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高博学进门问他发生什么,陈林芝只告诉说创业理念不合,决定散伙撤资。
高博学没当真,尴尬笑着说:“你们俩位老板年纪都小,一时想不开挺正常,要不然明天我组个饭局喝几杯,有话敞开了谈,叫上徐总从中调和,应该还能挽回。”
惆怅没错,陈林芝也认可樊尘最近的功劳。
然而对方的冲动短视,又让陈林芝觉得这次产生矛盾,下次大概率还会再发生,除非公司能够一直顺畅发展下去。
陈林芝想了想,最终摆手道:
“算了,我的新方案被他批得一文不值,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趁机把股份收回来挺好,就这样吧。
他可能觉得我前几个月不干事,但我做的事摆在暗处,创业最难的方向都被我解决了,哪来那么多脾气,又不是看谁办得实事多谁就厉害,照这么说,服装厂里哪位女工不比他辛苦……”
第223章 佩服
樊尘缺少耐心,陈林芝又无法拿将来的前景,打动现在的樊尘。
冲动之余分道扬镳,谁都没再主动联系谁,多半真的就要这样散伙了。
陈林芝愿意掏出四百万美金,回购被他卖出去的三成股份,小半年时间让樊尘赚到一百万美金税前利润,倒也相当不错。
以旧金山联合贸易公司目前半死不活的表现来看,其实估值早已缩水,并不值这个价钱。
夜深人静时候,陈林芝躺在酒店大床上。
仔细想过两人之间突然爆发的矛盾,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很不适合跟旁人搭伙做生意。
他自认将来总能成功,对此深信不疑,有的是耐心慢慢寻找机会,即使决策失误稍微损失点本金,只要抓住一个机会立马就能翻身。
然而别人不一定也有信心,往往只盯着公司当下的表现,以短期营收利润来评定公司的好坏。
再加上陈林芝不是自带人格魅力,能让别人盲目追随的那类商业奇才,他越想越觉得趁机收回公司股份也好,最好以后也别轻易寻找其他合伙人。
一个人瞎折腾,没人拖后腿问东问西,反而更加舒服。
……
拿出一大笔美元过来投资,即使目前仅仅是个意向,也足以让人为陈林芝一路大开绿灯。
在这1986年,对某些官方高层来说,没有比吸引外资更出色的政绩了,何况引进外资的同时,一般还伴随着就业率提高、带动经济增长。
因此当陈林芝赶去挑选厂址和办公楼驻地,整个鹏城的好地都随便他挑。
《鹏城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方案据说已经交由上面批准,目前还沿用1982年的《鹏城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纲》里的城市布局基本架构,将市区土地圈成一块块,标注着数字,目标是争取在2000年将鹏城发展成一个拥有六十万人口的“大城”,最新版的方案则将目标改为一百一十万人。
陈林芝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办公室里,看见简陋的规划方案地图后,脑袋里忍不住感慨着,不拿来盖商品房简直可惜了。
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起步,结合现状来分析,难怪即使当地官方调研人员“野心勃勃”,也预料不到等二三十年之后,这地方究竟能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使是高博学,心里也觉得把总部开设在这边,唯一的好处只是距离港城更近,稍微方便一些。
相同的地图摆在面前,陈林芝看见的和他们看见的,截然不同。
当地办公人员推荐他去拿电子大厦附近的一块地,位于福田,这栋大厦是现在的鹏城第一高楼。
陈林芝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
手指在地图上一路往西南海边偏移,最终停留在跟南山搭界处。
他本想离现在的市区近一点,方便员工们上下班出行,然而得知等到新方案出炉后,规划什么样城市就什么样,推翻重建不太可能。
所以陈林芝临时更改主意,想着等个二三十年,城区范围慢慢扩张,自己选择的“边缘”地块也许刚好处于新城范围内,到时候自己的楼被新楼包围,价值更高,还容易出手。
期间陈林芝还谈到暂时先建造服装厂,总部大厦的建造工作可能需要等一等,特区高层太希望落实这笔投资,当即便点头同意了。
以后一块地价值连城,牵扯到方方面面,而如今鹏城周边大片都是乡村农田,基本上无人问津,只要能引进外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聊起来当然好谈。
负责接待陈林芝的局长姓李,看见陈林芝选了块鸟不拉屎的偏僻地块,很想问是不是资金方面遇到麻烦,甚至打算主动给予一些减免支持。
然而陈林芝坚持就要“偏远土地”,价格按百算,几百块钱租一亩。
