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白新手和老江湖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有人能在大风大浪中稳坐钓鱼台,陈林芝却白白错过这十多天的机会,患得患失之余举棋不定,脑袋一抽就少赚至少两千万美金。
这让陈林芝长了个教训,只不过代价实在太大。
和正常人一样,陈林芝刻意忽视了自己赚到多少,却盯着没能赚到的那笔利润,为此难受郁闷好几天。
可机会这东西,错过就是错过了,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哪怕记住前世的所有节点都不一定能完全重现,何况陈林芝并不知道详情,被美联储和华盛顿方面“踩刹车”的预警消息吓唬住,说平仓就平仓,却没预料到市场比想象中疯狂,恐慌情绪影响严重。
好在抓住了大头部分,最近市场波动已经变小,算上加杠杆造成的配资利息过高,落袋为安图个安稳。
自己做错了个决定,陈林芝只好借此自我安慰
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整合融资机构,是一家高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陈林芝意外打探到一个让他喜出望外的消息。
内容大概是让他惦记许久的微软公司,打算在明年上市,今年正在尝试进行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融资规模在一千万美金左右,按照九千万美元计算估值。
而高盛集团,本身也持有微软公司股份,所以加了点咨询费用以后,一份关于微软的全面分析评估资料,就落到陈林芝手上。
不仅分析微软公司本身,还对市场规模预估建模,评估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行业,参照微软现如今的竞争对手数据,加以点评。
陈林芝为这份资料,花掉三千美金,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咨询公司的妙处,从文件中得知了今年六月份以前的微软财务报表,以及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开销等关键数据。
光顾着了解微软本身,先委托谈判团队帮自己争取一张“微软入场券”,拿到融资资格,几天后陈林芝再看这份报表,才发现有些不对劲。
十一月十一号,感恩节就快到来。
陈林芝坐在办公室里,再次翻看高盛咨询部门送来的资料,竞争对手名录中一家他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
和ib合作的操作系统供应商还有另外一家公司,名字叫做soft,这家公司研发出一款叫做nx…os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到ib产品的百分之十五左右,也正尝试开发个人用户图形操作界面。
本来应该看过就忘,可当陈林芝发现在六月份时候,这家公司竟然拿到高达两千万美金的融资,融资方还是ib公司本身,以至于他很难将这家从没听说过的soft(尼特软件公司)当成无名小卒看待。
因为既然ib公司愿意融资,说明这家公司存在某些长处,而且ib本身也是目前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假如自己研发出功能不俗的操作系统,完全可以甩开微软,自产自销。
陈林芝很想把它当成原本历史上被微软干趴下的一员,但潜意识总在告诉他,不得不防备那个万一。
他主要是担心万一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让原本以为一定会出现的结果改变了,这就意味着许多事情都会随之出现变化。
比如记忆中的未来巨头,会因为意外而中途夭折,又或者哪位高管一拍脑袋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接下来的走势。
倘若真是这样,那也就意味着陈林芝记忆中的好项目,不一定真能在以后为他带来可观的收益
第192章 变量
陈林芝意识到自己的出现,可能已经带来一些改变。
然而倒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无非是未来投资做决定,不能完全按照记忆生搬硬套,避免掉进坑里。
又多花了点钱,打电话请咨询公司帮忙调查这家。
次日就得到反馈结果,说是今年年初刚跟ib达成合作,市场占有率从零升高至百分之四,正和微软公司竞争推出新一代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再看苹果公司,刚发布的产品销量糟糕,虽然市值高达十多亿美金,但市场份额正被蚕食,业绩一直半死不活。
考虑到ib投资了那家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陈林芝开始警惕ib可能会做出扶持自家子公司,将微软踢出局的风险。
如果真这样,那么微软还能不能一家独大就变得很难说了,蓝色巨人ib无疑是这个年代的霸主,七十年代市值就曾突破上千亿美金。
陈林芝正尝试着将自己这个变量加进去,重新考虑接下来应该如何投资,毕竟已经不再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了,一举一动都可能带来变化。
例如去谁面前劝说收购苹果公司,很可能未来就没有那个推出iphone智能手机的苹果了,又或是跟盖茨聊聊,说不定他会走上另外一条路,这都是陈林芝所认为的变量,直接或间接充满着不确定性。
短期内还好,时间越长变化越大,陈林芝影响力越大,变化同样会放大。
就像他在旧金山开了家联合贸易公司,引出众多当地人跟风投资,如果陈林芝还是以前那个陈林芝,这群人可能会走上跟现在不同的道路,殷蛰不会去港城,罗杰也不会来旧金山另找工作,命运都被改变了。
以前陈林芝没想过这茬,念头产生之后便抑制不住地散发开来,想着未来的世界还会不会是他记忆中那样。
感慨前途难料的同时,不免又多出些期待感,不知道明天是怎样,总比一成不变有趣些。
这个问题太复杂,短暂纠结两天,陈林芝懒得再继续杞人忧天,只要地球还转、他继续活着,日子总要照样过下去
——————————
“为什么不能投了,你们高盛那么大的公司,我花钱不就是请你们想办法?”
