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旗下的企业虽多,但与微软的关系,除了在电脑中会安装和使用微软的软件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保留的身份就更加超然了。他是微软的创始人,同时又是比尔的亲密伙伴和引路人,两人的私交非常好。
但保罗因为疾病的原因,早就不再参与微软的经营和管理了。因此三个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更没有原则上的矛盾,因此交流起来非常顺利。
那天他们所谈的正事,总共也就用了一个小时,就在互相让步中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大家都是通过闲聊来互相摸底,借此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和能力。
闲谈时说话的主力是孙大海和保罗。比尔是个专注到偏执的人,他对于微软的掌控,孙大海和保罗早就知道的。
为了不引起比尔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两人索性不谈微软或者与软件方面有关的事情,而是谈及到很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方向的话题。
重生者·孙大海对于各种大趋势的判断和分析,比起只凭自我感觉而判断的保罗来说,如同专家和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就连比尔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几个问题,请孙大海帮忙解答。
因此,正是通过那次会晤,他们增加了对于彼此的了解。这有效地拉近微软最大的三位个人股东之间的关系。
比尔对孙大海也不再一味地提防,以防止他借机渗透进微软内部,从而影响到比尔对微软的控制和管理。
在1987年全球股灾爆发之际,比尔打电话过来,向孙大海请教美盘的走势预测,以及微软操作股票回购的入场时机。
不仅如此,比尔还主动以转让微软部分股票的代价,从孙大海这里借到一笔用于在市场回购微软股票的资金。
要知道,比尔如果不是信任孙大海,相信他不会在微软的控制权上与自己为敌,则根本不会来找孙大海借入资金,更不会主动提出来要增加孙大海的股份。
第845章 华尔街的大鳄们
微软要想解决回购资金问题,其实非常简单。
比尔只要拿出几个点的微软股票,无论是选择抵押贷款,还是直接转让,都可以在大多数银行或金融机构中获取到足够的资金,完全没有必要找孙大海出钱。
他来找孙大海,其实就是一种信任的表现。相比于孙大海,比尔更加需要防范的,是那些华尔街的大鳄们。那些才是真正的吃人不吐骨的主儿。
孙大海也没有辜负比尔对他的信任,他将自己持有的全部微软股票的投票权,都通过授权方式,交给了比尔代为使用。
这样一来,比尔的持股比例看似降低了一些,有部分股票转到了孙大海名下。但他对微软的实际控制力,实际上却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这其实也是比尔的目的之一。比尔掌控微软,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微软上市,他继续高比例持有微软的股票,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尤其是,微软股票的走势本来就受到投资界的严重关注,而微软上市后所表现出来的强势和潜力,更是远超投资界的预期。
随着微软股票价格的节节上涨,众多在开始时没有积极介入的投资机构,都有强烈的,准备要入场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比尔再想继续高比例持股,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些之前踏空的投资机构,是不会轻易放过这块肥肉的。
比尔想通过高比例持股,来确保他对于微软的掌控。然而在华尔街投资机构眼中,这就是比尔一个人在吃独食。
他们其实已经用了各种方式来逼迫比尔减持股份,从而增加微软在股市之中的流动性,为他们进场获利创造条件。
而且,华尔街的资金一旦入场,几乎肯定会打乱比尔为微软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整体布局。
华尔街的投资机构不同于孙大海,他们手中的钱大部分都是别人的,因此追求短期利益是一定的。
就拿投资微软的股票来举例,孙大海可以保证在不干涉微软自身发展的情况下,长期持有这些股份,安心享受微软高速发展带给他的红利。
而华尔街的投资者首先要保证他们的投资保本和短线收益,其次才会考虑到中长期投资收益,也就是超额投资回报部分。
因此,他们惯用的手段,就是做短线,先悄然入场,然后通过炒作掀起一波行情,从而获利离场。整个操作过程,一般不会超过半年。
或者,当遇到他们认为有极大潜力的项目时,他们也会选择至少先将此次投入的本息部分撤离,剩余盈利部分留下,用于长期投资,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
因此,为了配合他们顺利完成入场或离场的操作,他们自然会要求上市公司按照他们操作计划的安排,进行信息披露、重要项目的进程调整等一系列经营行为。
