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叶青的新歌《Bldg Lights》在海外打榜的活动期已经到了:第二周,这首歌的MV发布,并引发TikTok上众人模仿,加上有公司提前营销铺的底,成功冲上13名
刚刚公布的第三周更是在唱片公司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冲到了第7名。
而从实际上来讲呢?
就是大街上,商店里,视频中都开始听起来这首歌。
到了这,公司营销才真的是已经到顶了,这样的情况下想更进一步需要的不是别的,是时间。所以叶青随即不再跑活动,选择回国。
一路到北京,下了飞机。
他从没感觉这PM25如此可亲。
当然,与之对应的还有看到他亲切到不行的记者们:“青哥中午好啊,这次你新歌成绩这么好,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啊?”
“青哥留步,能看一下这里,拍张照吗?”
“青哥您这边新专辑有没有消息呢?”
他们此刻满脸热情,看起来和之前一样
但其实这时候还是有很大的改变。
如果说叶青这次的成绩进入前十表面上是拿了个排行榜成绩,实际上来说,是他已经拿到了有分量的成就。跨越了流量偏见的阶层,从而那些所谓“演员歌手”的保护膜,叶青也有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周东雨拿了三金之后,太多说她情商低的消息都消失了。
因为认证了实力,不少人选择原谅了她。
哪怕当初极限挑战骂的多狠。
或者至少也个易烊千喜拿了个新人奖一样——实在是国内音乐奖公信力高的比较少,现在叶青国外拿了好名次,才终于突破了圈层。
突破圈层这件事情,意义是重大的:一个既有流量,又被大众认为是实力歌手的艺人,有多厉害?这么说吧,他现在演员事业,也眼看着随着这次契机,也要破封了。
而这种事情在国内是没有的。
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所以对于国内娱乐来说,是真的忍不住了:
如果说上次二十几,还是一些音乐人大肆夸赞,熟悉的朋友各种恭喜。
还有一堆蹭热度的,各种买热搜,买评论“XXX恭喜叶青新歌大卖”这种——小知识,热搜上谁的名字在前面,热搜热度就是谁的。
那么这一次虽然这些人蹭得更猛。
但有一些更大咖的来了,老一辈的也来了,没合作过的都来送祝福了,避讳的也说两句了。
刘焕,这位乐坛大咖在采访中夸赞了叶青:“我们需要这样的年轻音乐人,再重复一遍,华语乐坛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之后还推荐了大家去听叶青的《七里香》。
这都算好的,至少有人问他才回答。
还有自发上门的。
邓朝,baby,扬幂等等这种完全都没有和叶青合作过的,也纷纷亲自发博送祝福,然后关注了叶青的围脖。
祝福就是纯祝福那种,只不过下了飞机,叶青就接到了他们的好友申请
就连一直避讳着的某领军人都难得回应。
某娱乐报纸:
“你和叶青不和的消息之前也上了热搜,有没有留意过?”
“我不知道,天哪,我和他都有不和了!没有没有,我们一届的,很好的。”
“但是你们之前都没有啥互动,粉丝也撕逼很厉害的。”
“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么,这么嗷!我不喜欢,那个词叫什么,什么来着,总之没有吧,为什么我们要聊这个?”
天知道叶青接受完采访,在车上刷到这条消息他脸上是啥表情,反正是说不出话:“”
“青哥。”
助理在这时候又开口了:“‘秦枫道歉’上热搜了,你看要不要”
“他是谁?和我有关系么。”
叶青一愣,整个人回想一下,硬是不记得这个人是谁了。
提示之下,才想起是好早之前,因为那个假新闻嘲讽他的老资格演员。所以点进去一看,还情真意切的,不过是不是代笔就不知道了。
花姐也是有些感慨:“这种死不认错的人也能给你道歉了,你现在真是今非昔比。”
叶青刚才还一头雾水呢,只能说:
“我都记不得他是谁了。”
花姐撇了撇嘴,道:“你记不记得不重要,现在啊,有的是人帮你记得这些咯。”
第一百六十章 那个名字
叶青最后并没有回应道歉这件事情,而是由团队官方账号代劳。
因为各种发来消息的人太多了。
就比如那条官宣微博下,不再是粉丝团建,而是大有何老师每年生日时候的架势——只是何老师是谁都认识,叶青则是认识的有限。
