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韵又见王氏不好意思,给了周蓉一个眼神,周蓉割下一大块烤熟的肉递给了王氏。
王氏看了看冉良,接过了肉。
很快大头将酒和碗拿来了。
“这酒,是我们自己酿的,尝尝。”
冉良给青鹘和自己满上了。
青鹘接过酒碗,二人豪气的一饮而尽。
“我看胡兄弟倒是好身手,看样子,应该从过军吧?我看你们应该不像寒门出身。”
冉良从杨韵和青鹘等人的一些细节中,已经觉察到了,这朴素的衣着之下,藏着与众不同的灵魂。
青鹘笑了:“在下曾经在洛阳做过宫廷侍卫,如今这世道不提也罢。”
听到青鹘在洛阳做过宫廷侍卫,冉良点了点头,晋宫的侍卫都是由世家子弟组成,也难怪。
而青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洛阳皇宫比较熟,经常陪慕容迦去。
毕竟青鹘也是幼年便陪着慕容迦在洛阳,他那口纯正的官话,做派不会引起他人怀疑。
二人都是军中出身,当即聊起来这天下的形式,甚至聊到到了鲜卑慕容氏。
“冉良虽恨胡人,却唯独敬佩慕容右贤王,放眼天下,也只有他才愿意将汉人百姓一视同仁。
只可惜
唉,不然你们安顿在辽东也是条出路。”
冉良深深叹了口气。
杨韵依然喂着小冉闵,但是心里却被冉良的话重重击了一下,手不由的抖了一下。
青鹘听到冉良提起慕容迦,他当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又干了一碗酒。
无忧马上转移话题:“听闻江南有琅琊王坐镇,琅琊王也算是贤王,将军为何不带着百姓们去江南呢?”
听到无忧问起江南,冉良露出一丝苦笑。
“琅琊王虽然坐镇江南,可是江南势力盘根错节,而琅琊王需要各大世家的支持,自王导任扬州刺史之后,琅琊王氏便在江南独大了。
当初洛阳被这围,琅琊王答应北上,可由于王导和王衍的反对,几十万大军眼睁睁的看着洛阳和并州陷入匈奴人之手。
这贤王怕也是徒有虚名了。”
冉良的话,让杨韵不由暗暗吃惊。
她印象中的王导并不是这样的,或许经过这十几年的沉浮变化,权利之争,一切皆有可能。
不知司马景文现在如何了?
杨韵的微妙反应当然逃出不过无忧的眼睛。
她继续问道:“虽然江南琅琊王氏独大,可琅琊王我听闻却是个仁义之人,对百姓极好呀,去江南总归是条出路。”
冉良继续道:
“且不说这些人能不能走到江南,就算就了江南,如今连朝廷都没有了,这些百姓虽是良人,却早已没有了身份,到了江南若没有亲朋故人,哪有立足之地,只不过是随意被变卖的私奴而已,一旦为奴世代为奴,连猪狗都不如。
现在江南的蓄奴之风,哪会让人有活路呢。
中原虽然混乱,百姓流离,但是我们这些乞活军至少能互相帮助,一起抵抗胡人,隐藏在这山里,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只求这混乱的局面早日过去。”
听了冉良的话,又环视着脸上有着笑容的这些老少妇儒,杨韵的眼睛湿润了,她没有想到在这暗无天日的乱世之中,竟然有这样一群内心充满希望,顽强生存的人们。
杨韵不由继续试探的问道:“冉将军,你这支队伍大约有多少人,我怎么觉得你们这里的壮年男人很少呢?”
冉良见杨韵等人不放心的试探,看了看夫人,他笑了。
只听王氏说道:“我们这只乞活军大约有一千多人,别看我们这里都是妇儒老人,其实男人们都在山里面垦荒呢,这山里不似平原庄地,可以大片种田,只能找合适的地方开垦,又恐被人发现,所以只有把人分散开来。”
这一千多人竟然能跟匈奴人周旋这么久,杨韵和青鹘不由惊讶又钦佩。
“我们这乞活军中也有不少世家,如今早已没了身份的区别,亦兵亦农,只求活命。
我看大嫂月份很大了,与其奔波,不如就此安顿下来,加入我这乞活军。”
王氏也再一次邀请。
杨韵实在是不好回答,毕竟他们目的是去江南,投奔庞清,但是没吃没喝的再走一个月怕是不行。
可在乞活军中安顿下来,也不是长久之计。
杨韵的想法如此,青鹘和无忧的想法也是如此。
但是无忧却比杨韵多了一些心思,如果她能到给庞清送信,庞清一定会把杨韵接走的。
只是这乞活军靠不靠谱呢?
“冉将军,你们在这里多久了,一直就这一个藏身之处吗?”
