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林芝耐着性子陪他们聊了会儿,等这帮人离开时候,见玛蒂娅洋洋得意,比划个打电话的手势,当场秒懂,悄悄点头。
中午吃完联系纽曼,下午两点多钟纽曼也赶过来,带了位律师查看完合同。
朋友归朋友,小心点总没错。
等到陈林芝按照要求修改合同,将封闭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纽曼签完合同就赶去银行,往私募基金账户上汇入一百万美金。
七七八八加起来,距离陈林芝提过的一千万美金目标,已经不远了。
下午又来几位客户,临下班前陈林芝召集新老管理层开会,决定这周内就找好投资项目,将资金分散开来投资出去,法比安接到一项新任务,负责跟高盛沟通,看能不能花点钱买些微软原始股,三五百万美金都可以,哪怕溢价稍微多点也没关系。
再过几个月微软就要上市,陈林芝想拿它当做送给客户们的开门红,考虑到他自己也以第三方名义,往私募基金投了一大笔钱,等于也是替自己增持,用公司名义方便和高盛谈判。
难得如此忙碌。
下班后回到家,陈林芝有种满满的充实感,去阁楼往隔壁院子里看了眼,发现老桑德福的车停在角落里,当即断了联系玛蒂娅的心思。
改为去书房,拔掉电话线插进机器内,在局域网里登录纽约证券交易所官网,查看起最新的股价动向,动手做记录。
网络传输速度慢到可怜,尽管显示内容极少,还是动不动就崩溃,卡得陈林芝要死要活。
接到朋友电话说去喝酒,陈林芝提议再去曰本城那家歌舞伎酒馆。
————————————
贸易公司采购部总监徐伟,近半年来愈发感受到生意难做。
总公司接不到新订单,即使他找到合适的货源也卖不出去,为此难免有些怨言。
徐伟的手下们,近期主要忙着联系各地家电城,第一批从韩国定制的三百六十一升容量冰箱,已经在釜山港装船准备发往沪市,给定金时候美元还值钱,后来随着美元贬值,跟供货商方面闹出些小矛盾,主要是供货商觉得按照以往价格自己亏了。
为此徐伟专门去趟韩国,在当地找到律师才摆平。
虽说是他自己提的建议,可三百六十多升的冰箱,容积过大,算上各种税费后价格还高,徐伟也有些犹豫不定,担心这门新生意不仅赚不到钱,还导致出现亏损,因此开始考虑起后路问题。
想着万一吃力不讨好,那就回港城另外谋份工作,反正积累出了跟内地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以港城商人目前对内地市场的热心程度来看,换份工作应该问题不大。
当地时间六月二十六号这天。
徐伟先去码头联系好交货事宜,从杨浦一家食品公司租了个仓库,傍晚时分忙里偷闲,来到外滩参观……
第240章 家电、贝尔埃尔
这年代的外滩显得破旧,黄浦江对岸什么都没有。
徐伟身为半个外人,即使经常从报纸上见到经济发展有多好、人们日子有多红火之类,然而真正生活在这边,很难感受到那些细微的变化,倒是落后和贫困随处可见。
他是个办事认真的实诚人,心里装着生意,路过不长的外滩,去附近国营百货商场买东西时候,发现服务员不仅态度差,还懒散怠慢,只认购物凭证不认钱。
客户如果没有购买凭证,哪怕将钱堆在柜台上,服务员也只会懒得多搭理,让客户自己想办法找门路拿券去。
这让徐伟突然怀念起旧金山和港城的购物中心,附带感慨几句卖方市场多好,能让生意人感动到泪目。
接着路过一家电器销售门店,听见里面传来吵架声,驻足听了会儿,发现是有人带了电视购买凭证,店员却说要等两个月才能提货,订单排满了。
徐伟心头微动,想到既然能开店卖服装,为什么不再开些连锁的家电零售市场?
