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贵宾的章邯,三家的人都对他很是感激,频频向章邯敬酒。
昭扬还说,他有个刚到待嫁之年的孙女,希望章邯能娶她。
章邯只是在楚国做间谍,可不希望在楚国有子嗣,只能婉拒了。
数天后,楚王宫大殿,这里举行朝会。
项羽正式颁布诏令,把江东分封给项氏一族。
对于屈、景、昭三家原本封地,项羽按照章邯所说的理由,只给回一半。
另外,龙且、季布、英布、钟离昧这四个最得力武将,同样有封地。
当然,封地面积不大。
范增无法阻止项羽分封,只得提议给四人封地,要不然有功劳而不封,会然部下们心寒。
项羽不太情愿地划出少许土地,封赏给四人意思一下。
——————————
函谷关,这里来了一个特殊的人,名叫陈平。
孟通亲自见了陈平。
陈平给出的身份证明,是原本秦国的照身帖。
陈平家乡在阳武县,现在属于魏国国土。
在六国起兵后,陈平辅佐魏王魏咎,不久章邯攻入魏地,魏咎被杀,陈平再投奔项羽。
原本秦国一统天下,全天下的人都是秦国人,都有秦国颁发的照身帖,陈平一直将照身帖保留着。
孟通看着他的照身帖,说道:“陈平,阳武县是在魏国。你是得知秦王求贤令,来投奔秦国了?”
陈平道:“非也,我本身就是秦人,六国余孽造反,霸占关东之地,我的家乡也被叛贼霸占。即便如此,我仍然是秦人,我这是要去咸阳为朝廷效命。”
“说得好!说得好!”
孟通在纸张上书写好证明给陈平,放陈平入关。
——————————
咸阳南郊某农田。
现在是六月底,夏收刚刚完毕,要对农田进行翻土,即将开始夏耕。
农民最忙碌、最辛苦之时,莫过于盛夏,本身天气就酷热,夏收、夏耕连接着进行。
上午,子婴正在农田里耕作,在使用曲辕犁翻土。
只要不是战时,每次农忙,最少要亲自下田劳作一次,这是子婴给出的承诺,作为君王要起到带头作用。
每次下田劳作,都有人亲眼见证,逐渐会传播到秦国各地。
子婴这样作秀是有价值的。
等再过几年,秦国的儿童、少年长大,男丁充足后,不再需要动员官吏、工匠在农忙时下田帮助,子婴也就不再需要作秀了。
“大王,就是这样压着!”
旁边的农夫在旁指导着。
子婴卷起裤管、赤着脚在田里耕作,他用力按着耕犁,耕牛在前面拉着,带动犁铧翻土。待耕牛到了田埂时,拉一下绳索让耕牛转弯。
盛夏实在酷热,子婴和农夫们,都戴着斗笠遮挡毒辣的阳光。
在田埂上站着的朗卫们,同样戴着斗笠。
实在太辛苦了,子婴汗如雨下,旁边的农夫同样如此,那汗味臭臭的,实在不好受。
农夫道:“大王,在没有曲辕犁之前,恳耕速度慢很多,还更加费力。”
在来自现代的子婴看来,古代什么都落后。正因为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率低,人们的生活过得实在艰苦。
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才会飞跃式发展。
好不容易熬了半天时间,子婴这次作秀时间够了,上田把手脚洗干净吃饭。
吃过饭后,子婴并没有急着回去,还要顺便进行视察,视察耕牛畜养情况。
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是国家命脉,每个朝代都对农业极为重视。
在秦国,耕牛由国家统一畜养,每个县都有专门养牛的人。等到农忙需要用牛耕作时,借牛给农夫耕作。
附近的村落是个大村,就有畜养耕牛的人。
县令把本村啬夫叫来,啬夫带着子婴来到养牛人这边,这里有个大牛棚。
“拜见大王!”
这个养牛人名叫锐,恭敬行礼。
子婴道:“牛养得如何?”
锐回应道:“禀大王,尚好。”
子婴道:“带寡人去瞧瞧!”
锐带着子婴进入牛棚。
在这里,锐负责畜养的牛,有七头小牛、八头母牛、一头公牛。
就算畜养牛,也有更细化分工,这个牛棚只负责养母牛和小牛,小牛长大能够耕作后,再交给其他负责畜养成年耕牛的牛棚。
子婴看到,有三头母牛肚子都很大,已经怀孕了。
有两头小牛还很幼小,在吃着母牛的奶。
另外有两头牛接近成年了。
子婴问道:“八头母牛,都能生小牛吗?”
