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噬鲨1型来说,这款特供版只能算是弟中弟。
嗜鲨1型用的是瑞康专门研发的带有缓冲特性的特种合金,不但非常轻便,全套外骨骼比工业型还轻了三分之一。
而且防御能力还特别强,比这特供版本的防弹性能还出色,只不过几毫米的厚度,就可以防御大部分12毫米口径一下的子弹。
并且因为这种合金的优势,噬鲨1型的负重能力以及额外挂在武器的能力也比特供版高一倍还多。
而且特供版本可没有什么卫星定位,VR头盔这些东西的,只有一副动力外骨骼。
就算是这些国家买回去自己修改,自己配一个多功能的VR头盔,但是这种东西目前也只有三大国能做的出来,其他小国根本没这技术水平。
不说别的,就一个导航系统,他们总不能全用老美的GPS吧?不怕被老美开后门?
而且一个军用VR头盔,生产成本就要个大几十万,非常贵,他们自己制造的性能大概率还比不上瑞康的。
如果是在战场上,噬鲨1型遇上这种瑞康为外国提供的特供版本外骨骼,完全可以做到碾压,就和爸爸打儿子一样轻松。
而特供版本的售价,却达到了单套150万的价格,不算VR头盔,卖的比噬鲨1型还要贵的多,成本却只要十多万。
不过也不能说购买瑞康特供版动力外骨骼的国家傻,花这么多的钱买一个比噬鲨1型垃圾得多的外骨骼。
他们其实心里也清楚,华夏军方肯定有更好的型号用,甚至可能都已经小范围列装了。
但是这个地球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一百多个国家都有成建制的军事能力。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华夏一样,只奔着世界第一强国这个目标,眼里的对手都是世界顶尖大国。
大部分普通国家,是只考虑地缘军事的,只要自己国家的军事水平比邻国强就行,再不济也至少得和邻国处于一个水平。
他们买特供版动力外骨骼本身就没打算和顶尖的军事强国掰腕子,只是想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在本国所在地区中占据军事优势就行。
对华夏军方来说,他们见识过噬鲨1型的性能水平,自然是看不上特供版动力外骨骼的。
但是对这些中等国防水平的国家来说,特供版动力外骨骼已经是一个大杀器了!
毕竟他们的军事行动对象,也只是一些做不到海陆空三位一体打击,单兵作战只能靠士兵自己,没有什么完整现代化单兵体系的普通军队而已。
对付这种军队,武装到肉,可以左右手挂在两台重型机关枪横冲直撞的特供版动力外骨骼,拥有巨大的威慑力!
三百八十一章 我为科室立过功
8月20号,天气渐热。
池大飞和往常一样,早上五点多就醒来,摸摸索索半个小时后,出门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班车,才踩着上班时间,抵达了江南造船。
池大飞本科学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开继续读研的外,大多回去沿海各省市的造船厂当个搬砖工,少数会去设计院或者考公务员。
他大学毕业时,没有选择考研,试过考公务员,但是可惜的是没有考上,最后只能和大部分学长同学一样,选择一家造船厂上班。
江南造船厂。
这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船厂,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时至今日,江南造船厂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岁月,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历久弥坚、长盛不衰,创造了上百个中国第一,被誉为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祥地、产业工人的摇篮!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2万多个员工的超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能够满足海军各系列舰船的建造需要,还能够建造全系列液化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公务船、科考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
下到普通的几百吨货运轮船,上到可以停飞机的航空母舰,江南造船都可以承建!
江南造船原本位于魔都市区内的黄埔江边,后因魔都申办世界博览会要建设新市容,黄埔江边的一系列船厂都被迁到长江口上的长兴岛了。
长兴岛地广人稀,港口水深明显好于黄埔江,对于造船厂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只不过苦了他这种家住市区的员工,每天要坐一两个小时的班车上下班。
船坞里,船厂一线工人非常辛苦,忍受着日晒和高温下的钢铁船板的炙烤,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着。
大型船舶的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大家平常在新闻或者报纸里看到海里船舶航线的视频,可能不太感觉的出来这些钢铁巨轮的大小,毕竟海洋太宽广了,这就导致不管多大的船,行驶在海洋上感觉都是个小舢板。
但是实际上,现在大型造船厂建造的主流船型都是非常大的。
举个例子,排水量30万吨的油轮,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跨洋船舶,基本上运油都是用这个级别的油轮。
而一艘排水量30万吨的油轮长度超过300米,宽度达到50~60米,高度超过20米。
这么说,可能还是不够显浅,但是换个形容就有感觉了。
一艘30万吨的油轮,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没错,三个!
