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最主要的是,这几家单位和利益和我们完全不冲突,引入他们对我们来说有利无害,既可以帮忙分担成本,又不用担心他们会分薄我们的收益;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我们一家来主办?”冉江反问道。
王福泉赶紧飞快地记录,冉江继续说道,“这个成本不一定是现金,比如黄平镇可以帮忙解决交通、场地等问题,这些要是让我们来干,肯定要花钱,让黄平镇负责就不一样了。”
“罐头厂和烘干厂则可以帮忙出人,来维持现场秩序,测量蘑菇的大小重量,他们肯定有专业的工具,同时还能解决部分资金的问题。”
“当然,在引入合作方的时候,也要保证我们的主导权不受影响,大家的利益虽然不冲突,但是还是有些差异的!”冉江琢磨着,罐头厂和烘干厂肯定没问题,赵天波那边的话,自己去说说,他肯定也不好意思强行夺权。
说完了这个关键点,然后继续讨论各种细节,冉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并给出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王福泉刚开始对自己的方案还很有信心,可经过冉江这一番评点,他才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呢!
看到他有些沮丧的样子,冉江又转而安慰起来,“不要紧,你也是第一次做这种方案,能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回去再按照刚才说的修改修改,这份方案差不多就能用了!”
“然后这项活动就交给你来负责吧,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冉江已经想好了,要是这次的活动完成地比较好,那就提拔王福泉当营销科的副科长,这家伙还是有一定培养潜力的。
“是!保证完成任务!”一听到这个安排,王福泉马上精神起来,连忙起身立正向冉江保证。
他可是知道,如今厂里空出了不少位置,这就意味着很多人都有机会,现在冉厂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这就说明厂长还是很看好自己的,只要表现好了,将来未尝没有机会啊。
等修改好方案,王福泉马上带着人手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冉江这边也被安排了任务,他的任务主要是沟通。
先给秦茂业和毕国雄、盖少华等人领导打电话,邀请他们来参加这项活动,不管人家有没有时间,冉江肯定得把这个意思给说到了。
然后等赵天波来县里的时候,拉上他,再叫上付柏轩、盖少华、李志刚等熟人,在饭桌上商量一番,请赵天波一起主办,请付柏轩帮忙宣传,请李志刚和系统内的同事说一声,维护好现场秩序,请盖少华充当评委。
忙活一阵儿之后,菇王大赛正式开始了。
第308章 反响热烈
活动开始一大早,冉江没有直接去黄平镇,而是跟盖少华一起到县界处迎接毕国雄,毕处长挺给面子,不光自己来了,还带了省报的记者。
毕国雄的车进入县界后靠边停下,然后从车里出来,盖少华和冉江快步迎了上去,“非常感谢毕处长再次莅临我们温洞县指导工作。”
“你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最近来温洞县的次数有点多啊!”毕国雄的话让他俩一时不知道该咋接,好在很快毕国雄便展开笑颜,“不过我一点儿都不嫌麻烦,我希望今后还能再来几次!”
“我们一定努力!”盖少华和冉江哈哈一笑,原来毕国雄是拐着弯夸温洞县的经济作物种植工作搞得好,并且希望他们继续搞好啊。
他之前为啥来温洞县?第一次是因为双孢菇种植,第二次是因为黄平贡茶,这都是温洞县出了成绩啊,今后要是再来,那肯定是温洞县又出成绩了。
到了县里,秦茂业和他们汇合,然后一起前往黄平镇,毕竟是一把手,而且毕国雄跟他还是同级,出城迎接就有点太夸张了。
到了黄平镇,现场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十里八乡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把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王福泉跑得满头是汗,脸色也有些苍白,尽管他已经做了一切能做的准备,也相信这场活动肯定能顺利进行,但在活动完全结束之前,他还是不敢有一点儿马虎,万一要是有个意外啥的,那就全完了。
“不要紧张,你准备工作做得不错,再说了,还有赵镇长、方厂长、刘厂长一起盯着,不会有意外的!”冉江安慰了几句,王福泉的脸色才稍微好了点。
冉江和秦茂业、毕国雄、盖少华、赵天波以及罐头厂和烘干厂的厂长走上主席台入座,他们几个也是本次活动的评委会成员,负责为本次活动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进行背书。
县剧团的主持人上台,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然后秦茂业和毕国雄推辞了一番,最后还是秦茂业登场,讲了几句后便宣布“温洞县第一届双孢菇菇王大赛”正式开始!
然后县剧团的歌手上台,唱了一首和蘑菇有关的歌曲,村民们乐呵呵地看着,感觉这比村里唱戏新鲜多了。
接着主持人继续登场,“本次菇王大赛由温洞县化工厂、黄平镇镇政府、温洞县罐头厂和温洞县蘑菇烘干厂联合主办,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主办方!”