秦国法律法规极其严格,对于方方面面都规定得很详细。
比如养牛,如果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若其中有六头不生小牛的话,养牛的人就有罪。
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锐答道:“禀大王,有一头母牛去年成年,至今还未怀有小牛,就是那头母牛有问题,或许真的不能生,就因为这样,去年养牛最好的被其他村的人夺去了。”
如果母牛两年都不能怀孕,会改变用途,改为用于耕作的牛。
在秦国,每年正月进行养牛大规模的评比,赏给饲养牛最好的那个人酒和肉,免除一次兵役,多发三旬的俸禄;养牛养得最差的那个人,不仅要被公开批评,还要罚两个月的俸禄。
第85章 陈平献毒计
子婴鼓励道:“好好干,日后还有机会。”
锐说道:“今年是没机会了,明年把这头不能生的母牛送走,或许有机会。”
视察完养牛场后,子婴又再向啬夫了解本村农业情况。
啬夫说,今年夏季谷子的收成,比去年同期增长半成。
现在,村民们大多已开始泡谷种子,最快将会有人明天开始播种。
对于如何种地,秦国官府有具体技术指导。
比如每亩地要多少种子,官府就有具体技术说明: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小米)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假如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子婴又再进入村民家中视察。
村中每家每户的日子大多数过得都不怎么样。
过得最好的其中两家,是因为男人从军立有军功封爵。
其他农户们,要么是刚刚好能温饱,要么离温饱线还有一点点距离。
第二天,子婴照常批阅奏章。
现在是农忙时节,涉及夏收、夏耕的奏章居多。
很快,他又看到了成都县令刘栋的奏章。
刘栋在奏章中说,臣犯了错,应该受罚,表示以后一定会做好,不再犯错误。
正在批阅奏章时,子婴接到函谷关报告,有个叫陈平的人从函谷关进入秦地。
报告中有注明姓名,家乡所在的县和乡,以及到达函谷关日期。
子婴心道:“来得好,两个大才总算都没有去投奔刘邦,最终都能为我所用。”
第二天,书房。
这里有三个人,除了子婴外,还有尉缭和邹离。
邹离是在昨天傍晚抵达秦国。
邹离详细报告了离秦之后的经过,尤其是跟章邯见面的过程,以及进入楚国后的所见所闻。
“大王,这是章邯的信!”
子婴打开竹简书信,章邯在信中说:臣有罪,大王能理解罪臣,罪臣感激万分,余生会誓死报效大王,为大秦万死不辞。
“邹卿,你做得很好,再次立下大功!秩俸升为六百石,若日后章邯做得好,寡人会再为这件事赏赐你。”
“臣谢我王!”
邹离跪下谢恩。
“项羽搞分封了!分得好啊!”
心情不错的尉缭,捋着山羊胡子。
子婴道:“丞相之计真是妙,弱楚之计已经成功第一步了!”
他又在想,刘邦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子婴关注东方六国情况,外面的消息要传入关中,需要一定时间。
酷暑天气实在热,子婴估计白天室外温度不低于三十五度,即便在室内,他身穿单薄的衣服,仍然出汗。
幸好有内侍分别给子婴和尉缭扇扇子。
夏收、夏耕都在顺利进行,又有陈平来投,子婴心情不错。
不久后,内侍报告,宫门外有个叫陈平的人求见。
子婴开心道:“丞相,求贤令真奏效,又有人才来投了!你留在这,一起瞧瞧这个陈平有何才能。要是能再有像韩信这样的大才,就再好不过了!”
尉缭道:“大才难得,世间没有几个,只要能有适合做郡守之才就不错了。”
大才的确很难得,韩信是大才,陈平同样是大才。
子婴笑而不语,心想,你肯定不知道,陈平同样是大才,是优秀谋士,又能胜任你这个丞相位置。
邹离退下出宫了。
很快,内侍把陈平带入书房。
陈平看了一眼正中上方的秦王,目光又移向右边的年老之人。
看年纪,这个老者应该是丞相尉缭。
陈平向子婴恭敬行礼道:“庶民陈平拜见大王!”
子婴眼前的这个陈平,三十出头,身材中等。
在外貌方面,陈平有个特点,那就是长得很帅。
子婴在现代时,曾经在网络上查阅过陈平资料,陈平可是个美男子,现在一见,果然是英俊潇洒。
子婴问道:“陈平,你能投奔秦国,寡人欢迎。”
陈平道:“大王,陈平原本就是秦人,是特来为朝廷效力。”
哦!对于这个说法,子婴和尉缭都颇感意外。
子婴道:“你的家乡在魏地,为何说是秦人?”
陈平回道:“禀大王,自从始皇帝出兵平魏国后,魏地便是大秦郡县,从那之后,陈平便是秦人,即便后来六国余孽造反,陈平依然是秦人。”
“说得好!”
子婴鼓鼓掌,这个陈平有点意思。
这样的回答,尉缭顿觉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