算不上一回事。
所以叶青如果都回,显得有点太配不上他的咖位;如果选择性回,则会有踩高捧低的风险;索性都不回复,叶青自己在评论里单独回一个:
“谢谢大家的祝福,我都看见了。”
然后他看着大大小小的明星在他下面的祝福,真心也好,客气也罢,都权当好意心领了。
后面他们直奔公司先去处理了回国必要的若干事宜,还开了个小会,只是期间花姐和助理们的手机就没停下来过。
她们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叶青也是。
他的手机也是三不五时来电话来短信,好在相比起团队其他人,他始终是比较清闲的那个。
所以和以前一样:
他处理完事情之后,就先回去休息了。
此后的日子里,叶青也暂时忽略了一堆陌生人的社交申请:当他还是新人的时候,花姐带着他游走于各大饭局之间。
对着那些主流圈子的导演,制片,还有投资方介绍叶青,双方晃动着酒杯,然后抬手抿一口酒,这套客气的交际就算完毕。
之后也可能没啥后续。
那时候社交对于他来说,是需要且必要的。
但现在这个时候肯定不同了。
叶青暂时不需要去做这些社交方面的事情,也没心思做这些事。因为在他回国之前,早就想着专辑的事情了。
下午5点,王凯兴工作室。
做《1991》的时候,叶青还基本上只是和王凯兴合作一首歌曲。
这首歌叫《园游会》,而且还不是《七里香》那么火,所以不是圈子内的人士都不知道这事,倒是田元的身份在外界看来水涨船高:
出来就能说,他是《七里香》《晴天》《花海》的制作人
但是业内这次知道叶青专辑合作王凯兴,做主打,还是更期待些的。叶青自己也期待,所以他来这边工作室来的挺勤的。
慢慢的,双方也就熟悉起来。
慢慢他就发现,同为制作人,王凯兴和田元做歌的时候就不一样。
田元是学院派,喜欢一板一眼地根据可能的情况,一首首做出一些比较常规但也稳妥的编曲;而王凯兴喜欢根据叶青的要求制作后整体构思,然后穿插着制作:所以他一会做《龙卷风》一会做《双节棍》,进度几乎是齐头并进。
这样是省时间,但是很费精力。
加上编曲灵感不是那么容易来的。
王凯兴有的时候就在录音棚里大叫,然后在外面的走廊跑圈:反正叶青才在屋子里录完了《龙卷风》,休息了一会,就发现王凯兴在外面跑圈。
是啊,《龙卷风》这些编曲比较简单的,已经在他出国的这段时间做完了。但最难的《爱在西元前》真的不好编曲,很是吃力。
所以
需要跑圈找灵感。
“王老师,咱们不是晚上约了吃饭么”
叶青看着这位穿着汗衫的大叔,有些黑线。心里想着:当初可是好不容易联系上了,还一副很不好接近的样子,结果现在?
一点高人形象都没有了,除了在棚内。
“马上就好!”
王凯兴跑的气喘吁吁,看起来这次寻找灵感的过程有点长。不过很快他也收拾收拾,冲了一下,到门口,出发去王凯兴家。
“土豆别切得这么厚,不然炒不动。”
“诶,小心刀!”
“好像还是有点不对啊,为啥我切个土豆啊,我放弃了,叶青还是你来吧。”
客厅内灯光明亮,布置温馨。
架子上不久前刚买的绿萝经过这些日子的生长,都已经垂下些新叶子,显得生机盎然,安静美好——与之相对应的是厨房里面各种吵吵嚷嚷,会的不会的都要来掺把手。
嗯,会的是叶青,不会的是王凯兴。
但我们的王制作人可能是今天来了兴致,非要亲自给叶青做菜
额,他不会。
但做菜不会,切菜,备菜总能来一手吧?
只是熟能生巧这个词是很有道理的,不熟确实挺难做好的,如同桌上的土豆片还是坨?
惹得王凯兴老婆只能赶紧制止:“你给我出去!还有,你怎么让人家客人做菜?”
叶青赶紧接道:
“没事,田姐,反正我也会做。”
这事本来也就是他主动提的,倒不是别的,你就看着王凯兴且这个土豆你就看不下去。所以两人最后一致决定把王大制作人驱逐出境。
“摆桌子,端饭了!”
半小时后,田姐招呼着吃饭。王凯兴赶紧站起来,把折叠式的桌子展开:
“知道了!”
两人的孩子在国外读书,平时就夫妻俩吃饭。所以也是少见的来客人,这个折叠桌子是叶青来了就又派上用场。
“我来端碗吧。”叶青也起身。
田姐很热情,只让叶青帮着切了土豆,这会也不让他干活:
“我们来吧,你坐着休息。”
“还有碗在哪?我盛饭?”王凯兴在边上道。
“那边第三层,白色的碗。可能有点热,这些碗太久没用了,我烫了一下,小心点。”
屋子里顿时又是一阵手忙脚乱,毕竟王凯兴的生活能力和音乐天赋成反比,好容易才收拾上桌,雪碧红酒,还有雪碧+红酒。
嗨哟,这还真是巧了。
两人默契地看了一眼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