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菜定价便宜一,附近的百姓都能负担的起。
当然也另外也接受客人点菜,单做的价格就稍高一,就比着望月楼的价格七成来,针对的是高消费客户。
这样不客户群都能照顾到,整个店的目标客户就定为镇子生活水平中层的百姓。
当然若是店面再大一,顾茵觉得还能设置贵宾包厢,另外准备一本贵宾专用菜单,出入也和普通用户区分来,那覆盖的客服群就更广了。
可惜后院地方虽大,她暂时却没那个银钱推翻重修,镇子也几乎没有这种尖端客户,绝大部分还是普通百姓。就先按下不表,等以后再说。
和周掌柜商量之后,他也觉得十分不错。
像望月楼那样的大酒楼,寻常百姓逢年过节才舍得去一次,顾茵这个店虽然比普通店大一,却远不及望月楼的规模,若好高骛远追求高定价高利润,反倒可能赔本。
大方向都敲定以后,文老太爷回去给她写牌匾,说他许久没练字了,还得捡起来练练,一定给她写个好招牌,至于后续牌匾定做也不用顾茵『操』心,都由他一手包办,算是送给顾茵的业贺礼。
王氏回缁衣巷找许氏,虽然说到招人,她第一个想的就是许氏,但也得和她商量过后才能定下来。
周掌柜负责找人定做柜台和简单装修——尤其是顾茵说希望能把临街的两道墙打掉一半,做那种可以打的、半人高的大窗户,这还得请拿着图纸去给老工匠看,确认这墙能打才好找人施工。
顾茵请他留了一留,最后和他商量工钱。
周掌柜并不瞒他,道:“我在望月楼的时候一个月工钱是三十两,不过东家这里规模不比那处,自然也不用那样的工钱,您看着给就是。”
顾茵一始想的还是二十两,想不到王大富那样抠搜的都给周掌柜三十两工钱。
她想了想,最后还是定了一个月给十两工钱,但年底会给花红和年终奖。怕周掌柜不理解花红和年终奖,顾茵正要解释,
周掌柜已经笑道:“东家不宽裕的时候还会收养萍水相逢的孩子,您的为人我自然信得过。其实一个月十两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很好了。东家说的花红和年终奖等年底说。”
招到这种好员工,简直和地上捡钱没差别。
顾茵心中发暖,“掌柜也放心,我说到的就会做到。”
……
这年四月中旬,坐落在文汇街和文兴街交汇处的“食为天”正式业了!
第44章 (小修)红烧肉、炸酥肉、……
第44章
铺牌匾是文老太爷一包办。
横平竖直; 端方得“食”三个大字,右下角敲着枚字不同私印。用料那更说了,反正顾茵不认得; 只觉得这油光水滑木料挂在自家店面前; 把整个店铺档次都拉高了。
开业前一; 文老太爷还说雇人来舞狮来着,顾茵当时也有些心动,开业当然是越热闹越好; 而且看了那么些电视剧热热闹闹舞狮,谁不想亲眼看看呢?
后来打听了一下价钱,顾茵也只能……打扰了,告辞!
当然宣传支出肯定是必要,码头上摊位,顾茵续租了一个月,但已经不让人去; 只立了一个『插』牌,写明自家新店位置和开业时间,然后也想到后世最普遍发传单宣传。
此时印刷术还不普及; 除非自己出钱定做一个印版,不然还是让人誊抄更划算。
后来是武安接了这个活儿; 反正他日常要在家练字; 顾茵也只要求能让普通人看懂; 并不要求美观。
半个月他一共写了一百张传单。顾茵给了他一百文工钱; 他一开始不肯收,后头好不容易让顾茵劝着收下了,他转头给了王氏,王氏又给了顾茵; 这一百文就还在三个人打转。
发传单活计是顾野做,他日常就是喜欢出去『乱』逛,发传单也就是顺事儿。他倒是没有推拒说不肯收工钱,只说自己小荷包放不下,让他娘先给他攒着,以后娶媳『妇』用。
当时顾茵和王氏听完都止不住乐,王氏看着他小豆丁似身板说:“你知道啥叫娶媳『妇』儿吗?”