别管土地究竟算谁的,反正建成后上面建筑归陈林芝的公司所有。
半卖半送挑了两块硕大的地块,面积加起来足有四百七十多亩,陈林芝的理由是不仅想建造办公楼,还想开发个商场、批发市场之类,服装厂另外选地,选完可不还得建造职工宿舍?停车场、仓库这些也要有,因此又圈一大块海边农田。
城郊农田荒地而已,陪同的官方人员觉得有点奇怪,却也说不出究竟哪里怪。
他们只知道按照陈林芝的说法,投入可能远不止五百万美金,这让他们异常惊喜,答应想办法帮忙解决,让上面抓紧时间审批。
比预想中顺利太多,陈林芝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随便画圈几百块一亩,就成了?倘若着上面真的批准,那么圈地的面积,可比预想中大了太多太多,土地位置也相当出色,全都紧邻海湾。
房产地产政策都还沿用以前的办法。
归属于国家所有,归属于集体所有,就是不归私人所有。
因此站在现在看,无论陈林芝圈多少,都还是集体和国家的土地,无非允许他在土地上修建建筑、开设厂房罢了。
引进外资建厂的政策逐渐成熟,没有任何规章制度上的麻烦。
本质上不算买了地,只是承包土地而已,租期最长十五年,但建筑不可能被收走,等到房地产领域开始改革后,才能转让和出售,确权是迟早的问题。
无论陈林芝怎么想,还是很划算,等于在钻空子,提前抢占先机。
大早上开始谈投资,直到中午还被各位当地大人物们,拉着组团喝了顿招待酒,陈林芝只喝一杯白酒,高博学帮忙挡酒喝多了,说话开始大舌头。
秘书亲自开着“二号车”送他们回酒店,特意到前台吩咐好好招待,等上楼时候高博学才郁闷问道:“那么多好地随便你选,你怎么就看上了那地方?都快到我爸管理的红星鞋袜厂了,从地图上看估计只隔着两三公里。”
陈林芝笑着解释说:
“城市发展起来恐怕还要二三十年,现在新建的建筑,到时候都成老建筑了,我离老城区远一点,以后就会在新区范围里,说不定更值钱呢。现在荒了点没关系,我这人做事喜欢往长远看,反正不打算对外出租,远不远无所谓,职工楼必须有,到时候服装厂工人多,陆续先盖他个上百栋宿舍楼再说,统一的六七层小楼,二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留好位置将来还可以装电梯。”
高博学不理解陈林芝的做法,只当是为了方便服装厂工人上下班,由衷佩服道:
“这得花多少钱,服装厂开几十年都不一定能挣回来,难道你酒喝多了?醉了以后,心里还能装着工人子弟,你这种好老板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第二个,刚才真应该多敬你一杯酒……”
第224章 佩服(二)
就像去年投资外贸,目前的内地房地产市场同样属于大机遇。
别看“房地产”的概念都还没在内地兴起,可正是由于市场一片空白,意味着毫无竞争可言。
鹏城土地几百块钱一亩对外“租赁”,看似只有十五年的期限,但却没对外商投资的建筑厂房本身,做出任何归属权要求。
等到什么时候土地确权,市场秩序开始完善起来,到时建筑本身以及土地使用权都归陈林芝内地子公司所有,最多再按照政策补交些钱。
别人不知道,然而陈林芝知道等往后,连七十年土地使用权这条明文条款都会被修改,仅需缴纳少量的费用就能继续使用,他这次提前下手可以抢占靠海的优质地块,从国企按照计划经济价格购买建筑材料还更省钱,人工成本更是低到可怜。
高博学和其他人都被陈林芝骗了。
以为他要地建造所谓的职工宿舍,真是为了给即将建造的服装厂员工们使用,实际却是在为低价投资房产做准备。
倘若建造时候多花点心思,都用顶尖的建材,外观设计得新颖一些,等到房地产政策风向改变,将来有机会以数百万一套的价钱对外销售,很难找到这样的好生意。
没钱时候迫切想发财,如今手上有点本钱了,陈林芝耐心十足,不介意一笔投资耗时漫长。
圈了一千多亩农田,总价格才区区几十万美金而已。
回到酒店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着,有种捡到宝的惊喜感。
思绪散发开来,他甚至开始琢磨起将厂房设计得独特些,四五层大面积厂房,未来稍微翻新改动完还能当做酒店、商场之类继续使用,争取最大化的收益。
这就是陈林芝的优势所在,而樊尘、高博学等人都看不见,无法理解他的做法……
造价、成本、短期收益等等,在远期的巨大利润前景面前,全都被陈林芝忽略了。
手头还有一千多万美元的闲置资金,给了他充足的底气,本来以为要等到房改政策开放之后才能布局,意外发现计划完全可以提前进行,哪能不高兴。
下午时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陈林芝脑海里天马行空,一个庞大的综合体雏形因此诞生。
不过受限于社会现状,服装厂、职工宿舍、办公楼这些还是要先建造好,等到时机合适时候再谈改变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