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奎琳说。
“当妈的要是早点入了籍,孩子跟着入了就好了,将来能回来读大学。这下两个孩子身份也就没有了。”胡玲说,“唉,人老外在入籍的问题上不犹豫,够条件了就入加拿大籍,成为加拿大公民,或者,不喜欢就走了。咱中国人考虑的就是多,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多值钱,十年二十年都是拿着枫叶卡两头跑,兼顾着两边的好处,累。”胡玲说。
“是的,据说孩子妈妈发现生病了以后,想申请的,来不及了,这病太年轻得病不好,发展的快。据说之前没申请入籍是因为这妈妈英语程度不够。”杰奎琳说,“她和我们住一个楼。”
感慨一番,胡玲又想起小莫。
“这小莫别是要搞事了,想起来我以前一同事,挺保守的人,去意大利参加学术交流会,回来悄悄告诉我,意大利男人太能调情了,难以抗拒,和一意大利男人跳舞,就是被撩的越跳越缠绵,跳了一个晚上……”胡玲爱着急,和外表的文质彬彬的样子反差很大。她带着金丝边的眼镜,肤白精致,不像在加拿大呆了超过10年的人,每天衣着、妆容不松懈,维持在国内的水平,开襟毛衣加毛料西裤,格格正正。
元俪来了不到5年,早就已是t恤帽衫、运动装,现在连牛仔裤都基本不穿了,运动裤更舒服自在。说实在的,她对小莫算是无感,她不太了解一个没经历过职场的人,直接的接触也不多。除了笑笑,说不出什么。
“小莫和现在老公是初恋,没经历过,被诱惑也正常,呵呵……”杰奎琳说。
“你这是经验之谈吗?”胡玲接上话打趣道:“大美女,当初追求者肯定是排着队吧?”
“那是当然啊。”杰奎琳也顺势笑道。
元俪说道:“应该没事,多伦多这么多陪读妈妈,也没见谁搞什么事来。”
“元俪说的特同意,看看我们周围,想搞事也找不到合适的,呵呵……”杰奎琳说的轻描淡写,道理其实很深刻。
元俪想起贝拉去年班里一个同学的妈妈,南京人,来往不多,经常接送孩子会碰上,这妈妈有一次在操场上说起她家老大的事,为大女儿找对象纠结不已。女儿已经25了,对象选择上就是各种不行,各种不合适。如果在国内,恐怕就没这么多麻烦,可选择余地很多。
她家老大先是在大学谈过一个日本的男孩,是她坚决不同意,日本人杀过那么多中国人,尤其她们还是南京的,南京大屠杀加拿大人都承认,日本人至今还不承认。她女儿问,那被杀的里面有我们家亲戚吗?她说没有。女儿把日本男朋友带回家,日本小子说他承认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南京大屠杀也承认,那也不行,怎么着也是杀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后代。好在两人后来没多久也分了。再往后,其它的选择也纠结,比如老移民的孩子家境都很一般,早期来加拿大的香港台湾人的后代也是,说白了就是没钱。她们家住着大hoe,女儿还开着保时捷。西人呢,上流社会的够不上,普通的西人比华人还不如,还有一大笔助学贷款要还;找留学生吧,家里是有不少条件好的,但是工作难找,又没身份,以后怎么说还靠不住,女儿没准还要跟回去……回国找呢也不行,男的跟来这里,很难融入社会,没工作、没社会地位,这两口子也过不好,女孩子还可以居家,男人怎么居家?总之真是难。
其实,说白了是因为中国人现在有钱了,或者说,是还不够有钱。
“成年人了,一见钟情也是有条件的。小莫是个聪明人。”杰奎琳说笑道,“也许很快就会结束,呵呵。”
“可不是,马上就春节了,二宝的爸爸也快来了。”胡玲说。
第18章 宠物风波
“贝拉,你今天琴还没拉,电视关掉,不看了。”元俪刚接完凯瑟琳的电话,来到客厅,“妈妈怎么说的?该做的事做完了再看电视,电视永远都看不完的,别看了……”
“还有5分钟就看完了,妈妈”贝拉说。
“好吧,再看5分钟,然后去拉琴。”妥协一下。
贝拉新的小提琴老师建议贝拉参加4月份的小提琴比赛,元俪很赞成,学音乐就是要参加各种活动,元俪还请老师给贝拉介绍一个合适的乐队,让贝拉去参与,单纯一味地在家练琴太无趣了。贝拉是那种逼一下能逼出来的小孩,但是如果放任,她也可以一整天看电视,玩娃娃。
“唉……”元俪心中长叹一声,想起刚才凯瑟琳的电话。
小孩也不要太好,差不多就行了。一帆风顺,太优秀的小孩也有风险。刚听了凯瑟琳说了女儿的事,她的想法是可以让孩子离开学校一段时间,换个环境,也许会豁然开朗。向凯瑟琳女儿这样第好孩子,一直被父母,或者其它第力量推着走,没有机会考虑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到了现在11年级了,自我觉醒,或者,由此迷茫。人生是个长跑,这个年纪,学校缺一段时间课能怎么样呢。不过,元俪也知道凯瑟琳这种企业家,在国内接触的这类人比较多,固执,只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时候,凯瑟琳其实只需要她是一个听众。
元俪说如果需要,随时可以给她打电话,有需要帮忙尽管说,没关系。
国内朋友问的最多的就是,在加拿大都干嘛呀?言下之意就是不工作,时间都怎么打发啊。实际上,一个人,在这里带孩子,即使没有任何工作,也不会太闲。一天最多也就5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这还包括要收拾屋子,采购日用品,做饭等等。就算去逛个街,上午10点开始,到下午两点就要往家赶了,万一遇上哪里堵车了,耽误了接孩子,那可不是一般的急。多伦多最大的购物中心yorkdale,元俪没有一次逛完过,都是逛了一半还不到,就得回家,不然接女儿就来不及了。而且,如果放学后有课,她还要接孩子之前做好饭,赶着让贝拉吃点东西再去课外班,现在周一到周五,也只有一天放学后没课。
这边贝拉刚开始拉琴,元俪厨房还没收拾停当,贝拉爸爸发起视频聊天。国内是已经到了上班时间,贝拉爸爸到了办公室,这会儿茶已经泡好,10点开会前还有点时间,正好聊一会。
“乖宝宝,在干什么呢?”女儿永远是爸爸心中的乖宝宝,“爸爸还有7天就过来了,还有想要的东西,告诉爸爸,爸爸给你带过来。”
“爸爸,我刚拉琴呢……你早上吃了什么?”
