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舒回道:“回太后娘娘,妾当年莽撞,在太后面前失礼了。”
太后说道:“国公夫人身子弱,赐座。”
若舒赶紧谢过。
落座之后,太妃说道:“国公夫人应当与我同岁,可却比我年轻多了。”
若舒回道:“太妃谬赞了。”
“看来这女人啊,还是得受人呵护,若老是凄风苦雨,如何娇艳得起来哟!”太妃接着说道。
许是觉得格桑曲珍的话太不上道,祝太后赶紧说道:“因为今年最吉之日便是那日,故而未等国公夫人归来,便迎娶了,还望国公夫人莫要怨怪宫中不懂礼仪。”
若舒回道:“太后娘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只要儿女们过得好,做父母的,只会心里宽慰,哪里会有怨怪之情。”
“国公夫人说得极是,也是如此想的。”太妃又插话道。
若舒自然明白她话中之意,只得接道:“多谢太妃娘娘。”
太妃却没再怼她,太后见她终于消停了,接着说道:“皇儿已经向我保证过了,一定会善待皇后,国公夫人也请放宽心才是。”
若舒回道:“既嫁了人,便该谨守妇则,视夫为天。皇后年幼,经历尚浅,若有不到之处,还望太后娘娘,太妃娘娘多多提点。”
当她说到视夫为天这四个字时,太后和太妃都不约而同地挑了挑眉,平平常常的四个字,怎么从这位国公夫人嘴里说出来,就显得这样违和呢?
‘诈死’的事,一般人可做不出来,事后那位国公爷还千方百计地为她遮掩。
但这种话是不能明说的,太后说道:“皇后极好,聪慧懂事,为我俩添了不少欢喜。”
若舒回道:“太后娘娘,如此妾身就稍稍安心了。”
太后说道:“国公夫人身子弱,就不久留你了。”
若舒起身回道:“谢太后娘娘,妾身告退。”
“皇上驾到。”紧接着,有人快步走了进来,先是向太后和太妃请了安,然后转头望着若舒,“国公夫人,可去看过皇后了?”
若舒施了礼后,回道:“回皇上,妾身已经见过皇后。”
皇上接着说道:“那就好,皇后昨日还说思念母亲了。”
若舒只得回道:“是,皇上。”
皇上又说道:“皇后甚为贤良,可见国公夫人教养得极好。”
若舒只得又回道:“皇上谬赞了。”
皇上还说道:“每每听她说起宫外之事,朕都觉得自己这些年荒废了。”
若舒只得依旧回道:“妾身多谢皇上包容皇后的莽撞。”
心里却腹诽不已,若不是娴珂直言相告,自己岂不是轻易被他给骗过了。一想到娴珂将要在这样的人身边渡过下半生,还真是让人不敢松懈。
皇上还打算说些什么,太后已经开口拦住了他,“皇上,国公夫人想来已经疲累了。”
皇上听了,立刻温柔地说道:“是朕疏忽了。”
若舒赶紧说道:“谢太后娘娘、太妃娘娘、皇上体恤,妾身告退。”说完之后,恭敬地行了礼,太后还体贴地派了宫女搀扶。出得宫来,只与秦道川对视一眼,便上了马车。
刚刚卸下头上沉重的冠戴,秦道川就钻了进来,“快说说。”
若舒言简意赅地将一切告诉了他,秦道川听到娴珂至今还未同房,整个人都呆住了。
沉思半晌,才说道:“他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若舒知道不是在问自己,便没急着回答。
“往好处想,是他想等到娴珂及笄,又或者待娴珂不再这样排斥;往坏处想,他还是将娴珂当成了筹码。”秦道川分析道。
“你今日前去,必然已知实情,故而他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于你,没试出来,却仍旧能面不改色,看来不好对付啊。”听秦道川如此说,若舒接道:“好不好对付都要去面对的,我已经跟娴珂说了,不必委屈求全,只要她自己不愿意,就不要让他近身。待哪一日她愿意了,再说。”
秦道川忍不住叹了口气,“就怕虚耗了年华。”
若舒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怕什么。”
“她带的人手够不够?”秦道川沉默了一会,突然问道。
“又不允许带兵刃,也不允许打群架,人多并不管用。先等她熟悉一下宫里的情况,再说吧。”若舒说道。
秦道川见若舒似乎十分疲累,“将沉重的外衫脱了吧,待会直接在马房下车,也没有外人。”
若舒扫了他一眼,“你是如何发现地道的?”
秦道川回道:“若不是娴珂的事,我也不会刻意去找。”
见他并不想多提,若舒也适时地闭上了嘴。
“忠源与新娶的媳妇如何?”秦道川问道。
“自诩出身高贵,当然会有些傲气。”说完似笑非笑地望着秦道川。
秦道川干脆靠在马车厢壁上,“那就让他们自己过去吧,身为国公府的公子,若是连个女人都摆不平,也不值得同情。”
若舒问道:“长公主的事再无可能了么?”
