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走完程序,开始土建和人员招聘。
黄菲菲三月初来到首都,一周后办事处成立,在农科院附近的友谊宾馆长包了一个套房,作为办事处的办公地点。
四月,黄老介绍的育肥场场长崔南到任,开始培训员工。孙大海找叔叔帮忙联系的薛海天夫妇和陈锋,也来到首都,薛海天成为办事处的司机,趁着现在车还没有到,先去熟悉首都的道路。陈锋年级小,人又机灵,孙大海和黄菲菲一商量,让他先跟着黄菲菲学习,争取早日锻炼出来,好独挡一面。
小舅李小龙关系落了下来,公社书记和社长很配合,让小舅当了合资后的肉联厂中方厂长。
几个项目的筹备工作千头万绪,黄菲菲虽然是行政管理学的高材生,但初来乍到的她,舌头还没有捋直,就被赶鸭子上架,带着一群菜鸟助手,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孙大海是个心地善良的好老板,见此情景,便成立了综合筹备组,请奶奶坐镇中枢,又挖墙脚,把擅长处理行政事务的张玉洁的妈妈齐阿姨请了过来,配合黄菲菲一起工作。加上原有的菜鸟助手们几个表哥表姐,以及预备役亲戚娟子姐,这才勉强够用。
直到进入四月,崔南、陈锋与薛海天先后加入筹备组,fes也派来了几名精兵强将,筹备组的工作进度,一下子加快了。
办事处刚刚成立,孙大海就要求黄菲菲,前往fes,也就是外企服务公司,以办事处的名义,签署了委托服务的合同。
其实,以办事处那仨瓜俩枣的几个人,没必要去外企服务公司挨一刀宰,可谁让前世的孙大海,被加入fes的朋友和同学,在他面前炫耀过许多次,都成了他心中的怨念了。
不过,这样也好,像崔南、齐阿姨等原来有正式工作的人,就变成了档案和劳动关系调到外企服务公司,而人被劳动派遣到了办事处,他们心里就更踏实了。
随着各项工作的展开,大家相互间也磨合完毕,几只菜鸟做事也有模有样了。筹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无所事事的孙大海,脑子一转,便假公济私的干起了私活。
五月一日,一家名为“妆点生活”的花卉陶艺华夏股份有限公司,悄悄地成立了。借助其它项目的顺风车,这家公司的手续,完成得飞快,抢在了其它公司成立的前边。
妆点生活是家外商独资公司,注册地在香江,前身是一家经营项目为花卉的空壳公司,被曹勇以五千港币从于凯浩律师手中购得,更改信息,注册资金为十万美元。
公司内部股份划分如下:孙氏投资公司出资5万美元,为第一大股东,股份为50,曹氏投资公司,出资3万美元,股份30,孙卫红、曹月、孙大海、孙圆圆和孙大河为个人股东,每人出资四千美元,各占4的股份,其中曹氏投资公司和曹月的投资,均由曹勇个人垫付。
妆点生活花卉陶艺华夏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也是公司的第一任经理,名叫方大同,是方林的父亲。
第58章 重生者的梗,你们不懂
早在正月十五,曹月就按照孙大海说的,把方林带回家,正式见过了家长。
方林人长得很清秀,说话声音不大,白白净净的,一副标准的江南水乡小伙子模样。家里对他都还比较满意,感觉他的性格脾气,和曹月形成了互补,也就接受了他。
接触过几次之后,孙大海也觉得他不错,至少比前世曹月找得那位强。那位也是大大咧咧的,脾气火爆得很,和曹月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直到孙大海重生之前,俩人都六十多了,还整天干架呢。
既然接受了方林,那以前答应曹月的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孙大海向方林详细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后,决定一劳永逸。他让方林劝说父亲方大同,办理退休,把正式工的指标,留给了已经结婚安家的大女儿,自己带着小女儿方颖,来到首都。
妆点生活成立后,方大同父女拿着签好的合同,到fes办理了手续,把档案和工作关系都转了过来。
孙大海挖人的行动还在继续,他把胖婶家的侯师傅和他两个儿子,也都塞进公司,又让侯师傅去原来工作的工艺品厂,挖了两个他从前的徒弟。
妆点生活在成立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一张大合同,它将负责种猪场、育肥场等项目的室内室外绿化工作。
方大同以每亩年租金十元人民币的高价在当时的确是高价,租了钱家川村二十亩山上的荒地当做育苗基地,其中部分开始修建临时大棚。
孙大海得知后,大呼便宜,随即逼着方大同,签了二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并将租金一次性全部付清。
方大同还临时租下了村里砖厂的砖窑,进行改造,在公司自己的窑建好之前,侯师傅带队,将在这里烧制花盆。
方林和方大同,在讨论选择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时,孙大海乾纲独断,要求在自己的几个场里,最少一半都要种上君子兰,并且希望方大同,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也把君子兰当作重点。
