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那个被她早就印刻在地板上的符号也露了出来。
蹲下身,她朝着沈墨招了招手。
“?”青年挑眉,卷着小毯子下床,走到她身边低头望去。
华婕伸手指向地板,沈墨立即便瞧见了那里的两个英文符号。
一个是‘’,一个是‘j’。
是他们的名。
“……”他心里忽然一热,双眼盯着那两个字母,凝了好半晌才问:“什么时候刻的?”
“04年这大床落屋前,让爸爸帮我刻的。”华婕道。
原来……
11年前,华婕就已经谋定好了未来。
一个有他的未来。
“上海老洋房里也有这样的字母。”华婕伸手拉住他大手,仰头笑道。
他一定很感动吧?
就知道他会感动的想哭。
哈哈哈,得意。
“在哪儿?”沈墨挑眉低声问她。
之前华婕在上海住了5年,那时候他也在,怎么没瞧见地板上有?
“要你自己找啦。”华婕笑着露出一排白牙。
虽然早已不再是少女,却在亲人朋友们的陪伴和关照下,让她少女似的笑容,长长久久的留在了脸上。
沈墨轻轻抚摸她长发。
也许岁月会让她的面目发生变化,可这笑容,他希望能守护到永远。
……
……
一年后,沈墨在上海的老洋房里,找到了华婕在02年便印刻在窗帘后,阳光最充足的墙面上,刻下的拼音字符:
‘s’和‘h’。
是他们的姓氏。
盘膝坐在阳光下,他拇指轻轻摩挲那两个字符。
远处传来华婕的声音:
“沈墨你干嘛呢?你儿砸喊你要举高高呢~”
“来了。”他高声应道。
站起身,他抬起头扫望一眼窗外的院子。
唇角轻轻勾起。
原来,房子不仅仅是居住之所,还是将亲人保护起来的,充满了美好记忆,温暖又安全的,让人眷恋的所在。
是家的承载。
是爱的摇篮。
。
第251章 番外2…孤独是否有良药
华婕重生的那个2000年。
沈墨拎着书包跟着班主任穿过走廊; 看到两个人眼神倔倔的立在班级门口。
一如往常的忽视掉身边其他人,做自己的事,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他走到靠窗那个位置; 目光在隔壁椅子上的书包上扫了眼; 便淡漠的坐到里面。
转头打量向窗外; 高树; 操场和远处的马路,视野不错。
上课铃响; 身边空位的主人终于出现; 他目光简单打量,发现她似乎便是被拎在门口发展的娃娃头女孩儿。
会被罚站; 想必是个问题少女。
没关系; 问题少年也好,问题少女也好; 在他面前都会变乖巧。
但令他意外的是,这个同桌一点不吵闹。
与以往接触的许多人都不同,她似乎是一个不害怕被拒绝的人。
她会主动向他示好; 主动朝他笑; 主动跟他讲话; 主动做奶茶给他喝,主动问他学习上的问题……
她总是那么轻快; 面对他的时候总是带着笑,眼神里是跃跃欲试的探究和靠近欲望; 让人无法忽略她的注视和善意。
第一天; 沈墨就记住了她的名字。
第二天; 他便在她的示好中; 记住了她的圆脑壳和娃娃头。
从未有过的,在放学回家后会想起一位同学……
这一年,他有了一个纯粹善意的朋友。
她不怕他的冷漠,不怕他的凶脸,不在意他的防备心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习惯。
只有底色乐观的快乐小孩,才能这样温暖,又这样肆无忌惮的与人相处吧?
在这世上,主动跟别人搭话,主动向别人示好,率先付出感情,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
她怎么就一点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呢?
她不怕他背后嘲笑她的自来熟,瞧不起她的主动与笑容吗?
