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婴接连撕了几张纸,纸张韧性、厚度都已经达到要求了。
他决定,按照这个标准批量生产
黄麻纸只是最初级纸张,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可以改善成竹纸,这是以后的事情,先将黄麻纸投入使用。
纸张发明出来了,要有卖纸的店铺,这很好操作。
秦国实行盐铁专卖,每个郡县都有卖盐的店铺,让卖盐的店铺兼卖纸张就行了,以后再出售到关东六国,财源滚滚来。
子婴向廖磊道:“廖磊,你做得很好,立下大功,秩俸升为四百石!”
廖磊恭敬谢恩。
咸阳宫,麒麟殿。
秦国文武百官聚集一堂。
廖磊也有幸参加了朝会。
子婴向众臣道:“大家看,这是什么?”
有内侍拿着纸张进入。
看着这跟布帛一样薄的物品,众臣无不为之新奇。
“这是新发明之物,名为‘纸’,用纸来书写,比用竹简、木简更节约、更方便。”
随即,内侍把相当于A3纸大小的纸张,每人发一张。
众臣用眼睛细细打量着手中的纸张,又用手指撸一撸。
真是太神奇了!
卢德大王问道:“这纸,是否大王发明?”
这是众人关心的问题,毕竟,大王想象力丰富,之前已发明出好几种新物品。
子婴道:“这是由寡人和廖磊共同发明。”
如果说属于子婴一人发明,这不太准确,他只是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是由廖磊负责,进行长期反复的试验,才最终制造出合格纸张。
子婴正式发布命令,用纸张取代竹简、木简,以后官府公文档案,一律使用纸张。
盐铁专卖有专门的盐铁官负责,盐铁官属于治粟内史下属官员。
子婴再发布命令,由盐铁官兼营纸张销售。
第76章 给项羽带来厄运
盐铁官只是负责销售环节,生产环节仍然由廖磊负责,确保技术不外泄。
治粟都尉陈烈问道:“敢问大王,制作纸张成本,跟简牍相比如何?”
子婴目光看向廖磊,廖磊见大王看着自己,居然不知道怎么回事。
子婴道:“廖磊,由你跟陈都尉说说。”
他心中叹息,这个廖磊也太不醒目了!也罢,只要廖磊能把纸张生产搞好就行了,其它方面不机灵也影响不大。
廖磊面向陈烈道:“只要能按照标准化、流水线制作,造纸成本大约是制作简牍的七成。”
标准化、流水线这两个名词,是说出子婴之口,已经正式在秦国官衙中使用。
得知纸张成本比简牍更低,臣子们面露喜色。
纸张的作用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官府衙门中,要经常公文传递,有许多卷宗资料要保存。
每个官署衙门,都有专门的大地方存放用简牍书写的档案资料。
纸张取代简牍后,最直接的好处是节省空间。
子婴目光投向陈烈,问道:“陈卿,出售纸张,能获利多少?”
陈烈道:“若只在秦国售卖,获利比卖盐差很远,若能出售到东方六国,获利或许能超过卖盐之利。前提是,纸张只能由大秦独家制作。”
子婴想想也是,盐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纸张最大使用者是官府,其次是上层人士,普通老百姓很少书写,何况还有很多不识字,纸张的总需求量肯定远低于盐。
从巨鹿之战后,秦国对外联络的道路被断绝,难以对外采购货物。
幸好,对于基本生活所需,秦国内部大体上能做到自给自足。
比如每天都离不开的盐,以齐国的盐业最为发达,那是属于海盐,把海盐售卖到全天下,鱼盐之利造就富庶的齐国。
而秦国也能产盐,那就是井盐。
在一百多年前,李冰在兴建都江堰工程中发现了盐卤,称之为“广都盐井”,是华夏民族井盐业的开端。李冰开凿的广都盐井,是在当时打井取水的基础上开凿的大口浅井。
因为无法从外面采购海盐,这一年多以来,在蜀地大规模开采井盐,也只能勉强满足秦国所需。
子婴道:“纸张技术严格保密,会是大秦独有。”
御史大夫钟平道:“只是,目前六国断绝与秦国通商,难以卖到六国。”
尉缭道:“以后还需想办法,跟关东诸国恢复通商,让大秦府库更充盈。”
随后,陈烈道:“大王,臣做过统计。曲辕犁取代直辕犁后,翻土速度快了三成。”
他专门让各郡、县、乡,对这方面进行统计,各郡县汇总后得出的结论。
曲辕犁推广使用后,恳耕速度快了三成,时间节约三成,才让今年春耕比往年更快完成。
有了具体的统计,在场臣子们,更感受到了发明创造的巨大作用。
子婴搞发明创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推动这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力、军力,让秦国在综合实力上占据优势。
下一步要搞的是军事技术,从改进冶炼技术开始。
麒麟殿另外一边,这里有专门的案几,案几上放着竹简,太史令司马汇在竹简上做记录。
今天他记录,秦王婴和廖磊共同发明出纸张,并推广使用,还记录曲辕犁恳耕速度快三成。
讨论完纸张问题后,奉承张剑禀报大王跟冯家的婚事,良辰吉日已经选好了,就在五月初一。
臣子们都知道,前右丞相冯去疾之孙女冯幽兰,将会被大王纳为夫人。
真巧,项羽登基大典,同样在五月初一。
至于王元跟蒙倩的婚事,时间定在五月初十。
——————————
楚国都城,彭城。
这里的人都知道,项羽即将在五月初一正式登基。
彭城最繁华之地,有一间大客栈,客栈住着一个特殊人物,他名叫邹离,前几天来到彭城。
他来这里目的,主要是要找章邯,顺便刺探了解楚国情报。
这天,邹离正在客栈大厅吃饭,这客栈生意不错,大厅过半食桌都坐着食客。
在邹离左边食桌,有四人边吃饭边交谈。
“你们知道不,暴秦出了求贤令了!”