其他公司需要外汇额度进口产品,他们公司不需要,赚了人民币买成商品,带出去还能再换成美元。
如此一来。
既能满足客户需求,资金也流动起来了,还能省去老板用美元直接兑换人民币,拿来投资的困境,至少能多挣点钱。
不过想到近年来人民币贬值厉害,徐伟又觉得陈林芝不会同意加大投资,想着等有机会再问问。
他的无所谓态度,目前也是众多外商们的态度,只在意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资源,压根看不上零售领域,归根结底还是人们手头没钱。
三月份陈林芝过来后,跟徐伟提过创办一家灌装纯净水公司,徐伟同样不以为然。
一瓶汽水才卖一毛五分钱,一瓶纯净水又能卖多少?纯粹是闲得没事做了才会想到这种生意,所以徐伟一直消极怠慢,懒得白白增加工作量。
可卖家电的想法,在徐伟脑袋里绕来绕去,总让他觉得有利可图。
通过近期的服装销售业绩,他已经看出来了,哪怕内地制造顶着个国外品牌,销售门店高端些、服务态度好些,产品依然非常吃香。
而围城外的家电制造业,早已供大于求卖不出去,在内地却属于稀缺货,人们还舍得拿出大半辈子积蓄掏钱买,无论引进生产线制造还是直接进口,貌似都很有钱途。
刚好前段时间因为服装厂项目审批去燕京,认识些直管外资招商的高层,徐伟想着等回酒店先打个电话,问清楚这门生意究竟能不能搞,要不是他只是个兜里没几个钱的打工仔,自己都想截胡过来做生意了。
目前的内地市场,许多生意外国人能做,本地居民做不了。
大环境落在徐伟眼里,虽说仍处于市场经济萌芽阶段,走得也不是欧美老路子,可终究地广人多。
早年散落的财富和新创造出来的财富,即使被公家拿走大部分,剩下的边角料还是在往少数个体户手里加速聚集,说不定未来就能重现四小龙、四小虎一般的亚洲奇迹。
如此想想,徐伟就更想多攒点钱,自己过来碰碰运气了,替别人打工宛如工蜂,最终还是围着蜂后团团转。
他在内地时间更久,接触的人也更多,忽然想到三月份拿钱撤股的二股东樊尘。
徐伟原本觉得他的举动没错,现在却不敢肯定了。
接着又想到陈林芝,不明白那个游手好闲的甩手掌柜,怎么会早早盯上这片市场,按道理来说隔着片太平洋,本不该如此了解内地动向,现在再看看,陈林芝却总是走到了他前面。
南边鹏城海湾边上,硕大一片土地签了租约。
近期有领导觉得廣洲白天鹅宾馆气派,正撺掇着徐伟联系他背后靠山,也就是外商陈林芝,想打造出一座类似于白天鹅宾馆的高档酒店,土地租金都愿意直接免了。
难得碰到个愿意在内地投资不动产的冤大头,陈林芝这个名字开始被某些人记住,可惜的是按照白天鹅宾馆模式,租约十五年,而后收归国家所有。
霍老先生确实是在做慈善,陈林芝却不是,因此徐伟懒得转述,找理由直接婉拒了。
……
隔壁女邻居玛蒂娅将老头送到机场,转头接着陈林芝,去自家狂欢到半夜,结婚照就挂在墙上。
以至于夜里周保姆母女俩见到陈林芝嘴唇发白,以为他公司忙碌加班到半夜,还私下讨论说别看这日子瞧着光鲜,背后都是努力打拼的汗水。
陈林芝确实浑身大汗,但跟母女俩想的辛苦,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忙碌两三天,推介会吸引来的客户初步消化掉,加上他自己投入的一笔款项,私募基金账户上总共多出一千七百多万美金。
沃尔玛这棵摇钱树,在接下来二三十年时间里总能摇出钱,陈林芝让人买入价值七百万美金的股票,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耐克也没放过,各自投了一百五十万美金,都属于按时分红,连续盈利的潜力股。
他看出当前股市有点热,被美元贬值,有利于内销和外销的利好因素刺激着,可仍处于一种中规中矩的水平上,值得买入。
剩下的资金,暂时还没动用,已经派人去寻找出色的初创公司,紧盯各位同行们的最新动向。
运营官法比安则亲自前往西雅图,找找有没有愿意提前套现的股东,高盛持有少量微软股票,但这家公司不缺钱,宁愿等到微软上市后再观望一段时间,双方接触后被证明是条死路。
陈林芝也不愿当冤大头溢价过多,ipo阶段还有机会抄底,上市当天也有,给多了不符合他和投资人们的利益。
周三傍晚。
身后跟着保镖,陈林芝走出洛杉矶国际机场,贝尔埃尔酒店派来的司机,热情地帮忙开车门。
酒店距离机场不远,距离盖蒂艺术中心也不远,整个洛杉矶就像是个超大的城乡结合部,来过几次之后他已经彻底没了游玩的兴趣,只想早点去酒店,换条泳裤下水凉快会儿。
常常穿好裤子不认人,但每次来到旧金山,总能想起宋月纹。那女人换地方过日子,一走便没了消息,连个电话也没留下。
分明就是去年的事,又好像过去好久了。
……
第241章 团伙
陈林芝近期在私募基金公司这边花的心思更多,可主办公室仍在联合贸易公司所在楼层,他的助理和秘书们为了方便办公,将办公桌安排在附近。
傍晚时分,一位秘书正收拾桌子,突然想到件事情还没办,开始翻来覆去翻找什么。
奇怪的是无论她怎么找,就是找不到她帮陈林芝预定机票和酒店的付款发票。
这位女秘书只当是自己粗心丢在哪,索性去了财务办公室,笑着跟会计打招呼,提前说明一声,通过公司账目的转账记录也能凑合,方便会计们平账。
而订购机票和酒店的凭证,其实并不是混杂在了哪里,昨天有位穿着正装的白人混进公司,趁着午休期间明目张胆,从她桌子上偷走了这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