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刀背主要起一种支撑作用,要求有比较好的韧性,使刀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不致折断,这样就要选择含碳量较低、韧性较大的熟铁。
在制作兵器时将熟铁和钢巧妙结合起来,将二者恰到好处地用在合适的地方,既满足了刀的不同部分的不同要求,又节省大量钢材,这种铸造工艺,直到现代还在沿用。
这种原理,同样适用于制作剑。
经过子婴对炼钢技术理论指导,邹棠在不断的试验中,摸索出了这种办法。
本来,等掌握了炒钢法后,子婴再把灌钢法的理论告之邹棠,连同这种把熟铁和钢有效结合的方法告之。
没想到,邹棠自己琢磨出来了。
“邹棠,你做得很好,立下大功,秩俸升为五百石。”
邹棠跪下谢恩。
子婴再问道:“如若按照炒钢法制作钢材,能否快速制作新式钢制兵器?”
邹棠摇摇头,说道:“陛下,在炼钢时,的确能掌控好碳含量,只是太复杂费时,难以大量打造。只能少量打造,配备给精兵。”
在还没有提问时,子婴早就知道了这个答案。
在还没有灌钢法之前,的确可以通过炒钢法和百炼钢打造出好兵器,但由于太过于复杂费时,成本很高。
在东汉末年,出现了最初级的灌钢法,到了南北朝时,綦毋怀对灌钢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灌钢法是以生铁和熟铁为原料,将它们加热到生铁熔点以上,合炼而成钢。
綦毋怀制作宿铁刀的方法是,先把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上,使碳渗入熟铁,增加熟铁的含碳量,然后分别用牲畜的尿和牲畜的脂肪淬火成钢。
牲畜尿中含有盐分,用于淬火比用水淬火冷却快,淬火后的钢质坚硬;用牲畜脂肪淬火时冷却馒,因此钢质柔韧。
经过这两种淬火剂处理后,钢质柔韧,刀刃刚柔兼得。
一旦成功掌握了灌钢法,可根据不同兵种需要制作兵器,类似于唐刀,如果秦军配备唐刀,将会在武器层面压制对手。
邹棠问道:“陛下,不知要打造多少兵器?”
子婴把提前写好的灌钢法技术理论递给邹棠。
邹棠接过一看,再次惊骇了。
陛下提供炒钢法,已经是惊为天人了。
现在,又再提供这种叫“灌钢法”的炼钢之法,看起来比炒钢法更好。
子婴道:“目前所掌握的方法,打造五百把剑即可。把灌钢法掌握好,再大规模打造兵器。邹卿家,事成之后,会是更大的功劳。”
无比激动的邹棠,表示会全力以赴。
冶炼技术进步需要较长时间,连弩制作就快得多。
前段时间,小连弩已研制出来了。
子婴下令,大连弩和小连弩都进行批量生产,先生产若干数量,再在适当的时候配备给军队。
第103章 超级机密
兵工厂外数十丈外树林里,有两个男子观察着兵工厂情形。
男子甲道:“嬴子婴第三次来这里了!”
男子乙道:“守卫如此之严,里面必定有秘密。”
男子甲道:“或许是制造新兵器。”
男子乙质问道:“你来秦国这么久,竟想不出办法。”
男子甲无奈道:“作坊里铸铁工匠甚少出来,我实在无法见到。”
男子乙道:“办法总能想到,一定要查清楚此作坊秘密。”
兵工厂内,子婴再全面视察一遍后离去。
回到御书房后,子婴脑海中想着的是火药、指南针。
在现代的时候,他对火药只有基础认识,只知道火药配方中硝、木炭、硫磺的比例,以及“伏火矾法”的理论知识,至于如何用火药进一步制造成炸药、炸弹,子婴前世的时候根本没有去专门研究过。
火药必定要发明出来的,发明出来后如何应用于军事,要靠工匠们去研究了。
就算把火药发明出来,不代表能立即发挥作用。
从火药到炸药,还有一段技术距离,需耗费不少时间研究和试验,就算能成功研制出炸药,那顶多是最初级炸药。
在北宋时期,就能够把火药运用于军事中,比如制作出“震天雷”、“霹雳炮”这类武器。
子婴根据正常的技术研发规律推测,研制火药技术,就算是一切顺利,在十年内顶多是研制到“震天雷”、“霹雳炮”这个程度。
即使有这类武器问世,这时代仍然是冷兵器时代,火药类武器能让自身获得优势,但未必就能完全左右战争胜负。
子婴把尉缭、陈平叫来,向两人说出“火药”这个名词,以及基础理论。
取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再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矾法。
两人再次惊讶了。
尉缭道:“陛下,如若能制作出火药,大秦再次一统天下,大有希望。”
陈平更是惊叹,陛下乃天纵奇才。
子婴道:“要制作火药,需特殊工匠,丞相可有合适人选?”
