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谨言假装生气,说道:“我没有你这样的孽子!”
大家都知道是在开玩笑,气氛变得轻松许多。
“大侄子,你也太没骨气了。”傅新同样开始占便宜,“喊声叔叔,我给你买棒棒糖。”
王逸凡对别人就不是这种态度,他哼了一声,“喊你妹。”
“得了得了,稍微认真点。”
周铭递给李谨言一张纸,上满写满了拍摄所需要的各种器材:“老李,拍摄之前这些东西记得要备齐啊,我们能不能完成拍摄就全靠你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就算不给演员片酬,这些拍摄工具依旧得花钱。
幸亏现在是数字化拍摄时代
如果还是停留在胶片时代的话,一百万根本不够。
李谨言拿到这单子的时候脸都快绿了。
这家伙是准备把所有资金都用在器材上面吗?
摄像机、照相机、定焦镜头、摄影云台、滑轨、挑杆收音麦克风、跟焦器、升降机、摇臂、导演监视器以及各种各样瓦数的灯。
光摄像机就涉及了三个不同的品牌,美其名曰任选其一就行。
“就算是租赁,这些东西价格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考虑我们的预算,你把这些全都再精简一点吧。”
学校器材的确会廉价出租,可长片电影的拍摄时间再压缩也会有三四周时间,每天几千块烧着不是办法。
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希望自己部门能够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任何装备都不够。
美术部门、服装部门、道具部门、摄影部门尽可能准备充分。
可是总体预算在这里,李谨言必须要做出限制,否则肯定会中途停摆。
他根据自己的剧本里面涉及到的场景制定了简单粗略的拍摄计划,争取将同一处发生的剧情同时拍摄,避免来回奔波。
基本上任何一部电影的拍摄都不会按照剧情发展先后顺序,而是按照地点发生顺序。
演员们都习惯这种碎片化、非线性的拍摄,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现在剧组还没有正式搭建起来。
因此具体到某一天的日程暂时还没有出来。
不过李谨言已经在自己电脑的表格上面做好了基本的设定,到时候跟制片人以及学校后勤那边做具体的沟通磨合。
比如教学楼什么时间可供拍摄,学校操场、图书馆什么时候允许清场,又比如外景以及居民楼拍摄布景等等。
《青春派》讲诉高三学生的故事,主要拍摄地其实就是学校、出租房等等,真正在城市或者其余地方的外景很少。
这就给了李谨言一个机会,无论刮风下雨,拍摄进度起码不会推迟。
普通剧组还得考虑演员的档期问题,有些演对手戏的演员的空闲档期可能只有那么几天,必须要安排在一起,尽快拍完。
他们这部戏目前来看,主要涉及的演员都是学生,只需要不跟他们的课表冲突就行。
“你现在准备做什么?”傅新好奇询问道。
李谨言指了指表格,有些头疼地说道:“我正在算每天需要拍摄几页剧本。我们剧本一共八十六页,暂定三周也就是二十一天拍完,每天需要拍四页左右。”
当然,这只是最粗略的计算。
因为每一页剧本的拍摄内容跟拍摄难度肯定差异巨大。
有时候,一段话可能会拍很久很久。
而又有时候,两页剧本全是对话,可能一两个小时就拍摄完成。
傅新看着对方电脑屏幕上纷繁复杂的表格,直接捂住脑门说道:“你们当导演的就这么麻烦吗?我还以为拍电影其实不算太难呢。”
“如果有专业人士协助,那这些事情就不难。但我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凡事都只能自己来。以后我一定要请两个助理,一个打理生活,一个打理工作!”
李谨言信誓旦旦说着。
他其实之前预想过筹备过程很难很痛苦,没想到每一步都如此艰难,根本就没有任何一项是轻松的。
第12章 有故事的男同学
或许是李谨言的运气不错。
他恰好在《百万富翁》最新一次初选结束前报上名,很快就接到了初试考试的时间跟地点通知。
一边筹备电影,一边从电脑上如饥似渴学习了两天后就到了考试时间。
没人能做到万无一失。
李谨言其实很相信自己的运气,因为穿越到平行世界这件事情比中头等彩票还要珍贵。
简直就是天命之子!
带着强烈的自我暗示,他一大早就从寝室床上爬起来,轻手轻脚洗漱后准备离开。
初试的考场位于海店区,而中戏校园则是在东城。
为了不被拥挤的地铁给读者,李谨言必须提前出发,免得迟到或者其余不必要的意外事情。
“老李,你去食堂的话,帮我带两个包子可以吗?”
