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嘟……嘟……”沈墨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声音,皱了皱眉。
还真就立即挂断了……
华婕揣好手机,颠儿颠儿跑回自己房间,见方少珺已经洗好了,笑吟吟打了声招呼,这才心满意足钻进被窝。
方少珺斜了眼华婕的表情,她严重怀疑华婕刚才跑出去是干坏事了。
人要不是干坏事,怎么会笑的那么贼?
……
……
当晚,赶在10号杂志发刊前搞定头版文章,出照片排版、校对,总算打样确定没问题,明天能按时出刊了。
胡越叹口气,靠在厂里抹汗,好久没有在出刊前搞这么紧张了。
要抢清美双年展的头一份文章,还真是不容易。
再差一两天,都要再等一个月。
“呼……”胡越扭了扭头,想抽根烟,便迈步往厂房外走去。
《视觉111》的老板因为要批头版,审刊,也跟着过来加班,此刻正跟摄影师王启面对面抽烟。
王启对于《视觉111》来说,是个超然的存在,他在国内多个摄影展里得过奖,对时尚和美的捕捉有超乎常人的敏感。
而且这家伙不签长约,只签特邀战略合作,是杂志社老板都要哄着的存在。
像他们这种杂志,对图片的要求非常高,许多人买杂志就是为了看图,图好看,图吸引人,才会去看看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阅读正文。
时代发展了,纯文字的报刊杂志,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了。
老板一边抽烟,一边跟王启闲聊,瞧见胡越后,立即叼着烟打招呼。
“可以回家了。”胡越抽出烟,凑着老板的火点着,深吸一口。
干完活真是一身轻松啊,下个月的刊完全可以过几天再操心。
虽然胡越完成任务觉得轻松,老板却开始一月一度的紧张时刻,他作为这家杂志的发起人,比任何人都更担心销量问题。
“为什么选择华婕当主体,还把她放在封面上了?”老板将烟夹在手里,眯着眼问,“怎么不用沈佳儒,或者冠军方少珺呢?”
“这个我和王启聊过了。”胡越说罢,吸一口烟才继续道:
“方少珺从小到大年年参加比赛,年年拿冠军,这样的报道有什么意思?哦,冠军方少珺又拿冠军了?我稿子都懒得写。
“沈佳儒老师的话,他参加这次活动也不过是配角,主角还是参赛者。真要拿他拟稿,让我写啥呢?他过去的辉煌再重复一遍?倒也不是不行,但没有当下大事件当话题点,介绍完沈老师的辉煌过去,拉到此时此刻,我拿什么当落脚点呢?
“所以,华婕还是很合适的。”
“是,而且从照片来看,华婕的镜头感和气质,比任何人都更打动人。
“大家都喜欢看漂亮的新鲜面孔,更爱漂亮又时尚的新鲜面孔,华婕非常符合,她当天的衣品,完全惊人。”王启从他的角度阐述道。
“对啊,一个漂亮、有衣品,穿衣打扮审美非常到位,时尚又极具个性,彰显出她的青春靓丽,又独一无二。
“这样如此形象的封面少女,她是一个绘画方面的天才,说服力是不是更强?
“不仅画画强,穿衣打扮、配色等等都优秀,这样的女孩子的故事,你想不想知道?
“人们都爱天才的故事,更爱年少成名的天才的故事。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凭什么可以这么与众不同?是怎么成为天才的?所有普通人,都会有如此好奇。
“就像我好奇豪门大佬的生活是怎样的,就像王启好奇美国摄影师的拍摄技巧是怎么学的一样,我们对自己看到了但一无所知的另类事物,都有天然的好奇。
“如果这个东西又特别好看,特别可爱,特别招人喜欢,那就更好奇了。”
胡越一讲起自己的道理,便忍不住滔滔不绝。
老板听着这些话,简直想给胡越加薪。
“嗯,文章我看了,的确是挺妙的,我就是对这样一个对大家来说很陌生的女孩子出现在杂志封面上,又是第一版故事,有点忐忑。”老板一根烟抽完,又点燃了第二根。
“看看吧。
“一个15岁少女,水彩,水粉——任何画种都需要耗费多年时间去钻研的两个画种,她都熟练掌握。
“初亮相既夺得全国比赛的亚军,将有三幅画进入双年展画展。
“所有老师对她的画都赞叹且称奇,称她是古怪又矛盾的天才画手,能将不同风格画的别开生面,创造了新的画法,新的笔触,甚至对许多画坛前辈都有启发。
“虽然因为水彩画略微生涩,水粉画略为匠气,而屈居第二,但对于开创新和对新画法追求的勇气来说,却是第一名。
“而且,她不是那种从小家庭条件好的大小姐哦。
“我采访的时候一听到她的故事,就觉得很有戏了。
“出生在北方小城,父母都是工人。现在她们全家支持父亲在北方落后小城创业,她设计家具,从小学过木匠活的父亲来亲手制作,开的大华家具店,第一天开业就回本。
“而父亲创业用的钱,是她卖第一幅画所赚。
“高中入学时,学习成绩还比较差,经过半学期的努力,突飞猛进,全班第八。所以是不是可以猜测,画画可以开拓大脑?