尉缭道:“火药制作,普通工匠难以胜任,臣认为,需找炼丹者。给始皇帝炼丹的徐福最合适,只可惜徐福东渡不归,大秦或许还有以前跟徐福一起炼丹之人。”
子婴下令,寻找以前协助徐福炼丹的人。
三人还在御书房讨论时,一郎官敲门,说外面有人找陈平。
陈平出去,不久后回来,神情显得有些沉重。
“陛下、丞相,赵国勾结匈奴!”
听到这话,子婴和尉缭都皱着眉头。
陈平继续道:“臣刚得到在赵国探子传来的消息,匈奴和赵国言和,公开宣布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赵国和匈奴以物换物,以匈奴所缺之物换取匈奴良马。并且冒顿要求赵国派出工匠,教匈奴人铸铁,赵国已答应。”
子婴和尉缭,随之心情沉重起来。
尉缭道:“韩国、齐国、赵国三国结盟,我看是三国一同勾结匈奴,一致谋我秦国。”
子婴道:“当初六国联军,一同攻我大秦,后来虽然成功挑拨项羽与三国不和,但三国一同勾结匈奴,甚是棘手。”
就算棘手又如何,子婴灭六国和匈奴的目标不会丝毫动摇。
就算匈奴掌握了这时代的治铁术,秦国冶炼技术快速发展,始终能在技术层面压制一切对手。
陈平道:“陛下,臣在韩国、赵国、齐国、楚国已安插好眼线,可对陛下所选之人刺杀。”
子婴脸上一副坚毅之色,开口道:“杀!不择手段也要除掉。”
他定下第一批要株除的目标人物有四人:张良、范增、李左车、萧何。
这些人都能对子婴制造出很大麻烦,如果不能将其除掉,一统天下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陈平道:“臣会全力而为。派往韩国的人,已跟韩国当地有分量的人联络上,鼓动这些人联合起来韩成对付张良。”
至于范增这个老头子,除了寻找机会刺杀外,还可以让章邯用反间计除掉。
河套,九原城。
冒顿设宴隆重招待蒯彻。
匈奴和赵国已是合作伙伴,不再是敌人。
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皆大欢喜。
蒯彻在这里吃到了平常吃不到的牛肉,喝羊奶。
这次跟随蒯彻来的还有赵国的好几个人,双方确定好第一批交易数量。
赵国第一批需要两万匹匈奴良马,与冒顿确定好所需的盐、布、谷物数量。
草原地区难以耕种,匈奴人亦不懂得农耕,平常吃肉。
在交易中,冒顿明确提出需要谷物,他和一些臣子吃过中原粮食做的饭,觉得是好东西,首次交易要了大量谷物。
双方在边境线上开设贸易市集,市集是以物换物,匈奴人和赵国人都可以到市集上交易,该市集由双方共同派兵驻守。
韩国,新郑。
皇宫大殿,皇帝在这里举行朝会。
丞相张良在宣读着内容。
“首次跟匈奴交易,韩国购入六千匹匈奴良马,用盐、谷交换”
张良把详细内容读出来。
跟匈奴交易,名义上只是赵国,实质上还有韩国、齐国。
由三个国家先确定好所需马匹数额汇总,再由赵国向匈奴提出,韩国、齐国准备好物资后,一起前往赵国邯郸,在邯郸跟赵国的人员汇合后,一齐出发前往河套。
跟匈奴交易完成回到邯郸后,韩国、齐国的人再带着马匹各自回国。
韩国最北部的上党郡,跟赵国接壤。
赵、齐、韩三个同盟国之间的边境线上驻军不多,人员可相互往来。
首次交易两万匹军马中,赵国所需八千匹马,韩国和齐国各六千匹。
齐国物产丰饶,盛产海盐,首次交易提供的是盐和少量布匹。
韩国和赵国产盐量低,还得从齐国进口食盐,只能用布匹、谷物交换良马。
朗读完毕后,张良道:“得六千匹良马,我韩军骑兵如虎添翼。交换所需布、谷,臣会在数日内筹备齐全。”
韩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和气地说道:“能使我韩军骑兵更强,乃大好事。丞相觉得可行,就由丞相看着办。”
他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皇帝,张良公开陈述这些事务,只是走过场而已,无论他是否同意,都改变不了张良的决定。
大殿内,部分朝臣早就看张良不顺眼了,只是张良大权独揽,不会傻到公开跟张良搞对抗。
散朝后,司寇府。
司寇执掌司法,相当于秦国的廷尉。
有两个人来这里见司寇丁勉,这两人是韩国贵族,名叫刘维、陈召,韩国复国后,从其它地方赶回韩国,希望能恢复贵族利益。
而张良实行商君之法,让所有原贵族梦想化为泡影,只能像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