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时间回到2分钟前,何炯正上来串场,而等候着的阿越正感慨着。
话说会守着直播听某人唱歌的人,类型并不多:明星本人的粉丝,喜欢听歌的观众,还有就是关注消息的媒体。
第一种不用说了。
国内的明星粉丝,只要是自家偶像的节目说什么都会支持。但后两者占比就比较少,也不一定叫好,但这两种人的反馈其实很重要。
听歌观众都还好,觉得难听
如果没花钱的话也懒得说什么,浪费时间。
就是媒体吧,听完无论好或者坏,都会出点报道什么的。所以咧,做自媒体的阿越平时无论有没有收钱,都会按时盯着那些当红明星的新歌发布,准时收听。
今晚也不例外,叶青的新歌有两首。
《菊花台》和《东风破》。
第一首新歌备受期待,因为是据说在某节目9分钟写出的歌曲,而且还是给张导大片写的歌,话题性蹭蹭蹭又涨了一波。
于是终于这些日子后,歌曲现场首唱
阿越只想说值了。
他们这些做媒体的,肯定是先看了电影,再来听歌。一下子就发现,整首歌的情感都围绕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情节,而且更像是给二王子元杰写的啊
“太了不起了,你们没发现吗?这首歌里,通篇歌词只用了两个韵脚,也就是十三道大辙中的言前与江阳。”
屏幕上何炯已经下去了,团队里专业人士方储感叹不已。
然后就听见了《东风破》的第一句歌词。
画面感再次随着歌唱慢慢铺开,而如果刚才的歌还带着一点略显白话的感觉,这首歌却是从头到尾的古典满满。
延绵不断,不停向前。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屏幕上,叶青身后的背景也随之变幻:“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阿越就感觉心里忽然扑啦啦裂开一条缝,有种难以言喻的,如同穿越了千百年,随着拨弦的声音,生出些朦胧的时空错位之感。
果然,他看向屏幕。
叶青正拿着话筒,往台中间走去。破败的背景随着他一步步往前走,正从荒凉寂寞,恢复到那个完好的时候: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张一谋导演就对周奶茶说想要一首像《东风破》那样的歌。于是周奶茶在不到一天里,就完成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菊花台》。
张导听完感动不已,大赞周奶茶的才华。
这件事情不是为了说别的,但《东风破》的魅力真的是无法挡的。
它在这里也是,诞生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光环,被人认为是叶青为了推广中国风,额外再写的一首歌。它没有电影背景,完全不经宣传,用词还是更加古典,还没有任何铺垫
可即便如此,除了极少数的人,其他人那是完全的感叹。
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感受:
可能看见一首很厉害的诗或者词,不一定能懂它具体是什么含义,但是能从众欣赏它的美。
这一点从我们小学就开始学习了。
你想啊,小时候就学这种古辞赋、古文化,再碰到现在也不是说特别难理解的歌词,尤其是副歌部分
此时,能容纳一万七千多人的演艺中心里,全场只听得见歌声。台上,正随着叶青的一举一动,一切从破败荒芜,慢慢变得恢复色彩。
而底下的观众们,包括主持人,现场或者监控室里的导演、台边的歌手、媒体人、还有很多安保人员
一个个都安静地,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
没啥人说话,可能和刚才《菊花台》相比,这首歌因为没有电影的对比反倒更能让人想象。
反正程萧是服气得不行了。
这首歌的音乐水平,就像清水里的金子,压根藏不住耀眼的。
她是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中了。
而就在她十分满足的时候,最后的歌词再次拔高:“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最后一句歌词落下,悠扬的二胡声开始在舞台上响起,整整半分钟,就好像总导演、总策划在这个每一秒都是黄金的收视高峰阶段
没有一次想起过喊停的念头。
“”现场也几乎没有什么声音。
大家默认般的,硬生生让这首5分45秒的歌曲,从头到尾演奏完毕。加上《简单爱》,加上《菊花台》,加上串场
叶青占用的时间18分钟有多不少。
但不重要。
收视率呼啦啦继续往上涨,也只是应该的。
绝对会耽误接下来一些流程,可那也都值得。
“哗哗哗”
又是几秒后,场下开始响起掌声。
然后慢慢地,如梦初醒一般的,场上响起更热烈的掌声:“啪啪啪!”