十一月十三号这天,陈林芝接到电话后,赶来高盛集团旧金山办事处,没好气地质问客户经理。
坐在贵宾室沙发上,女秘书见他神情不爽,将咖啡摆上桌时候动作小心,免得被挑刺,小声提醒有点烫。
客户是上帝。
陈林芝花钱请第三方公司代为帮忙,目的就是想争取拿到微软融资名额,一个多小时前却意外听说沟通失败,微软管理层倾向于去跟其他投资方合作。
名叫史密斯的中年男经理,满脸冤屈告诉说:
“你的委托不是由我直接负责,公司安排两位有经验的老员工赶到西雅图微软总部,他们就是这样给我答复,说微软已经挑选好了融资方。
这家公司基本上确定会在明年上市,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因此很受欢迎。假如有什么问题,等到那两位业务员回来,我让他们亲自去为你解释,你觉得怎么样?融资不就是这样,很难保证百分百成功,委托没有完成,你只需要承担一些基本的费用,我可以给个折扣价。”
事情没办成还有脸收钱,陈林芝想着不如当时自己去一趟,说不定就跟比尔·盖茨一拍即合,成功赶在微软上市前融资它。
谈砸了委托,现在骂娘也于事无补。
陈林芝喝口咖啡说道:
“哪怕我多拿些钱出来,溢价竞争也没用?微软那百分之十股份,我愿意出一千一百万美金。总不能你说一句没谈成,然后就没了下文,你能多少应该争取一下,帮我问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融资,哪怕由你们高盛融资,再转卖给我也行啊。”
“好吧,看来你真的很看好微软,其实我们这里还有些非常不错的融资项目,陈先生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史密斯经理不会小看任何一位轻松掏出上千万美金的大客户,心里已经将之前的委托判了死刑,转而推销起别的融资项目。
陈林芝正郁闷,完全提不起兴趣,说道:“我现在只想谈微软,你们再帮我了解清楚,如果谈成再打我电话。”
话音刚落,起身直接往外走。
史密斯经理昨天刚吃了个投诉,被内部管理部门的人约谈了解情况,高盛营运部门正在抓服务质量。
他担心陈林芝也给个投诉,影响到自己的年终奖金,赶紧跟着陈林芝走贵宾室,告诉说:
“很少有人主动提高报价,假如你真愿意掏出一千一百万美金,也许有可能拿下这批融资股。
但这主要还是得看微软公司管理层的意愿,毕竟影响因素不只是资金,还有附加的影响,销售渠道、技术、专利这些,都会导致微软选择其他融资方。”
“可以,我明白,记得帮我告诉他们,我不仅出价更高,而且不需要决策权,也不会干预他们公司的正常经营。假如即使是这样还谈不成,那就算了吧。”
陈林芝创建过公司,转让过股份,投资过外汇期货,融资其他企业还是第一次干。
放弃决策权等等属于道听途说的办法,能够增加自身竞争力,如果其他条件差不多,自然是出钱多、又干预企业发展的投资人,更受公司创始团队的喜欢。
史密斯经理听见这句话,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都快感恩节了,不久便是年底,万一被扣奖金那多憋屈。
笑容满面,对陈林芝说:“放心,我绝对尽量办好,他们不帮你拿到融资份额,我就扣他们的工资,你的条件我都会转达给微软公司。”
陈林芝比划个ok手势,头都不回地直接走了。
美国奉行金钱至上,有钱的都是大爷,成为暴发户不久的陈林芝,还在适应人们对他态度的转变。
现在出门,他身旁都有两位保镖跟着,每天三班倒,腰上带着真家伙。
代价是每个月两万多美金的额外支出,可以从公司账户上打钱,抵扣税款,所以实际开销没那么多。
出门坐进黑色的劳斯莱斯银刺后排,保镖负责开车,扬长而去
第193章 盖茨
委托人主动提高了融资价格,高盛的子公司工作人员肯定没意见。
陈林芝前脚刚离开,史密斯经理立即打电话去了西雅图,找到正准备收拾东西退房的那两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