冉良又是一阵哈哈哈大笑,看来这小妮子是不放心呀。
“其实在这中原地界,像我们这种乞活军不止一支,多的有几千人。
大家也会互相互通消息,互相帮忙,我们也会与小股匈奴人作战,从匈奴人手中救下汉人同胞,偶尔袭击匈奴营地,所以匈奴人也知道我们的存在。
要说安全也只是暂时的,一旦被匈奴人发现,我们就要撤离的,然后再寻合适的去处。
我这只队伍差不多六年了,不断的有人离去,但也不断的有人进来,再艰难我们都要活下去。”
冉良话让无忧看到了希望。
若是这样,这地方只需保证一个月是安全的,杨韵便可以被接走了。
无忧心里盘算着,现在当务之急,她要看能不能联系上凤珠的人。
若是联系不到,她便一个人去徐州送信。
第二三二章 青越剑鞘 慕容标识
无忧试探着乞活军的情况,冉良也看出这女子好像并不放心他们,便如实相告。
无忧听了冉良的话,寻思着虽然就在乞活军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只需要月余时间也就够了。
无忧想到这,便说到:“大嫂,你身子确实不方便,我们这段时间躲避匈奴人,你也太累了,我们的马肉也支持不了几日,要不我们先在这歇歇脚,住上一段时间?”
杨韵没有立即回答,她见无忧这样说,想必是不想再让她走,恐怕是要自己去通知庞清,所以显得有些犹豫。
王氏倒是很热情:“是呀,胡家大嫂,你这身体越来越重,确实是不太方便,如果你们还没想好去哪,就先安顿下来。”
杨韵见冉良夫妇热情又正直,她也实在不想再隐瞒他们,只好半真半假的说到:
“实不相瞒,我们此次北上辽东受阻后,便想南下江东投靠亲友,不料途中路遇匈奴人,二弟重伤了一个匈奴将军,所以只好不断躲避匈奴人的追捕。
昨日为了弄吃的,二弟又套了匈奴人的马,被他们追了大半夜,我们只怕自己引来匈奴人,给乞活军带来无妄之灾。”
杨韵的担心是真的,本来杨韵他们打算把马肉烤成肉干便离开,谁知竟然误入乞活军的营地。
若是匈奴人寻迹而来,发现了乞活军,他们岂不是给乞活军招来了祸事。
看着男女老少,尤其还有十几个可爱的孩子,杨韵怎么能忍心冒这个险呢。
冉良听到青鹘重伤了匈奴将军,又见杨韵的顾虑,他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好,好,真不愧是条汉子!”
冉良拍着青鹘的肩膀,连连称赞:“能杀匈奴人的,我冉良收了,匈奴人早想要我的脑袋了,也不怕他们找来。
我这乞活军就是跟匈奴人对抗,为汉人谋个出路的,胡家大嫂莫要顾虑,如果你们想继续南下,我冉良派人送你们一程,若是想留在乞活军,我冉良高兴!”
杨韵见冉良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她也便不好再推迟,只是不太放心无忧。
大人们在说话,小冉闵吃饱了,在杨韵身边玩的不亦乐乎。
他见杨韵的剑鞘很漂亮,竟然镶着漂亮的石头,还有精美的花纹,他便好奇的玩了起来。
由于小冉闵自幼没啥可玩的,他也经常玩父亲的剑,所以他对剑很感兴趣。
可大人们只顾着说话,却不成想小冉闵竟然把剑从剑鞘里抽了出来。
这把青越剑比普通的剑更锋利一些,精钢打造,小冉闵不小心划了手,他哇的哭了起来。
王氏赶紧过去,她怕小孩子哭闹碰到了杨韵。
杨韵见小冉闵的手划破了,自知自己没看顾好孩子,一脸的歉意,把剑收了起来。
“小孩子磕磕碰碰常有,哭几声就没事了。”
王氏倒是一脸的不在乎,这些年跟着冉良东奔西跑,摸爬滚打,除了礼节和早已形成习惯的做派,她哪还有世家女子的模样。
这小冉闵也皮实,他娘哄两下他就不哭了,见杨韵想把剑收起来,他还想要杨韵的剑玩,便指着剑要。
这也引起了王氏的好奇。
她定神看了看这把青越剑,不由的暗暗一惊。
“胡家大嫂,你这把剑看着很不寻常,可否给我看看?”
听到王氏要看剑,青鹘、周蓉和无忧的脸色有些变了。
他们恐怕王氏发现了什么,因为那剑上刻有鲜卑图腾。
“冉夫人,这是大哥留给我大嫂的,大哥不在了,大嫂对这把剑异常珍惜,连我们碰她都不喜欢。”
青鹘反应倒是很快,因为这把剑除了鲜卑图腾外,还有慕容王室的特殊标识。
如果王氏只看到鲜卑图腾,这倒是容易解释,随便编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
但是这慕容王室之物,就不是随便一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的,所以青鹘不能让王氏去看这把剑。
果然青鹘猜对了,王氏吃惊的不是鲜卑图腾,而是剑柄上慕容王室的标志。
这标志普通百姓是不认识的,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鲜卑图腾,可王氏世家出身,她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又见多识广。
所以这标志她认得。
王氏见青鹘这样,她女流之辈,自然不能强行去看别人的剑。
于是她回到冉良身边,小声将她看到的,告诉了冉良。
冉良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