“暴秦差点就被灭国,有谁还傻到去投奔!”
“我看未必,秦国有山川之险,未必能被灭!”
“说不定日后还会派兵出关!”
原来,秦国的求贤令消息,已经传播到这里了。
在前边食桌,有三个食客在聊天起来。
“你们觉得,秦国真的能这么快动手,收卖宫中之人毒杀先王?”
“先王无甚权力,不知秦国为何还要下毒手?”
“可疑!甚是可疑!”
…………
尽管三人说话声不大,邹离还是隐约听到了。
在出发之前,邹离就知道,楚国制度跟秦国大不相同,来到楚国后,更是有切身体会。
秦国制度对社会和百姓管控得十分严格,在日常生活、劳作、出行的许多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实行严格管理。
楚国对百姓的管理则宽松很多,律法远没有秦国那么严苛。
第二天上午,邹离同样在大厅吃饭。
饭吃到一半,只见有个衣着华贵的年轻男人进入客栈,身后有两人跟随,看样子是随从。
年轻男子在旁边食桌坐下,点了些好菜,然后交谈起来。
随从甲道:“公子,此番来彭城,必能说服楚王!”
年轻男子道:“暴秦夺走了我景家的一切,楚国复国,楚王应当把属于我景家的给回来。秦王把我景家的人放回来,算他还识时务,他是不敢得罪楚国,才放我们回来。”
景家?邹离嘴角露出奸笑,应当是楚国三大氏族之一的景家。
来到这里后,邹离打探、了解到了楚国的许多情况。
他曾听到楚国百姓说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八个字,后来再打听,是原楚国灭亡前夕,有位自称南公的楚人说出来。
楚虽三户并非指只有三户人家,而是指昭、景、屈这三个楚国最大的氏族。
在楚国内部,并不像秦国那样,由中央直接管理郡县,而是相当于缩小版的周王朝。
每一代楚王都会把楚国的土地分封一部分给自己的功臣或宗亲,造成权贵氏族越来越多,树大根深,其中以昭、景、屈三家势力最大。
每个氏族封地上,有众多为其劳作的人口,由氏族收取粮草赋税,管理封地人口。
不仅如此,每个氏族还拥有自身的家族兵。
当然,楚王本身是有自身的直属军队,有可直接掌控的土地和赋税收入。
这就如同西周时期,周王室同样有直属军队、直辖的土地,还有听命于周王室的各诸侯。
当楚国需要打仗的时候,楚王需要各个大氏族出兵出粮,跟楚王的直辖兵一起作战。
在嬴政一统天下后,对于各国的王室、贵族比较仁慈,并未赶尽杀绝,而是让其成为秦国普通庶民,只是把贵族的土地没收,再分给百姓。
随从乙道:“现在的楚王,已经不是原来的熊姓楚王了,会答应吗?”
随从甲道:“说不定楚王会大肆封赏项家的人。”
那景姓公子道:“不管楚王如何封赏其他人,原本属于景家的一切,必须要回来。”
听着这个景公子的说话,邹离更是佩服秦王的谋略和魄力。
嬴政统一全国后,出于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对六国贵族进行了强制性的迁徙政策,将六国的贵族、豪强迁徙到关中、巴蜀,其中就包括了昭、景、屈三家。
秦王在召见邹离、让其前来楚国实施计谋,详细讲述了其中原因。
邹离前来见章邯,是弱楚的关键一环;
故意把昭、景、屈等好几个楚国贵族的人放出来,同样是重要一环。
这两个方面又相互关联。
在尉缭给子婴的弱楚之计中,就是要把原楚国贵族放回楚国。
这些贵族回到楚国后,很有可能会向项羽要会原本的利益,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