周铭迷迷糊糊探出脑袋,并不打算起床。
王逸凡被提醒了,顶着鸡窝头直接坐起来:“帮我带一碗粥吧,谢谢。”
李谨言顿时无语,他无奈地解释道:“我不去食堂,去外面有点事儿。我书桌上有面包,等会儿对付一下吧。”
此时的天空才微微亮,朝阳都未曾升起。
“这么早你去哪里啊?”
傅新打了个呵欠,实在不愿意动弹。
“等办成了再告诉你们,我走了啊。”
李谨言本不想吵醒他们,洗漱的时候已经放低了足够音量,奈何宿舍太小实在没办法。
每个人都有隐私。
寝室三人自然不好多问。
他们在李谨言离开之后却一个个都没了睡意。
王逸凡揉了揉惺忪睡眼,询问道:“老李这是干嘛去呀?难道是筹钱?”
他们都知道这段时间李谨言的压力很重。
对自己几人来说,《青春派》只是一部作品。
拍好了自然是好事儿。
如果没拍好,也没有什么影响。
最多是浪费时间,顺便积累点经验。
可是对李谨言来说,这却是他的毕业作品!
没拍好的话,那就没办法顺利毕业。
辛辛苦苦学了五年,结果不能从中戏毕业,不管从任何层面来看都很不划算。
“搞不懂他究竟在做什么。昨天我甚至看见他在浏览历年的世界杯赛果跟比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考古几十年前的东西。”
“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居然好像是球迷,说是要振兴华夏足球,有段剧情就是他自以为失恋了跑去找足球教练。肯定跟这有关系吧。”
“相信他肯定有正事,说不定是跟投资方见面。”
“哎。希望他一切顺利!”
“开弓可没有回头箭。”
傅新、王逸凡等人都知道李谨言家里很有钱,“老李家里会给他投资吗?”
“应该不会。”周铭谨慎地猜测道。
“如果他家里给投资的话,那他就不用这么辛苦去拉投资了。老李是我见过最务实的富二代。”
“我觉得不是家里不给钱,而是老李不想要家里给钱。”
王逸凡给出了相反的意见。
“好像真的是,那天我无意中听到他跟家里人通电话。好像他爸爸让他回去接手家里的生意,而老李不愿意。”
傅新跟周铭睡意全无,惊讶道:“不是吧?”
“怪不得他这么拼,原来不努力拍电影就要回家去继承亿万家产!”
这种烦恼的确是普通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
看到李谨言都这么认真努力,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睡懒觉,而是爬起来做自己的工作。
没人家有钱,还没人家努力,那可不行!
……
这边李谨言从地铁下来后就跟着手机导航抵达眼前这燕京大学。
《百万富翁》的初试就在燕京大学的机房内,此时陆陆续续已经有人到达。
由于节目组并不限制参赛者年龄,所以根本分不清现场这些人到底是自己参赛还是陪孩子或者父母参赛。
因为这并不是强制性考试,报名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每次都有不少人缺考。
公务员考试、四六级考试都有人弃考,更别说是这种初试。
反正李谨言看见不少人都拿着平板电脑或者电纸书阅读器临时抱佛脚,而他则是在外面的长椅上坐下,拿出画笔开始绘制脚本。
大部分的分镜头都已经绘制完毕,他现在是在重做开头部分的分镜。
剧本是文字,分镜头可以是表格型的,也可以是绘画型,就看导演自己的习惯跟爱好。
这玩意儿只需要导演跟摄影等人看明白就行。
不需要多么专业或者精美。
李谨言对影片的开头非常执着,他想要拍出那种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画面,因此不断在修改完善中。
这一部分就是拍毕业照的时候男主角居然在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其余班级同学的见证下勇敢表白。
一下子要能够将观众带回到当初那个青葱岁月中去。
合格的分镜头剧本需要包括拍摄方式,镜头的角度以及景别、光线、色彩以及场面内容等多个元素。
比如这是平推过去拍特写还是全景,是仰拍还是逐渐拉近或者推摄,现场需不需要收音。拍摄现场的人物与周围景物道具的位置关系都需要提前做出来,方便道具师跟布景师还有摄影师工作。
导演就是有种将文字变成画面的魔力!
分镜头脚本就是最初的静态画面,如果连这份想象能力都做不到,那么肯定就不是当导演的料。
李谨言专门为此去学习了素描等绘画技巧。
终于当他把这个场景画出来后,旁边一个拿着纯牛奶的中年人才忍不住询问道:“打扰一下,请问你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吗?这画得真好。”
“我不是。”李谨言摇摇头,随后指着前方的机房大楼说道:“我只是来这边参加一个考试的。”
刘峰恍然大悟,他是《百万富翁》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只是来得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