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工项目?”
这次会议有负责人常诚主导过国家级别的化工项目,他看着甘笛,哭笑不得,什么时候国家攻关项目由一个民营企业老板来定夺。
“具体是什么项目,我帮着参详。”常诚有点不耐烦。
夏宛笑盈盈将协议展开:“这是甘总和艾克森美孚达成的乙烯投资意向书。”
“三十万吨级别大乙烯项目?怎么达成的意向?”
要知道国内乙烯项目还在对汽油分馏塔的结垢问题担忧,普遍现象制约着国内乙烯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大乙烯项目都是石化集团才能敢于玩转的巨型投资。
单单这一项投资就要8亿米元。
“甘总,艾克森美孚也是你爸爸给找的关系?”
甘笛不爱听,冷冷答道:“甘道梁不是我爹,这些意向都是主动联系我。”
常诚挑大拇指,您是爸爸,您说的都对。如果有这份意向,国内乙烯项目立马可以解决进口问题。
小李张着嘴,看来嘴甜还不够,血统才是真正的牛气。
“还有碳纤维项目。”
甘笛想着东瀛东丽代表摇晃着他的双手,偷偷在他手里塞着纸条,硬逼着和他询问他的投资意向,东丽公司的主打项目之一就是碳纤维原丝。
“真的?”
常诚蹦起来,不敢相信。
吴兵不解问:“碳纤维有什么问题?”
“国内一直被封锁,咱们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科技攻关很难很难。”
吴兵一头雾水,不是吧,这样他也有办法解决?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甘总身上,“甘总,您有门路?”
“也不是有门路。觉得国内需要攻关的项目才需要我们的投资。但是我不知道国外谁的企业是碳纤维最合适的。”
吴兵泄气,原来甘总有这个想法而已,常诚很诚恳道:“碳纤维原丝生产主要是东瀛东丽公司占据主导份额。还有东菱人造丝公司、东邦公司这是东瀛的三驾马车。德国有SGL,米国有Hexce都很有实力。”
“碳纤维主要是可以军民两用,航天国防军工的发展都需要碳纤维,所以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工业及民用领域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高科技的发展。”
“可惜啊,甘总的心情我理解,有一份大乙烯项目已经足矣。”常诚联系团队,已经确认意向书无误。
“没有啊,我就是问问,因为这些企业都与江河投资签订意向书,愿意将碳纤维在国内设厂。”
五家碳纤维公司的意向书清楚注明,在96年愿意在国内设厂进行碳纤维的生产,投资额度约为4亿米元。
大家:“???”
“不可能,这类高科技项目东丽公司绝对不会愿意在国内设厂。”常诚拿着东丽公司的意向书,感到不可思议,“除非你能威胁他的生存。”
甘笛摸摸下巴:“没威胁啊,他们硬塞给我的。”
小李在笔记上胡乱写着,必须把认陈主任当干爹这件事提上日程。
“吴行长,这两份投资必须答应啊,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吴兵没好意思反驳,这两项投资至少12亿米元,这已经是百亿级别的项目,甘总的意思是二选一,你想得美,你还都想要?
后排地中海秀发的专家道:“甘总,咱们被卡脖子的技术还不少,你看看有其他行业的关系吗?”
“比如高端机床,能买到吗?”
“对啊,甘总,要是有门路能买到18英寸圆片生产线吗?”
怎么机床和芯片产业冒出来了?
迷雾威胁都是相关化工和材料企业,甘笛看着专家们打着鸡血,每根头发焕发青春,镜片闪烁光芒。
专家仿佛遇到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吉祥物,专家不顾身份不断提出要求,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小李赶紧拦住专家们的许愿。
甘笛不好意思摸着头问:“陈主任,我的这些投资意向,你觉得够吗?”
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磅
奇货可居。
陈主任和常诚下意识抓住甘笛的胳膊,互不相让。发现对方和自己想法一致。
不管甘笛使用何种办法,能获得突破封锁的化工先进技术绝对不虚此行,常诚道:“陈主任,你不懂化工行业,一旦大项目落地,能解决大问题,其他行业都要靠着化工行业发展。”
“你想拉着甘总去哪?”陈主任不松手。
“去燕京,抓紧有关部门组织会议,评估甘笛手中的意向,一定要把最关键的技术拿到手。”常诚失去矜持,他回头对甘笛道:“甘总,你手头上应该还有不少企业的支援协议吧。我不问怎么来的,能落地你要多少钱,他们不批的话,科技部负责找钱。”
说到兴起,拍着吴冰的大肚子道:“我们的吴大行长,肚子里有的是货。”
一个个平常不苟言笑的老油条,现在如醉如痴,仿佛小孩子搭积木向大人邀功,希望再次获得青睐。
甘笛哭笑不得道:“我也没多少,只有20家公司联系。”
滨海贷款经理焦急等着会议结果。总部领导们在开会,虽然没有分行的放贷资格。不知道该松口气,还是失去一次大机会,谁都不敢离开。
大门打开,甘笛如同国宝被人保护着,吴冰不满地抚摸肚皮,随意看着没离开的经理们道:“还行,都知道等着,先回去听消息吧,估计未来少不了你们的事情。”
庞经理松口气,大领导心情不错。
常诚哼唱着歌唱祖国,拉着甘笛的手。仿佛吃过晚饭散步的父子,老爹最少喝了三两高粱酒抓着儿子的手,展示父爱。
大家看着感觉好奇怪。
小李赶紧跑到外边,让司机准备出发。他不得不服,甘总的国际人脉能解决太多问题。不少大佬想和他攀亲戚。
真能作出贡献,让常主任喊甘总祖宗都没问题。
周振邦匆匆将一行人拦住,他双手扶着膝盖喘着粗气道:“甘总,你怎么不等我的消息?”
