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无名。”陈汉轻轻一笑。
王子阳叹出口气。
半夜,陈汉带着王子阳穿过几道关卡,趁着夜色来到银座街,把目标任务带进安全屋藏好。现在“乌特拉行动”算是完成一半,接下来便是要想办法联系组织,让人接应着把王子阳送去长春再转送出镜。
陈汉没有真实的党员身份,又不是党的真正情报人员,怎么会有和上级的联系方式?现在只能想办法通过行动组/秘密情报人员“周乙”和党组织取得联系。
那又绕回要帮助周乙、楚良等人脱身了。
周乙、楚良等人自有脱身的策略,倒不需要他多谋划,只是决战时得帮他们一把。
否则他们牺牲会很大。
而陈汉在与王子阳的聊天当中,还得知牡丹江集中营里的同胞,经常会被遣送到一个神秘的细菌部队做活体实验……但凡去的人就没有活下来的。
要不是有次细菌病毒通过汽车传播到集中营,害死数百个人,集中营的同胞恐怕都不会知晓有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
这让陈汉想到一个名字:731部队!
13 陈哥尿性
“日军侵华期间,曾组建关东军731,北支甲1855,荣字1644等秘密实验部队……”陈汉暗暗想道:“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病毒实验,施行对华种族灭绝计划…”
“用华人同胞、联军俘虏的活体生命进行病毒实验,策划了东北鼠疫、华北炭疽热病毒等极端灾难,令数十万同胞活活惨死,华夏大地满目疮痍。”
日寇军队还在战场上运用芥子毒气,而芥子毒气可以残留数十年,导致许多建国后的农民、百姓无辜受害,饱受病痛折磨…。。
陈汉收集到有关病毒部队的信息,第一个就想到731部队。
因为,731部队是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的病毒部队,其部队地址就位于现在的哈尔冰平房区。
2006年,哈尔滨平房区。七三一部队遗址,将会成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谨此,望中华后人勿忘日寇之所作所为!
现在731部队自然是关东军司令部,最高等级的保密部队,且一切信息最高封锁,不像后世一样以“战败国”的身份解密承认且不道歉!
陈汉回到员工宿舍,心绪难平:“北支甲部队1855位于北京,荣字1644部队位于南京,牡丹江集中营距离哈尔滨最近,活跃在哈尔滨的一定是731部队。”
他双手枕着脑袋,昼夜难眠:“北京、南京鞭长莫及,可哈尔滨就近在咫尺!”
“一定要想办法搞一搞它!”陈汉心中已经生出恶意。
可惜,现在731部队封锁重重,有强大军事实力为依仗,很难外部攻破,只能想办法寻找机会内部打破!
隔天。
上午。
陈汉洗漱干净,换上一件黑色风衣,卷上围巾,戴好帽子,双手插兜,走出员工宿舍。
外边天气越来越冷,长衫加毛衣挡不住了。只能换上北方冬天富裕人家的标配黑风衣,长款风衣挡住半张人脸,却挡不住一米八六的挺拔身姿。
邓绍华按照上班打开房门,不出所料的撞见他。
“哟,子荣,你不穿长衫啦?”邓绍华裹着厚厚的棉袄,小个子更显敦厚,搓着毛手套,满脸羡艳的看向陈汉。
他的身材不适合穿风衣。
强行穿戴便如小孩穿了爸爸的衣服。
丑到拉垮!
“再穿长衫?给风刮死呀!”陈汉吐槽道。
另外,他的长衫已经换给王子阳,穿着王子阳的青色长衫在外面闲逛,呵呵,没走出马路牙子就要给特务科抓走。
他已经把青色长衫收进储物空间,以此毁灭证据。要不是储物空间不够大,他非得把昨天的步枪也塞进去。
“子荣,你小心点儿。”两人骑车在路上,邓绍华哈着冷气,自行车左摇右摆:“我昨儿在茶馆里撞见陆主编了。”
“怎么?”陈汉起了个心眼儿,但是没太在意,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做好铺垫。
“陆主编在茶馆里和金组长喝酒。”邓绍华忽然压低声音:“就是特务科的那个金组长!”
“老金?”陈汉出声问道。
“嘿!怎么叫的,要叫金组长!”邓绍华连忙说道,脑海里刹时闪过昨天见到的那副面孔,奸猾中带着威严,眼缝里都透着杀气,令他心头忍不住的发颤。
一个小编辑嘛…怎么遭得住大特务的气势?
“哦哦,金组长。”陈汉不以为意的讲道,顺便打了个车铃,叮叮叮,示意前面的路人让让。
邓绍华又道:“我看陆主编和金组长好似相交匪浅,如果陆主编一定要让你走的话,千万别跟他硬抗,因为一个工作丢了性命不值。”
“这世道还是有枪的最尿性!”尿性就是牛逼的意思。
“懂了,懂了,有枪的最尿性。”陈汉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根本没记住。王八念经,不听不听。
左耳进、右耳出、诶,就是刚!