元俪插了一句:“才拉了两分钟。”
贝拉不服气,拽的头一甩,和爸爸继续说话。
每天和爸爸视频,贝拉也不知道自己要和爸爸说什么,元俪开导她,没话说,可以问问爸爸早饭晚饭吃什么呀,外婆现在干嘛呀,家里鱼缸的鱼怎么样啊,天气冷不冷穿什么呀,等等,诸如此类。爸爸在国内工作很辛苦的,周末还要去看看外婆,爸爸很想贝拉的。总之,要好好和爸爸聊一会。
“爸爸,马克笔再买几套吧,阿曼达要过生日了,要马克笔做礼物。”
“好,没问题,爸爸带过来放心,箱子放得下,不用担心超重,可以带。”
老贝拉爸爸在国内工作,虽然全家移民,他也有枫叶卡,但是,五年须住满两年才能续卡的规定,肯定是不可能的,住不满规定时间(所谓移民监),枫叶卡是要放弃了的。
“那也没办法。后面再申请团聚。”贝拉爸爸说。
贝拉爸爸是上海同济学建筑的,毕业后建筑设计做了将近十年,然后进政府机关,正好赶上了这二十年中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现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城建专家。每次来加拿大探亲,层层审批,手续繁琐,差不多是每次回国就递下次的申请,但基本可以等到再出发,也签字盖章办完。
还有7天,中国农历新年就到了。贝拉爸爸订了年三十放假第一天的飞机,上海飞多伦多,上海和多伦多有13(加拿大有冬令时)个小时时差,晚一天,所以到多伦多正好也是大年三十。
元俪听到他们视频结束了,但没几分钟,就听到贝拉到尖叫从房间传出。
“妈妈!”贝拉一声拖长了声音的尖喊,那种无理的长腔。
“妈妈,美美有一只猫,妈妈……”又开始了,关于宠物。
贝拉和爸爸视频完,正好看到妈妈微信的朋友圈,国内小朋友美美妈妈发来一张照片,美美家刚养了一只猫。
关于养宠物,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之前是狗,现在是猫。“妈妈不养宠物,要对它负责任的。以后你长大了,你想养多少都行,你自己负责。”元俪不止一次地坚定地告诉贝拉。
“我最喜欢猫了,养猫又不用遛,妈妈”贝拉提高了嗓音:“为什么美美家就可以?我们家就不可以?妈妈你为什么不养宠物?”
“这事没得商量,妈妈不养,妈妈伺侯不了宠物,而且,你小朋友中,也有很多人是没有养宠物的,至少我们还养了鱼。”
之前为了不养狗,贝拉爸爸来多伦多,给贝拉买了热带鱼,现在已经是第n批新鱼,暑假回国近两个月,元俪托住在附近的朋友见欣,一个星期来照看一次,就这样也还是禁不住小鱼会死。暑假后从国内回多伦多后,再买一批。元俪内心觉得对不起这些小生命。听说有养狗狗的中国人暑假回国,把狗狗寄养在宠物店里,回来发现狗狗抑郁了,估计是以为自己被主人遗弃了。元俪也喜欢宠物,是叶公好龙型的,看看就好了,不要拥有。
“明天,妈妈带你去et sart(宠物和宠物用品店),看看猫,然后再去digo(书店)看书。”元俪搂住小贝拉,“这么大了还哭鼻子,想想你以后还是可以养的,等你长大了,可以对它们负责的时候……”
第19章 华人群里的各种福利
连续三天的雪,开车去哪儿都困难,大路没问题,小路好不好走不知道。她们住的地方离地铁站近,周日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