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妻子出轨……抱歉,我不应该举这种例子……因为按照巴克利先生的观点,这玩意可能属于被禁止的范畴”
“所以为了开始对男女x行为的混乱,和其它‘罪孽’进行有效的管控,我们必须对电台、电视、歌曲、还有大学、新闻界、畅销书,乃至好莱坞电影…一句话,所有的大众媒介进行检查控制?”
“实际上倒确实有这样的国家,不知道小威廉·巴克利先生有没有兴趣移民过去?”
“所以巴克利先生,让我们直接一些,是否只对露骨的描写x行为的物品进行检测控制就会有好处,或者是否有必要建立一种检查控制制度,由政府决定一个具有识别能力的成年人应该看那些好东西,不该看那些坏东西?”
台下轻笑四起,显然那是在说酥连呢,有事没事黑几把或者当靶子,这就是酥连眼下存在于米国民众心目中的最高价值。
小威廉·巴克利:“坦白说,你的幽默感让我失望,我没想到耶鲁这些年堕落成这个样子,51年我毕业是写下的《我在耶鲁:学术自由的迷信》时就直言,耶鲁的教育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而耶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当今美国的问题!”
“总所周知,耶鲁是一所基督教学校,初期的校董教授都是虔诚的新教教徒,并且校董会校友会中也有大量的教徒存在,但现在其无神论氛围越来越浓重,甚至有反对基督教的嫌疑,最可笑的在于,耶鲁的宗教学教授大多缺乏对基督教的坚定信仰,宗教系实际上并不会去偏向基督教。”
“宗教系的古德诺教授公开在课堂上宣称他自己是80%的无神论者和20%的不可知论者,但讽刺的是他却拿到过‘优秀卫理会教友’,这样的人担任宗教学教授会驱使学生远离宗教,这对于耶鲁与合众国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没有虔诚的对上帝的信仰,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正确直面自己内心。”
“在社会学系中,宗教甚至被当成迷信或者是有害的愚昧,教授社会学导论的雷蒙德肯尼迪直言‘当今的教会的圣职人员如同是古代巫医的翻版,宗教就是某种关于鬼怪、精神与情感的事物’。我要承认,宗教在社会学系中受到普遍性的偏见,说好听点叫不受待见,说难听点,宗教成了批判的对象!”
“如果这是在酥连我表示理解,毕竟那是无神论者建立的国家,但别忘了,这里是合众国,没有受迫害的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经过种种不可思议的险境才达到应许之地,并且以基督教的精神建立的国度,宗教如同骨髓之于人那样之于我们的国家。但今天……基督教受到严重排斥,这本身是道德下降的表现,而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减弱,又反过来进一步的拉低道德,最终应许之地会成为索多玛与蛾摩拉。”
“这是我今天想说的对于当代米国的第一个批评,其次,耶鲁和今日美国在对个人主义的限制上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开端,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渊源,现代经济学基础课程通过传播集体主义价值观来实现其影响力,这是克思所设想的摧毁资产阶级的一种方式:通过‘不断扩展社会公共服务,税收,政府公知来逐渐实现国家权力的增长,从而实现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的平稳转变’”
“咳咳,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还是不要审核大众媒体好了,毕竟审核的过程是利维坦借此吸取养料的过程。”爱德华悻悻道。
“杨先生,请不要打断巴克利先生的发言”麦克·华莱士赶紧阻止。
第304章 我才是最保守的保守主义
小威廉巴克利:“当下的大学以学术自由为名为无神论,反对市场自由等理论辩护,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应该在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中强行灌输无神论等观点是对学术自由的滥用。我不反对学术自由,我认为学术字是学者在研究中的自由,而非向学生灌输某种观点的自由。这样我们的基督教传统才能得到延续,才能和大海对面的帝国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回到杨先生的提问中来,我之所以讲述那么多话并非是离题,恰恰是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们应该警惕色情制品对我们道德的侵蚀,进而影响到我们基督教的虔诚,这会让国家走向衰落。至于杨先生口中的‘制定一套一般性的规则’,我不赞同,但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如何对待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关切。”
又开始绕圈子了。
巴克利绝对不敢公然选择要制定规则来审查出版物,虽然他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但这显然是和米国建国时所秉承的精神相违背,也是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
此刻他就像个清流一样,洋洋洒洒的陈述问题的重要性,摆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药丸的态度来恐吓听众,但从来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思想家都有这个毛病。
但所谓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对待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关切,绕是爱德华精通英文…律师不精通这玩意就完蛋了,也花了至少30秒才能理顺其语序,以方便自己理解。
可台下却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大部分人而言,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才是心目中的高端,相反说大白话大实话的往往被视为低层次,这也是拉里·弗林特最大的烦恼。
拉里·弗林特有点美利坚焦大的意思,可惜古今中外,焦大们总是逃不脱被塞马粪的宿命。
可按照爱德华的历史知识和史观来判断,清流这做派往往是最能吸引目光和注意力的。
爱德华很想去赞美一把“威廉,你就是美利坚的良心啊,虽然你啥都不懂,但你有良心而且敢喷,那就是有良心的公公知识分子了……”
但显然不行,倒不是说他拉不下脸去吹捧对手,而是上一任也是第一任美利坚的良心还躺在自己的床上呢,他有时候为了助兴会喊两句,眼下要是把这桂冠推给小威廉巴克利,日后若是万一性质起来,一想到这张豹子脸……哪怕梅根再卖力,那也是要痿的啊!
