛋说。
丫蛋为难的看了看瓦罐里面,盛来的绿豆水本来就不多,剩下的也就一碗,根本不够爷爷和三叔。
“你别为难孩子,咱家绿豆本来就不多,分家的时候就满共分了那么五斤。你爹和你弟弟又不缺那一口绿豆,没听村里人说,他们可是收了好几千斤绿豆,家里绿豆都能生崽子。
还差咱家这口绿豆水啊。”
何花不乐意,前几个月就听村里人一直传说,老太太带着老三媳妇儿和罗建梅到县里面,居然开起了铺子,做起了生意。
虽然谁都不知道这生意是好还是坏,可是那是做生意。
何花心里不乐意,觉得老太太是故意的。
虽然何花没去县里,可是让她男人去看过。
罗建国去看过铺子,听说那铺子里是卖凉粉和绿豆糕的。
何花心里当然不乐意,虽然丈夫没说,可是她猜测生意应该不差。
不然的话,丈夫应该不会回来之后不吭气。
老太太这就是故意的,以前一大家子在一起生活的时候,老太太也没说教着大家伙儿一块儿做绿豆糕,做绿豆凉粉儿卖钱做生意。
家里那会儿穷成什么?
那是真的穷的叮当响。
这会儿一分了家,立刻老太太就把拿手的本事露出来。
说老太太不是诚心的谁信?
一看就知道老太太偏心老三一家子。
她一直这么说,丈夫还不信,这回信了吧!
罗建国探头看了看瓦罐里剩了那么一碗绿豆水,的确没法子送过去。
只好摇了摇头,让闺女把瓦罐里最后的一碗绿豆水喝了。
他心里有数,那天他去县里面。
县里自来水厂招工的时候,他去考试,回来的时候路过集贸市场的时候,看到罗家小吃部,他还愣了一下,因为罗家这个名字特意走了进去。
结果在门外看到在屋里忙活着的老太太,罗建梅和姚三妹。
他那会儿也是一愣,没想到老太太居然打闹的开始做生意。
他看了看人来人往,人还不少。
虽然说卖凉粉和绿豆糕肯定挣不了什么钱,这种小本儿生意能挣多少钱?
可是心里也有点儿不舒服,毕竟以前一大家子在一块儿的时候,老太太可没提过这个,现在他们一分家出去,老太太立刻帮着老三,他们连生意都支应起来。
这种感觉仿佛是爹娘偷藏了私货,背着他们给了老三一样,滋味儿不好受。
他后来更难受的是自己自来水厂的考试没招上工,落榜了!
听说人家走门路送礼了,所以才把他顶了。
回了家之后,天天在家里种地,难免会唉声叹气,他也自问自己算是这个家里有学问的人,可是没承想到最后连个工人都捞不着,一直觉得他能带着孩子们在城里过上好日子。
却连个工人都当不上,天天在家里默默无闻的种地,养猪,喂鸡。
罗建国觉得这生活埋没了他。
而罗建设也一样,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家里的老大,有本事可以当家做主,当家里的顶梁柱。
这会儿分家之后那是充满信心的要过好日子。
自家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人,这十八岁的小伙子家里顶壮劳力。
剩下一儿一女,虽然小可是四个大人养两个孩子,那还不是简单的事情。
可是谁知道分家之后,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盖起了新房,自然是住的舒心,问题是盖完新房,手头一分钱都没留下。
这会儿地里的粮食还没收成,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家两个壮劳力是顶用,问题两个壮劳力也能吃,没听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家里早就断炊,再加上自己媳妇儿又不是个会过日子的。
基本上前半个月有吃的,后半个月都得断顿。
他和老二一样,听老二说娘居然带着妹妹和三弟媳妇儿直接到县里面去开铺子卖小吃,虽然说他知道这生意肯定不好做,卖小吃他娘能会做什么呀?
听老二说,做的不过是凉粉和绿豆糕,绿豆糕那东西县里公社多的是。
可是那东西贵不说,一般人也买不起,他娘什么时候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