渐渐的,沈墨发现她不怕的。
虽然偶尔会露出怯弱的表情,也会有迟疑和犹豫,但她似乎有某种人所不知的坚定信念,让她每每露出迟疑神态时,总能快速屏除杂念,勇往直前。
她像是下定了决心要做一个勇敢又快乐的人,于是一直在与负面的情绪做抗争,与退缩的本能做战斗。
于是,他第一次来到她家,见识到了板着面孔努力维持身为父亲的威严,却又带着孩子玩的上天入地,鼓励身边人毫无保留去撒野的华父。
以及温柔又细心,话不多却一直在观察其他人的情绪和需求,默默照顾所有人的华母。
还有那只没心没肺,对待陌生人毫无戒心,扑腾着要抱抱,要陪玩的狗子欢欢。
然后,他慢慢成了她家的常客。
朋友就是要有来有往吧。
他也邀请她来到他家,看着她走在他熟悉的院子里,看着她好奇的观望他的家,他心里有种奇妙的情绪在流窜。
不能单纯的称之为愉悦,但他很难形容。
分享原来是这样令人着迷的情绪,他从来不知道。
……
……
华婕没有重生的那个2000年。
靠窗最靠前的那个位置,只有一套桌椅。
沈墨独自一人在那里坐了3年。
他常常打篮球,但总没办法分清每个跟他打球的人,这些人总是换发型,也总是换衣裳,在高中长身体的年纪,他们的声音甚至都在变化。
也有不少人给他写情书,可他永远分不清这些情书落款上的名字到底是谁。
他像行走在一条暗洞洞的路上,每个人都面目模糊,每个人都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默默的旁观。
高三上半年,仍是磊哥帮他开家长会,老师仿佛已经默认赵孝磊是他的监护人,一有事情总是将电话打给磊哥。
父亲在他高中三年里,仍是隐形的。
十六岁左右的少年人,好像已经很坚强了,但又不那么坚强。
他还没有独自立足于这个世界的能力,却已经受够了那个冰冷的家,想要挣脱的痛苦,让高三剩下的每一天每一分都分外煎熬。
在这个时候,他潜意识里觉得:也许离开这个家,他就会变得正常,生活也会变得正常。
书房的台灯下,他每一天每一天都在阅读。
有时夜里睡不着,便也爬起来阅读。
他可以跟韩非子沟通,可以跟孔子沟通,可以与鲁迅谈心,可以在书本中拥有自由和畅意……
《百年孤独》里,父亲带着儿子去摸冰,儿子说好烫,光想一想那样的互动,就会觉得拥有这样父亲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吧?
他还读到曾子教子的故事,并幻想自己如果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位这样讲究诚信又乐于与儿子互动的父亲……
书中说,许多孩子最恨父母的说教。
真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每每看到这样的段落,他总是无奈苦笑。
即便是被说教,对他来说也是求而不得的事。
孤独的痛苦,让他更多的沉浸阅读。
阅读也让他变得更加孤僻和痛苦。
难得糊涂。
可糊涂难道就不痛苦?
而想要通过哲学研究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让他发现,即便看清这个世界,痛苦也无法消解。
对于一些人来说,知识也好,智慧也好,都无法解忧。
可强大的自制和骄傲,也让他无法去饮酒作乐。
深夜里,他站在黑暗的窗边,久久凝望黑夜时,总想问一问,为什么不开心如影随形。
他内心世界里,为什么总无宁日?
可没人能回答他这些问题。
或许可以帮帮他的人在楼下,独自画画。
他和父亲就像星空中的两个星子,哪怕看起来挨得再近,实际上也天遥地远。
第二天早上,他仍要如常上课。
昨夜的一切都留在昨天,留在记忆中,不与任何人分享,自己也不愿忆起。
那份审视世界,旁观他人的淡漠,在他一日又一日的成长中,印刻在骨髓中,即便上大学,脱离了冰冷的沉默的家,也未能再改变。
直到踏入大学校园,开始住校生活,他才彻底明白。
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他还是那个他。
宿舍6楼,后半夜时他站在窗前,久久盯视窗外的黑暗。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他开始明白,有些令人痛苦的东西,一辈子也甩不脱。
“沈墨?”半夜起夜的兄弟努力分辨后才看出站在窗边的人是谁。
“嗯。”应一声后,沈墨喝了口水,转身回到床上。
一周后,他搬出宿舍独自租房住。
融入社群并不能让他甩脱孤独,倒不如独自生活,还能少去许多伪饰和疲惫。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他都是一个人。
…
关于职业,他的目标是律师。
法律是公正的,也是冷漠的。
他不需要过度记忆任何人的脸,也不必太在意与任何人的交际。
赚取到工作后的第一桶金,他握着手机,犹豫半晌后拨给赵孝磊。
沈墨听到磊哥的声音,以及话筒另一边孩子的啼哭,和女人焦躁的话语。
去年磊哥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比他和父亲更抢占时间与精力的生活重心——他的妻子和孩子。
想要传递喜悦的情绪被打断,最终变成一通毫无意义的寒暄。
最孤独的事,是否便是连快乐都无人分享?
工作多年,他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又后来创建了自己的律所。
最孤独时,想过跟同事在下班后聚餐,可‘亲则不威’的道理让他放弃。
回家的路上,他将车停在路边,望着灯光温暖的壁橱内,笼子里懒洋洋睡觉的猫,和伏在窗边朝外观望的小狗。
他短暂的动了养一只宠物的心思。
可一个习惯了孤独的人,又要如何照顾好一只脆弱的小动物。
如果它生病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