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就是友联经纪公司的老板是孙大海,开经济公司跟玩票儿似的,不一挣钱为第一目的。自己公司总共也没有签几个艺人,还要供养着这样的两位大爷。
要是换成别人,即使公司暂时还没有倒闭,恐怕老板也早就哭晕在卫生间里了。
发哥虽然现在还不算友联的人,但他既然答应等合同期满后转投友联,孙大海也就根本没有把他当成外人。
他和红姑情况类似,两人目前红得一塌糊涂,整日里片约不断,虽然最后分到他俩手里的钱有限,但总的来说经济条件尚可。
现在他们多了一份岁月静好的分红,两人其实并不用这么玩命接片了。相信如果孙大海这边有适合他俩的角色,哪怕是需要压低片酬的文艺片,他俩也不会拒绝。
孙大海没有计划让他俩接拍这样纯粹的文艺片。香江影坛比较流行剧情片,其性质介乎于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这样类型的电影更适合他俩的发挥。
如同前世王家卫习惯用梁朝伟和张曼玉做自己电影的男女主角一样,李碧华和张国荣关系很好,她作品中的男主角,有不少都很符合张国荣的人设。
可惜友联旗下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女演员,不然借助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肯定能捧红几个出来。
搞文艺片就要静得下心来,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地反复推敲琢磨。孙大海计划让公司每隔两三年上一部文艺片,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商业片上。文艺片与商业片的比例控制在1:3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会很好。
前世国内真有几个号称第n代导演的人,专门捣鼓一些反应社会阴暗面的地下电影,并将之美其名曰“艺术片”。
他们一边忽悠投资人来投资,一边哄着演员卖苦力。最终将成片拿到国外参加电影节参展,卖片子的同时还能觊觎一下各种奖项。在其他人赔本赚吆喝的同时,自己倒是赚得钵满盆满,名利双收。
孙大海自然不会这样做,他财大气粗的,可丢不起那个人。他今天来见李碧华,主要是为了双方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两人交谈得很愉快。鉴于孙大海主动提出,请李碧华以编剧身份加入剧组,李碧华投桃报李,当场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下来。
秦俑全部的影视改编权卖了五万港币,李碧华出任编剧的费用为三万港币,友联一共花八万港币,就搞定了一切。
老实说,这个价格比孙大海预想的还要低了不少。李碧华对于和友联这样敢于一掷六百万美元投资末代皇帝的公司合作,报以相当大的诚意,她也希望今后双方能够长期合作,因此有意识地压低了价格。
第704章 拍摄成本一千万
此外,对于根据秦俑改编的电影,孙大海现在就开出了拍摄成本不低于一千万港币,总投资不低于一千二百万港币的价码。
大家都是圈内人,这个价格肯定是真实投资,而不是对外宣传时吹出来的虚价。
这也将是香江第一部没有与好莱坞合作,完全自主投拍的千万港币级别的大片。
如此投资规模的一部电影,在目前的香江影坛,已经算得上是顶级大制作了。作为原著作者和编剧,李碧华自然也无比希望能够促成这次合作。
前世这部电影的出品方天艺集团实力不足,这部电影的投资号称五百万港币,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二百万港币出头。
作为合拍片,剧组中的演员基本都是大陆人,根本用不了多少片酬。在外景地实拍时,当地政府和驻军也给予剧组极大的帮助。
他们不仅免费向剧组提供食宿、交通等后勤保证,还出人出物资,为影片的拍摄工作付出了极大的贡献。
大量的战士充当群演,战马、各种服装、枪械等道具,还有在片中出现的二战时期老式飞机、坦克和卡车等实物,这些都是由政府和部队协调解决的。
在八十年代,国内可还没有专业的影视服装道具公司,如果没有他们近乎无偿的大力协助,这部电影的预算即使再翻一倍,也拍不出什么东西来。
孙大海相信,友联经纪公司投资了这部电影之后,国内方面给予这部电影的配合,绝不会比前世少。
再加上自己提供的充足的拍摄经费,孙大海有足够的信心,让这部电影比前世提高几个档次。即便成不了经典,最少也要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热门影片。
孙大海提出的这个投资额,并不是一味通过烧钱来赚取噱头。
秦俑这部中,包含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古装、动作、战争、玄幻、现代、爱情
三段式结构,使得这部电影的时间背景从秦朝跨度到抗倭战争时期,最后又回到现代。这样一部电影的筹备工作,其工作量之大,与分别筹备三部电影差不了多少了。
