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是支付日常债务,
最后如果还有剩下的,那就在向股东或者合伙人进行最后的清偿。
爱德华倒也不是盲目乐观,他不是商法专业,但多少懂一点。
保卫犹太人同盟还是有点实力的,旗下有至少两座教堂,若干养老院,不说教堂的地皮,就是附属的几栋小楼买了能换几十万刀的,而且这样的社会组织能欠多少债务和税金?
何况这“旋转门”也不是白当的,肯定能落下不少好处来。
结果却是让他措手不及,证明他虽然两世为人但毕竟还是图样!
卡哈尼拉比竟然在背地里搞集资!!
许以高额回报,从犹太社区吸走了了一大批资金。
从警方披露的资料来看,这货根本就是在搞“庞氏骗局”,利用后来者钱来支付先前投入者的利息。
而且存在的时间超过十年之多!
爱德华惊呆了,随即是欲哭无泪,深深自责字来,身上的犹太血统怎么竟然没有提前发出警示?!!
而卡哈尼拉比之所以能玩这么长时间没出事,原因也挺简单。
首先,拉比是个体面的职业,而且和宗教沾边了,很好的伪装色。天然就容易让人轻信。
其次,这也是犹太人社区的惯例,倒不是说每个拉比都是集资诈骗犯,但若是按照非法集资罪(如果米国有这个罪名的话)来判,基本一个都跑不了。
这就涉及到犹太人的本性问题,喜欢钱也喜欢赚钱,但正常的投资回报率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反过来这个国家也存在很多并不那么正大光明但大致合法的项目需要投钱,通常回报率和偿付信誉都不错,但这不是一般人有资格能接触和参与的。
于是拉比们就成了“社会闲散资金”和“灰色项目”之间的桥梁。
就是爱德华的外公也干的不亦乐乎。
以上两点只能算是先决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卡哈尼拉比在业务上着实“出类拔萃”…这么多年来,还本付息是毫不含糊,而且利息始终比其他拉比高几个点。
“同行”们当然眼红,联合起来故意放风出去说他的利息太高分明就是涉嫌诈骗。
造谣的目的无非是想引发挤兑,等卡哈尼拉比爆雷后,他们再结伴去摸尸体,这能捡到不少便宜货。
结果,卡哈尼拉比面对蜂拥上前的挤兑者毫不慌张,哪怕按照规定:提前支取不但不能给利息甚至要损失部分本金。
他也不管,反而是给足对方应得的利息和本金,但也不是无条件…拿钱后就此两清…从此后再也别想再度参加卡哈尼拉比的投资计划。
如此一来,反而是把信誉和能力的招牌打出去了,挺过风波后,他的客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也有那些提前支取者厚着脸皮(只要和钱有关,犹太人通常不在乎脸皮问题)上门要求再度合作。
卡哈尼拉比也不是不近情理,在收了更加昂贵的佣金和管理费后也就淡淡的表示都是犹太人,那就“下不为例”。
至于当他面对挤兑时从哪儿调来那么多头寸应付。
说出来也让人啼笑皆非,那时候他名气还没现在那么大,但在“理想”的驱使下,还是在某个族裔的聚集区搞了个大新闻……大爆炸。
于是获得了某些前kb组织后洗白为政党的境外组织的资助,大把的票子滚滚而来。
恰好,最大的一笔就出现在那个紧要关头。
后来随着某组织逐渐进入议会,这样的钱就越来越少。
但卡哈尼拉比的牌子毕竟打出去了,不但依然境外有小组织汇钱过来,还有不少激进暴徒也愿意捐钱,这样他的流动资金不断,就能继续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至于为啥崩盘?
因为他发现收入有减少的趋势,照这样下去,不出半年就得崩盘,就想再搞几个案子,刷刷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傻钱进来。
其实他也挺鬼,炸弹归炸弹扔,但从没想过弄死人。
BLM大厦的实际上是燃烧弹,考虑到新建大楼的消防设施都不错,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坏就坏在,案发地办公室的老板也是犹太人,买卖做的很大,但依然吝啬,既要面子又舍不得花钱,整间办公室都铺了地毯…化纤的……
这玩意遇到火就燃,而且会放出大量毒气,加上bl大楼是新造的,采用了时髦的不可开窗式设计……
不死人一切好说,死了人,而且还是死的同族的。
舆论马上就会产生变化。
虽然爱德华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把谢尔顿等人塑造成无知和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但毕竟只能管一小段时间和一小撮受众。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你无法欺骗所有人于一世。
米国群众又不是真的蠢,很快回过神来,这仨货或许是情有可原,但保卫犹太人同盟肯定不是好货,墙倒众人推,媒体也最喜欢打这种太平拳…政治正确、同情平民、还没有风险。
于是捐款来源马上锐减,那句“所有资金的支出都要卡哈尼拉比亲自签字”的规定也不是针对爱德华,而是针对所有的受骗者或者说叫投资者。
事情大体就是这样。
至于卡哈尼拉比本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飞快的办妥了各种手续,火线移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以色列公民。
至于为什么对于国外移民定居审核极其严格的政府会用如此罕见的高效率帮助拉比办妥一切手续?