并且高度还相当于七八层楼那么高!
大概一艘油轮,能有两个万达广场那么大。
除开空间尺寸的大之外,船舶的内部结构也很复杂。
船舶那广阔的空间被分隔为大大小小的舱室,铺设各式各样的管道,还要安装一系列的机电设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型船舶采用模块化建设,即在设计上被切割为多个分段,每个分段独立开工,最后在船台上拼接成一个整体。
工人站在船台上作业的身影,渺小到如同一只只小蚂蚁在大象身上移动一样。
池大飞刚上岛的那会儿,每天看着这些由钢铁建造的庞然大物,还挺新鲜的。
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也会有厌烦的心理,毕竟放眼望去一直都是这样的景象,还是挺无趣的。
他运气比较好,入职的是综合科,简单来说就是处理各种杂事的,不用当一线船工。
但是即便如此,他每天也忙得要死要活,时不时的也得给船工们搭把手,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毕竟在船厂这地方女性是非常稀少的,平均二三十个员工里才有一个女生,而且这个女生大概率还是实习的
池大飞入职时,前辈就和他说过,船厂这个地方,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的。
当时他还觉得前辈有些夸大了,是在吓唬他的。
但是在工作几个月后,他不得不承认,前辈说的一点都没错。
综合科,听起来感觉好像是坐办公室的,但是其实各种琐事杂事都要管。
池大飞入职后,就被分配去负责焊工的练习与考试。
不巧的是,焊工是船厂人数最多的工种,毕竟船舶的巨大船身都是工人这么一点点焊接出来的。
而且华夏船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自动化机械应用地比较少,像日韩船厂的自动化程度就要高多了,空旷的车间里可能就几个人在上班。
江南造船的焊工基本都是劳务派遣工,他们上岗之前要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资格证。
而池大飞的任务就是给他们准备练习的材料和场地,帮着报名,领取成绩以及制作证书。
至于焊工练习当中的指导工作,由厂里的熟练焊工来担当。
虽然池大飞觉得自己已经挺累了,天天跑上跑下的,每天微信步数都是五六万步,但是想一想焊工们,他又觉得自己也不算多难。
毕竟,他至少从来没有焊接过一块钢板。
焊工的工作才是非常幸苦,试想着炎炎夏日,在露天船台的船舶分段的狭小舱室内手持焊枪作业,会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可怕体验。
船舶分段本身都是钢铁建造,太阳一晒,温度就窜到四十度以上,在这么个温度下搞电焊,用汗如雨下这个词形容丝毫不夸张,甚至还有些轻了。
特别是现在还处于夏季,池大飞只是穿着长袖工作服,在甲板上来回走十几分钟,就会满身是汗了,更何况是在舱室里的焊工们,他们的身体根本难以承受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一到夏季,船厂只能安排大家晚上开工,到凌晨七八点的时候休息,不然真遭不住。
池大飞到船厂的时候,刚好遇到焊工们下班回家睡觉,笑着和他们挨个打过招呼后,一个三十来岁的高级焊工挤眉弄眼的对他说道:“池工,你今天恐怕要有的忙了。”
“怎么了,你们都下班了我还忙啥,来一批新焊工了?科长没通知我啊?”池大飞一脸迷茫的看着这个焊工,有些摸不着头脑。
高级焊工嘿嘿一笑,搭着池大飞的肩膀说道:“我刚才路过你们综合科的时候听到你们科长和经理聊天。”
“说是今天有一批来自瑞康集团的工业型动力外骨骼运来,好像要从你们科挑选一个人负责整理和熟悉设备的工作。”
“听经理说,这批先进的动力外骨骼是上头总公司订购的,原本是要分给我们江南造船以及沪东中华造船和外高桥三家一起分的,不过被他硬生生全抢来了。”
“好像一共两百多套,到时候会分配给我们这些一线船工用,不过在这之前,你们综合科得先安排人弄清楚这玩意怎么操作和使用,到时候再教我们。”
“卧槽!”池大飞一听高级焊工这么说,也顾不得他身上散发的那股难闻的汗臭味了,激动的用力抱了他一下,然后就一把甩下他,撒腿就往船厂里跑去。
“科长!我为科室立过功!我为船厂留过血!我在大学旁听过机械学专业的课,我绝对能熟练操作动力外骨骼,这个任务务必让我来!!”
“重铸船厂荣光,我辈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