他们知道周振邦平常伪装是甘笛的法务人员,根本上是甘道梁在国内的代表。常诚怒目而视,攥着拳头,真怕周振邦一句话,从美梦中醒来。
甘笛摆摆手,笑道:“老周自己人。”
“谢谢。”
周振邦从人群中钻出来,气愤喊道:“我连续问了三遍,对方没有任何回复。你干吧,有多大玩多大,真出事咱们一起扛!”
当初费尽心思拿到滨海市的任务,他以为自己将开启一段美妙的人生,作为甘道梁在国内的全权代表,有监督权和支配资金的权力。
当甘笛戳破甘道梁的幻想,那头口口相传的金融恶龙不过是纸老虎,对于甘笛套取上百亿的资金竟然没有任何反制措施。
周振邦感到失落,华人之光在甘道梁身上暗淡消失,他不过是一个抱着巨额财富的土财主。
即便是亲儿子,觊觎国王的财宝必须制裁,否则国王的皇冠迟早会掉落。
越界不能严惩,恐怕树倒猢狲散,艾克斯离职绝非甘氏集团公告介绍任期到任那么简单。
带英总部反复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周振邦在滨海市的各类福利和补助,高昂的年薪,以及任务达成后的20%的分红。
却无法回应甘笛计划95年底利用甘道梁任务的漏洞,空洞、无端指责,让周振邦心生怨念。
其实他还有一个办法,假传圣旨,狐假虎威。总部传达消息,甘道梁先生将年底访问暹罗改为96年初,也就是说他默许给甘笛开绿灯。
“甘道梁怕了,和他见面的日子改为1月中旬。”
甘笛微笑点头,在保卫的指引下,和常诚坐上奥迪。
周振邦连忙挤上车,他在前排听着陈主任和吴兵的感慨。
“我真想不通,你会答应和甘笛疯一把。”吴兵转过身来,“你当初知道他手上有这么多投资意向?”
“我又不是神仙,哪里知道。”陈主任带着节拍,哼着小曲。吴兵仔细听,“一条大河波浪宽……”
“老陈,你说实话,你凭什么啊,当初我保留意见都被拉你来了。”吴兵抓着他的手指,不让他打拍子。
“冷倩认识吗?”
吴兵稍微琢磨道:“引诱甘笛在记者会上出言不逊,差点引爆风波的记者,我记得她逃到米国。”
“回国了,直接在首都机场自首了。”
“不可能啊。”
没有底线的黑记者早就想好退路,后来搜查证实冷倩早早准备好签证和机票,她引爆极地公司的负面舆论危机后直接登上飞机,老练狡猾。
“那种黑料记者,只会考虑自己,她能幡然悔悟,除非疯了。”
“差不多吧。”
陈主任回忆他看到冷倩时的场景,冷静、精明的记者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疯癫、布满血丝的眼球充满畏惧、惶恐。
她陷入到自我构建的梦魇中,怕自己闭上眼睛就会被杀,三天没有合眼,双手撑着眼皮,强迫自己看真实的世界。
“怎么疯的?”吴兵很好奇,“要是精神病,还真判不了她。”
“王冉死了。”
陈主任突然情绪复杂道:“冷倩去机场接机,王冉昏倒在冷倩的怀里,她刚下飞机就得了富人病,在医院反反复复说被甘笛诅咒。每日以镇定剂和吗非苟延残喘,一个月后不治身亡。”
“冷倩心中有鬼,她惶惶不可终日下,选择回国投案自首。”
吴兵皱着眉头,没理解其中奥秘:“本来我这个月还要去米国考察,结果部委通知一律暂缓,等米国和东瀛找到病发原因,我记得病情都不一样,应该是巧合吧。”
“你的意思是米国富人病是甘笛整出来的?”
陈主任分给吴兵一支烟道:“无神论者怎么能信这个,我就是感慨他运气好,富人病感染都是他的敌人和国外的纺织和化工企业的老总和管理层,架不住对方瞎想啊,所以我猜测机会在这里。”
“你的说法有问题啊,米国人认识甘笛?不可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