君子兰本身就是非常受欢迎的室内绿植,方大同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合理要求。于是,几个月后,在公司建好的大棚里,一大半,种的都是君子兰。
大胖和二胖,则是拿着公司开具的介绍信,去学驾驶了。
妆点生活这家公司,是孙大海为了安置方大同,顺便让自己,还有两个姑姑和弟弟妹妹,挣点小钱儿成立的。安排好了妆点生活现阶段的工作,孙大海便不再关注。
大黄鱼已经卖掉了,每根卖了四千九百多美元,丽萨婶子给他们四个凑了整,每人新开的账户上,都是五千美元。不过现在,就剩一千了。
1981年5月18日,星期一。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昔日荒芜的河滩地,如今旧貌换新颜,密布的石头,变成了新建厂房的围墙和石子路。这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厂区前,临时搭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的摆放有桌椅,上面坐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农业部、农科院、农大以及市、区相关领导,投资方代表曹勇,黄菲菲,还有四家合资企业的中、外两方负责人。
台下是电视台和多家报纸的记者,几家厂子的员工,还有当地的村民。孙、曹两家,除了在沪城上学的孙卫红,剩下的人,全都来了。
上午九点整,揭牌仪式正式开始。
在沉闷冗长的领导发言后,四块披着红绸的牌子,被抬了上来。
主持人邀请了四位与会的主要领导,和四个厂子的负责人,三人一组,一起揭开了红绸。
“赢在起跑线种猪场”、“春光明媚育肥场”、“喵喵喵有机化肥厂”、“兽血沸腾饲料厂”,四个奇葩名字的铜牌,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孙大海得意地笑了。
这种厂名,肯定是重生者孙大海取出来的。他不惜对黄菲菲假传圣旨,对家人先斩后奏,才使得这几个厂名,成为事实。
为此,他还被勒令去学习国学,并被剥夺了一年的取名权。
可惜肉联厂的名字,我不能取了。孙大海很沮丧。
“大海,喵喵喵是猫叫吧,和有机化肥厂有什么关系呢?”别的名字还好说,家人都不理解这个厂名。
“没错,喵喵喵是猫的意思,养猫的人,又叫铲屎官,想想咱们化肥厂的原料来源,你们就能理解了。”
统一的揭牌仪式结束了。
曹勇代表厂方,邀请并陪同各位领导参观厂区。
首先参观的是赢在起跑线种猪场。
在厂门旁,刚刚参加完揭牌仪式的铜牌,挂在墙上,旁边还有“农科院猪种改良研究小组”、“猪疫病预防与治疗课题组”、“华夏农业大学畜牧系定点实验场”等小牌子,把赢在起跑线种猪场显得跟国家直属科研单位似的。
种猪场是重中之重,场长由奶奶姜秀萍临时担当。中方负责人,是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他担任种猪场的副场长兼总工程师职务。
种猪场分为两个区域,前面为生产区,分为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二百多头本地优质母猪已经到位,正悠闲地吃着饲料。三头进口种公猪,身体强壮,为了保证它们的活力,在公猪舍外面,还特别修建了运动区域。
种猪场后面,则是研究区,由一座实验楼和三个彼此隔离的超小型养猪场组成。目前实验楼还在修建中。
参观完种猪场,大家又步行到了隔壁的春光明媚育肥场。
厂门上除了厂牌,还有一个市公安局颁发的“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的牌子。
育肥场还没开业,怎么就成先进了?
大家用奇怪的目光,看向身穿警服的市局代表。
警官唯唯诺诺,不知道如何解释。
还是他身边是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出了真相。
“市局的人,鼻子真尖。一听说这里要开养猪场,立刻就跑来拉关系。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多买点肉嘛。”
警官连忙解释:“我们那儿小伙子多,每天除了出警,还要大量的训练。每月发的那点肉票,根本就不够吃的。以后从这多买点肉,身体好了,不是更能好好工作,与犯罪分子做斗争嘛。”
在哄笑声中,大家走进了育肥场。市局的小心思,谁都不在意。在场的各个单位,除了农业部不在乎,谁不想有个稳定的肉源呀。现在的社会上,工资都差不多。单位好不好,管后勤的人能力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逢年过节,单位发放的福利。
这里要新建养猪场的事,是唐天听李小龙说的。回到家,唐天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是市局的副局长,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第二天就到局里说了。
几个局长开会研究,决定授予育肥场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的称号,并口头达成了单位食堂的猪肉供应计划。
第59章 W126,奔驰的
参观完种猪场,大家又步行来到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