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自身已经无法驱动任何物体了,所以检测用户的行动意向是很关键的。”
“义肢直接和人体的中枢神经连接到一起,可以代替原本失去的四肢来进行活动,本身还是靠人体神经系统控制,模拟自己的四肢。”
“可是外骨骼不同,这是一种附加设备,是人体没有的东西,不能指望神经系统来控制。”
“目前科学界提出的方法主要还是围绕脑电波控制,可是脑电波控制技术往往需要相关的脑部训练,同时要有很强大的意识才能操控。”
“而且想要使用脑电波控制技术,需要准确的脑部贴片,也就是说,使用的时候需要戴一个充满电极贴片的帽子,还不能戴歪了。”
“并且需要时刻集中注意力想着操控指令才能驱动外骨骼,这需要在使用的时候根本不能分神,连和别人说话沟通都做不到。”
“现在还继续在研发外骨骼的,就只有医疗康复市场了,只能给那些本来不能走路,做了个手术,可以走路了,但是自己走路不稳,需要机器辅助来训练他的下肢神经或者上肢神经。”
“神经萎缩的瘫痪患者,像渐冻人之类的,无法克服人体意向检测难关。”
“如果是给健全人使用,虽然可以不需要意向检测,当做辅助设备使用,依靠人的四肢给予意向反馈,但是电池问题却还不能解决。”
李云彤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两个道理。
如果给瘫痪人士使用外骨骼,能源+如何控制外骨骼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
而设计给健全人使用的外骨骼,比如用于工业辅助,民用辅助和军用领域的虽然不需要考虑人体意向检测,但是移动续航又是一个大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外骨骼市场经过前十年的火热,渐渐开始降温了的原因。
这个“降温”其实就是是在等某些技术的爆发,如果能源和脑电波操控问题得到了突破,那外骨骼领域又会瞬间火爆起来,但是肯定不会是现在。
陈长安在听完李云彤的一番劝阻后,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他昨天晚上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就现阶段而言,确实做不到十全十美的机械外骨骼出来,哪怕他拥有一些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但是碍于目前的各学科发展瓶颈,一时之间肯定也无法全部变现。
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打算一步登天,做出完美的外骨骼。
“李教授,医疗辅助的外骨骼,暂时我们可以先放弃,主攻军用和工业用途的辅助外骨骼,我感觉还是有戏的。”
成熟的脑电波控制技术,对于现在的地球科学发展程度来说,确实还是有些太过于复杂和困难了,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
硬要打比方的话,就像是15世纪的人,在没有电和工业化的情况下,想要制造出一台电视机。
就算拥有完整的电视机制造技术,那也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工业设备来生产。
想要让一个瘫痪的患者,只凭借意念就能熟练并且轻松的操控一套辅助外骨骼,困难程度实在是有些高。
这不仅仅是意识操控方面需要突破,还有维持瘫痪患者的维生系统,如何解决洗澡问题、生理问题等等环节,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搞定的。
就算最后做了出来,也大概率是一个昂贵的玩具。
于其花费这个功夫考虑怎么让瘫痪患者用意念操控外骨骼设备,怎么解决使用设备时的各种问题,还不如考虑考虑用生物科技直接治疗好瘫痪患者来的更加简单
“工业辅助起重、事故救援、军用等领域的辅助外骨骼,才更符合现阶段发展方向!”
陈长安双眼亮晶晶的看着李云彤,向她描述着自己设想的美好宏图。
“如果让健全人操控外骨骼,是不需要考虑什么脑电波操控的,外骨骼穿戴在身上,附着在四肢,只需要轻轻挥动四肢,外骨骼就可以跟随四肢进行行动!”
“这就像是身上穿了一件衣服一样,简单又方便!”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能源供应问题!”
一切机械设备,想要驱动都需要庞大的能源给与支持。
如果没有能源供应,一套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重的外骨骼,光靠人体的力气去驱动,恐怕走两步路就没力气了,不但没起到辅助作用,反而拖累了士兵,这可就是真正的负重前行了。
钢铁侠穿的战甲还需要个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进行能量供应才能起飞呢。
虽然外骨骼的驱动不至于要这么庞大的能源,但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现在市面上最杰出的有源外骨骼,通过电机助力,移动续航只有不到半个小时。
也就是说,持续使用半个小时后,就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了,而且电池还不小。
在战场上,打一半说没电了,然后和敌人说停一下,让我先换块电池,可能吗?