“还有,老板,她今天穿的一身衣裳,以及那条你也夸上相的马面裙,是她自己改良设计的。”
胡越说着说着,情绪又高亢起来了。
对于任何一个杂志攥稿人来说,能捕捉到一个如此有趣的故事,都难免兴奋。
他甚至不需要润色,不需要加料,原样转换成优美的文字,就够了。
“如果这份杂志热卖,估计好多家长要送孩子去学画了。”王启笑道。
老板看看胡越,又望望王启。
见这俩金牌拍档对这一期杂志的主版内容如此自信,那种用新面孔新人物的忐忑转淡,忍不住开始期待起销量来。
当三人聊着天抽完了几根烟,各自开车回家时,月亮已经快下班。
新一天即将来临,《视觉111》杂志将率先发往首都所有报摊书店杂货店,同时成捆成捆装上大车,运往全国各地。
人们也将读到一个追梦少女的关于画画的故事。
这个少女,长着一双大大的猫眼,脑袋圆圆的,很爱笑。
名字叫华婕。
第85章 掉马啦呜呜…
10号清晨; 一位办公室女郎走出小院,穿着黑色的小皮鞋,推着自行车往巷子外走。
她将长发烫卷; 刘海和顶发吹的高高的,像带着一顶帽子,这是当下最时尚的发型。
车顶连着电线; 顺着交错在城市上空电线前进的电车公交行驶在马路上,无数自行车来来往往,并不算很多的小汽车行驶其间。
时尚女郎裹了裹身上的长大衣; 推着自行车到报摊前; 跟老板要了一份最新期的《视觉111》。
这时; 她的丈夫终于从巷子里跑出来; 瞧见他后,快走几步接过自行车。
男人将自行车骑上马路后; 女郎才跳上后座做好。
她一手扶着丈夫的腰; 待自行车行驶平稳了,这才低头看向左手卷着的《视觉111》。
才看一眼,封面上的时尚少女便吸引了她的目光。
漂亮的蝙蝠袖改良衬衫; 和长长的改良马面裙; 配上少女青春又俏皮的发型,有种奇特的时尚韵味。
而且在大家都穿毛衣配呢子裙和妮子背心的年代; 这样极具设计感的套装; 让才开始追求时尚没多久的首都女性们格外心动。
女郎迫不及待释放双手撕开《视觉111》的塑封; 快速掠过目录,直接翻到内页照片。
先不急着看文字; 而是一张一张仔细看起照片来。
内页中; 少女在衬衫外配了一件套头背心; 看起来就很暖和,非常适合这个季节。
裹着羽绒服仰头朝着镜头无忧无虑欢笑的照片,既有种邻家的亲和感,也透着混搭的慵懒自在。
不知是不是女孩儿的表情和姿态都自信而放松,照片里的这身衣裙被穿的那么好看。
到了单位,女郎将大衣脱了挂在木质衣挂上,转头立即跟同事问道:
“你们看没看今天发的《视觉111》?”
“还没来得及买呢,怎么了?”同事抬头问。
“我相中封面上的一套衣裳了,也不知道哪里能买,真好看。”女郎说着将挎包放在自己桌上,转头把《视觉111》递给同事。
随即,几个女郎立即凑到一起,聊起这身衣裙来。
“哎,我们这个年纪穿,能好看吗?”
“把背心换成红色的,衬衣换成白色的,你说会不会更适合我这个年纪的人穿?”
“哎,王姐,你可以给你闺女做一套啊。”
“呀,这女孩儿不是模特诶,是个天才少女,画画的。你看,这里有她的画的照片。”
“给我看看……”
一时间,讨论《视觉111》封面上天才少女的穿搭,和天才少女的成名之路,忽然成了女性们社交的主力话题。
谁要是没看过这本杂志最新一期,不知道什么叫马面裙,简直没法参与同事和朋友们的聊天。
连男人们为了中午吃食堂的时候能跟女同事们聊的来,都要到报摊上买一份《视觉111》,或者拿着封面假装要买的仔细瞧上一瞧。
许多人只知道旗袍、中山装,还真不知道更早汉服里有马面裙。
聊天时谁要是对历史衣着有点研究,简直能瞬间晋升为全桌人的偶像,侃侃而谈的介绍一番,装b效果满分。
一周后,裁缝们和成衣铺子,已经开始研究起马面裙的制作,虽然难以做出跟杂志上一模一样的裙子,许多裁缝也并不了解马面裙的构造,但只凭着照片上的褶皱模式,也能做个大概样子。
当第一批马面裙套装做成,成为第一个穿上上班或者上学的人,瞬间便会成为全单位、全学校的视线中心。
被别人围着问裙子哪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