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早晨从纽约出发,到加州已经是晚上。
吃完晚饭后,他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扑到大床上,把脑袋埋进鹅绒枕头里。
对他而言,充足的睡眠是奢侈品,平时每天都要靠脑中叫醒自己。
但既然到了斯坦福,那可以理解为某种带薪休假,至少生活节奏可以慢下来,睡到自然醒……
然而……
第二天早晨七点,他就被电话铃吵醒。
拎起话筒,对面的声音并非加州人传统的柔声细语,而是颇为粗野响亮,开门见山:“我想和你谈谈弗兰克林的案子!”
这样美好的早晨,没有人愿意谈工作,爱德华也是如此。
实际上他也见过不少自称是受害者,试图借助他的专业知识来翻案,但他调来案卷后一看就知道,这混蛋多半是想钻法律空子。
他很想一声fxxk骂过去,可想想毕竟这是斯坦福,而且对方直接就找到自己头上,显然也不是普通人,所以决定稍微周旋周旋。
“什么案子?布鲁斯·弗兰克林是谁?他受到什么指控?”
脑子有点清醒后,他问道,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印象,但仅限于有点儿而已,应该是在新闻报道中听到过,但从来没有往心里去过。
类似的名字和情况出现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芝加哥8人案”“gd城9人案”等等,以至于当他听到“印第印第安纳波利斯500人”时,第一反应肯定觉得这是场史诗级别的波澜壮阔的案子,而实际上这是赛车大奖赛……
对面的声音显得颇为急切:“你说你不知道弗兰克林案?上帝。好吧,我告诉你,他是斯坦福的教授,负责英国文学,原本是有终生聘约的,但现在被解雇了。我们需要帮助,莱昂纳德·丹波说你可能愿意帮助我们,所以,我立刻给你打了电话。”
确实,真的是立刻。
爱德华甚至连办公室都一次没去过。
“但是我想说,这属于我的休假范畴,我本人无意参与这件事情。”爱德华婉拒。
笑话,斯坦福开除了自己的教授,这教授显然觉得不服,要打官司。
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还是不要介入为妙,怎么说来着,这是斯坦福的内政,自己一个耶鲁人最好是不要粗暴干涉,虽然联邦政府对此非常内行。
斯坦福大学校方怎么也算金主爸爸,自己在这儿好吃好喝的,何必呢惹其他麻烦呢。
“实际上我是个外来人,所以你为什么不去找斯坦福法学院的教授,首先斯坦福法学院的综合实力相当强劲,其次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民权和学术自由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合众国很有名气的。”
“是这样的杨先生,我是斯坦福大学教师政治行动小组的成员”对方刚开始自报家门。
这让爱德华皱起了眉头,他离开纽黑文就是为了躲开那种闹哄哄的政治运动,结果横跨大陆后的第一天,就碰到类似事情,真是活见鬼!
可接下来对方的声音却让爱德华觉得有点沉重:“斯坦福法学院?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从法学院无法得到任何帮助。莱曼校长把他们都抓在手心里,而那些愿意站在我这边的年轻教师也不敢说话。”
“还有这事?”爱德华愣住了。
要知道这是斯坦福啊,可不是伯克利,后者是公立大学,政客的权力很容易入侵校园,用政治力量赶走某些不受欢迎的刺头,也算是常规操作的一种(当然并不多见,因为刺头通常会认怂。)
可斯坦福也是著名的私立大学,就如同耶鲁一样,私立大学里,教授的权威极重,除非这家伙确实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否则一个拿到终生聘任资格的家伙,只要他愿意就能老死在校园里。
怎么,西海岸和东海岸,在这种问题上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好吧,那你让弗兰克林的律师给我打电话”爱德华想了想说道“我倒是愿意和他讨论一下相关的法律的问题,我想这应该挺有意思。”
“这正是最大的问题”对面说道“弗兰克林没有律师。他以前找过律师,可现在他的钱花光了。学校不愿意动用公费为他请律师,他也找过法学院的教授,可没有人站出来。”
“坦白的说,我不相信你的说法,女士”爱德华端正态度道:“这是斯坦福,而不是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大学,我不相信校方会解聘一个终身教授而不给他任何辩护的机会,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法学院教授愿意站出来主持公道。至少法学院的教授会给他当顾问,提供咨询意见……”
在耶鲁,在哈佛都是这样。
对方笑了:“看来你真是不了解这里的情况,过几天也许你就不会吃惊了。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见面聊聊?”
