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屋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征受伤的第一天晚上,蒋文夫妻就打了一架,又惹得这楼上楼下四街八邻的过来看热闹。

    明白什么事情后,就有老辈的开口道:“打使力打,敢还手我们就来帮忙。”

    “狗日的一天不是喝酒就是这点晃荡那点晃荡的。”

    “不是们,回家来还要打老婆。”

    “真的是,点基吧出息都没得。”

    “不是得人家小英做点小生意们,狗日的早暗天都是饿死的多。”

    周围邻居都是议论不断的,蒋文也不敢怎么样,这又挨了媳妇的揍,不窝囊也窝囊了。只是这犯错就挨揍的家教似乎不论在中国的那个时期都是一样的,仅仅是有的时候,有的家长知道打孩子的时候讲道理或者是讲完道理再打。

    类似蒋文这般,一个三岁多的孩子不教人家洗碗也不教人家洗袜子,捞着棍子就让三岁娃娃自己动手的算是第一个了。放到21世纪,互联网上的口水能把他淹死。

    等着小家伙过完四岁生日,俨然已经到了这4月下旬了。96年电视机已经没有那些年那么珍贵了,好歹一个二手的老旧彩色电视也花不了多少钱。蒋文算是痛改前非的又干起了维修家电的营生,新出的彩色电视比较多,淘汰下来的旧彩色电视或者黑白电视,蒋文也收一些,尤其是这坏掉的。修好了以后又转手卖给那些家庭条件差的人家,卖的便宜些,自己有些赚头就可以了。虽然如此说,但是一台电视赚个20多块还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坏了别人还能找自己修。算是又从新忙活了起来。

    只是这小家伙少了以前的那股子灵动的感觉,幸亏有这电视机陪着。只是他自己踩着凳子还够不到上面的按钮自己调台而已。每天都是一些新闻或者电视剧,下午的时候也能看看大风车、动画城之类的少儿节目,生活算是回到了幼儿应该过的日子。

    4月下旬5月初不是卖花生的好日子,一来这新花生没有出,也就没有可以卖的;二来老花生和干花生是没办法像新花生那样用水煮熟了之后就吃,就盐水花生而言口感也赶不上新花生的。

    黄连英也想着自己要不要在做点什么生意,看看街上卖菜的就琢磨着要不再做点小菜的生意,自己吃菜也方便。琢磨着就去打听这蔬菜的进买渠道,以及这个买卖蔬菜地点价格等等。

    蒋文这维修的生计也是常常时有时无的,小日子难免有不顺的时候。但是稳定的做点蔬菜生意,最少一家人的嘴还是能够管上。到了5月中旬的时候蒋奶奶再次来了。看看自己家孙子好得怎么样了,孙女也到了2岁左右的年龄。

    蒋奶奶和蒋文在一边说话,道德家的孩子没有上来,由这蒋爷爷在家看着。由于没有喝奶,每天都是津威糖水的过日子。也幸得这蒋道德记得自己说的话,好歹给家里邮寄了200来块钱,要不然靠着蒋爷爷的退休金养活这一大家人还带着一个没断奶的小子,怕是吃力得紧。

    三个人在一边说话,这蒋家的闺女也已经是在慢慢走路的年纪。电视上正在表演国标舞,身穿西装的男子和一个穿着热舞裙的女子在电视上表演,在普遍都在看健美操的年代里,国标舞的展示算是一个另类的出现。但是也中另类吸引了蒋征小朋友的眼球。

    回头看看自己刚刚会走步的妹妹,小脑瓜嗡嗡的就过去牵着妹妹的手带过来,然后模仿电视上国标舞步学了起来。两兄妹有模有样的,妹妹还在开心的叫唤,女儿的声音把原本在说话的三人吸引了过来。

    “妈哟,还会跳舞啊这些,和那个电视上跳的一样。”蒋奶奶笑着说。

    蒋文也高兴,这儿子看电视还能学这些东西,他小时候那会还不会这一手。黄连英看着沉寂了快一个多月的儿子活跃起来,也是高兴。小家伙总算是有些活力了。

    三个大人看着两个小人在那前三步,后两步不时的踩着点子与电视上的同步一下,学习的能力很强。在这个家中也能够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了,无师自通的本事在什么时候都是罕见的。

    黄连英就自己想着自己儿子将来也许能够成为一个舞蹈演员之类的,对未来的期许就多了几分。对于赚钱的就愈发的明显了,舞蹈学习需要很多钱、很多、很多钱。一堂课几十块的价格,还不是一个小家能够随意开支的。

    看着儿子和闺女的样子,黄连英就更加坚定了自己想法。快6月的时候,总算是逼着蒋文把钱存够了,钱不多也就100来块。对于一个有工作的家庭来说,也是将近快一个月的薪资了。

    买了菜篮子。扁担和称,剩下不多的40多块就是卖菜的本钱了。6月初,黄连英就背着闺女,凌晨4点多就出了门到了丰源市场这个地方进菜。这里一个城市的菜市批发地,价格也便宜。去的晚了,就只能从别人的手中收过来再卖,成本就会高出许多,因此这黄连英才赶着4点多出门。

