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积极承担了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斐济、卢旺达等项目,利用菌草技术架起友谊桥梁,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圭亚那总统、柬埔寨国王等外国友人先后到福建农林大学,种下了象征友谊的菌草。
在国外也先后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日内瓦州政府奖及金奖、法国内政部和国土整治规划部奖等大奖。
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为林教授颁授指挥官勋章,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授予他院士称号。
在国内也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生态英雄等荣誉,在冉江看来,林教授相当于弱一些的袁老爷子,对这样的人他可是非常尊敬的。
“我刚才也和王研究员、刘所长聊过了,你们宁夏的专家也很不容易,在这么艰苦地条件下,还做出了这么多的成果!”林教授说道。
“要是经费再宽裕一些,设备再好一些,他们肯定能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准备联系胡建那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看看能不能为你们捐赠一些设备!我们那里的条件毕竟要好一些。”他刚来就送上了一份大礼。
“那可真是太感谢凌教授了!”冉江和王研究员、刘所长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自然知道他们的困境。
就算是福建那边捐赠过来的,都是一些已经濒临淘汰的落后设备,到了宁夏这边依旧是宝贝。
“现在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垫垫肚子吧?”冉江招呼众人,再喊上王研究员、刘所长他们,一起到镇上吃大盘鸡。
到了尕娃的大盘鸡店门口,只见已经贴上了新告示:凡闽宁协作工作人员到此用餐,可享八折优惠。
这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陈金山、林教授和俞主任等人看了,都非常感动,这说明玉泉营人是懂得感恩的。
“得福,不用这样吧?你们现在还很不宽裕,没必要做这些事情!”陈金山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虽然就算玉泉营人不懂得感恩,他们也会继续坚持工作,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可能得到这样的正面回馈,他们的干劲就更足了。
“你们为了额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吃苦,额们现在也没办法回报太多,只能稍微表示下心意!”冉江把他们带了进去。
店里如今已经坐满了,不过看到他们过来,马上就有人起来让位置,懂得感恩的可不只有冉江他们。
客气一番坐下,这回不用冉江叮嘱,尕娃就端上来完全没有用辣椒的大盘鸡,凌教授和俞广清都吃得很开心。
“这种口味在我们胡建,也会有很多人喜欢,不管是福州还是厦门,开店都没有问题!”俞广清仔细品尝后说道。
他是餐饮业的专家,这么一说冉江和马得宝就更放心了,“那俞主任你们先休息两天,额带你们去各家店都挨个看一看,然后咱们再商量这事该怎么办!”
“不用休息,明天我们就开始做!不,其实现在就可以!”不等吃完,俞主任就开始了工作。
先去后厨看了看卫生情况,又翻了尕娃的账本,然后让林楼当翻译,听取了其它食客的意见。
吃完饭,大家也不想休息,都聚到闽宁村的村委会来开会,讨论如何带领闽宁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光靠劳务输入只能解决短期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找到合适当地人的产业才行!得福提出的学习沙县小吃开连锁店是一个路子。”陈金山开口说道。
“不过光靠这个还不够,大盘鸡店适合那些有能力出去闯荡的,留在村里的老百姓也需要项目!”他说话的时候不停地看凌教授。
“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凌教授都被他看烦了,“不就是想让我帮忙教他们种蘑菇么?”
“但是我也早就跟你说过了,菌草养殖双孢菇的技术,虽然在胡建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是宁夏的水土、气候和胡建都不一样,我必须先试验成功了才能推广!”
“那么,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哪里找人来做这个试点!”和电视剧里一样,寻找试点成了问题。
想要修建一座蘑菇棚,起码也得两千块,谁敢冒这个险?
第73章 销路问题
两千块听起来可能不多,但是去年宁夏的人均GDP才三千多,人均可支配收入连一千五都不到,而且玉泉营的吊庄户大多都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收入远比全区的平均收入要低。
再加上之前挣的钱都用在了开垦土地、盖房子上,确实没几个能拿出两千块来冒这个险。
原本电视剧里,是马得宝拿着在外面挖煤赚得钱,帮凌教授打开了这个缺口,第一个在玉泉营种出蘑菇来。
不过现在,马得宝还要帮着俞广清主任整理大盘鸡连锁店的发展战略,暂时还顾不上这个。
要是冉江想了想说道,“自打张树成主任开始,咱们玉泉营开展工作,都讲究个干部带头!那这样好了,就先从额家开始吧!”
