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丝袜,女式丝袜,到大腿的那种,差不多一百二十万双。”
陈林芝犯难,补充道:“等我把货物拉到码头,装多少就给多少个集装箱的钱行吧,这只是小事,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快的船。”
对方似乎没听他说什么,只顾着跟电话那头继续交谈,漫不经心点点头,忙一天快下班了,神态松懈。
不一会儿。
放下电话,女接待员告诉陈林芝说:“从港城到旧金山的船,会在当地时间的二月二十号下午六点起航,在那之前至少十二小时把货物运到码头交接装箱,如果需要清关,你们自己计算时间,等你确定我会再跟总部沟通,整个航程大约需要十八至二十天。”
今天才二月十号,美国的二月十号。
算算时差,港城那边应该是二月十一号,也就是说九天后才从港城出发。
总觉得二十号这个日期有点熟悉,陈林芝回想完,发现可不就正撞上春节?
老美不过农历春节,但难保码头工人不放假,万一出点小意外,难保不会错过交接日期,到时他需要向沃尔玛支付违约金,按天计算,再迟就会双倍赔付定金。
虽然不一定真的赔,可既然签订过合同,最好别让人抓住话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单凭邓普西先生那点话语权,还无法影响到沃尔玛公司其他部门做决定。
何况第一次合作,必须办得漂亮点才行。
之前没感觉,过来问完才觉得火烧眉毛,紧迫感十足。
码头船多。
认真找找,陈林芝总能找到赶在合适日期起航的货轮。
然而今天没跟高博学联系,他不太清楚对岸如今货物出口的流程究竟会耽搁几天,再加上还必须把货物运到港城中转,留给他的准备时间不宽裕。
此时问接待员说:“二十号对吧,没有更早的船?”
“没有。”
“我明白了,明天早上给你答复。”
陈林芝从马士基货运公司联络站出来,直接去了开在它旁边的赫伯罗特海运公司联络站,只问发船时间是多少号。
赫伯罗特公司更不靠谱,港城的十二号就有一艘船起航。
从时间上看,高博学那边肯定来不及。
很有必要再联系高博学,看他准备得怎么样了。
陈林芝没在码头滞留,比起一个集装箱运费多少,他现在只关心时间上能否来得及。
因为还有空运这条路可以备选,大不了利润少点,所以陈林芝开始紧张,却也不是太过于紧张。
只要高博学那边别出纰漏,认真想想办法,总能解决好。
回了宋月纹家。
殷蛰正看电视,见陈林芝回来,告诉说:“我连晚饭都没敢吃,生怕错过重要电话,到现在连屁都没一个,你找到船了?”
陈林芝也还没吃晚饭,随手将钥匙放在餐桌上,边脱外套边说道:“船一直都有,不过现在问题有点棘手,我得催催高老板那边抓紧些,万一耽搁了我的损失会高达几万美金”
第64章 开业大吉
时差不对,电话打到高博学他们公司,没人接听。
为了方便联系,高博学当时也留了他家里的座机电话,属于厂长家的福利之一。
对岸民间的家庭座机还未普及开来,去年年底高家借助公司名义方便自己,如今安装在家的电话正好派上用场。
先来接电话的是高博学他爸。
问清楚陈林芝身份,得知有急事要聊,高厂长明白轻重,二话没说就把儿子叫下床。
最近两天高博学都在忙这件外贸单子。
一番详谈,陈林芝得知出口报关手续已经在进行,大约需要五天时间走流程运往港城,到港城还要一天时间,粗略算算总共需要六天左右,考虑到预想之外的突发情况,至少也得七八天时间。
再看货物体积,一箱丝袜五百双,加箱子体积约有零点六立方米。
陈林芝拿笔计算完,又发现一处纰漏,他小瞧了这批货的规模。
以体积较大的45尺高柜,内部容积为八十六立方米计算,满打满算,岂不是等于一个集装箱只能运来七万多双丝袜?