秦道川轻叹了声,“暂时不宜声张,我已经去信忠淇。太妃倒是看开了,听说蓝月又怀上了,问能不能将长女婉华送进宫里来,陪陪她,日后也方便为她寻个好夫婿。”
若舒问道:“倒也算是个好主意,那她打算以什么名义?”
秦道川说道:“她会直接跟我提出来,我便在北地的军屯里选一个。”
“既如此,将盛珪和盛瑎也接过来住上一阵,毕竟府里的私塾总比北地要好些。”若舒接着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秦道川回到府里便又给忠淇去了一封信。
第四百五十四章媗华
一个半月后,国公府新来了三个小客人,八岁的婉华、六岁的盛珪、四岁的盛瑎。
若舒回京城时,慧容只让婉珍跟了回来,她自己则带着盛玦去了北地。府里无人主事,婉珍坚持要婉华住在她的院子里,盛珪和他自己的四个随从住在一个院子里,盛瑎则和忠清和娴苔一起住在了右院。
也许是年龄的缘故,一向喜欢清静的若舒,对一大清早就在院子里咋咋呼呼的三个人毫无怨言,在软榻上看书的秦道川,经常看见她被吵醒后,转个身又睡着了。
再看院子里的三个小的,你追我跑,常常为了一样东西争来抢去,其他的又被他们弃之敝履。两个长了一辈的,毫无长辈的自觉;而那个大一些的晚辈,也没有恭敬之心。想起亲卫营里盛琰的态度,秦道川就不由得想笑。
婉华在府里待了一个月,就进了宫。没想到从小奴婢成群的长公主嫁给忠淇之后,竟然事事亲力亲为,身边连个贴身的奴婢都没有,连带着婉华都是孤身一人来了京城。
自小到大,身边从不离人的若舒简直觉得不可思议,直接从自己身边拨了两个过去,本想着过些时日,青州新送了人来,再补齐给她。没承想,太妃直接开口说宫外的奴婢一个都不能带进去,她自会给婉华选好的。
若舒想着自己给的,本就与婉华不熟,太妃要另选合意的,依她便是。
却还是怕婉华进宫时被人轻视,一个月内,新衣衫新首饰不停地送,又觉得婉华被北地的风霜吹得皮肤不好,交待奴婢给她每日沐浴都要用自己的泥膏,工夫不付有心人,进宫时,婉华明显与来时变了模样。
“进宫之后,难免会用钱,祖母为你换了许多的散碎银子,日常打赏用得着。”若舒指着眼前的一个半大木盒,笑盈盈地看着婉华。
秦道川接着说道:“‘身世’可记熟了,若是太后和皇上问起,便如此说,其他人问,只装作不高兴便是,不必回答。”因为怕婉华的名字被人怀疑,秦道川另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媗华。
婉华抿着嘴,还是十分的紧张,“祖父、祖母,不如我陪婉华妹妹进宫住一段时间吧?”婉珍突然说道。
秦道川问道:“为何?”
婉珍说道:“我在府里也挺寂寞的,乐君姐姐现在也不来了。”
秦道川想了想,“也好,既然你俩不愿分开,就一起进宫吧。”
第二日,秦道川便带着两个孙女进宫去了太妃的居所,太妃看着眼前两个差不多大的女孩,“国公爷这是何意,我只要一个,怎么给我送了两个过来?”虽然说得不太亲近,眼里却满念笑意,嘴角也是上翘的。
秦道川回道:“启禀太妃娘娘,这一个月她俩同吃同住,早已要好得不行,片刻都不愿分离。微臣万般不奈,只得求太妃恩准,让微臣这个不懂事的孙女也跟来学学规矩。”
太妃说道:“我也看出来了,两个人连衣衫首饰都是配了色的。好吧,既然国公爷相求,老太婆就答应好了。”
娴珂得知,当天便跑了来瞧热闹,围着婉华转了一圈,虽未明言,但却笑得意味深长。太妃老道地说道:“皇后,待了这许久也不肯走,莫不是想在老太婆这里蹭饭吃?”
娴珂直白地回道:“我一个人待在若大的院子里也挺无聊的,既然太妃想了这么个好主意,我也来蹭蹭热闹。”
太妃看着依旧不谙世事的皇后,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片刻之后就撇了撇嘴。还当她一入宫就被迷了眼,现在看来,一切尚不能定论。
因为娴珂赖在了太妃的宫里吃晚膳,女卫只得提着吃盒将吃食送了过来,婉珍和婉华因在国公府见惯祖母如此作为,早已见怪不怪,倒是太妃有些诧异,“我这里的东西是生的么?就这样不能入口?”
娴珂笑道:“前几日上火,满嘴的泡,故而不敢乱吃。”
太妃也笑道:“那可太不方便了。”
娴珂自然听不懂,“确实如此,有时候说话不小心碰到了,都得疼上半天。”
太妃挑了挑眉,心中自然笃定。
国公府里,娴雅忙着给快十四的乐君寻佳婿,根本顾不上两个儿子,颖江与盛珪十分投契,有时候放了学在新宅玩得开心,干脆留在那里过夜。书院里的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