“得福,你还有这么多工作要做,忙得过来么?”陈金山问道,他倒是相信冉江能干好这个,但玉泉营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冉江处理,怕是没有时间啊。
“额跟得宝出钱,让额达额妈来干这个!现在你们胡建的援助医疗队过来了,额达也就不用继续干赤脚医生了!”冉江回答道。
而且之前为了缓和各个村子之间的矛盾,冉江让马喊水辞了火车站的工作,耽误了人家赚钱,现在刚好用这个机会补上。
凌一农问了下,才明白原来达就是父亲的意思,“你父亲既然能当赤脚医生,那说明学习能力很强,确实可以干好这份工作。”
试点的问题解决了,那就直接开始动手干,先从外面购买木材、塑料布、蘑菇培养料所需的各种材料。
这些马得宝出马,开着小货车去银川转上一圈儿就买齐了,冉江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还要回家帮忙在院子里挖坑,搭建蘑菇棚。
别看凌教授是有教授职称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人家没有一点儿文人的酸气,拿起铁锹就干活儿,干得比冉江还要熟练。
“凌教授,您这样的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啊!”冉江由衷地感到佩服,这可比那些只懂得动嘴皮子的酸文人强无数倍。
“我们搞农业科学研究的,这些都是基本功!要是连农活都不会干,怎么搞研究?”的确,不光凌教授这样,他的学生也是如此,一个个都干得非常熟练。
冉江还专门留意了下,凌教授有位女学生,家里是办大企业的,得有上亿家产,人家也依旧干得起劲,完全不像那些网红名媛那么娇气。
蘑菇棚搭好了,开始拌料然后把培养料铺在架子上,培养料的味道可是很冲的,但是凌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根本就不在乎,那怕是那位富家大小姐,也是亲手去干,没有一点儿嫌弃。
马喊水和得福妈、尕娃妈就更不在乎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是多少年就传下来的经典,他们种庄稼的时候就没少和粪打交道。
跟何况之前搞蚯蚓养殖的时候,也是需要用到这些的,所以不光是他们这些干活的人,连过来看看热闹的李大有、马栓闷等人也没说啥。
他们只是饶有兴致地围着冉江打听,“得福,这盖棚子是种啥?那啥子双孢菇真的能卖钱?”
“人家凌教授那么大的专家,说的话能假么?人家在福建,已经通过教老百姓种植双孢菇,都不知道带动多少人脱贫了!”冉江笑道。
“那大概多长时间能种出来?一年能挣多少钱?”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按照凌教授说的,播种后30…40天,即可采收第一批菇,采收间隔期为6…8天,从4月初开始采收春菇,到5月底结束。”冉江给他们介绍。
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气候温暖的地区,双孢菇可以连续收获,其余地区,因冬季严寒,只能停止出菇,所以生产周期要短一些。
“额之前去银川的市场上问了,只要品质好,收一次蘑菇,差不多能挣一千多块!最多两回就把本钱收回来了!”冉江提前做过调查。
凌教授只懂得如何种植蘑菇,对市场销售并不熟悉,陈金山懂一些,但是他挂职的时间较短,等不到玉泉营开始大规模收获蘑菇,就要调回福建去了。
所以这些事情只能由冉江来操心,他可不想看到电视剧里那种因为销路不畅,从而导致双孢菇大批烂掉,李大有甚至还烧了大棚的情形。
“真滴假滴?能挣这么多?”这下好多人都动心了,李大有、马栓闷和水花姐等人都盘算起来。
他们家都有人在大盘鸡店上班,平时家里还养鸡卖给马得宝,再加上其他门路,多多少少都攒下了一些钱,让他们拿出两千块搞双孢菇种植,也不是没办法。
“一开始是这样,要是不信的话,等明天得宝回来收鸡,你们跟着一起去银川的菜市场看看就知道了!”
冉江提醒道,“不过干啥事情都是这样的,东西少了价格就高,要是多的话,价格肯定会有波动!”
凌一农教授就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银川经济不如福建、厦门等地发达,食用蘑菇的习惯也没有培养起来,所以短时间内大量双孢菇投入市场,就导致了价格大崩溃,让种植户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其实很多经济作物、经济动物的种植和养殖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看到什么赚钱,大家就一拥而上,导致短期内供给大量增加,消费却没有增加多少,所以就产生了滞销,这些损失就只能由农民来承担了。
“但是额跟陈县长都会为大家想办法,今后就算是不如一开始赚得那么多,也肯定能赚钱。”冉江也提前把这些问题都说清楚了,“算下来一斤赚一块多基本上还是有保障的。”
“行,既然你这么说了,额们肯定信得过!等你家把蘑菇种出来了,咱们就跟着干!”冉江这些年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了威望,而且他说得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