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青州的船运十分兴旺,秦道川准备用水路运兵的想法,若舒自然也是知道的。再加之陈家镇后面那延绵的山脉,没有十万大军围堵恐怕难以成事,可等到朝廷集结了十万大军,恐怕人早已走远了。
“若是皇上愿意做和事佬,你打算如何应对?”若舒问道。
秦道川说道:“不用没话找话,你若无事便陪我去荷塘边走走,你会不晓得他的想法么?”
若舒轻笑不已,这正是皇上难为之处,两人的矛盾都未显在明处,哪个又会承认自己所为,又如何能化解呢。想必在皇上看来,只要笃定秦道川对他没有恶意,便不会多此一举吧。
那边祝丞相的辟谣工作尚未完结,这边的‘宁王’却真的起兵了,起兵的地点选在了世家旧址——陈家镇。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占了附近的几个州县,版图顿时成形。因为起兵在东郡境内,郡守自然会上报,厢军刚要出兵,却被郡守阻止,说是无令出兵,怕会被误会,不如固守郡府,以免因小失大。
厢军指挥使顺势而为,难得的未与郡守相争,守在了郡府的周遭。
东郡的消息传到京城不过数日,更传到了四面八方。
祝丞相再一次吃了憋,前几日辟谣的诏书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他的脸上。
恼羞成怒之下,直接派了亲信赶往西郡,准备调兵遣将赶往东郡‘剿匪平乱’。东郡那边得了信,自然不喜,你能不能指挥动我是一回事,你轻视于我又是另一回事,东郡的厢军指挥使心一横,将附近的兵将都撤了回来,只守在东郡的郡府城外。
那边的‘宁王’也极有默契,占了东郡的半壁江山后,便不再东进,反而拉开了架势,与西郡赶来的援军交起手。
祝丞相看着手里的军报,冷哼一声,“这些吃里扒外的,这突然冒出来的人手分明皆是行伍出身,探子又已经回报,北地的秦家军未出过一兵一卒,想来这鬼便出在东郡和北郡身上。”
第四百零六章 交锋
幕僚有些无奈,不是说对付国公府么,怎么又惹上了东郡和北郡。祝丞相上位之后,想温水煮青蛙般地慢慢渗透,故而除了京中的要职换成了自己的人,其余外任军政要职皆尚未动手,这些人莫非都是国公府的人马?
祝丞相听了幕僚的分析,说道:“想是我小看他了,将文书整理一下,我要去面见皇上。”
可惜御书房中的皇上,任他如何滔滔不绝,都用手撑着下巴一言不发,祝丞相甚至怀疑他早已神游天外,于是决定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皇上,如此狼子野心,该当机立断,绝不可姑息。”
皇上的手指在下巴上游离着,仿似他的心境也是如此,半晌终于漫不经心地说道:“一切不过是猜测罢了。国公府的家训世人皆知,国公爷这些年也正是如此做的。外祖父,不过是小儿间的嫌隙,谁输谁赢又有什么重要,何必非要你死我活呢?”
祝丞相心说,你哪晓得暗地里双方的较量,他们明知沾了光,暗地里可是觉得吃了亏的,这一招接一招的,明摆着是针对外戚而来。可惜他一向在皇上面前的形象是高大光明无私的,如何能将这些龌龊之事诉诸于口,坏了自己的名声呢?
思来想去,只得说道:“皇上,无风不起浪,宁王明明早已亡故,你母妃与你皆亲眼所见,如今平白地冒出来,难说不是谁起了异心。”
“起异心倒是有可能,但有此嫌疑的,不止国公府,外祖父还是放下私怨,细细查明,才能恢复往日的慧眼独具,莫被人摆了道。”皇上淡淡说道。
祝丞相望着高位上的皇上,油灯明灭之间,人也晦暗不明,他的神色更是全然看不清楚,“皇上,臣在西郡的人马恐怕拦不住这股逆贼,臣请皇上下道圣旨,换了东郡的厢军指挥使,替上得力的人手,双面夹击,定让这些假冒的现出原形。”
皇上却说道:“外祖父,不是说好了么,不动父皇的根基,不招祸才能不出乱,你觉得他剿匪不力,就下令他出兵阻击便是,若他还是不力,再派个监军去,也算是迂回之策,何必大动干戈,得不偿失。”
这下轮到祝丞相沉默了,这个外孙性情如何,他一向是猜不透的,有时候谦恭,有时候大度,可只要你细品,总能品出不同的意味来。
祝丞相不能不怀疑,这两出戏,是他与国公府联手了么?前次他突然出宫,却只为看那个前朝禁军首领过继的儿子比擂,当时随从们只能站在台下,他与秦道川的说了些什么,无人知晓。
之后秦道川就开始一反常态,硬气了起来,居然敢当街签署为数百人做保的文书,要知道,就算这些人与画舫之事无关,可群龙混杂,难免不会有作奸犯科的,到时候爆出来,这丑一般人可丢不起。
除非他有所倚仗,这数百人也另有所用,这个一向爱惜羽毛的秦道川才会将他们护在身后。
这个外孙已经等不及了么?祝丞相暗自失笑了一声,自从女儿被逼进宫,他便再没有往日的云淡风清,宫中的女人若没有家族的支撑,就犹如浮萍,全在高台之人的一念之间。后来女儿一举得男,他更是欣喜不已,太子虽然占了嫡出,但毕竟名不正;而宁王明明当初是占了长嫡的,背后的世家岂会甘心,料定他们二人早晚会有一战。
果然不其然,宁王发了难,太子犯了傻,三皇子一脉终于曙光得现。先皇精明,似乎有所察觉,生生封了一个小太子挡在了三皇子面前,还强行将秦道川拉了进来,封为亚父。可又能如何,最后不还是敌不过天命,早早殒命了。
自己别无他求,读书之人,封侯不大可能,拜相却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想当初贺右相权倾一时,可还有个左相总与他针锋相对,双方倾轧之下,他们这些外任的官员常常怒不敢言,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后来先皇即位,喜欢独?大权,事无具细皆他一人之念,又生性多疑,尤其不喜出头之人,他身为贤妃之父,却多年未得分毫的封赏,还美其名曰自己谦恭克己。
幸亏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他抓住了机会,终于将自己的外孙推上了皇位,更顺理成章地拜了相,让自己的政见得以实施。
可这才多久,自己就要与这位新皇反目了么?