每个箱子都需要付钱,丝袜不重,但挺占空间,五双加起来就等于一本书的厚度,这批货足有一百一十多万双,按照当前的装箱方式,意味着要租用十多个高柜。
这可不行,压缩的都是属于陈林芝的利润。
于是他让高博学玩命压,只要能封箱,每箱货能装多少双就装多少双,反正丝袜又不会被压坏,弹性足够好。
省去一个集装箱,就能节省数百美金的运费。
为了笼络住陈林芝这个大客户,高博学丢下句稍等半小时,立马穿好衣服带着亲爹亲娘,大半夜一家三口慌忙赶往堆放货物的仓库,尝试把两箱货合并成一箱。
陈林芝是他们家目前唯一的救星,夜里耽误睡觉算不得什么,顺利发货最为重要。
改变货物的排放方式,层层叠加,不留下一丝缝隙,边放边用手往下压。
事后给箱子封口,需要用手强行压住,不过到底还是成功了。
消息传到陈林芝耳朵里,等于省下了一半的运费,他让高博学拆箱看看会不会压坏包装和货物,如果没问题就赶紧装,按照每箱一千双的标准赶工,尽早送去港城等通知。
再次挂断电话。
陈林芝思索完发现,如此一来刚巧能赶上马士基货运公司二十号起航的那艘船,满打满算应该不会耽误太久,即使有误差也不过几天时间。
终究不是蔬菜瓜果、生肉鱼虾之类,稍微耽搁不误事。
另外,邓普西先生拿了不少好处,总该在小事上帮帮忙。
当晚心神不宁。
先跟殷蛰出门找到电话亭,陈林芝捧着几乎每个电话亭里都有的号码黄页,查找所谓的南洋商业银行。
无功而返,没再打扰高博学,想着等到半夜时候,对岸天亮以后,再请对方直接去当地的南洋商业银行问一问,看它在美国西海岸有没有办事驻地,实在不行那就只能麻烦高博学重新找家承接内地外汇业务的银行,或者去港城开设个账户之类。
具体流程怎么样,陈林芝没了解过,并不清楚,这回匆匆忙忙做生意,略显仓促了些。
只是凡事都有第一次,不熟悉才正常
…………………………………………………………………………………………………
公司租好了,但还要等几天才能使用。
原公司已经缴纳过第一季度的租金,意味着陈林芝可以白用到三月底,耽搁几天无关紧要,总归还是挺划算。
一连两三天时间,陈林芝每天都会跟高博学通电话,了解实时进展。
倒也不是真的完全放心。
在面试期间恰巧遇到一位刚移民过来没几年的鹏城人,中文名叫做冯海潮。
冯海潮早年在港城生活,毕业于旧金山大学,陈林芝决定雇佣对方之后安排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让他委托亲戚,打听一下名叫“红星鞋袜厂”的公司是不是真实存在,是不是正忙着替自己处理一批外贸货物。
临近付款的日子,陈林芝担心掉进坑里,本想去对岸亲自查证,手续上又太过于麻烦,光是以美籍华裔身份拿到签证都需要一段时日,时间上已经来不及。
正巧撞见在鹏城当地有亲戚的冯海潮,陈林芝哪能放过查证真伪的机会,总比银行登记开户预留的文件,更值得相信些。
如果厂子真的在,厂长儿子真叫高博学,又正忙着处理发往洛杉矶的外贸订单,那就说明多半没问题。
直到旧金山当地的二月十五号。
陈林芝领着殷蛰和阿梁,以及刚刚雇佣来的六位员工,一起举办个小型开业仪式。
他也清楚新公司里暂时任务不多,无非是等着处理清关手续,让会计支付定金,准备先让大家放松几天认识一下,互相交流学习完,随后再将新招来的四位业务员,加上阿梁一起派出去自己找订单。
货不装船,陈林芝就无法静心去找其他单子,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明白。
身为老板,哪能没间像样的办公室。
陈林芝的办公室总共二十多平米,一面墙都是玻璃,晚上从这里往外看,满是璀璨灯光,夜景相当不错。
可惜现在空荡了些,办公桌上只有部黑色的座机电话,架子上也空空荡荡。
像许多白手起家的年轻老板,陈林芝也正学着如何当老板、如何跟员工们相处,新公司才刚成立,今天大家伙们见面时候,开业气氛既陌生又有些尴尬,丝毫谈不上热闹。
这会儿。
陈林芝将钱海潮叫来办公室,毫无形象地坐在宽大办公桌上,干咳了声询问说:“钱先生,招聘后我委托你办的事,有信了?”
能跑来陈林芝手底下上班,多半属于走投无路。
这家旧金山联合贸易公司一没规模、二没底子,但凡有点雄心壮志,都不会挑选这种一穷二白的小型初创公司工作。
无非是看在工资的份上,大家伙们才对陈林芝稍微客气些,毕竟无论是资历还是财力,所表现出的情况暂时都没法让旁人信服。
钱海潮去年从大学毕业,刚开始也以为能够步步踏上成功之路,后来却发现现实残酷,大公司不要他,小公司看不上,去学长介绍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连实习期都还没过,就被复印倒水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逼到选择辞职。
这次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推荐这份工作给他,其实钱海潮挺看不上眼。
后来发现工资还行、能有提成可拿,而且手头实在是紧,这才答应过来试试,等找到其他好工作再考虑跳槽。
跟陈林芝交谈,谈上不上多热情,钱海潮点头说:“问过,我姑母家留在鹏城,我请我爸转告姑母打听,告诉我说蛇口那地方确实有家红星鞋袜厂,门口停着不少大卡车,像是要准备拉货。”
第65章 虚无缥缈的大饼
可能天生有疑心,又或者是因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