    到了地方好些大卡车在那发菜,菜价从几分到1毛不定,菜品也多。40多块钱花了不到20块就装满了两个篮子,左右两边100多斤。

    又说这丰源市场在兴义城市的山脚,这兴义城原本就是依山靠水而建立起来的,以前叫黄草镇,后来改成兴义市。也被省政府关注,索性就立为州府,也就是黔西南州的州府。

    从这丰源市场到蒋文家州医院门口的路程得7到8公里远,大部分还是上坡的道路,也胜的这道路都是水泥路,一路上的住家户、小区也多,等黄连英收了菜一路担着菜回来,时间都到了早上6点多的时候。一些老人都出来了,也有出来吃早点的。看见卖菜的路过,都会叫下来看看,买一些,节约自己中午再出来的时间。黄连英也因此减轻一些负担,这背上背着一个小孩子,肩膀上海担着一个家以及自己凭空加上去培养一个舞蹈演员的梦想,担子不可谓不沉重。

 第三十五章 蒋爷爷和蒋文强的矛盾

    蒋文强在家中照例是到处帮忙的只要别人家有事,他都会去出马帮忙。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将来蒋爷爷蒋奶奶归天的时候,家里面能够有人来帮忙,假如都出去找工作或者又是做其他的事情,家里面没有参与到帮忙的行列中,将来有个万一门庭冷清那就招人耻笑了。

    打桐油的地方是村子中的周家,这周家早年也是过得凄苦,上上一代的人听说原本就是地主,后来打地主的时候被分了家产,就剩年轻的一代。到了下海的那段时期,周家的自己担着商品到处赶场,百十来斤的货物翻山越岭的,有时候一天为了乘早能够赶上集市都需要奔波30多公里的路程,头天白天睡觉以后半夜就出发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到集市上去。幸苦了十几年才有了现今的家业,对比村子中的其他人家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现今的周家虽然房子的建筑规模不甚宏大,但是家里面那些打油的设备和每个月往来拉来的桐子,也不是小家小户能够轻易能够置办的。至于有多少家底村里人不知道,周家的也低调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嫌弃村子里的都是些懒、赌、馋、痴,亦或者是打地主后,没有发扬好中国农村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反而染上地主的毛病了。

    文强每天到这里的工作,就是看好那台机器,填料,中间的力气活不少。一把厚实些的铁铲子也有十来斤的样子。不得不惊叹那个年代的工艺,那像现今2020年了,一把铲子几块到十几块不等,都是塑料的,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没个份量。

    眼看就要6月的样子了,家里面还要请人来家里帮忙插秧。蒋文强还在大车上,为了到期能收到桐子不被其他人抢了去,照例需要自己先到产地去和当地的农户们签订好回收桐子的约定,多少给一些定钱,而如果有遇到还剩下陈年的桐子的也可以收回来。打桐油是个季节性的工作,桐子不熟,作坊就没办法运行,因此这收桐子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了。完事开头难,也许说的就是这样的内容。

    大车从云南一路奔袭,又到了贵州。总之在云南贵州之间绕了不知道多少个圈圈,前后也就10天不到功夫,光是一些闲散的桐子收购,都已经把大车喂了个半饱。看看地名蒋文强知道自己距离到家的日子不远了。

    贵州的公路都是依山而建,很多的公路都是在半山腰上。早上和傍晚的时候山里起雾,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天地之外的感觉,又有一种看不清的愁思。这天才出了群山的包围,司机大概是倦了。这雾茫茫的一片,大车不知道撞到了什么一个侧翻就滚出了公路去,蒋文强在大车上有一会没一会的眯着睡觉。本在打瞌睡的文强就被惊醒了,但是也晚了。大车侧翻的力道与结果不是文强一个坐车人能够扭转的。

    “老奶哦,出事情咯,你还在这点洗衣服哦。”蒋奶奶在帮蒋道德家的老大洗衣服,名字也定了下来单名一个荣字,也就是蒋荣。

    来人是周家旁边的,家里面房子不大,大儿子还是个傻子,也取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叫莱宝,结果长大了果然是“宝气”19岁的样子还和一个4岁的孩子差别不大。

    “廊子事!”蒋奶奶看见来人抬着衣服,眼神凝重,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我听人家讲说是周家回来的车子翻车咯。”

    “真的安?”

    “一,你这个老奶,我哄你又不得糖吃。”

    蒋奶奶忙着把蒋荣的衣服洗完,没洗好的也用洗衣棒子敲几下,丢到旁边的洗衣池中随意几下就清了衣服出来,抬着衣服就往家的方向赶去。

    蒋爷爷在家,城里的工地已经完工了。蒋爷爷也就回家了,也不知道上哪里招来一箱蜜蜂,现在每天就是打理一下蜜蜂,逛逛院子。大黄狗也跑不动了,在这个家也有快5年了。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趴着睡觉,偶尔见蒋爷爷出去,才跟在后面走两步。

    蒋奶奶回来的时候蒋爷爷还在梯子上打开蜂箱,看看蜜蜂们这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