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婴道:“此乃何处?”
王元道:“大王,此乃霸陵县东。”
霸陵,也就是现代陕西的临潼市。
子婴道:“我当然知道是在霸陵,此乃霸陵的何处?”
王元和王威都还年轻,经历不多,不知道此地更具体的地名,无法回答秦王的问题。
这时,一个军候策马走了过来,说道:“大王,此乃末将的家乡,名为‘鸿门’,末将叔父乃鸿门亭亭长。”
鸿门?原来是鸿门宴所在地,还真巧。
刘邦造反前原本官职,是沛县下辖的泗水亭长。
子婴向东南方向望去,远处是连绵的山脉,只是山势不算太高。
军候指向那边道:“大王,此乃骊山。”
按照地理来划分,骊山属于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子婴再仔细望向骊山北边,有一个地方形状如门道。
军候介绍道:“大王,每当下雨时,骊山上的水流流向北边,被雨水冲刷得多了,那边就像一道门。正是如此,此地称为‘鸿门’。”
这个地方有名得很,历史上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发生了宴会中的那些事情,以后才有了“鸿门宴”这个词。
秦军在此处的军营,就设在鸿门,士卒们正在鸿门外训练。
子婴策马向前,要前去视察一番。
“大王来了!”
鸿门外正在训练中的士卒,望见了向这里而来的骑兵,望见了那大纛下身穿不一样铠甲的男子。
所有正在训练中的士卒皆停下来。
军官命令,列队迎接王驾。
“我王万年!大秦万年!”
当子婴抵达这里时,数千士卒高喊着口号。
王驾到来,得以一睹大王真容,官兵们皆神情振奋。
有数名武将走到子婴前面。
“末将拜见我王!”
子婴下得马来,仔细了解情况。
在鸿门军营,有刚征召入伍不久的五千新兵,由数百老兵负责训练,这里军职最高的为都尉,名叫唐其。
子婴再向唐其详细了解情况。
这五千新兵,年龄皆是十七岁,在一个半月前集中到这里,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操练。
对于军事训练,有专门的练兵大纲,不是由军官胡来的。
秦国的制度十分严谨,从约束平民百姓的律法,到工匠兵器制造,再到军队具体操练、军纪,都有十分细致的规定。
这五千名新兵分为多个军种,有长矛兵、长戟兵、长铍兵、弓弩兵,每个兵种有相应的老兵训练。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秦军作战方阵为五千人,统领秦军阵的主将为都尉。
跟唐其略作交谈后,子婴检阅着这支部队。
这五千余人中,以兵种为基准分别排列,队伍整齐划一。
在统一标准化生产下,每种兵器几乎一模一样,在阳光照耀下,锋利的兵刃闪闪发光。
“将士们,关东六国余孽造反,欲亡我大秦,前方的将士在浴血奋战,保卫大秦,保卫家园,人人有责……”
子婴发表着热情洋溢的讲话,振奋着军心。
已是申时时分,吃晚饭的时间到了,伙夫们把饭菜挑来。
子婴跟三千骑兵们,一同在这里进食。
对于军中饮食标准,秦国同样有细致的规定。
秦国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在二十级军功爵中,每级爵位享受不同的待遇,不仅在家乡时、出行时明显体现出差异性,连在军中同样如此,秦军中的伙食,因爵位的不同而有差异。
第39章 少了点什么
第三级爵位“簪袅”的下级军官,伙食可以有酱半升、精米一斗、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二级爵位“上造”,吃的东西只能是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更差一些,只能确保不饿肚子。
在秦国,爵位不同而待遇不同,几乎无时无刻体现出来,秦兵们早已习惯了,人家是立功获得爵位,才有这样的待遇,自己想要提高待遇,那就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商君变法,为普通人提供上升通道,普通士卒为了往上爬,在战场上可以不要命,打造出如狼似虎的秦军。
来自现代的子婴,哪里受得了普通士兵吃的糙米,他是跟军官们一起吃饭,在函谷关的时候同样如此。
吃过饭后,子婴要进入军营视察。
走到营寨中形似鸿门的出入口,子婴停下脚步观察起来,思绪飘到了历史上的鸿门宴。
原本历史上,项羽进入关中后,杀子婴,杀尽秦国宗室,杀尽在咸阳的秦国官吏,火烧咸阳宫、阿房宫,焚烧大量史书典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后来,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驻扎在霸上,项羽邀请刘邦来此赴宴。