秦俑这部如果改编成电影剧本,肯定要走商业片的路。限于一部影片的时长,在原著内大量的感情戏份肯定要被压缩删节,最终成片中惊艳的视觉效果将会成为了电影吸引观众进场的重点。
片中不仅将会出现各种特技镜头,后期特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孙大海估计香江本地可能都处理不了,要送到美利坚去做特效才成。这些镜头中每一帧画面,都是要靠大量的金钱才能堆出来。
因此,孙大海现在就把预算做的足足的,免得导演程小东和剧组人员放不开手脚。为了省钱而降低质量要求,这对亿万富翁孙大海来说,简直是在打他的脸。
说到程小东,此时这位投资千万港币级别的大片导演俨然已经晕菜了。
如果他看过未来的大话西游,现在肯定会念叨着:“我刚刚睡醒,经过外面无所事事,就顺便进来听听。你突然拿出来一部一千万港币拍摄成本的电影让我当导演?我的牙齿还没有刷呢”
在一旁听了半天的张一谋,自认为明白了孙大海叫自己一起来的意思。
无非是友联要开一个新项目,孙大海叫自己来,估计是要自己为这部电影掌镜,或者也有可能是让他担任副导演。
孙大海一上来就和李碧华说清楚了,根据秦俑改编后的电影准备拿到大陆拍摄,因此会把这部电影搞成合拍片。
孙大海要李碧华在改编时要一定注意,无论是影片的立意,还是情节与台词、道具,都决不能出现政治上的问题,以便剧本能够通过大陆方面的审核。
看过这部的人都知道,中出现的许多场景,是无法在摄影棚完成的,需要寻找相应的外景地。
尤其是那些描述战争的大场面,无论是发生在秦朝的古代战争,还是发生在近代的抗倭战争,不仅需要合适的外景地,还需要大量的群演,以及相应的服装、道具和布景,其中包括大量的马匹和二战时的车辆、坦克与飞机参与,这在香江根本无法实现。
如此一来,这部电影与大陆合作拍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孙大海有大陆背景,促成此事估计问题不大。但剧组就牵扯到与大陆方面合作的问题,有张一谋出面从中协调,相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说实话,现在的张一谋,对香江电影的运作模式比较感兴趣,但对这样闹哄哄但缺乏思想深度的商业片兴趣不大。
不过,谁让他是友联的签约艺人呢。而且他与孙大海私交很好,就算是免费帮忙,只要孙大海开口了,张一谋也不会拒绝。
谁知,孙大海话锋一转,他指了指张一谋,笑着问李碧华:“您看张导的外形和气质,与您中的男主角蒙天放,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听孙大海这么一说,不仅李碧华马上认真地打量起张一谋来,就连程小东也转头看向张一谋。
张一谋也愣住了,他疑惑地看向孙大海。孙大海笑着冲他点点头,表示不用担心,自己心里有数。
然后,他继续对李碧华说道:“张导去年以男主演的身份拍摄了一部电影老井,获得了国内的华夏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目前电影老井正在东京电影节上参展,并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多个奖项提名,而且受到影评人与当地观众的热烈追捧。
据悉,这部电影极有可能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同时,张导通过在本片中的精彩表演,很有可能收获最佳男演员奖。
如果这个消息能够最终实现的话,那么张导将是整个华夏第一位在国际a类电影节中获得影帝称号的男演员。
我这里说的华夏第一,可不仅仅指大陆,同时也包括香江和湾湾的电影人。”
孙大海不无自豪地对大家说出了这个内幕消息。
第705章 蹭饭
这些消息都是友联通过倭国的合作商从权威人士那里打听到的。张一谋身为当事人,由于消息闭塞,反而不如孙大海清楚。
而且,张一谋在完成老井的拍摄工作后,就一直忙着拍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
等影片杀青后他便直接赶赴香江,在冲洗胶片的同时,顺便来参加友联举行的末代皇帝首映式。
因此,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老井剧组到东京电影节参展的事情。
东京电影节于上周末在东京拉开帷幕,为期半个月。全部主竞赛单元的评比奖项,要等到十一月初的闭幕式上才会正式宣布。
张一谋因为时间冲突,分身乏术,所以早早就跟老井剧组打招呼请假,他不能跟组去一起东京。
这个消息孙大海现在如果不告诉他,估计张一谋要在这周末回国以后,才能从国内的渠道收到一些零星的消息。
由于得到消息的渠道不同,他打听到的,还真未必有孙大海知道的更清楚准确。
听了孙大海的话,李碧华和程小东对张一谋更加重视了。
别看张一谋是电影摄影出身,也当过了影片的男主角,但他更认可自己导演的身份。孙大海十分了解他,所以介绍他时也只介绍他导演的身份。
李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