这些要求其实已经严重干涉到了上市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甚至会对普通投资者形成误导。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炒作对于上市公司自身并任何没有实际好处,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市场形象,实属得不偿失。
上市公司要向股东们展示出其经营管理卓有成效,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以提振市场信心。
而华尔街投资者这种短线炒作的行为,他们倒是挣得钵满盆满,大捞一票之后就拍屁股走人了,而给上市公司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不仅市场信心被破坏,而且还留下了一大批高位被套的股东。
正因为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比尔对华尔街那帮吸血鬼们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不过既然微软已经上市,那比尔即使再有怨言,也只能按照规矩来做事。
借助这次的股票回购,比尔打算减持部分股票,以降低华尔街的觊觎。
但这部分股票如果落在华尔街投资机构手中,也许他们还会以此再做一些文章来。
因此,比尔考虑了一番之后,索性找孙大海借钱,并借此机会将099的股票转给孙大海。
对于比尔来说,持有45的微软股票与持有35微软的股票,其区别只在于对于微软公司的控制力上。
至于对于他个人经济上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比尔并不是一个爱财的人,也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以当前微软160亿的市值来看,他的身价是六十亿美元还是七十亿美元,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区别并不大。
比尔真正注重的,是股份多少所代表的其在微软中的话语权。
如果持有的股份降低(投票权重降低),那么比尔不得不在日常经营中对其他股东做出更多的让步和妥协,以换取对方对于更为重要的决策的支持。
对于华尔街那帮吸血鬼,比尔并不认可。
他们关注的是裸地金钱和利益,他们投资的上市公司,只是他们用来敛财的工具而已。而这些上市公司自己的经营目标和长远规划,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因此,比尔觉得,与其相信华尔街吸血鬼们支持企业发展的口头承诺,还不如去相信孙大海。
最少孙大海在入股微软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介入或试图影响微软自主经营的意图。
而且,他在与比尔和保罗会晤之后,很快就如约将他持有的微软股票投票权的授权文件,交到了比尔手中。
这样货真价实地法律文件,比起华尔街空口白牙的许诺,要有力一万倍。
如果把适当的股份转给孙大海,不仅可以使比尔降低了他在微软中所占的权重,同时还能继续保持对微软的控制力,只是从显性变成隐性而已。
孙大海也做出了相应的保证:这部分股票同他手中其它微软的股票一样,其投票权依然会授权给比尔来处理。
孙大海没有涉足微软的意思,甚至就连微软董事会董事一职,也不是孙大海主动要的,而是比尔硬塞过来的。
孙大海总是推说自己还要上学,哪有时间当什么董事。再说了,他把股票的投票权都已经给了比尔,当不当这个董事,其实没有什么意思。
正因为如此,比尔却是一直在努力劝说孙大海进入董事会。
第846章 君子协定
当时,孙大海个人持有微软099的股份,架设未来控股公司也对微软公司进行财务投资,暂时持有18左右的股份,并且还在继续增持中。
这两部分股票加在一起,孙大海当时实际已经成为微软公司第七大股东,同时也是个人第三个股东,仅次于比尔和保罗。
这样的身份,使得孙大海有足够的资本进入微软董事会,成为董事之一。但他总是推脱,不愿意挂上这样的虚名。
孙大海越是这样,比尔反而越是要拉他进入董事会。因为比尔知道,孙大海即使成为了董事,也不会愿意参与到微软的经营管理中去。
这样的虚名董事,是任何企业董事长的最爱,哪怕根本不露面,都要比在董事会中引进一个争权夺利,或是胡乱指手画脚的董事强。
孙大海最终也没有推掉这个职务,不过他安排朱丽花替他挂了这个名。
朱丽花反正常驻美利坚,也认识比尔,于是便挂上了这个名头。
朱丽花了解孙大海的想法,她做事倒也干脆,这一年多来,微软董事会的一切活动,她一概没有参加过。
这种做法虽然有些任性,显得孩子气十足,但也让比尔对于孙大海的信任,更进了一步。
而孙大海的表现,真是对得起比尔的这份信任。
由于1987年全球股灾发生的太急了,各种计划和应对措施都没有走正常程序。
比尔只是和孙大海在电话中交换了意见,决定以一年后股份转让为代价,向孙大海申请个人性质的资金融通,用以完成他份额内的股票回购。
虽然在几天后,身在美利坚的朱丽花派人送到比尔那里一份意向协议。但在此之前,孙大海的钱就已经到了比尔的个人账户。
而且,这种意向协议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