想到这里,子婴心道:“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鸿门宴了,项羽、刘邦,还有那些六国余孽,我迟早会把你们统统收拾掉。”
唐其介绍着军营的历史,鸿门军营长期有军队驻扎,每年冬季农闲时,皆有士兵来此接受操练。
子婴打算今晚在鸿门过夜,趁着有时间,在军营内视察起来。
在一般的临时搭建军营中,营寨建筑大多为木制,官兵们住在帐篷内。
而鸿门这里,乃是长期存在的军营,建造有许多房屋,兵士们皆是住在屋内,有专门的兵器库、粮库、马厩、宿舍。
来到宿舍区,进入某宿舍,这里每个角落,皆是干净整洁。
秦军军纪严明,有详细的军规,对宿舍卫生有明确要求,只是不像现代军队宿舍中,被子要折叠成豆腐块。
这只是看上去干净整洁而已,每个士兵的被子等生活用具有所不同。
在秦军军中,朝廷负责军衣铠甲粮食供应,被子、盛水容器等各类生活工具,由士卒们自行解决。
在征兵制的制度下,最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俸禄可拿,朝廷只是负责伙食,只有军官和有爵位的人,才会有俸禄可领取。
在秦军普通士兵中,甚至有可能出现写信向家里要钱的现象,毕竟除了确保你不饿肚子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了。
天黑后,在外训练的新兵们,皆回到军营。
骊山离咸阳距离不到一百里。第二天早上,子婴继续出发,当天下午抵达咸阳。
秦王返回都城,早已有人向咸阳通传。
咸阳东城门外,尉缭率领文武百官迎接王驾。
大王坐镇函谷关,敌军连续攻城,皆徒劳无功,给予敌军巨大杀伤,起到了振奋军心、民心的作用。
咸阳官员们,心情比子婴刚即位时轻松多了。
王驾队伍抵达咸阳东门外,子婴对主要官员已有了初步认识,官员还是那些官员,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依然跟原来一样。
跟上次出发前往函谷关时送别的队伍相比,多了一批身穿不同军服的士卒,在这批士卒中,为首的正是韩谈。
“拜见我王!”
官员和士兵们齐齐行礼。
随后,郎中丞韩谈向前两步,向子婴道:“大王,朗卫已组建好,一千人皆是从军中精心挑选。”
由郎中令统领的侍卫,称为朗卫,是皇帝的随身侍卫。
跟卫尉不同的是,卫尉负责宫廷警卫,包括在宫廷内所有人的安全,通常驻守在宫中。
朗卫则是专门跟随着君主,当君主在宫内住宿生活时,负责君主所在殿内殿外安全,当君主外出时,朗卫亦会跟随护卫。
前任郎中令赵成乃是赵高的人,参与弑君,他下辖的朗卫自然不能再用,重新组建一千人的朗卫军。
子婴打量朗卫们,他们皆是二十多岁,精气神十足,他们手执长戟,每人腰间还有一把铜剑。
原本跟随子婴出行的三千骑兵,属于都尉军,驻扎在咸阳附近,子婴回来后,不再跟随入城,返回原本驻扎地。
子婴在朗卫军的拱卫下入城,王元和王威跟随在侧。
回到咸阳后,子婴首先想到的是,要好好享受一番。
在军中时,日子过得比在宫中差得远,子婴要好好享受作为君王的福利和乐趣,明天再跟尉缭详谈政事,后天上朝。
队伍来到咸阳宫外,王元、王威拜别子婴,回自己的家。
子婴进得咸阳宫后,随即叫来相应官员,发出一系列命令。
“从今日起,寡人在宫中饮食,皆食用稻米。”
子婴首先叫来太官令,发出命令。
太官令、太官丞负责烹调宫中饮食,也就是所谓的御厨。
子婴实在不喜欢小米饭,喜欢大米饭,宫中大米存储虽然不多,只供应少数人员食用绰绰有余。
“诺!”
太官令接令。
大王回来了,他立即去准备膳食。
接着,子婴把宦者令周侗唤来。
宦者令乃宦官内侍的头目,秩俸六百石。
子婴在一张布帛上,画了一张椅子的图,颇似皇帝的龙椅。
在这时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龙椅,子婴也不知道到底从哪个朝代、什么时候开始,皇帝上朝不再跪坐在席子上,改为坐在龙椅上。
“此乃椅子,寡人日后上朝时所坐,做好后放置在麒麟殿席子上,撤掉席子。”
子婴又再具体讲解着龙椅的规格大小、材料。他实在不想再跪坐了,以后无论是上朝还是日常生活,都尽量坐在椅子上,作为君王,他有这个自由和便利。
椅子?周侗还是首次听说过这种东西,大王有令,遵命照办。
饭菜做好了,子婴吃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还有御厨精心烹饪的菜,吃得津津有味,大饱口福。
宫中的伙食,比军中实在好太多了。
最大遗憾是,只有他孤零零一人吃晚饭,实在太冷清了,子婴觉得少了点什么。
身为一国之君,却没有自己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皆没有,老婆也还没有娶。
第40章 薄弱环节
浴室里,蒸汽弥漫。
内侍在给浴池倒热水,子婴张开双手,由宫女给他宽衣解带。
提水这种粗重点的活由男人内侍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