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也不能这么说,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陈才伟道,“别的不说,就是他们村这酒,要是我们能弄个代理商什么的,钱也不会少赚。”
“难道你还要去找他,你觉得他还会跟你合作?”
“不试试怎么知道?”陈才伟把杯子里的酒一口喝掉,“有时候脸皮厚才能赚大钱,我以老同学的身份去找他,就算他不答应,也不能把我赶走是不是?但万一成功了,我就能一劳永逸、躺着赚钱。”
“那你去吧。”李游放下手里的杯子,酒也不喝了,“我有事先回去了。”
看着他离开的身影,陈才伟并不挽留。
在他看来,李游心胸狭窄,终究难成大事。
而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在也是时候分道扬镳了。
“余村长,在前面能不能停一下?”
回去的路上,邱芸突然说道。
“做什么?”
“下午我在那边看到个书店,想去看看有没有适合学生的书。”
“那你多买点,村里报账。”
能为学生着想,余真自然不会小气。
他一直都想把白云村小学弄一下,但因为一直在忙,所以就耽误下来。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
毕竟只有六个学生,能存活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怎么弄呢?
“你家孩子这学期报补习班了吗?”
“没有。”
“为什么不报啊,孩子成绩能跟上?”
“我们给他请的家教,一对一的效果要好一点。”
这时,两个买书家长的对话,传入了余真的耳朵里,让他眼前一亮。
对啊,他怎么就没转过这个弯呢?
学生少有什么关系,多请几个老师,来个一对一教学又有何妨?
教育局不批准、不给工资,村里可以出钱请老师啊。
几个老师的工资能有多少?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而且也一个亮点是不是?
白云村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配置一个老师!
这样的事情一旦传开,是不是很引人关注?
而在这种优质的教育质量下,他再想点办法,让学生考个全县第一、全市第一、全省第一,是不是更加轰动?
回宾馆的路上,余真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在房间门口,他停下脚步:“邱老师,我突然有了个想法。”
“啊?”
邱芸听了一愣,身体有点僵直。
“什什么想法?”
“我想给学校再请六个老师,村里给工资。”
“六个?”
邱芸瞪大眼睛。
那样的话,学校就有八个老师了。
但一共才六个学生啊!
而且不通过教育部门,自己请老师的话,以白云村那个地方,不给高工资哪里会有人愿意来?
有钱了也不是这么花的吧。
“我觉得再请两个就够了。”
“不行,六个。”余真坚持道,“王校长领队,六个年级六个班主任,这样挺完美。”
“那我呢?”
“你当主任呗。”
邱芸听了有点哭笑不得,这主任是说当就能当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回去后你跟王校长沟通一下,早点把这事办妥。”余真道,“如果发货来不及的话,你在村里找个人当助手,我也开一份工资。”
“好吧,”邱芸知道,余真不是闹着玩的,而这样对学校学生也都好,“你想说的就是这个事吗?”
“对。”
“哦,那我”邱芸指了指自己的房间门,“回去休息了?”
余真心里呵呵一声,这么晚了不休息,难道你还想出去吃个宵夜?
看来跟着宁可欣混了几天,邱芸已经有点改变了。
这个可不好,他还是更喜欢单纯些的人。
还好明天就回去了。
“早点休息,明天回村。”
回到村里,余真没顾得上休息,召集村委讨论了一下学校的事,定下来后,又跟尤老板算清了账目,接收了农场。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农场的性质问题。
是全部归村里所有,还是像酒厂一样弄成股份制,让村民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刘书记和张会计都提议,还是按股份制好点,这样大家都是股东,也会更有干劲。
余真也同意,但股份怎么分,还需要好好讨论。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村民,还牵涉到胡老师。
“胡老师,你是怎么打算的?”于是他问道,“是把钱拿回去,还是继续参股?”
“我还是参股吧。”
“如果参股的话,农场现在还要增加很多投资,你的股份就会被大量稀释。”
“这个我知道,”胡老师道,“我也想过了,如果我把钱拿回去,我跟白云村的牵绊,可能就慢慢的没了。
“但我不想这样,我对白云村这个地方,还是很有感情的。”
“那你的房子怎么办?”
“让银行收走吧,我不要了,”胡老师毅然道,“不过你能不能给我点地方,让我自己搭个小房子?”