顾野茫然道:“不知道啊,但是听人说,大了都要娶媳『妇』,花好多银钱。”
这事儿一直让顾茵和王氏乐到开业当。
当早上,顾茵先让人放了一大串挂鞭,然后让周掌柜出来说几句场面话,就算是完成了简单开业仪式。
因多少算做了一点宣传,自家“文老太爷粥”风『潮』还没过去。
不少人都知道了消息,提前来排队。
进店之后,客人们先是对店内布置感到了新奇。
走进店铺,左边和右边是排靠墙方桌,这方桌是顾茵让人定做,比铺原先方桌小上一圈,当然肯定是够四人坐,只是节省了一些空间,让本来只够摆六张桌地方,放上了八张桌。
那本来只开了几扇小窗户墙壁也经历了大改,上半分几乎被全敲掉,做成半人高大窗户。而且不是从中间推开那种窗户,是用类似槅扇那种,由顾客自己选择打开或者关上自己旁边窗户。要不是这个时代玻璃还是稀罕东西,顾茵已经把落地窗给安排上了。
而店铺正中间,则是一个回字形大柜台,柜台外围摆了一圈单人矮桌和圆凳,足足可以坐下三十来个人。
而柜台和墙边方桌间隔,顾茵本是想定做更小一些双人桌摆上,但是后来粗粗一算,店内现下已经能坐六七十人,作一个刚开业店铺来说,这个容量应当是够,就暂且搁置。
店内服务人员有四个,领头当时王氏,然后是许氏和另一对同住在缁衣巷母女。
许氏是王氏去请,一开始其实王氏也怕不乐意——毕竟是秀才他娘,做跑堂活计虽然不丢人,但是也不算多么高雅。
但没想到许氏一口就应承了。
许家进项就只有个小院租,一年就七八银。这钱只够许青川一半束修。
这些年主要还是吃许家留下来老本。
但吃了这些年,许氏已经没有多少银钱了,尤其是今年开春后,发现许青川私下在给书肆抄书,越发心不是滋味。
是想找个活计做,但是镇上招女工地方本就不多,而前半辈养尊处优,也没什么一技之长,能寻到也就是浆洗缝补活计,这种活计不仅辛苦,而且赚少,几次想接这种活计,都让许青川给拒绝了。
王氏邀请,对许氏来说异于雪中送炭。
当即应下来,后头王氏说店内还差个人,许氏就给推荐了同住缁衣巷田氏母女。
许氏也是后来搬过来,而田氏是一直住在缁衣巷。们能说上话,是因田氏也是寡母带个女儿。
田氏人生是挺坎坷,青年丧夫,独自带着女儿讨生活。好不容易等到女儿大了,嫁了个人,女婿在几年前也让朝廷强征入伍,杳音信。
女儿婆婆也是心狠,想着小儿多半是回不来了,就直接把女儿赶回了娘家,对外宣称是田氏和女儿命不好,不然怎么当娘是寡『妇』,当女儿嫁人不到一年,丈夫也上了前线,生死未卜?
田氏母女在那婆婆宣扬下坏了名声,缝补浆洗活计都做十分艰难——毕竟这时代信奉那些人不在少数,便有些忌讳。
许氏推荐完也把这些事如实相告,又道:“田氏母女都是脚麻利勤快人,就是寒冬腊月,井水刺骨,也从没耽误过活计,就是名声……所以我也只是推荐,用不用还看你。”
顾茵是想让王氏担任后世大堂经理职位,所以放权给招人。
当即王氏又不以意地道:“管这些干啥,我家青意早些年还让人批了不好命呢!要我说这就是那些术士故意编造出来诓人。我是不信命数,信那些可不如信自己!”
后头在许氏引荐下,王氏和田家母女碰了面,确实如许氏所说,母女俩一看都是能做活人,身上衣服虽然旧看不出颜『色』,但是都干净平整,双都带着老茧和严重冻疮留下疤痕,家也收拾井井有条。
王氏自己就是爱干净人,当下就觉得很满意,但也没把话说满,回去后和顾茵商量。
顾茵更是不讲究那些什么恶命不恶命,还是让王氏自己做主。
于是以王氏首四个女堂倌也整装待发。们身着统一浅黄『色』衣裙,颜『色』淡得但凡有一点脏,便能看很明显。但是只要清洗得干净,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这家店东西格外干净。
们头上包着同『色』布巾,上带着带着纯白布套,并不出来招呼客人,而是站在柜台内。
再看柜台上,一指深、三尺长规格统一木盘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木盘内摆自然是吃食,因开业时候是上午,店内食就以顾茵做主。
馒头、花卷、肉包菜包、豆腐脑、韭菜饼、肉饼、八宝粥、青菜粥、当然还有最出名皮蛋瘦肉粥……多达十来个种类,统一陈列在木盘内。
而且各种东西前都放着一个价钱牌。馒头花卷之类就一文钱一个,菜包韭菜饼之类则是文钱一个,肉包、肉饼三文钱,菜粥文钱一碗,八宝粥、豆腐脑这样需要费一些脚工夫和最出名皮蛋瘦肉粥,则是三文钱一碗。
其实以“文老太爷粥”名头,便是再贵一倍也有人买,但是顾茵想着自家没出名时候这粥就卖文钱一大碗,如今提价太多,反而坏名声,就只提一文钱,但是店碗不是海碗,只是家常吃饭那种碗大小,提一文钱,但是会多放一些皮蛋,利头已经比之前多了一些。
顾茵推出一个木推车,笑道:“请在这领取餐盘。”
客人们处处都觉得新奇,自然应了话取用餐盘。
木餐盘也是定制,就是仿得后世食堂用不锈钢餐盘,一个大格并几个小格,右上角设一个凹槽,正好可以把木碗嵌进去。
拿到餐盘之后,客人们便去柜台处选吃食,从一头选到另一头尾巴,则是收银地方,那处柜台上立着个“收银”和“点餐”个小牌,让客人们选完顺便把餐费一并结了,当然若是有其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