眼下最要紧的在这场公开辩论中占到上风,输赢是没有的。
双方都借助这个舞台传播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爱德华对此没啥兴趣,他不准备当公知…虽然是个好买卖,但这买卖入行门槛低,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对于一个家庭条件不错的耶鲁法学精英学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去参合一脚,安心的打打官司,顺便勾搭勾搭黑白两道,转转手就能捞钱,这才是人生啊。
他只是个穿越者心无大志,就想在这个民族大熔炉里充实下自己的后宫,黑的白的黄的红的(印第安人的自称),这就四大类了,考虑到混血的话那么应该有432=24种组合?
他数学不怎么样,不知道这儿该用排列还是组合来算,但肯定是很刺激不是嘛?
然后么就是升官发财,他身上的犹太血统其实意义并不显著,他本人对财富无甚兴趣,赚来的钱大部分一转手就花到床伴的身上,并且乐此不疲,至于努力想爬高点,也就是为了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和钱财,仅此而已。
这个各种思想流派斗争激烈…真正意义上的激烈,双方不但用舌头和钢笔作为武器还动不动就请对方喝莫洛托夫鸡尾酒—爱德华是少见的逍遥派,几乎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立场。
但今天,他必须通过显示自己的政治立场来压制住小威廉·巴克利,这样才能短时期避免掉麻烦,若是今天落了下风的话,巴克利先生的党羽们是绝对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的。
而nbcs组织这场辩论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看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狠狠打一架。
前者是共和党的基本意识形态,后者是民主党的,双方观点截然相反,这才引出在政策上的不同处理方式。
虽然没有说,但所有人都认为爱德华是自由派。
是的,他自己从来没有公开过政治立场,但……给毛片辩护,还是民主党忠诚党员露丝伯格的好学生,哪怕他不是民主党,此刻也必须是。
所有人都抱着这种想法来看辩论赛。
只是,他们都错了。
要是能被猜到套路,那还是爱德华么?
爱德华:“我想请巴克利先生说一下保守主义的定义,毕竟《国家评论》杂志可被称为是保守派的进攻基地呢……”他差点说那是保守派的《真理报》。
“呃”对方楞了下。
这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回答,因为保守派或者保守主义很难有个具体的定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英国的法律体系,相当齐备完整但没有宪法这种纲领性的法律文件。你能说这是英国法律体系的漏洞嘛?显然不是。
那为什么不制定一部呢?
原因很简单,太麻烦了,从大宪章开始后,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度(这时期还比较挂羊头卖狗肉,真实现得到光荣革命后),几百年来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巨细靡遗,从高到低几乎可以完整的解决一个文明国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那在这种情况下,为啥还要去弄个宪法出来呢?
关于保守主义的定义也是如此,保守主义者喜欢独来独往,不抱团不扎堆,每个人独立的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并且发表成果,时间一长形成了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于什么才是保守主义,每个学界大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很不幸,他们又都不愿意承认别人的观点。
所以保守主义的定义就成了悬案,或者一千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小威廉·巴克利对于这种问题当然了如指掌,他滔滔不绝的说了整整五分钟。
即便作为对手,爱德华也是大为钦佩对方,巴克利确实是难缠的敌人,优秀的政治学者,这五分钟是他最熟悉的战场,语言顺畅,旁征博引,把保守主义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但还是没给出一个相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