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未笑着轻点头。
“这一回,你们两个仔细商量一下,别再等着彼此了。革命夫妻分居两地是常有的,日子该过还是要过,看我三妹不就是?如今是阴阳相隔,回想过去,都在后悔没早认识彼此。”
她笑笑:“来前,我二叔也松了口,如此说过。”
“那就好。”大小姐高兴起来。
不知怎地,她一见谢家人就倍感亲切,像遇到了真正的家人。
细想起来,她和谢骛清真是彼此等了很久。他已经三十二岁了。
大小姐见了她之后,便离开了南京。
她由谢二小姐的秘书陪着,留在小楼等谢骛清。
那位秘书问她是否要逛逛南京,她笑着道,不急,须先处理生意上的事。
上个月,胡盛秋已经到了南京,一直呆在刚收购的小制造厂里。这个制造厂是为无线电收音机做准备的,现阶段在生产小零件,诸如接线板和生产线圈这种。她计划三年内要生产变压器和电容器,从元器件开始,一点点做起来。
翌日傍晚,胡盛秋和两个工程师带着机芯结构图,兴奋到小楼,在一楼会客的书房里展开给她看。
因天黑的早,她刚开了电灯。灯突然就灭了。
一室黑暗里,大家全愣了。
外头路灯亮着,胡盛秋打开窗户,见路对面和隔壁的公寓楼全亮着灯。
“怕是家里的电路问题。”厂里的工程师说。
胡盛秋忽然关上窗,脸色有些变了:“怕有麻烦了。”
外头有陌生的、穿黑西装的十几个人等在门口,还有军用汽车。胡盛秋多年来一直在和军阀势力周旋,对这种事敏感得很。
公寓里的管家点了油灯,刚走到客厅,大门已经直接被人推开了。
这边何未刚出了书房,就看到十几个人影子快步走入,为首的一个看到客厅里的几个人:“这位可是何二小姐?”
胡盛秋遇到这类事格外镇定,带着微笑问:“诸位可知道,此处是私宅。”
“当然,”对方在黑暗里说,“金陵有大变动,我们担心何二小姐的安危,特地让过来,将二小姐接去一个安全地方。”
二小姐的秘书也到了客厅里。
秘书上前,说:“这是我们家小姐的客人——”
说话的男人也上前,亮出了一把枪。
那秘书没料到竟能发生这种事,怕伤到何未,不敢妄动。
“无论谁要见我,”何未看着亮出枪的男人,“都请不要伤害这里的人。尤其是我工厂里的工程师们,还有这些看房子的人。”
她先把胡盛秋归到工程师里,再把秘书归到看房子的人里,故意弱化了他们的身份。
这两个人只要不被一起带走,就能很快传出去消息。
对方没多说,侧过身,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何未让胡盛秋去拿大衣,她穿上,跟着他们走了。
她跟那位黑衣先生下楼,庆幸没过多纠缠,来人是窗口能看到的两三倍,根本不是小楼里边几个人可以应付的。
对方还算客气,把她带到秦淮河旁的一个民宅,留了两个人在屋子里守着,便都撤出去了。来时,何未见车兜了几圈进这里,就想,如此多的民宅,水上如此热闹,她被关在这一间小屋子里,像碎石被投入大海,就算有人想找她,一时都找不到。
究竟出了什么事?
因为何家,还是因为谢家?
何家哪怕有敌人,也不会在金陵有如此大势力。若是谢家……如今这里是北伐军的地方,谢家该是最安全的。
屋子里留下两个看守的人,寸步不离。
她坐在一个老式的布沙发里,想了数个小时,毫无头绪。
凌晨五点多。
何未整夜未眠,正是头疼欲裂,被开门声惊醒。
她一抬眼,竟见到了一个久违的人,孙维先。
……那个和谈失败后,在南下途中消失的将军。
孙维先和另一个陌生男人走入,他们让看守的人出去。对方一看就是孙维先的平级,也是高级将领,只不过两人都没没穿军装。
孙维先走到何未面前:“二小姐。”
她想起身,孙维先比了个手势,让她不要动。
他拉了椅子,面对着何未落座,是要郑重谈话的姿态。而另一个人则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更像监看他们谈话。
“我们是尊重何二小姐这种民族实业家的,”孙维先开局先表态,“同时也希望何二小姐能配合我们,找到谢骛清。”
她愣住,消化着他的话:“我不太明白你说的。”
孙维先凝视着她:“二小姐此次南下,恐怕不止为做生意,而是想和谢骛清见一面?”