所以只要能源问题一天不解决,有源外骨骼就一天不可能作为成熟商品推向市场。
但是相比较神乎其神的脑电波控制技术,能源问题解决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陈长安十分肯定的对李云彤说道:“李教授,能源问题交给我来解决就行,你只需要带领团队将外骨骼设计制造出来即可。”
“能源的问题你就不用操心了!”
陈长安神秘一笑,故意买了个关子,没告诉李云彤自己要怎么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留下这句话,在确定了外骨骼项目的立项后,陈长安就离开了义体基地。
“陈总,那我就让手下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外骨骼的设计研发了,您可别框我啊!”李云彤看着陈长安走远的背影,急忙高呼道。
陈长安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
“放心吧。”
三百零九章 清陶能源
南斗科研中心内,被调到义肢研发基地的云珩团队又重新回到了属于他们的生物实验室,开始着手进行HIV病毒的研究工作。
“听说了没,陈总最近又开始买买买了。”
“昨天咱们集团又收购了一家研发固态电池的新兴公司,不知道陈总又要搞什么大动作。”
几个研究员一边在做着对照组实验,一边闲聊着公司的新闻。
最近公司里最大的新闻,就是陈长安又出手收购公司的事情了。
他前两天亲自前往广府,花了十多亿收购了一家研发新能源的科技公司。
这家公司主要是研发固态电池的,目前已经做到了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要知道现在最优秀的锂电池,能量密度也就在120…180Wh/kg之间。
而陈长安在视觉假体装置上使用的铝空气电池,能量密度也只有300Wh/kg。
虽然铝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可达8100Wh/kg,但是现在铝空气电池还在起步阶段,短期内商用的只能达到300Wh/kg。
铝空气电池是胜在未来的一项电池技术,但是却不是当下最合适的电池技术。
目前固态电池的技术相对而讲更加成熟一些,是最理想的代替锂电池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现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进入军备竞赛阶段,市场参与者众多,车企、电池企业、投资机构、科研机构等在资本、技术、人才三方面进行博弈。
今年,第一批的商业化固态电池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接下来的十年里将会逐渐淘汰所有液态电解电池。
目前的市场上,欧洲固态电池主要是聚合物体系,美国是固液混合,在亚洲中日韩主要是氧化物。
这三种体系各有各的好处,不过可惜的是,不管哪种体系,目前量产的商用固态电池最高能力密度也只达到了400Wh/kg的水平。
这个能量比虽然已经比传统锂电池大了三倍,但是离着陈长安预想中给机械外骨骼提供长时间续航,还是差点意思。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固态电池的研究都才是刚开始而已,4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只算是最简陋的一代产品,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至少500…6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实验室阶段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只是还不能商业化而已。
或者说是各大公司不愿意商业化,量产一代、存储一代、研发一代,这才是大部分科研公司的生存思路。
现在芯片制造工艺都已经突破5n了,甚至快要达到3n了,英特尔的芯片才刚淘汰14n,用上7n工艺,AMD也还在使用7n工艺,不是技术不够,只是没必要更新换代那么快而已。
固态电池也亦然,第一代4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应用前景就已经很广阔了,给电动汽车使用,直接能将续航里程提高到1600公里左右。
用在手机上,也可以将现在智能手机的续航大大提高,哪怕是重度手机沉迷的人,一次充电也可以满足他们数天的使用。
对机械外骨骼来说,驱动轻型的辅助外骨骼应该也是没啥问题。
但是陈长安想要做的是重甲外骨骼,是可以用于真正的军事行动以及工业辅助和地震搜救等领域的重型外骨骼。
这样的话,目前400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就稍微有些不够用了,除非背上几十公斤的电池,那画面想象一下都感觉离谱。
根据李云彤给出的预估,最低限度也需要一块能力密度达到600Wh/kg,十公斤重的固态电池,才可以满足重甲外骨骼使用8…10个小时的续航!
如果减少续航时间的话,5公斤重的电池就可以达到4…5个小时的续航。
只有达到这个水平,真正具备实用性的成熟外骨骼,才有应用和量产的可能!
所以,陈长安干脆挥洒着金钱,直接买下了一家国内在固态电池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公司,清陶能源有限公司!
他们公司今年量产上市的固态电池拥有400Wh/kg的能量密度!
粤省广府。
陈长安带着总裁办的三个员工,以及自己的保镖团,正在清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