一方面,“祖国”需要人民的回归;另一方面,拉比在瑞士银行的存款也是一个很大因素。
总之,卡哈尼拉比现在安全了。
当然如果留在米国,他也会很安全,米国监狱戒律森严,牢头狱霸和司法警察构成恐怖的镇压力量,但只要耐心改造,至少生命能得到保证。
但在以色列,他在安全之余还能获得自由!
从遥远的,世界上最自由的米利坚来到战争前线,是为了追求自由,显然这是个极为动听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为他在祖国带来许多追随者,就和在米国一样。
随后他在新故乡或者旧说故乡重操旧业,成立了极端组织,宣扬暴力活动。
结果被效率极高的以色列国家安全局(辛贝特)特工破门而入,反拷双手押上警车。
卡哈尼拉比立刻抱怨:“我就是在美国也没受到过这样粗暴无理的对待。”
得到的回答是:“该死的,老实点儿!这儿可没有谁会在乎见鬼的‘犹太人选票’”!
……………………
说回正题,卡哈尼拉比留在米利坚的只是一个烂摊子,爱德华之前垫付的大几千办案费用也等于打了水漂。
第87章 后续的小事情(中)
眼下临时办公室里,人去楼空,爱德华看着写字台上那一大叠费用的收据发票,气的心脏都隐隐痛了起来:“娘哎,八千美刀啊,够买好几辆跑车了!”
顿时犹太血脉大发作:“肏,凭啥我一个人出血,伯特·维茨莱本和巴里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对还有巴赫鲁扬·索罗金!”
“我找他们要钱去,这点损失四人共同承担,每人2000刀,那还算凑合。”
可刚做进车里,还没发动,这华人血统却开始占了上风:“哎呦,好像不大好意思啊,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这么玩命,现在谈钱,有点拉不下脸。”
“再说了,辩护过程中他们年纪都比我大,但可都对我非常尊敬,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把我当老板。”
“现在去找他们平摊,怎么也开不了口啊。”
华犹激烈斗争了半个小时……
他决定先去睡一觉……
躺下去没十分钟,就被电话铃吵醒。
电话里是米兹拉西拉比,他要见见自己的亲外孙,马上……
虽然不爽,但爱德华还是骂骂咧咧的坐上驾驶座,忽然他心情好了起来“这活儿是老东西硬压过来的,这钱当然该找他报!”
想清了这点,他浑身带劲,十分钟后就出现在米兹拉西拉比的办公室里。
老头儿依然带着那顶小瓜皮帽,笑眯眯的看着他:“我的孩子,最近太忙了,我都没来得及第一时间祝贺你。”
“还行吧……虽然花了很多精力,呃……还有钱……但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爱德华大喇喇的说道,这是在提醒老头儿,该你了!
“今天让你来就是想告诉你,赎罪日那天,约瑟芬就能回归社区,被大家所接纳了。这将会是一个非常体面的仪式。”
爱德华眼睛一亮,神情也轻松起来:“是嘛,那我非常高兴。”
“是的,我也是,作为一个父亲,我对她有亏欠。”随后又絮絮叨叨扯了好大一堆。
爱德华听得不停的翻白眼,但老头儿似乎什么都没看到依然自顾自的说下去。
最后爱德华只好打断他:“我说,这个案子,我可以不要律师费。”
“我的孩子,你还没律师执业资格呢?”外祖父亲切而慈祥的反问道。
“好吧,我可以不收顾问费,但是”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大叠整理好的发表…这都是茜莱瑞帮忙干的…“你看看将近8000美元,我自己车的油费还没算,这笔钱总不能让我一个人背吧……”
“呃,那你觉得应该找谁?”
“应该找卡哈尼拉比去,但这个家伙一直说下周回国,我只怕到了审判日那天他都回不来。”
“所以……”米兹拉西拉比并不接话,依然循循善诱。
爱德华咬牙“所以我来找你了,这个钱,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出吧。”
他还是没好意思开口直接要钱。
“哎”老拉比叹了口气“显然你身上的华人血统影响力很强,要是纯粹的犹太人,只怕刚才第一句就是找我要钱。”
“所以,这钱应该给我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