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也实在是出人预料,不过同样可以看得出来黄文喜对这个后辈新人的欣赏。
张扬既觉感动,又觉亚历山大,道谢之后,本想在随后的感言里表达「不敢当」之类的谦虚,然而转念一想,这样未免辜负了人家一番心意,可人家给点阳光自己就灿烂显然也不行。
他心思电转,最后说的是:“我一直都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华语歌自然也是世界上最好听,我也只唱中文歌……另外,老实讲,我还蛮想要拿这个新人奖的,拿到当然很开心,不过我也知道,台下,以及没有来到这里的,还有很多跟我一样差不多年龄的优秀的音乐人……这个新人奖是各位评委老师、前辈们对我的认可,我希望,也努力,让自己对得起这份认可,也希望更多的优秀的音乐人,未来一起努力,是对手,也是同道,写出更多好的作品。”
随后是年度最佳作词,《东风破》落选,获奖的是一首流传度并不是很高的歌曲《光》,由着名作词人迟早填词,当红歌手严宽演唱。
迟早领奖时,张扬含笑鼓掌。
然后年度最佳专辑,《海内声》《张守一》两张专辑同样落选,由凌然的新专辑《某年某日》摘得。
凌然领奖时,张扬热烈掌声。
然后年度最受欢迎歌曲,四首入围歌曲里面,张扬的《晴天》《双节棍》《千里之外》共同「围剿」凌然的《某年某日》。
最终凌然斩获这一本被认为张扬囊中之物的大奖。
张扬再次热烈鼓掌。
然后年度最佳作词人,张扬是三个入围者中资历最浅者,本不被人看好,结果也并不例外,鹿深击败迟早获得这一大奖。
至此张扬个人的八项提名全部结束,只获得了一个最佳新人,对他来讲,这确实是此前并没有料到的,说不失落那是假的,不过想想也正常,女娲奖的底蕴并非凤凰、囚牛可比,评委组心里多半也不乏傲气,大概觉得八项提名,对他来讲已经是难得的殊荣了。
而获奖者也确实配得上,压得住。
卫湘落选了年度最佳音乐短片导演,何宴平倒是拿到了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也算是评委组从侧面再度对张扬做出了肯定。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不出预料,网络上很快掀起了讨论热潮,最大的关注点就在于张扬八项提名只获得了一个最佳新人,不止粉丝,许多路人也对此提出了异议,觉得年度最受欢迎歌曲、年度最佳作词这两项都有些不公。
张扬在颁奖结束后的采访中表示了「提名已经是认可与肯定」「再接再厉,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除此之外,他与工作室、公司都没有再对此发表言论。
但联想能力丰富的媒体们自然不会因此就不再报道这件事情,反而将张扬的意外「落榜」作为这次女娲奖的最大噱头来大肆宣扬,颁奖还没结束的时候,各家媒体已经预备了好了许多极具冲击力的标题:
「女娲奖尘埃落定,张扬八项提名未获任何大奖,现场强颜欢笑」
「张扬信心满满携林依然同赴女娲奖,失意之后难掩落寞」
「女娲奖红毯林依然艳冠群芳,张扬却黯然退场」
「二十九届女娲奖落幕,凌然严宽笑不拢嘴张扬最大输家」
「疑似对女娲奖评委不满,张扬表示要用更好的作品证明自己」
「未来华语乐坛领军人?从女娲奖结果来看第一代天王对张扬的赞誉是捧杀还是嘲讽」
……
低调大明星
第272章 你来了我来了
“你说他们是不是有病?”
“是!”
“别的就算了,最受欢迎歌曲四分之三的概率,就算是闭着眼睛选,也知道该给哪个对吧?”
“嗯!”
“我大老远跑过来,就给个最佳新人……其实我也没那么在乎,主要是觉得没面子……”
“别生气啦。”
“我没生气啊,我就是觉得那些评委脑袋有坑,你不打算给奖,你给我那么多提名干嘛?故意那我当噱头?看得着吃不着,跟你似的……”
“嗯?”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故意传递出给你奖的讯号,然后再不给,这就是摆明了耍人嘛,明年他们就算是直接跟我保证给我,我都不来了。”
“好,不来了!”
“……不来的话他们还会给吗?”