真连城里的房子都不要了?
第53章 性情中人
胡老师以前投进农场四十万,估计很大一部分都是抵押的贷款。
而他在市区的一套房子,少说也值七八十万。
基本就是亏损一半啊!
这位胡老师,对农场就这么有信心?
他的子女会同意?
还是说,他有别的隐情?
余真觉得,还是把事情弄清楚了才好。
读心术!
胡老师:一个人住在城里,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有房子又有什么意思?不如留在白云村,这里空气好,人也好,农场的股份也能有点收入,养老应该是没问题的。
看懂了胡老师的心思,余真心里感慨。
这又是一个空巢老人。
不过没关系,在白云村,他绝对不会孤单。
“既然胡老师愿意留下,我们还能让你风餐露宿?”余真道,“农场要建房子,到时候你去住就行了。”
“好,那我提前感谢余村长了。”
胡老师有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把酒厂的模式改改就好了。
村里40,余真30,胡老师2。
剩余的28,余真的意思是,让村里的28户人家都入股,然后每家拿1的股份。
这样一来,家家户户都是股东,分红的时候,也不用再去羡慕别人了。
当然,入股的钱不会定得太高,暂定两万块,否则没几个人买得起。
这样对胡老师虽然有点不公平,但胡老师却觉得应该这样。
当初弄这个项目,初心就是想让全村的人都富裕起来,现在全村都参与进来,比他预想的结果更好。
股份订好,张会计用村里的大喇叭,召集了所有村民开会。
那些全家出门打工的,也都联系好了,会通过视频参加这次大会。
一听又能买股份,村民们自然乐意了。
入股酒厂那几家人,每个月都拿好几千分红啊,上个月还将近一万了!
要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次农场入股,所有人都积极参与进来。
钱不够的也有,像杨大爷家,就拿不出两万块。
不过这也好解决,余真让他给村里写了张借条,等以后有了分红,再扣除这个钱就行了。
两天后,张会计再次找到余真:“钱差不多都收上来了。”
“那今天赶紧去办手续,明天就开工。”
“还不行,”没想张会计摇了摇头,“还差一个人。”
“谁啊?”余真眉头一皱,问,“杨大爷家不是解决了吗?”
“不是杨大爷,是殷丽梅家。”
余真想了想问:“这个名字我怎么有点陌生?”
“因为她不住在村里,”张会计回道,“殷丽梅早年家里出了事,丈夫孩子都没了,但她公公婆婆年龄大了,她就没有改嫁。”
“后来呢?”
“等她公公婆婆都去世后,她都五十岁了,想改嫁也难,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儿,叫殷小可,”张会计道,“两年前,殷小可嫁去了隔壁青龙村,殷丽梅现在住她家里。”
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估计是干不了活,住去女儿家也是正常的。
“但我昨天去找她,说农场的事,她女儿死活不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
“因为我告诉她,要掏两万块钱,而她说没钱,有钱也不可能投资什么农场,这是她的原话。”
“你没告诉她,如果是情况特殊,这个钱村里可以帮忙垫,他们暂时不用给的吗?”
张会计摇了摇头,道:“没有。”
“为什么?”
余真觉得有点奇怪,张会计做事向来滴水不漏,对村民也都一视同仁,不应该发生这种事才对。
但他就这么做了,而且还坦然地承认了。
看来这里面,还有什么不得不这样的原因。
“余村长,这事不太好说,你自己去看看,应该能了解得更清楚一些。”
“好,那我们现在就去。”
……
过了漆树堰的大桥,就是青龙村的地界。
这也是个大村。
人口多,两百多户人家,分成了五个组。
面积也大,一边与白云村接壤,另一边已经到了镇上。
而且青龙村地势相对平坦,各方面的条件都比白云村好,所以村里已经修通了水泥路且随处可见漂亮的楼房。
不少人家的院子里,还停着小车。
在张会计的指引下,余真隔着几十米,看到了殷小可的家。
两层小洋房,外墙还贴了瓷砖,门口和院子都是水泥地,还有一辆红色的海马s5。
“看起来不错嘛。”
“的确不错,”张会计道,“她老公是个小包工头,一年也能赚不少钱,这个房子也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修的,不过这跟殷丽梅没什么关系。”
“什么意思?”
“你看那边的老房子。”
余真再看过去,发现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