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行政区划,秦国在这里设一亭,因其是秦国发祥地,称为“秦亭”。
秦非子的亩地就在秦邑,子婴前往墓地祭拜。
子婴西行,有史官跟随着,记录着西巡过程中主要事情。
秦王婴祭拜先祖,更是被详细记录。
——————————
韩国,新郑。
某间客栈。
自从韩国复国后,某商人开了这间客栈,生意还算不错。
在函谷关的联军退兵后,各自回国。
不久后,张良实行变法,把商君之法在韩国推行。
商君之法禁止私人经营客栈、食肆,这间客栈被官府接管。
客栈里,食客稀稀落落。
“掌柜的!”
食客叫了很多次,掌柜才不耐烦走过来。
“全部菜都写在这!看好再叫我!”
在墙壁上,挂着许多木牌,每块木牌上写着一道菜式。
掌柜说话后便离开了。
他只是打工的,面对没有爵位的人,赖得理会那么多。
那食客非常不满,以前他来这里吃饭,掌柜哈腰笑着脸,态度很好。
现在换成官营了,才懒得给你好脸色。
“他娘的,该死的张良,搞什么狗屁之法!”
这食客心中大骂着张良。
不仅仅是他不满,韩国同样有许多人不满。
秦律一大特点,就是对各方面规定的得很详细,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管,并且管得很严,稍微不小心就会触犯秦律。
什么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管,手伸得太长了,让东方六国的人十分不适应,许多人有抵触、抗拒心理。
这客栈某客房中,有两人在低声交谈。
“原以为,赶走了秦贼,韩国复国了,可以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张良这恶贼,搞什么商君之法,跟被秦贼管束时没区别。”
“不能任由张良猖狂下去!”
“我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你有何办法?”
“恨张良的不只有咱们,还有大王。韩国什么事都让张良做主,大王徒有虚名,肯定恨死了张良。要对付张良,还得借助大王。”
两人在具体商议着。
————————————
丞相府,有人向张良报告。
“丞相,这是我们的人交给丞相的。”
那人取出几张纸,上面写了许多内容。
对于秦国发明纸张,张良此前已经知晓,不再显得惊讶。
张良细细看着纸张内容,里面讲述着在秦国的许多情况。
第一个消息:秦王公开说,要操练十万骑兵,为此大规模养马。
张良皱皱眉头,对此疑惑不解,要这么多骑兵有何用?
从各种消息来看,嬴子婴应当不是昏君,居然要打造十万骑兵,真是邪乎!
张良推行商君之法,操练新兵,对步卒、弓弩兵、车兵、骑兵数量有比较合理的搭配。秦王要操练十万骑兵,明显超出了正常比例。
第二个消息,是嬴子婴在冯府外被行刺,安然无恙。
这对于张良来说是坏消息。
他同样要除掉嬴子婴,先被其他人动手又没有成功,打草惊蛇,以后难度更大。
出手的会是谁呢?
张良想到了刘邦,刘邦对秦国并无多少仇恨,又跟秦国相隔千里,不太可能会派人行刺。
按照推测,应当是范增或赵国派人干的。
第三个消息,是秦王多次前往咸阳南郊的兵器作坊,那个作坊守卫十分严密,就连运送铁矿进去的人,都进不了铸铁的地方。
兵器作坊制造各种武器,制造之法要保密,不让闲杂人进去很正常。
而秦王多次去一个作坊,对那个作坊必定十分重视,难道是那个作坊正在制造秘密武器?
针对第三个消息,张良给出指示,让在秦国的人,想办法打探那个作坊的秘密。
第92章 再次远行
“丞相,秦律太严,连住客栈都要照身帖,还有连坐制,要在秦国找到可靠之人为我们办事,不容易啊!”
