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比我们这价钱高,在港城开店方便收货,又不怕被当成投机倒把抓进去。
坦白说,我在紫禁城里上班,上个月刚被捉住一回,告到我们单位,弄了个留院查看的处分。”
丘年工作上受了气,生活也不顺利,偏偏又属于喜欢钻牛角尖的性格。
他还没向生活低头,最近因为投机倒把,不受上司待见,自己却认为凭本事挣钱并没有错,正想着搞点钱出去闯荡。
因此得知陈林芝就生活在外面,感官顿时变得不同,态度也略微好转。
早年大家都差不多,随着改革步伐加快,仿佛一下子把人分出不同的层次。
追求多了,烦恼跟着变多。
陈林芝听说他居然在故宫上班,颇为惊喜。
觉得既然能有本事进那里面,多多少少该有几把刷子,结合丘年买老物件花掉五六万人民币,以当前万元户还很稀有的环境来看,不由开始期待起遇到些值得珍藏的宝贝。
四处打量房间里的一切,连饭桌、茶杯、椅子等等陈林芝都看得认真,实际上全是些普通物件,他确实对鉴定方面一窍不通。
倒算有自知之明。
陈林芝刚刚过来途中,下定决心今晚只看不买,倘若遇到喜欢的物件,他准备明天请位行家帮忙掌眼。
丘年可不清楚陈林芝有多小白,把高博学也当成了帮忙鉴定的同行,拐弯抹角打听说:“东西被我放在别的地方,几百米就到,请问这位是”
高博学摆手回答他:“陪陈总过来看看,当我不存在,鄙人姓高,高山的高。”
听高博学这么说,丘年下意识以为他不方便透露身份。
买卖古董属于投机倒把,许多捞外快帮忙鉴定的师傅,不愿告诉名字很正常,免得泄露马脚。
忍着好奇,丘年不再多追问。
领他们去隔壁胡同,开锁进入一处独门独院的小宅子。
丘年开灯,抬手示意他们随便看,房间里除了桌子和床,只有一张博古架。
博古架上面摆放着七件瓷器,以及一堆字画卷轴,墙边还有几幅油画
第104章 近代名家
两个连半吊子都称不上的外行人,即使看见东西又能怎么样。
名叫丘年的小伙子,本想着趁机炫耀一番,然而此刻发现陈林芝和高博学都一脸淡定,好像见多识广的样子,这让丘年有些受伤。
丘年从木架上拿起一件小杯子,告诉说:
“宣德年间的蓝雪花酒杯,入手这东西花了我不少钱,早些年港城有件宣德蓝雪花大碗,在港城卖出了三百七十万港币的天价,不过我这件足底磕碰过,在故宫里找老师傅帮忙修补了,几乎天衣无缝。
还有这件雍正天蓝釉盘,算是我第一次捡到的大漏,前几天有人愿意出七万块,我不乐意卖,港城有件雍正天蓝釉团寿心莲花式盏托,也曾拍出三百多万港币的高价。
你们小心点随便看,陶瓷算是我的老本行,师傅专门主攻这方面,我请他帮忙鉴定过,绝对没有疏漏的可能性。我这价格虽然高,但只卖真货,和那些只懂坑蒙拐骗的骗子不一样。”
东西的价钱比陈林芝预想中高。
他属于圈外人,不知道所谓的港城“四大古董商”,近年来已经开始大肆炒作祖国的文玩珍宝,尽管效果不佳,消息传到内地这边,还是让倒腾老玩意儿的一小撮人兴趣大涨。
在那之前,尤其是七十年代,很多人直接把古董当废品卖,到这1985年许多人已经开窍。
固然存在着捡大漏的可能性,但是陈林芝眼光不行,也没鉴定行业的积攒和底蕴,所以旁人拿明货试图卖给他,价钱自然低不到哪里去,至少从这个年代来看,都属于市场行情价。
高博学在一旁傻眼了。
满脑子都在想着,难怪丘年敢说往外移民,到港城谋发展,一个老物件居然能卖这么多钱,确实跟一穷二白的普通人不同。
比如那件据说有人愿意出七万的盘子,在高博学看来其实就那么回事,还没地摊上的新盘子造型色彩漂亮,算算价钱却是他几十年工资。
他一年工资才八百多块人民币,额外能凭借厂长儿子的身份捞些油水,仅此而已。
顿时后悔起早年报考大学选错了专业,心想看似没人关注的行当,竟然这么挣钱。
丘年怎么说,陈林芝就怎么听,明白是想借机抬价,他笑着点破说:
“收藏这行水深,人家左手倒右手,很可能只为了赚个噱头,那价钱不能当真,即使港城卖出高价,到这里又不一样了,没办法把东西带出去,肯定要按照当地行情来计算。
现在愿意卖的人多,愿意买的人少,标个天价,有价无市有什么用,还是实打实的钱更靠谱。”
被外面传来的消息刺激到,内地古董贩子们开始飘飘然,老玩意儿的价钱逐年攀升,以当地收入,确实往往有价无市,很多人手头屯着好宝贝,却苦于没人愿意掏出真金白银购买。
为此铤而走险,选择把内地古董,偷偷运到海外的人数量不少,这便是丘年打算学人移民,去港城经营古玩店的诱因。
丘年知道陈林芝说得不错,但自己东西被贬了,还是让他挺不舒服,难得遇到像是真能掏出钱的“老外”,这回他忍着没反驳,只说道:“你们先看,看中给我出个价,如果太低千万别好意思说出口,我这人脾气差,容易上火气。”
“行,请你帮着继续介绍,还有个问题,这些卷轴和油画是怎么回事?”