陈汉与邓绍华一起来到康德报社,把车停进车棚,路上又聊了昨儿的小姐很会吹,喔不,很会唱,身段很好听,不不,曲子很好看。
期间邓绍华昨晚问陈汉去干嘛,陈汉实话实说找朋友,邓绍华当即不再多问,脸上露出问懂你的神情,心道:“难怪不去品茶,原来是有私活儿,意料之中,意料之中。”
上午,两人一起办公,开始准备下一期的新闻。
两日后,中午,陆主编、黄组长,伍总编、赵副总编等人,一一汇集在社长办公室开每周例会,张社长叼着支雪茄,大腹便便的赘肉,撑鼓了西式小马甲。
只见他气色红润,皮肤白皙,一看就是常年向尊处优的狗汉奸/有钱人。
“这期发布的新闻怎么回事?”张社长挺挺腰杆,调整下坐姿,把雪茄递到烟灰缸弹弹。
伍总编与赵副总编对视一眼,心中暗道:“没什么啊……”陈汉偷梁换柱的招数,报社高层领导暂时都不知道。
陆兆鸣却仿佛抓住机会,主动上前说道:“社长,是不是文稿的问题?这期新闻稿件比较多,黄组长忙不过来,我调了一个编辑去审核组帮忙。”
其实,那篇文稿就算一字未改,也没什么大问题。真有大问题陆兆鸣本人也是要遭殃的,没人敢玩火。
只不过,一些小毛病挑一挑,文章里总能挑出来,哪儿有不能曲解的字眼?他原本想自己主动向张社长提出,现在张社长主动发问,别管是不是文稿的问题。
总之先把事情提出来,把一个屎盆子扣下去,以张社长的性格不会多问,自然会交给他去处理底下的人。
却没想到张社长少有的话锋一转,轻笑的搁下雪茄,站起身道:“小陆啊,不是新闻稿的事情…”
“主要是这一期报社销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哈哈。”张社长朗声笑道:“根据市场部预估,现在提高效应起来,本期报社销量至少可以提高百分之六十,这是四年以来《康德新闻》的最高销售额。”张社长拍拍肚皮,笑的非常开心。
“这是怎么回事啊……”张社长问道。
汉奸报纸销量高不高,除了对伪满洲国有政治意义外,其实根本影响不了大局,倒不是说思想战线不重要,相反,思想战线很重要。但是陈汉打出名气之后,将来反而能更好的宣传爱国思想,只是短暂提升汉奸报纸的销量。反正,这些读者增加的销量都是冲着小说来,名气绑定的不是康德新闻而是《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作者“金庸”。
14 报社争端
这时康德新闻一众中高层主编互看一眼,面面相觑,都有些搞不清楚状态。
报社销量可不是什么容易提升的东西,更不存在偶然性的提升。
毕竟,报纸是要人掏钱买的,而会买《康德新闻》的人早买了,这还怎么提升报纸销量?
所以,怎么提升报纸销量一直是令报社苦恼的事情。
当然,报社作为内容媒体想要提升销量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刊登好的内容。
可《康德新闻》什么背景?
同时期国党的《新生命报》,我党的《民声报》东北相继在东北创办、发布。
全国范围内《青年杂志》《甲寅杂志》等读物非常流行。
武装革命的同时,思想上的文学革命同样在进行当中。
《康德新闻》天生具有缺陷,要不是有伪满洲国做政府后台,怕是没几个月就要倒闭。
战斗力不超过5!
“赵副总编,你说说看。”张社长看见一众主编们没有回答,抬手揣摩着下巴,笑着点了一个名。
赵副总编穿着一身灰色风衣,戴着金丝框眼镜,负责报社商业版运营,等同于广告部总编,属于报社的实权派第三号人物。
“都是张社长领导有功。”他明明心里什么都不知道,但却还是对张社长的发问面不改色,推推眼镜,斯文有礼的回答道。
“哈哈。”张社长再度放声大笑。
“总编不愧是总编。”陆兆鸣、黄组长等人都满心钦佩。
只见张社长拿起办公桌面一张报纸,用手拍的啪啪作响,得意洋洋的说道:“这都是你商业版的功劳啊。”
“既能给报社赚钱,又能给报社提高销量,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张报纸商业版上正是《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文章。
请原谅陈子荣的才华,张社长都已成为金庸的书迷。
“这次我要记你一功。”张社长大声说道。
赵副总编则是心中生疑,斗胆接过报纸。
翻到商业版浏览片刻。
这,这,这!
这TM是什么鬼!
赵副总编心头立即升起一阵惊惧。
其它主编们也接过报纸,浏览片刻,一个个满头大汗的交换眼色。
“对了,这份稿件你收了多少钱?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再和作者谈谈,最好别收作者的钱……。”张社长说着说着,终于察觉到不对劲,沉下脸庞,侧过目光问道:“你们都不看往期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