然后是欢呼:“喔喔喔!!!”
就更别说屏幕前,阿越看着视频整个人默然无语,然后双手举过头顶,大声鼓掌,也不管屏幕里的人根本听不见的。
但无所谓的,他鼓到手掌发红,然后才起身,“呲啦”一声打开一罐啤酒。
吨吨吨。
一口喝下去,整个人才回到了灯光明亮,满眼现代仪器,手机,电脑,打印机的办公室里。
“呼”
他想说些什么,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不出。
好听是意料中的。
但中国风,他居然真的做到了哦
这可是多么难以捕捉的概念啊,阿越最开始其实心里暗暗想说叶青是不是飘了——这种名字出自这么年轻的歌手,他觉得资历不够。
但今晚听完以后。
真的,这种问题,他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
第二百零四章 一阵风
有些歌曲是配合着故事,一起来看就最好;有些呢,则是从文字中生出无与伦比的想象来。
《菊花台》和《东风破》就属于这两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首,媒体们都用“期待之上的惊喜”来形容这一次的跨年表演。
毫无疑问的,叶青这两首中国风歌曲把他整个的歌唱事业往上推了一步,歌曲里那种故事,才华以及可能性,统统包含在内,锋芒毕现。
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且远远看不到结束。
其实媒体们是有难以言说的感觉的:
这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创造惊喜,不断地用一首首新歌来带动流行,且真的做的不是小范围的东西,而是很多人都能沉浸在歌曲里。
可即使是这样
那很难跳出普通流行歌手的范畴。
后来,他出了《爱在西元前》。
各种创新想法和实践运用得恰到好处,在音乐界更是大获成功,但是传唱度就相对来说还是没有《龙卷风》这类的歌曲来的广。
这其实是一个悖论。
就是创新的东西,和流行,有很多时候是难以兼容的。
毕竟新的东西出来一般都会经过时间适应。
很多人都在猜想,或许再过个几年,叶青的创新型歌曲会慢慢变成众人都能欣赏的惊喜。但今晚完全是个惊喜,而且这种歌曲传播迅速得远超想象:
比如《东风破》,简直完美。
就凭着如诗一般的歌词,迅速在网上带起各种自来水。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新风格的不适应,反倒是认为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像是刻在心里。
“我还以为叫这个名字,会很夸张哩,是我层次太低了。”
“有些人就是强的不行啊,绝了,我爱死‘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感觉啊!”
“对,就像是学的课文一样。我还听到一个说法挺有趣,说的是听完叶青唱的这首歌,就好像后面应该加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楼上的,你现在真的能朗读出来‘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吗?”
“真的绝了,我敢说这种东西一定会流行起来的。好希望听到更多的歌曲,我去搜搜看”
11点,围脖继续热议。
但如果讨论就到这里,那叶青顶多算继续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叶青很厉害。
叶青的歌很流行。
叶青的专辑到时候很卖钱
但事实显然不止于此,于是又有了新发展。
《菊花台》看起来挺难的。
要结合电影,似乎天生自带门槛。
但是《东风破》哪怕没有这个结合,也惊艳得动人,并且这个传播速度让人难以想象:所以有人看到好像机会来了——因为一件事情一旦兴起的时候,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就好像这些年大家越来越发现,某些知名的企业家其实也是赶上了好时候,成功因素和时代政策有很多原因一样。
不少人也就意识到了,抓住风口的重要性。
马函,一个普通的北漂歌手,住在一个半地下的屋子里,此时正在反复收听着《东风破》。
然后脑子里已经有了那么些灵感。
可以说是平时积累+受到启发,出来的。
但的确《东风破》作用很大。
没有这歌,他可能很难想到这些灵感。
而且这个歌的感觉和之前听的,其实越听越觉得完全不一样——之前不是没有形似的,但相比之下这歌少了些辞藻堆砌,多了意境与风格,这种新与旧交织的歌曲注定会成为流行的方向。
至少马函是这么认为的。
可他又犹豫了。
他自认不是个没有有才华的人,哪怕在音乐市场厮杀了很久,依旧没啥成绩。
他做着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晚上在酒吧的固定时间段抱着吉他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