花了钱,出了力,这名字肯定得报一报的,然后主持人介绍起了这几家主办方的情况,把化工厂的化肥、黄平镇的双孢菇扶持政策还有其他两家厂的产品都狠狠夸奖了一番。
然后才开始介绍比赛规则,“本次菇王大赛将分为两个项目,单位面积产量评选和单菇菇王评选,首先要举行的是单产菇王的评选。”
主持人介绍了单产菇王的评选标准,参赛选手在自家蘑菇棚里面,选一垄长势最好的双孢菇参加比赛,然后在裁判组成员、县电视台记者、公证人员的见证下进行采摘,采摘结束后现场称重,换算成每平方米单位面积产量,以此来进行比赛,谁家每平方米种出来的蘑菇更多,谁就获胜。
“大家都知道,双孢菇产量很高,一般情况下每平米年产量能达到六十斤以上,如果进行科学管理,使用高质量专用化肥,还能把产量提高到一百斤以上!只需要八十平米的蘑菇棚,每年便能生产八千斤鲜双孢菇……”
这次活动既然是为了推广双孢菇和化工厂的专用肥,那肯定要点出来,所以王福泉在主持人的主持词里加了不少东西。
这番话也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台下的村民们已经开始议论了,“一年八千斤?就算是按照厂里给的收购价,那也是上万块啊?比种粮食划算!”
“没用化肥六十斤,用了化肥一百斤,这差距有点大啊?”还有人注意到了化肥,只不过却忘了前面还有科学管理四个字。
“让我们先来认识下各位入围最终环节的比赛选手,有请来自黄平镇独山村的种植户田大有。”主持人把田大有喊上台去。
田大有可是紧张坏了,走路都顺拐了,引得台下一片哄笑,好在主持人经验丰富,比了个手势,身后的大彩电便开始播放田大有在蘑菇棚里工作的画面,主持人根据这些画面开始介绍田大有的情况。
并时不时问上几个问题,一遇到蘑菇的事儿,田大有就放松多了,操着一口本地土话给大家介绍起来,其中自然少不了对双孢菇专用肥的夸奖,“……这种肥料确实好,不光省力,肥效也强,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多了。”
“好,那让我们看看田大有选手的蘑菇单产达到了多少?”主持人话音刚落,电视里便出现了采摘蘑菇并开始称重的画面。
“单垄面积2。43平方米,共收获鲜菇六十五点一二斤,合每平米二十六点八斤!”裁判也用市斤为单位,这么做是为了让数字听起来多一点儿,好促使更多老百姓加入到双孢菇种植的行列中来。
“好!”王福泉安排好的化工厂营销科职工马上在人群里鼓掌叫好,旁边的老百姓下意识跟着喊,气氛顿时就很热闹了。
“王教授,您给我们说下,双孢菇单产达到26。8斤是什么概念呢?”主持人又走到一名天南大学农学教授面前问道。
“额,目前呢,国内双孢菇的平均产量大概在十到二十斤之间,但是由于田大有同志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肥料,所以一下就把产量提高到二十六点八斤,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了,证明黄平镇的双孢菇种植技术已经达到甚至是超过国内一流水平!实在是了不起!”
王教授配合地竖起了大拇指,这回不用王福泉安排的人带头,台下便再次响起热烈的叫好声。
第309章 皆大欢喜
众所周知,黄平镇以前是温洞县最穷的镇,镇里的老百姓生活困难,偶尔遇到其它地方的人,总觉得有点抬不起头来。
没想到现在黄平镇竟然出了全国一流的双孢菇,这让他们顿时生出几分自豪感来,以后要是再遇到其它地方的人,也不怕没啥显摆的了,这又如何能不激动?
“好,田大有同志为我们开了个好头,让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位参赛选手,来自石湾村的石庆存同志!”主持人又把老田头的亲家喊了上来。
石庆存走到台上,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了,走路都带着飘的。
照旧是问了几句,然后一起看电视,靠近舞台的,就去看台上的大电视,稍微远一些的,就只能竖起耳朵听了。
没办法,现在条件有限,那怕是借来县里最大的电视也只能让近处的人看清楚,等将来有钱了,科技发达了,就可以考虑用投影仪或者液晶面板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前提是菇王大赛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主持人大声报出了石庆存的成绩,“……单垄面积二点三二平方米,鲜菇总重量六十二点八七,合计每平米产鲜菇二十七点一斤!”
“好!”田大有的成绩已经让他们很吃惊了,现在又来个更厉害的,村民们再次激动起来。
台下,田大有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