“呃……”
“那算了,到时候再看吧。”
“嗯,别生气,别生气,你看网上那么多人质疑评委呢。”
对于女娲奖的结果,如果说张扬没有一点情绪,那显然不现实,不过他确实也没有那么在意,反正他的目的只是钱和人气,对于获奖之类的认可,并没有那么看重……说实话,真整天被人夸「天才」之类的,才觉得心虚和尴尬。
假的毕竟是假的。
但问题在于,林依然总担心他心里不舒服,按张扬的本意,自然是要趁机让她好好安慰一下自己内心的创伤,可惜的是当晚从渝城飞回京城,落地之后已近零点,她要直接回家,一路上又都是人,没有这个机会。
为了不让她晚上睡不安稳,张扬只好在电话里面抱怨一番,免得她总觉得自己不想让她担心而强颜欢笑。
人心与舆论都是很微妙的东西,一方面难以预料,一方面又可以轻易操控。
女娲奖颁奖结果出炉的当晚,大家都在讨论这样的结果是否公允,到了第二天,就变成了「女娲奖评委组是为张扬好」的争论。
如果评委组真的歧视张扬,何必给他那么多提名?
黄文喜是主办方青睐的嘉宾,黄文喜几乎明说看好张扬是未来华语乐坛领军人物了,还不能表明主办方和评委组的态度吗?
以张扬现在的情况,一味的追捧就是好事吗?要当心捧杀!黄文喜来颁奖已经说明了主办方的良苦用心!
以女娲奖的影响力,他们需要张扬来做噱头吗?会为了一个张扬改变自己的标准吗?
……
而至于谁更当得起最佳、最受欢迎,则似乎已经没有人关注了。
工作室和公司都在关注这事,张扬本人并没有在这件事情浪费更多的精力,没必要,也没意义,他接下来的重点在于《神雕侠侣》拍摄,以及期末考试。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拍摄,就在他前往渝城的当天,高皖通过电话,告诉了他华视确定要拍《射雕》的事情。
这个决定有点突兀,因为按照原本的计划,即便要拍,也是要等神雕拍摄完成之后,至于缘故,高皖隐晦地给张扬透露了一些信息,似乎是杨雨婷的长辈在与人的闲聊中提到了。
而恰好,在年前一份关于《神雕侠侣》拍摄工作的文件里面,高皖曾经有过未来几年注重武侠电视剧拍摄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到了《神雕》的翻拍计划,要把华视的武侠电视剧打造成为一个品牌。
于是经过这么一个催化,上面有人找高皖谈过话后,隔了几天,就给出了指示,可以尽快筹备拍摄。
由于已经与张扬有过合作共识,也在电话里面达成了初步的口头合作,周五的会议上,高皖接下了《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的拍摄任务。
李长歌已经准备正式开拍《神雕》,《射雕》自然要另外选人,好在华视并不缺乏这方面的储备,经过协商后,高皖属意的总导演人选是王育琨,曾参与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拍摄工作,对于《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军队战争场景,高皖很放心,只是担心他在武侠风格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
下午,张扬,高皖,李长歌,王育琨,共同参与了第一次关于《神雕英雄传》电视剧的讨论工作,张扬重申了主次分明、不要乱改乱编,以及关于武功拍摄、表现手法的问题,其他方面则没有发表过多的意见。
老实说,张扬很担心王育琨会把《射雕》里面的打斗变成《水浒传》的风格,那就全毁了,好在聊天中发现自己担心的有点多余,因为虽然拍摄任务有点突兀,但王育琨显然紧急,或者说此前就有关注与思考,很赞同他对此前武侠剧关于武功表现手法的建议。
《射雕》与《神雕》作为姊妹篇,其中人物、情节都有不少重合、连接的部分,两个导演都在,也有在这方面达成共识的意思在,关于五绝等在《射雕》里面出现过的人物选角,王育琨对李长歌的眼光十分信服,不过对于「降龙十八掌」「蛤蟆功」之类的武功表现形式,倒是出现了一定分歧。
李长歌力主要克制特效的使用,而王育琨则认为张牧之一系列小说的革新,除了格局之外,武功同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以小说里面描述的威力,是人力,也已经超出了普通的人力范畴,可以适当地做艺术夸张处理。
坦白说,张扬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寸概念,本不想掺合,但李长歌虽然曾是总导演,资历上小压王育琨一头,然而这会儿两人各负责一部剧,谁也管不着谁,王育琨不肯让步,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自然就想到了这个在小说影视改编上同样有惊人直觉天赋的原作者身上。
“我觉得吧……”
张扬也没辙,只好和稀泥,“距离后期制作还有时间呢,可以慢慢考量,或许在拍摄过程中,两位导演都会有新的想法呢?而且我们并不是说两部剧要在任何地方都保持一致,毕竟主题就有差异,可以求同存异……当然,现阶段主要都还是探讨武侠剧该怎么拍,多交流总是好事。”
在两个不论资历、专业能力都远在自己智商的业内大佬面前说这样的话,张扬多少有点「不够格」,不过他身兼原作者、投资方、关系户三大身份于一身,勉强也能压得住。
除了这些讨论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华光影视版《射雕英雄传》的批判,倒不是挑刺,而是华光影视版《射雕英雄传》已经是近些年来武侠改编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