何未没否认:“是有这个打算。”
她接着道:“不过前日见了他姐姐,说他恐怕来不及到南京。”
孙维先沉默数秒,提醒她:“二小姐还是说真话得好。”
她没说话。孙维先和她对视着。
门口的中年男人突然起身,打断他们:“何二小姐既不愿配合,便再等几日。等尘埃落定,我们再谈。”
两人很快走了。
她像深处迷雾里,不知前路,不见后路,在一个异乡的小屋子里,无休止等着。这间屋子并不正对河道,白日异常安静。夜里,秦淮河的胡琴声和石油汽灯的光让她愈加焦躁。
他们没给她断吃食,只是看守的人从不交谈,不给她任何有用的信息。
隔日深夜,孙维先和那个军官再来,这一回换了那位军官和她谈。
“如今大局已定,我就不妨直说了,”那个男人道,“这几天上海和广州死了不少人。不论是北伐军、黄埔军校,还是社会上的人,这次我们绝不会手软,势必要从内到外,清除一切和□□有关的人。”
他说完,又道:“谢家是什么背景,二小姐就算不完全清楚,也该了解过。你是生意人,该明白大形势下,谁都逃不过去。”
何未和那男人对视着,已经完全说不出话。
北伐刚打到一半,并肩作战的人突然就调转枪口?直接屠杀?
那里边有曾一起在黄埔的同学,对他们倾囊相授的教官,还有一起北伐的战友……
男人静下来,眼带威慑地盯着何未。而孙维先始终沉默,一言不发。
何未觉得嗓子一瞬都有血腥气,强压着。
良久后,她终于开口:“这位先生,就算你说的全是真的……你想没想过,若真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候,谢骛清还会还来见我吗?”
她坦然看着那个男人,又道:“我和他两年没见了,这次南下确实抱着再续前缘的想法。不过谢骛清有过多少女人你们最清楚。他对我上心,这不假,可我既不是他的妻子,也不是他的女朋友,只是一段前缘。他绝不可能为了我自投罗网,更不可能为了我死。”
她最后道:“你们当然可以扣住我,但我想提醒两位先生,你们扣着的人不是个无名无姓的女孩子,何家也不是小户人家。你们将我扣得越久,麻烦越多。”
那个男人沉默着,瞧了她一会儿,竟笑了起来:“都说石榴裙下命难逃,鄙人倒想试试,那位谢家的风流公子究竟是薄情的那个,还是情深的那个。”
那人离开座椅。
她看到孙维瞧了自己一眼,似是有意而为。何未拿不准孙维先是友是敌,但想从他眼睛里看到一丝希望……她希望眼下的形势并没有如此糟糕,那个男人只是危言耸听……
孙维先像懂她在求证什么,轻摇了摇头。
这一次的形势,前所未有,只会比她所听到的更糟糕。
何未突然害怕了。
见门在面前被关上。
***
在浦口火车站,林骁红着眼,凝着谢骛清。
该说的都说完了。
从得知何未被扣,谢骛清所做的都是在交接和善后。他对部下没什么可解释的,这是他的家事。唯独对林骁这个追随多年的似家人似弟弟的副官,他说了心里话:倘若现在正是两军对阵,有人拿何未要挟,他不会退兵。战场上的谢骛清不是他自己,而肩负着数万将士的性命。真有那日,他只能让何未先走一步,那一仗打完,他自会安排好后事,下去见她。
但现在不是在战场上,谢骛清只担负自己这一条命,换何未没什么可犹豫的。
那晚,林骁等人在人群里隐藏着,目送谢骛清走过那一条行人寥寥的拱形雨廊。谢骛清一出现,雨廊那头等着的一群人就拔枪围了上来。
他在无数枪口下,上了一辆军用汽车。
车内,孙维先等关了车门,问,还有什么是最后想做的?
谢骛清默了会儿,说,让我看看她。
第三十八章 思乡亦念卿(3)(这晚约九点左右看守的人。。。)
这晚约九点左右,看守的人进来,为她打开窗户的金色锁栓。
那人说,孙将军让二小姐透口气,看看秦淮河。她不知孙维先是何用意,走到窗口。
这里能望见巷子一边尽头通到秦淮河畔。远处,有歌女在船舱前,借着金色石油汽灯的刺眼光亮,在高声问,问临近岸边、画舫和木船里的人要不要点首歌。
忽然有汽车引擎声响。何未望向巷子另一端,没看到车。
可能是路过的人。
那晚后,再没有人来问过话。
隔了几日,她能感觉到看管没先前那么严了。
这天,南京下了暴雨。
她看到被雨打落的槐花,满地的白。
门外有人开了锁,她紧忙转身,看到进来的是身着灰西装的召应恪。
有陌生人说:召先生先带人走。如今各省都乱着,此地不宜久留。
召应恪拿了她的大衣,带她出了屋子。
她因随时想找逃走的机会,从没脱下高跟鞋,此刻脚肿胀着,像踩着刀片在走路。但她没慢半分,直到坐上召应恪的黑色轿车。
“我们现在去坐火车。奉系军阀借上海广州的事,正在北京大肆抓捕党员,先不能回北京,去天津