“对不起,我得再说一遍,我来这里是做学问并且放松的,这实际上是我的私人休假”爱德华说到。
在美国打扰别人休假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好吧,那这样,我们可以出来吃顿午餐,让你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不会要求你提供法律援助。并且我想弗兰克林的情况,也许可以作为你的研究案例。”对方退了一步。
爱德华觉得既然如此,那不妨去见见他们,“但是我还要重申,我只是答应见面,不会有任何承诺,你们也不要指望我!”
笑话,好不容易得来的快活时光,鬼才想去碰这种事情。
实际上爱德华有一句话是对的,这是里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列宁格勒,那种校方直接开除一个终生教授,且不让其申辩,并且没有人为他站出来说话的事情,不会发生,或者说哪怕真有这样的校方,那多半也是公立大学,私立学校没那么霸道。
而且就算有这种事情,那么媒体早就炸锅了,西方记者听到这种事情,向来是跑的比谁都快,而且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是先骂校方当局。
纽黑文那时就是如此。
……
第344章 “这书原本是要收钱的”
344
挂了电话,爱德华倒是想睡个回笼觉,然而这怎么睡得着!
本来就有认床的毛病,实际上……如果床上有漂亮异性的话,这个毛病倒也不会发作。
无奈之下,只好起床吃完早饭。
因为时间太早,办公楼还没开门,他顺着林间小路走走,山里的空气新鲜而凛冽让他精神为之一震。
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有个人,看样子四十多岁,灰白的头发带着副厚厚的眼镜,充满了学究气质。
想来这就是自己的邻居了,爱德华顿时很热情的上前和他打招呼。
果然,这人是斯坦福法学院的的教授理查德·史考特。
史考特教授态度和蔼,没有一丝架子,他对爱德华很热情…因为早就听说过他的事迹,这让某人老脸一红……
双方边走边聊,话越说越投机。
爱德华:“所以,理查,我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叫布鲁斯·弗兰克林的家伙,事情好像闹得挺大的?”
他试探了一句。
“嘿,你也听说了?”史考特教授扶了扶眼镜,叹了口气“爱德华,我知道你肯定以为这是,但我告诉你这不是……”
“嗯?”某人心中狂喜,看来能听到内幕八卦了。
“这么说吧。布鲁斯·弗兰克林教授的案子。首先不是民权问题,其次也不涉及学术自由。这家伙是个混蛋,抱歉,不该说脏话,但他真不是个好东西。实际上校方和他解约的事情,大部分教授都是默许的……少部分不怕死的为此还高声叫好?”
“为什么?”爱德华更加好奇了“莫非这家伙真干了什么了不得事情?而且为什么叫好还得不怕死?”
“他有个组织叫做‘必胜’”史考特教授苦笑
“必胜……”某人脑门开始冒汗,心里说怎么哥们穿越过来之后老是和昭和扯上关系?
这是什么破名字?
怎么1971年的斯坦福会出现这种组织,这不应该出现在瓜岛的地洞里或者硫磺岛的折钵山上么,通常还伴随着武运长久或者天脑黑卡半载这类的撕嚎,那才是正宗的原汁原味。
“这个组织是干嘛的?”他问“激进思潮组织?类似地下气象员那种?”
“地下气象员?爱德华,只能说你有点缺乏想象力,实际上,弗兰克林他在山里”史考特教授用手指了指东边那片丘陵“嗯,他在那儿,训练一群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使用武器。然后,带着这些家伙在学校里扔炸弹和开枪……”
“嚯……”爱德华震惊了。
尼玛,这还了得,弗兰克林是文能讲莎士比亚,武能把人炸成傻x,端的是文武双全!
史考特又指向西边,“就在两个礼拜前,他在‘教员贫民窟’附近扔了一颗。”
教员贫民窟是一栋颇为漂亮的小楼,校方用来给那些年轻的未婚教员居住的,这些家伙通常没几个钱,于是就有了这么个自嘲的名头。
“弗兰克林正在把斯坦福的宁静校园变成越南的丛林,你知道他把他的‘麦尔维尔(lville)和霍桑(hawthorne)’的文学课叫什么?”
“嗯?”爱德华好奇
“叫做‘毛’尔维尔(aoville)和‘胡’(hothorne)(志明)桑,弗兰克林不是教师,他是kb份子是个狂热煽动者。”
爱德华嘴角抽搐,这显然是有点刺激了。
之前耶鲁、哈佛,乃至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等一流大学都闹过学潮,加州伯克利甚至还有学生和警察对抗,学生把警察扔过来的催泪瓦斯再扔回去等壮举……
但闹归闹,最多也就是冷兵器对抗,通常还是警察拿着警棍追着学生到处跑。
最大的乱子是俄亥俄大学的开枪事件,造成两名学生死亡,但这也是警察/国民警卫队在作孽。
根本就没听说过,抗议份子有动用热兵器的,这通常是打着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