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爸,接电话啦~”
就在这时,一个十分复古的手机铃声在包厢内响起,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柯文面色一僵,手伸进裤兜将其摁掉,随后干笑道:“这菜挺香的,你们吃啊。”
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时代的“角儿”
晚上十点,上完晚自习的罗笙心情极好,一蹦一跳的回到了四合院里。
院子里,大屋门口,一个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的花白老人悠悠然的坐在摇椅里,时而看着墙上老挂钟,时而望向门口,似是在等罗笙放学。
罗笙一进门,老人顿时笑开了颜,拄着拐杖站起来:“小笙回来啦,饿坏了吧,爷爷去给你煮碗小芋圆。”
“嗯~”
趁着爷爷去做夜宵的功夫,罗笙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开始翻阅周淼的朋友圈,心中满是期待,有种偷窥偶像隐私的刺激感。
一点进去,罗笙愣了一下,怎么全是猫?
从头翻到尾,周淼的朋友圈里,除了他养的两只猫的照片和视频,其他的内容几乎没有,如果把猫替换成孩子,罗笙几乎都要以为她点进了一个宝妈的朋友圈。
淼哥果然是个重度猫控……
就在这时,罗纶熹端着一碗香气四溢的小芋圆走出来,“来,趁热吃,暖暖身子。”
罗笙在夜宵的时候,罗纶熹就坐在一旁,满脸慈爱的看着她,都说隔代亲,这小丫头可是他的心肝宝贝儿,宠得她爹都快看不下去了。
罗笙:“爷爷,今天中午,《中华宝藏》的导演跑我们学校来找我了。”
罗纶熹闻言面色一板,“嘿~他怎么那么鬼儿啊,我都明确拒绝他了,还不死心呢?”
罗笙好奇的问道:“您为什么不接受他们采访啊,不是挺好的吗,给京剧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喜欢京剧。”
罗纶熹叹息着摇摇头,“这种节目我参加了没有五十个,也有四十五,要是真有用,京剧早就火遍全世界了,纯属浪费时间,我也懒得去出这个劲儿了。”
罗笙闻言揪着爷爷的衣角,撒娇道:“反正您现在每天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找人陪你聊聊天呗,也耽误不了多少工夫的。”
罗纶熹诧异的看着小孙女,疑惑道:“他们给你什么好处了,能让你这个鬼精灵替他们说话?”
罗笙笑嘻嘻的说:“他们没给我好处,《中华宝藏》我也看了,挺好的一个节目,而且人家那么有诚意,您就当是为京剧做贡献了。”
罗纶熹一脸不信的表情,这小丫头绝对是被人收买,帮人说这么多好话。
不过小孙女的请求罗纶熹从来都不会拒绝,一撒娇更是心都快化了,无奈的连声说好,罗笙这才放过他,满脸开心的拿起手机给周淼发消息。
罗纶熹摇摇头,这小特务。
……
第二天一大早,柯文就迫不及待的带着周淼安琦上门采访,另外还特意提了一份礼,礼数这一块是做到位了。
按照罗笙给的地址,节目组来到一座充满了年代气息的老北京四合院前,高高的院墙内,传来一阵阵练嗓的声音。
柯文上前敲了敲门,很快,罗笙把门打开,将众人请进来。
院子里,罗纶熹一身唐装摆着架势正在练嗓,对众人的到来视若未闻,柯文等人也未上前打断,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
罗笙年纪虽小,但却很懂事,给众人搬来凳子茶水,招待的十分到位。
过了十分钟,罗纶熹练完嗓子,接过罗笙递来的茶水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慢悠悠的看了众人一眼,在看到周淼的时候视线忽然停了一下。
这不是小笙床头海报上那小子吗?
罗纶熹顿时恍然,好你个柯文,居然对我孙女使美男计!
想明白之后,罗纶熹没好气的看了罗笙一眼,这丫头,难怪她对这个节目这么上心,周日好不容易放一天假也不去她爸妈那儿,原来是为了这小子!
见众人起身,罗纶熹摆摆手,“都坐吧,咱们今儿个就随便聊聊,也别整的太正式。”
录制正式开始,除了周淼和安琦,其他人都撤到了一边去。
罗纶熹躺在他的摇椅上,手上把玩着一串佛珠,淡淡的问道:“俩位平时听京剧嘛?”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尴尬。
周淼和安琦互相瞟了一眼,“偶尔听……”
这个偶尔的意思是,看调电视的时候,如果正好调到京剧,才会听上那么一秒。
罗纶熹笑着点点头:“也正常,别说年轻人了,老人现在都在忙着刷短视频,哪还有人看这玩意。”
周淼:“罗老师,此前我们做过一期相声的,当时我们采访了曲艺协会的主席张扬,还有德云社的齐林老师,在他们看来,相声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同类表演艺术的竞争冲击,以及人才凋零。
那在您看来,京剧是因为什么呢?”