陈林芝光瞧不动手,免得被讹上说不清楚。
尽管这投机倒把的勾当不能见光,怕就怕丘年做傻事,杀敌五百自损一千,还真闹去警方那边。
丘年瞥了眼,回答说:
“有些是老师给我的礼物,有些是我在故宫跟人打交道,当面跟一些当代名家讨要过来,给些润笔费。还有和朋友置换的名家作品,油画里面有幅傅抱石的油画,他的作品在大会堂里挂着呢。
当时是我傻,他的山水画最出名,我偏偏买了幅油画,现在傅抱石国画价格水涨船高,我这件油画砸手里很难卖掉。”
心思都在几件陶瓷上,丘年漫不经心介绍着,丝毫没发现陈林芝眼神古怪。
陈林芝突然意识到,自己傻了。
光盯着有年代的老物件,忘记这才1985年,许多近代名家的作品根本卖不出价钱,有些人甚至还在世,也就是说更不值钱。
除了耳熟能详的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冷门些的李可染、潘天寿等人他也隐约记住个名字,挺适合趁着价钱低大批量入手。
八十年代距离2000年看似遥远,实际不过十多年而已,陈林芝能等得起,利润似乎比较可观。
开动脑筋,发现一门新商机。
陈林芝暗自大呼总算没白跑一趟,装模作样走到油画旁,挑挑拣拣,分辨究竟哪一幅才是傅抱石的作品。
他对这人不了解。
既然能挂进大会堂,说明有点能耐,而且还存在炒作的可能性,难保未来不会火。
转移话题,陈林芝问丘年说:“你打算移民,缺美元和港币对吧,我用人民币从你这买东西,双方都不划算,有没有兴趣跟我换个交易方式?而且我在港城开公司,你冒冒失失想过去谋发展不太容易,也许我能帮你些忙,未来估计少不了去照顾你生意。”
“你的意思是等我出去,给我港币或者美金?可以。”
外汇值钱的消息人人都明白,对双方都有好处,丘年脑袋进水才不干,一来一去等于能多卖些价钱,所以相当爽快。
刚说完,丘年补充说:“我缺外汇,但不可能先把东西给你,万一你拿着东西跑了,那我岂不是什么都捞不到,还把自己搭进去?做生意明算账,你骗我容易,我骗你难,有钱成你这样,轻轻松松就能找到我。”
“你的意思是东西不给我,等你去了港城拿到钱,然后再给我?”
陈林芝见丘年点头,还真不怕这人跑掉,笑道:“应该没问题,我今晚先看看货,明天找人帮我鉴定,看究竟值不值得让我掏钱。明晚等你下班,七点左右没问题吧?”
“嗯,这个点我到家了,那今晚谈不成是吧,我还以为这位高师傅,就是你请来的行家。”
高博学乐呵摇头,惊讶道:“我?只不过陪着陈总看看而已,在鹏城做生意,从没沾过古董。”
第105章 返美
次日一早。
陈林芝拉上高博学,跑去故宫博物馆办公楼门口蹲守,很快就见到丘年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上班,跟旁人熟络打招呼。
这让默默窥视的陈林芝放心一半,紧接着跑去打听四九城有名的鉴定师傅,花了二百块钱请动对方出门。
直到晚上帮忙掌眼看完货,都是些大开门的老物件,交易进行得挺顺利,把丘年拿出来的货全包了,私底下总共作价三万三千美金,搁在黑市上相当于三十万人民币左右。
一件洪武釉里红的罐子,就连掌眼的老师傅都大呼罕见,猜测可能是茶叶罐、药罐之类,唯一的缺点在于小了点,定价为八千五百美金。
千万别把谁当傻子看待。
陈林芝旁敲侧击打听过鸡缸杯,意外获知早在1981年的某次港城拍卖会上,就拍出四百多万港币的高价。
在这种行情疯涨的情况下,刺激了内地古玩交易市场的繁荣。
明清时期不值钱的小物件很多,地摊上比比皆是,丘年收藏的货色属于中高端,以贩养买被他淘汰掉好几批,留下的都属于小精品,陈林芝的入手价格,其实比较合适。
按照丘年的说法,假如带去港城售卖,成交价至少能翻一倍,只不过他没胆子往外带,走私被抓的后果挺严重,另外也没现成的门路。
这笔交易初步谈妥,要问究竟能不能成交,陈林芝心里也没底。
反正丘年说了等他去港城,会主动打电话联系,付款的同时,再把藏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