张良实行商君之法,对于这方面清楚得很,秦律的确很严苛,正因为严苛,确保了朝廷对各地强有力的掌控。
他略作思忖,吩咐道:“可多找对秦国有怨恨之人,比如说原本在六国强迫搬到关中之人;被昏君胡亥害死的忠臣不少,那些忠臣家人或许怨恨秦国。可以多找找这些人。”
交待了具体细节后,那部下出得丞相府,消失在新郑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更无人知道他去干什么。
张良初期计划组建的五万新军,在三个月人数已齐备,开始了严格、专业化的操练。
在五万新军中,车兵和骑兵各有数千人,其余以步卒为主。
韩国缺马,在组建的五千骑兵中,战马只有区区六千匹,并且还不是良马,韩国本身国土面积就小,又没有好的养马场地,要想有好的战马,只能从外部购入。
匈奴马是张良优先考虑的,只可惜蒯彻出使匈奴没有成功。
——————————
关中大地,天空飘着片片雪花,到处白雪皑皑。
咸阳,秦王书房。
书房大门关上,窗户紧闭,
书房中间有座四方形青铜鼎,鼎中的木炭燃烧正旺。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木炭燃烧散发出来的热气,让书房温暖如春。
书房内有三人,分别是嬴子婴、尉缭、陈平。
三人在这里议事。
根据统计,在新一年度的冬季军事训练中,新增年满十五岁男丁七万一千人。
在十五岁以上男人中,除去官吏、工匠、残疾、年老这四种情况,能征召出约四十万人,男丁紧缺情况,比两年前有所缓解。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只会征召十七岁以上男人入伍,并且尽量不全部征召,确保农耕正常进行。
作战需要的人手,不仅仅是一线作战兵力,还有后勤保障人员。
如果在本土作战,粮草运输方便,所需后勤人员少不多。
如果离本土越远,后勤补给线越长,所需后勤人员便越多。
在秦灭楚之战中,秦国动用六十万军队,由王翦统率。
这仅仅是参战兵力,六十万军队粮食消耗巨大,补给线不短,加上粮草运输后勤人员,动用人数接近百万。
陈平道:“大王,上次在冯府外行刺,刺客必是先查探许久,了解到大王行踪,才能事先做好准备。可以想象,必定还有探子、刺客在秦地潜藏着,这样对秦国不利。臣认为,我们也应当有谍者,可向东方六国派出探子,也要查找出潜藏在秦国的探子。”
尉缭道:“臣赞同!”
子婴道:“要挑选好合适人员潜入敌国,或收买敌国人员,这不易做到,需既忠诚又能胜任之人去打理。丞相可有合适人选?”
打造自身的情报系统很有必要。
子婴觉得,尉缭每天公务繁忙,要管的事情太多,难以兼顾。
陈平是很有毒计的谋士,但未必就一定适合做间谍头目。
没等尉缭回应,陈平自告奋勇道:“臣愿为我王分忧!”
由谁来做情报头目,事关重大,子婴对此很谨慎,问道:“陈卿,如若寡人给你机会,你会如何做?”
陈平做出全面分析。
在东方六国中,除了效仿秦国实行商君之法的韩国,其余五国各方面管控不像秦国这般严格细致,这是可利用的地方。
比如住宿不需贴身照、私人从商等等,这些皆是便利因素。
我方探子在敌国活动,比敌国探子在秦国活动便利得多。
除了派人潜入敌国外,还可收买敌国百姓或官员为间谍。
如若搜查出他国在本国间谍,可争取进行反间,让其为我所用。
…………
子婴明白了,对于该如何做间谍头目,陈平早就想好了,今天特意提出来,希望得到重用。
他向陈平道:“陈卿,今日所讲,恐怕你早有准备?”
陈平并不否认,不卑不亢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在半月前,便有此想法,一直思量该如何做。如若大王把重任交给其他人,臣也会把今日之言告之。”
尽管他看上去脸色平静,心中却期盼大王能对他委以重任。
子婴走近几步,注视着陈平,感受到陈平心中的期待。
随即做出一副严肃之色,说道:“陈卿,职责重大,可别辜负寡人!”
如果情报头目不够忠心,那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陈平一副兴奋感激之色,说道:“谢我王!定不负大王所托!”
子婴同样很高兴,臣子需要有赏识他的君主给他发挥才能的舞台,君主需要臣子为他办事,双方是相互需要。
子婴脸上露出喜色,真情流露,有陈平为他效劳,他真的是为之高兴。
在重要的、信得过的臣子面前,没必要像很多君王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随即,陈平建议道:“大王,我们能派人潜入楚国不被发现,应当可以再南下,联络上在岭南的任嚣、赵佗。”
尉缭道:“臣赞同。即便暂时不需任嚣、赵佗为大秦做些什么,先联络上两人,还有其他两个郡的官吏,以稳定岭南的民心、军心。”
子婴道:“两位卿家觉得,若朝廷有需要,岭南能为朝廷做些什么?”
尉缭道:“始皇帝南征,虽共征调五十万大军,大军南征必有伤亡,军队又还需分驻各地。岭南初定,人心恐还不服,还需重兵镇守,若要调兵北上驰援,最多只能十万。”
陈平道:“始皇帝驾崩后,朝廷跟岭南的联络中断,任嚣、赵佗能否遵从朝廷之命,还是未知数。”
子婴道:“尽量争取吧!大秦有四十八郡,每一郡都不能失。”
还有一个问题,在原本历史上,任嚣在公元前208年生病,两年后,得知秦国灭亡,病情加重死亡。
不知现在任嚣是否还健在?
在秦国刚灭六国时,下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