罗纶熹的回答很简单,双手一摊:“没人看。”
安琦追问道:“京剧不管怎么说也是国粹,为什么会没人看呢。”
罗纶熹:“不管是任何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京剧包括其他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及其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差太多!
那些严重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生活的东西注定活不长久,或者只能惨淡地活着,哪怕它是国粹也一样。”
出乎周淼的意料,罗纶熹作为梅派传人,京剧界的泰斗,对京剧的生存看法却是如此的悲观。
周淼不禁好奇的问道:“那您就没有想过将对京剧做一些创新改革,让它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吗?”
罗纶熹闻言表情有些怅然,似是周淼的问题触碰到了他的某些回忆,一声长叹:“其实早在千禧年之前,就有无数的先人前辈在对京剧进行改革创新,起初的确也有所成效,但是……时代变化的实在太快了啊。
京剧已经很努力的在往前奔跑了,但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时代给远远甩到了后头,再怎么发足狂奔,也没有用了。
时代,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人,也不是原来的那些人了。
现在的人们,有独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京剧”,有他们自己的“角儿”,远的不说,小伙子,我这孙女很喜欢你,在她心里,你就是她追捧的“角儿”,就是这么个道理。”
突然被爷爷当众点名,罗笙的小脸顿时腾的一下红了,见镜头扫过来,更是害羞的面朝墙壁,怎么都不肯转过来。
第三百三十四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得不说,罗纶熹对京剧没落的看法,让众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也有了新的疑惑。
安琦问道:“话虽如此,那京剧咱们就不用管了,任由它继续没落下去吗?”
罗纶熹晃了晃摇椅,淡淡的说道:“你们觉得把一个植物人的命给吊住,让他继续苟延残喘几十年,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好事吗?”
“无可奈何花落去,生老病死,万物皆是如此,该消亡的总归要消亡,谁也拦不住。”
说到这里,罗纶熹忽然转向罗笙:“小笙啊,你之前经常放的那首歌叫什么来着?那个什么什么花?”
罗笙:“《生如夏花》。”
罗纶熹一拍手:“对,《生如夏花》,这首歌唱的好啊,我记得里面有一段歌词,“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这段歌词,适用于所有和京剧一样正在退出舞台的艺术表演,在正确的时间里大放光彩,在夕阳余晖中潇洒退场,垂垂老矣却又不甘失败的姿态最为丑陋,还不如多留下一些影像资料供后世瞻仰。”
在场所有人都被罗纶熹的话语给震惊到了,很难想象,这番话是从京剧界的代表性人物口中讲出来的,但细细思来却也有几分道理。
安琦皱眉道:“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传承”二字,不管如何,京剧好歹也是国粹,就这么没落失传也太可惜了吧。”
罗纶熹闻言沉默了许久,他望了一眼罗笙,叹息道:“有国家长期扶持,也有专门的戏曲学校,传承自不会绝,只是我是众多京剧名家中最没资格谈论传承二字的,我一直没收徒,我的儿子,我的孙女也都志不在此,学了几年之后都放弃了。”
或许是年纪大了,话匣子打开之后,罗纶熹开始说个不停,从他学艺一直讲到罗笙出生。
罗纶熹本想将他的儿子培养成他的接班人,可惜相比起当戏子,他儿子更喜欢玩戏子,放浪形骸,根本无心学习京剧。
所以在罗笙出生之后,罗纶熹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了罗笙的身上,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了。
奈何,罗笙虽然天赋奇佳,也十分努力用功,但是罗纶熹渐渐发现,罗笙总是有些闷闷不乐,于是爷孙俩交心长谈了一番,他才知道,罗笙根本不喜欢京剧,学京剧也只是不忍心看到爷爷失望。
从那天之后,罗纶熹的心气儿就消了,再也没让罗笙学过京剧,找上门想拜师的晚辈后生也都婉言拒收。
听完罗纶熹一番话,柯文犹如醍醐灌顶般清醒了过来,他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
他迫切的想要将这些没落艺术的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可这样就算吸引到人才加入进来,又真的能留得住人吗?
一档真正的好节目,最应该做到的,首先应该是真实,不光要展现出好的一面,更要将不好的一面摊开,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采访的间歇,柯文跑到周淼身边耳语了几句,周淼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但还是点头示意明白。
歇了一会,周淼继续问道:“罗老师,现在京剧演员赚钱吗?”
罗纶熹摇摇头:“很低,京剧院里一级演员也才几千块钱,出场费几百块,其他的跑龙套的就更别提了,除非真正混成名角儿,否则还不如去送外卖,仓廪足而知礼仪,总得吃饱了才能搞艺术嘛。”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