冷眼望去,高台上的皇上早已经重新拿起了手中的书,似乎方才的讨论十分的多余。
思来想去,告退之后,仍旧去了太后宫中。
祝太后也挺为难,昨日皇儿的冷言冷语尤在耳边,再让她去相逼,万一伤了母子之情怎么办?“父亲,玉玺都在你手中握着,你想怎样便怎样就是,何必在意皇上的言语?”
祝丞相接道:“太后此言差矣,总理朝政与调兵遣将可不能相提并论,没有皇上的首肯,臣不敢擅专,若为此坏了我与他的情义,岂不是得不偿失?”
祝太后说道:“非要换这个指挥使么?”
祝丞相在自己的女儿面前,终于将满腹的气愤发泄了出来,“他若是得力,我们就不会像瞎子一般,任数千人藏身其中而不得知;他若是得力,就该早早出兵剿匪,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将逆贼围于陈家镇。可他呢,仗着先皇的敕封,首先想到的便是明哲保身,先看清楚局势再谋后定。我万般无奈才派了西郡的人马,他倒好,跟我摆上脸子了。我说他与贼逆蛇鼠一窝,恐怕都不为过,若非如此,为何逆贼只攻西郡的人马,却独独避开他的东郡。”
祝太后说道:“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父亲可有想好了?”
祝丞相说道:“替换的人选我都想好了,就用我们祝家的人,思来想去,若要皇位坐得长远,还是要家天下。”
太后说道:“父亲一向深思熟虑,就依您吧。”
可是仍旧有些顾忌,随后请来了皇上,将祝丞相的见解说与他听,又晓之以情,希望皇上能继续网开一面。
皇上淡然回道:“这个皇位本就不是我最心心念念的,若是事败,我只求母妃也能网开一面,让我先行出逃。”
第四百零七章 宫帖
祝太后愣在那里,实在是猜不透皇上此言到底有几分真假。
“母妃也不用再揣测孩儿的真假,若不是因你别无他路,我早就走了。”皇上说完径直离开。
独自枯坐的太后听到宫女的回报,说是贤妃求见,极干脆地回绝了。同是祝家的女子,怎么就如此的没有气节,像苍蝇一般,听不得皇上来此。
难道她是瞎子么?看不出皇上那厌恶的眼神?
真不该听从父亲的安排,强行将她送到皇上的床上,如今看来,此举是伤了母子情义的。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才让对自己唯命是从的皇儿变了模样。
可是自己又能如何,自己用孝字来压他,父亲也用孝字压着自己。
思来想去,问道:“最近的节庆是什么时候?”
宫女回道:“回太后,是冬至节。”
冬至节,是宫中大事,往年每到此日,宫中会举行祭祀,既感谢上苍今年的馈赠,也祈求来年的丰饶。皇上会带着百官在前朝祭祀;后宫嫔妃则会带着有资格进宫的命妇在后宫祭祀。自己不好去见国公爷,可是见见国公夫人应该不难。这个被秦道川宠得无法无天的妇人,前次见了,除了一味地强行谦恭,倒也没看出其他的来,只要自己旁敲侧击一番,她受了惊,回去自然会说与秦道川听。
唯一犯难的是,这位夫人因为怕被旁人戳脊梁骨,向来是托病回避的,自己要如何才能令她乖乖前来呢?
她刚入宫时,便听说了,这位夫人因为不满先皇同时敕封了贺氏,竟然将自己的腿弄折了。当时的皇后还不相信,皇上便叫了为她诊治的御医前来对证,当时听到的人哪个不是瞠目结舌,就连先皇都感叹秦道川的不易。
过了几日,慧容急匆匆来了右院,递过来一个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